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恶性肿瘤全程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人们在生活水平改变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竞争力加剧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的影响,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以往任何时代都明显增长,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态势[1],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恶性肿瘤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公认的有体外因素和体内因素。体外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致癌等因素;体内因素与遗传、内分泌、免疫、精神等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癌症的发生是在内因、外因及不内外因共同作用下使得人体正气受损,痰毒内聚,血瘀络损而成。目前,癌症的治疗方法众多,如手术、放疗、化疗、微创治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可以根治癌症的方法,癌症是人类亟待攻克的一道难题。

调结构、促优化、降成本、拓市场,争创综合效益最大化。近5年,兰州石化全力抓好资源、产品结构、加工路线、工艺操作和产供销“五个优化”,持续开展“十条龙”攻关和“全员发动、开源节流、挖潜增效、比作贡献”活动,推动炼化结构由燃料型为主向材料型为主转变,先后完成汽油加氢、柴油加氢、烃重组等重点工程项目,实现了汽柴油国Ⅲ、国Ⅳ、国Ⅴ质量升级“三级跳”。今年9月,国Ⅵ油品投放市场,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了4个月,满足了西北、西南市场对绿色清洁油品的需求。

新型胰岛素增敏剂ZG02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研究 …………………………………………… 陈 瑞等(24):3359

1 “治未病思想内涵

“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3]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顺》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4]。两条经文均指出,高明的医生首先是治未病即未病先防,其次是已病早治。汉代张仲景发扬《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5]。将“治未病”思想扩展到“既病防变”。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诊候第四》中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6]。明确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相应地将“治未病”思想归为“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和“既病防变”。后世随着对“治未病”思想的广泛开展,其内涵得到进一步扩展,如吴鸿等[7]将“治未病”思想概括为“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四个层次。

故事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教材中的故事不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一种符合孩子特性的教学载体,看似简单的讲故事其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有效运用教材中的故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恶性肿瘤防护中的指导作用

2.1 未病先防,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所处地理环境、七情过度、饮食不节、人体的正气盛衰、脏腑功能强弱等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未病先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正气,抵御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同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地区的人群发生癌症的种类及比率各不相同,这可能与当地的水质土壤、饮食习惯、环境卫生、工作节律、医疗条件等有关。因此,“未病先防”应从根本做起,除了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外,更要注意保护环境、清洁水源、注意个人卫生、饮食有节、调畅情志。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在此阶段,通过积极养生防护,乐观健康地对待工作、生活,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3 既病防变,阻止恶性肿瘤的转移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影响,一脏有病可以累及他脏。恶性肿瘤既已发生,在积极治疗控制原发病灶的同时,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充分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把握时机,积极治疗。同时,也要运用中医养生思想,进行多靶向防护治疗,阻止肿瘤向其它脏器转移。张仲景《伤寒论》六经传变特点、规律及养生、防护、治疗措施为肿瘤的辨证施治提供了思路。此类病人,尽管体内肿瘤没有完全消除,但经过规范而长期的食疗药膳、针灸按摩、运动气功、精神情志等养生康复手段,可以带病延年,有效阻止肿瘤转移,甚至为进一步根治争取到时间。事实证明,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于晚期癌症患者,比单纯应用抗癌治疗的效果优越得多。如曹晋涛等[11]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气功外气对体内抗肿瘤转移的作用,发现气功外气不但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还具有对抗体内肿瘤转移、阻止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宿主存活期的作用。

2.2 已病早治,防止恶性肿瘤的发展蔓延 此阶段,主要针对恶性肿瘤的早期或“癌前病变”时期。采取积极的治疗防护措施,防止肿瘤发展蔓延至晚期。恶性肿瘤发展快,其分期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呈负相关,即分期越晚,生存时间越短,生存质量越差[8]。肿瘤早期,在其他脏器及淋巴结尚未发生转移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放化疗等手段治疗,可以直接根除病灶,遏制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命。因此,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中医中药、药膳、针灸等在恶性肿瘤早期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意义,既可以达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同时又可以预防或减少手术的创伤、放化疗引起的副反应,从而保证手术、放化疗的成功率。如陈仲杰等[9]治疗66例晚期癌症伴疼痛患者,针刺组采用以痛为腧进行治疗,结果发现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且针刺组无依赖性和成瘾性。沈国伟等[10]将化疗后出现呕吐症状的病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针刺组、艾灸组,选取足三里穴,分别使用温针灸、针刺(手法行针)和艾灸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针刺的即时止呕效应优于温针灸和艾灸,而温针灸的持续止呕效应优于针刺和艾灸。表明针刺能够减轻化疗的副反应,从而保证化疗的有序进行和治疗结果。

2.4 愈后防复,预防恶性肿瘤的复发 恶性肿瘤通过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手段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癌细胞可以达到有效控制甚至临床治愈指标,但后期的养生防护及中医辅助治疗仍不可少。一方面是因为手术、放化疗过程直接损伤身体正气,导致体质虚弱,易致癌症复发;另一方面未被杀灭的癌细胞也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控制其成长或复发。此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地做到调情志、节饮食、适起居、慎劳作,或辅以药膳、针灸等方法

以长养正气,防止病邪侵袭而引发癌症的复发。

3 结语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寻找到彻底根治恶性肿瘤的方法,而事实证明,对恶性肿瘤的预防作用远远超过其治疗本身。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辨体施治思维指导下,从早做起,防患于未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疾病一旦发生,在采取积极的治疗过程中,辅以正确的中医养生防护措施,能够得到减少医疗费用、抵制治疗本身副反应发生、缩减病程、减轻病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中国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研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66-156.

[2]段纪俊,陈万青,张思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国际比较[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6):377-378.

[3]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4.

[4]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黄帝内经灵枢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40.

[5]李克光,张家礼.金匮要略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

[6]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24.

[7]吴鸿,高水波.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浅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5):468-469.

[8]江琪,王国玮.“治未病”思想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1,30(2):123-124.

[9]陈仲杰,郭宇鹏.以痛为腧针刺治疗癌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4):251-253.

[10]沈国伟,肖扬,高雍康,等.针灸足三里对抗化疗呕吐反应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1,21(3):158.

[11]曹晋涛,叶天星,离也陶.气功外气的抗肿瘤作用及增强免疫功能机理的实验研究[J].自然杂志,1989,12(3):190-192.

 
王河宝,杨菲,孙悦,曹征,丁成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