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教育神经科学: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评介

更新时间:2009-03-28

《教育神经科学: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以下简称《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一书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教育神经科学与国民素质提升系列丛书》之一,其详细阐述了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难题及解决办法。并就各国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范式做了详细介绍,相信每一位渴望了解教育神经科学的学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都会获益良多,对教育神经科学形成全新而深入的认识。

基于脑与认知科学的教育研究经历了古希腊的哲学思辨期、18~19世纪的科学研究萌芽期、20世纪的理论模式形成期以及21世纪科学教育研究的创立期四个阶段,积淀下源远流长的历史,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和科学根基。《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一书详细介绍了教育神经科学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影响人物,是了解教育神经科学发展历史的最佳书籍。艾宾浩斯曾说:“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如今,这句话用于描述教育神经科学也恰到好处。《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一书给予教育神经科学更加全面的概念界定,即教育神经科学是将神经科学、心理学、医学与教育学整合起来,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一般规律的横跨文理的新兴交叉学科。教育神经科学充分汲取了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知识精华和哲学理念,集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与应用研究为一体,为新世纪的教育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实现了交叉学科的大跨越。作为一个独特的教育理论的创新,其所具有的意义将在教育实践中一一展现。

1.2.8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误差来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Student’s t-test,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液相色谱条件:Agilent 1200 G1312B高效液相色谱仪;4000 Q TRAP型三重四级杆-离子肼离子肼质谱;Xbridge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填充剂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为乙腈-1%氨水溶液,梯度洗脱:0~45 min,15%~60%乙腈;45~55 min,60%乙腈;柱温25 ℃;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5 μL。理论塔板数按乌头碱计算不低于6 500。

回顾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其诞生之前,这个交叉学科的各个学科之间的衔接成为首要问题,相信这也是每个读者曾有过或正在思考的问题。约翰·T·布鲁尔于1997年发表的《教育与脑科学:过于遥远的桥梁》一文,至今引用量达到644次,这侧面说明学科间桥梁架设之艰难。教育神经科学所涵盖的心智、脑与教育这三个庞大的学科领域,对应着不同的研究层面和研究方法,那么如何在三者之间架起桥梁呢?针对这一难题,《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一书为读者提供了详细的解决办法,该书指出需同时运用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架起人的外部行为、脑的内部功能以及脑的内部结构之间的桥梁,并运用计算神经科学沟通脑的内部结构、脑的内部功能与人的外部行为,由此将三者联系起来。再通过科学研究、转化研究与实践研究实现从科学研究到教育实践的转化。科学研究能创造与教育有关的脑与认知科学的原创性知识,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的知识;转化研究可进一步考察学习与教育的相关性和研究的有效性,从教育学和神经心理学的角度阐释学习的基础;而实践研究形成教育概念、教育话语和教育知识,并对上述基础科学研究和转化研究的结果在实践中进行应用与验证。三种研究类型环环相扣,实现心智、脑与教育的无缝衔接。

作为教育的基础——人脑的可塑性,在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尤为重要。首先,教育离不开人脑,人脑的功能和结构均具有可塑性。感觉、运动、语言、认知、情感等功能在大脑皮质中都有各自的表征区,这些区域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一书从人脑的微观与宏观功能与结构层面展现大脑惊人的可塑性,经验或学习在人脑发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次,大脑的可塑性也具有其特有的属性,在生命周期的某些特定时期,许多结构和功能易受到某种经验的影响,从而改变这些结构和功能在将来的效用,即敏感期。该书对敏感期作了清晰的概念和内涵界定,厘清其与关键期的混淆。最后,《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特别强调,在将人脑可塑性的研究实际应用到教育中时,需注意避免过度推论,落入人脑可塑性与教育联结的误区,产生不利的影响。

教育神经科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其真正作为一门新生学科的诞生时间是在21世纪。且教育神经科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所包揽的领域之间的碰撞与不和谐,使得教育神经科学充满了各种挑战、障碍与误解。《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一书指出,这些挑战来自于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合作、不同研究层面知识发展的不均衡、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和技能的整合、研究问题的复杂性、教师专业发展等。针对这些状况,该书建议可通过倡导循证教育文化、建立专业研究机构、创建实验学校、构建双向互惠的合作关系、培养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新一代的专业教师、培养批判性思维意识、建立共同话语体系、重视学生的贡献等九个方面来应对以上问题,上至文化和教育,下至具体的学校和师生,均得益于作者对构建教育神经科学的深入了解,才能有如此建设性的提议。

教育神经科学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随着国际对“脑”发展的重点关注及大量研究资金的投入,神经神话也开始广泛流传,其中不乏“人脑只利用了10%”、“左脑人与右脑人”等荒诞的神经神话。出于对科学的尊重,以及秉持严谨的科研态度,《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一书就“神经神话”盛行的原因作了分析,将“神经神话”定义为“来源于神经科学,但在演化的过程中偏离了神经科学的原始研究,在神经科学以外的领域中传播与稳定下来的广泛流传的观念。”即神经神话之所以广泛传播,在于其有合理的成分,但又不完全合理。因此,非专业研究人员无法识别神经神话的真伪。《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 一书列举了“多元智力理论”和“学习风格”两种广为接受的理论,其盛行的原因虽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但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论证这两个理论的价值,显然各自都缺乏证据。神经神话的存在阻碍了人们认识神经科学的规律,致使教育者形成错误的认识,进而影响对学生的教育。因此,辨别和消除神经神话尤为重要。

脑、认知与文化教育作为独立的章节,彰显出文化教育与大脑的独特关系。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属性,其演进与人脑的进化密不可分。《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指出人脑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前者是所有行为与思想的发源地,是后者产生的源泉,而后者存储在前者中,后者的活动能够改变前者的结构和功能。书中以丰富的例子说明不同文化对人脑的影响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因此,在学习国外教育理论的同时也应考虑文化环境的不同。

《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一书给了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者前进的曙光,但同样也指出前进的路上将要面临的困难。因此,为新学科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教育实践,教育神经科学的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仍需各个领域的协同合作、研究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共同为教育神经科学的学科建制与教育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由表3可知,对于4种喷墨打印纸,青色油墨的网点平均直径均随着阶调的上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尤其在网点面积率为30%~50%之间时,网点平均直径最大,这也是该面积内网点扩大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4种纸样的网点平均直径相比,1#喷墨打印纸的网点平均直径最小,因而印刷成像越精细,印刷品质量越高;2#纸样的网点平均直径较大,30%处可达0.045 mm,极易造成网点扩大现象;3#纸样和4#纸样的网点平均直径介于1#纸样和2#纸样之间,4#纸样的网点平均直径略小于3#纸样。网点平均直径越小,印刷效果越好,因而4种纸样对印刷质量的影响优劣顺序为1#>4#>3#>2#,与模型的预测结果完全一致。

 
王丹丹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8年第01期
《教育生物学杂志》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