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单片机的指纹自动识别门禁系统设计

更新时间:2016-07-05

高校实验室是教师科研、学生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承担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1].随着高校实验室开放程度的提高,采用传统机械门锁的实验室门禁管理方式造成的管理不便及安全性不高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科研和实验需求,针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课题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指纹门禁管理系统解决方案[2].系统选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选用FPM10A光学指纹传感器和门禁系统控制模块组成.该系统可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和教学科研实际向已获实验室使用权限的师生开放并记录其使用次数、时间等信息,智能化的实验室管理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1 系统方案设计

系统由控制模块、指纹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电磁锁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等组成.控制模块选用的是STC公司生产的基于MCS-51内核的8位微控制器STC89C52,指纹传感器模块选用的是FPM10A光学指纹传感器采集及识别指纹信息,显示模块用于实时显示系统的状态信息,电磁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门的开关状态,报警模块则用于提示管理员门禁系统故障或者无关人员企图进入限制区域,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3].

进而,从同一角度也可很好地理解这样一个建议:“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24]因为,作为一线教师,就只有采取这一立场,面对多变的指导思想才不会无所适从,并切实避免这样一个现象,即是忙了一辈子却不知道忙了什么,乃至一再地重复别人的错误,却没有任何真正的进步.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图2 系统电路原理图

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1 系统电路原理图设计

系统选用的控制器是宏晶科技推出的新一代具备高速、低功耗和超强抗干扰特点的STC89C52单片机,是系统的控制核心.根据系统工作需要设计的外围电路有时钟电路、复位电路、指纹模块电路、报警电路、液晶显示电路和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4],系统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

(1)不浮选时煤泥的销售收入。选煤厂入洗能力120万t/a,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煤泥产率在25%左右,按年入洗原煤100万t计,煤泥产量约25万t,不浮选时煤泥价格245元/t,煤泥销售收入6 125万元。

2.2 FPM10A光学指纹传感器

在匹配指纹模式时,当单片机检测到有手指时则会发送指令EF 01 FF FF FF FF 01 00 06 06 01 00 0B 00 19指纹信息存到光学指纹模块的BUFFER1缓存器中.然后发送EF 01 FF FF FF FF 01 00 08 04 01 00 00 00 13 00 21进行指纹匹配;最后返回数据,若返回值为00H则表示搜索到.若返回值为09H则表示没搜索到,这一过程可以帮助管理员进行指纹库的采集与管理.

如图2所示,传感器模块的TXD和RXD端口分别与STC89C52单片机的P30(RXD)和P31(TXD)相连进行数据传输,传输的帧格式如图3所示.

图3 FPM10A传输的帧格式

2.3 电磁锁

电磁锁是利用电生磁的工作原理,当有电流通过硅钢片时会产生强大的磁力吸附固定在门框或墙体的铁板从而实现锁门的效果.当门禁系统识别到有进入实验室权限的人员时电磁锁电源断开,即可进入实验室,否则无法进入实验室.本系统选用户内型磁力锁,具有控制方便、功耗低、性能稳定、安全系数高等优点[7].

2.4 报警模块

纳米药物教学知识涉及面广而杂,容易混淆,学科的知识点较难记忆。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令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与知识点相关的信息。

2.5 LCD液晶显示模块

矿体延深:本矿区最大的矿体延深为283m(图2C),出现频数最高的矿体延深为70~80m,占13%,对资源量贡献仅占总量2%;其次为30~40m,占11%,对资源量贡献仅占总量1%。对资源量贡献最大的矿体延深为180~290m,占总量的66%。资源量与矿体延深具有奇异性。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系统程序设计思想

该实验室门禁系统通过主控芯片与指纹模块和电磁锁模块联系起来,使得只有通过门禁系统的验证才能顺利进入室内进行各种实验活动.系统使用前,用户先将指纹库初始化,然后录入管理员和相关有权限进入实验室人员的指纹并保存,设定好之后只需将手指放在指纹传感器的感应端即可控制电磁锁开门,如果未获得实验室使用权限的人员触摸指纹模块的感应端则会有语音警报[8].

3.2 指纹传感器模块程序设计

STC单片机通过串口与光学指纹传感器相连,通过软件实现指纹模块与单片机串口通信.通过STC单片机发送EF 01 FF FF FF FF 01 00 03 01 00 05获取指纹图像,部分程序代码如下:

然后将获取的指纹图像通过发送EF 01 FF FF FF FF 01 00 04 02 01 00 08存储在模块BUFFER1中;再次获取指纹图像,发送EF 01 FF FF FF FF 01 00 04 02 02 00 09将图像存储在BUFFER2中;

东半壁店小流域位于北京大兴区东南部,是大兴重点发展的地区,属永定河冲积、洪积平原区,小流域出口汇入新凤河和官沟,最后入凤河,属北运河水系。

光学指纹传感器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通过CMOS或者CCD的光学器件采集到不同明暗程度的图片信息,完成指纹数据的采集[5].本系统选用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块的型号是FPM10A,该传感器模块有 VCC(接 3.6V-5.5V)、GND(电源地)、TXD、RXD和NC等五个端口,采用半双工异步串行通讯,TXD为串口的数据发送端,RXD为串口的接收端,其默认波特率为57600bps,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命令设置为9600~115200bps[6].

LCD12864液晶显示模块的功能是实时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当指纹模块检测到有实验人员的指纹后,显示“欢迎进入XX实验室!”;当指纹匹配不正确时,显示“指纹匹配不正确,请重新识别!”;当匹配不正确次数达到三次以上时,显示“指纹库中没有您的信息,请联系管理员!”等.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实用需要还可以设计显示一些其他实用的提示语,帮助广大师生更友好的使用本系统.

报警模块的功能是当门禁系统故障或有未受权限人员企图进入实验室时发出警报声,工作原理是系统利用微控制器的P36端口输出高、低电平和三极管驱动电路控制蜂鸣器工作.

3.3 报警系统程序设计

系统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利用FPM10A光学指纹传感器采集和识别相关实验人员的信息,通过控制电磁锁最终实现实验室门禁的管理.经测试,系统具有实现成本低、低功耗、安全性高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效率,为实验室门禁管理走向规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了解决方案.

3.4 主程序流程图

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系统自动进入使用者界面,用户通过触摸指纹传感器感应区进行指纹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打开电磁锁,即可进入实验室;当指纹匹配失败则无法进入实验室并发出语音警报.此外当系统识别管理员身份时,管理员则可对系统指纹库进行管理,例如:录入指纹、删除指纹等操作.系统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程序流程图

4 结语

光电指纹模块的通信端口直接与单片机的串口引脚相连,通过软件可以实时串口通信;通过硬件可设定指纹输入模式和安全防御模式,当处于安全防御模式时必须要经过指纹验证才能安全进入房间,否则会有报警.

参考文献

藜麦是什么?超市里看实物,远看像小米,近看却差得远;再查植物的全貌,远看像高粱,但姿势长相也十分不同。这种神秘的东西并非我国原产,菜市场也难觅其芳踪。但近年它成为美食博主们的最爱,素食者们更是对它青睐有加。

〔2〕王会燕,刘媛霞,孙逊,等.实验室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146-149.

〔1〕张庆海.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文教资料,2017(21):161-162.

〔3〕常志强,王本有,杨劲楠.基于指纹识别的实验室门禁系统的设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4):64-67.

〔4〕李明娟,李海龙.单片机和RFID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设计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1):123-126.

下班后两个人去酒馆喝酒,刚进包厢西双就将肥掌搭上罗衫的肩,然后将一杯酒一饮而尽。罗衫说你悠着点喝,身体是泡妞的本钱,如果像楼兰姐那样……西双皱皱眉,说,怎么又提她?罗衫说为什么不能提她?想想几年以前,咱们常常凑一起疯,多开心啊……楼兰姐那时候身体多好,性格也好……西双说我没说她不好。罗衫抬头问他,真不去看她?西双说,这还有假?罗衫说你还是不是个男人?西双说你想试试?罗衫啪地把酒杯拍上桌子,说,拿开你的臭手!

〔5〕方波.指纹图像传感器技术与后续发展[J].仪表技术,2017(12):43-44.

〔6〕申冰冰,沈杰,沈庆等.基于指纹的考场身份自动识别系统设计 [J].微型机与应用,2016(14):55-57.

〔7〕石蕊,郑庭海,郑隆举.高校公共学习场所智能手机存放柜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4):241-242.

〔8〕赵思蕊,吴亚东,杨文超.ARM-Linux与Wi-Fi的移动智能终端门禁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5(6):30-33.

郑祥明,谢晓亮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