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构造样式及构造控矿特征浅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引 言

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沙坪乡烂泥沟,受赖子山背斜及相关构造控制。自上世纪70年代,有关学者对该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规律及成因,进行了相关的研究[1-3]。但在构造控矿特征方面的分析较少,特别缺乏运用断层相关的褶皱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因此,本文在野外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不同构造样式特征,运用J.Suppe等提出的与断层相关的褶皱理论[4-6],对研究区的断层构造样式、褶皱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构造模式。

2 区域地质概况

烂泥沟金矿区位于赖子山背斜东翼鼻状凸起部位,板昌逆冲断层的南西侧。矿区内,断层、次级断层,次级褶皱及断层相关褶皱十分发育,矿区内受构造控制明显(图1)。矿区内主要出露二叠及三叠系地层,受F1断层控制,可分为东、西部构造区。其中,东部构造区较复杂,主要有北东、南北、北西向等多组断层及褶皱组合,以北西向构造为主控矿构造。西部构造区构造简单,为单斜地层。现已查明, F3断层是本区重要控矿断裂,F3与F2断层交汇区是金矿富集部位。

 

1-地质界线/地质剖面线;2-逆断层/正断层; 3-正常/倒转岩层产状;4-背斜/向斜;5-倒转背斜/向斜;6-金矿体;7-中三叠统边阳组砂岩夹泥岩;8-中三叠统尼罗组泥岩夹瘤状灰岩;9-中三叠统许满组第四段第四层块状砂岩;10-中三叠统许满组第四段第三层泥岩;11-中三叠统许满组第三段泥灰岩夹泥岩;12-中三叠统新苑组砂泥岩夹灰岩;13-下三叠统罗楼组薄层灰岩;14-下三叠统灰岩角砾岩楔;15-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厚层灰岩;16-上二叠统大厂组泥岩夹凝灰岩;17-中二叠统茅口组厚层灰岩;18-下二叠统栖霞组灰岩;19-上石炭统马平组灰岩

图1 烂泥沟金矿区地质图 (据文献[1]修改补充)Fig.1 Geological map of Lannigou Gold Deposit(Revised and supplemented according to document[1])

3 剖面特征分析

如图2所示,露天采场南壁底部的F3断层带的剖面,根据岩石变形特征,可将剖面划分为简单变形带、断层破碎带及主矿体带。自北东至南西,各变形带的特征如下。

本研究主要通过设定短期目标,遵循具体化、个体化、循序渐进原则,帮助病人体验康复行为实施后的健康效果,有利于增强病人健康行为的实施信心,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水平;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每组≤5例,利于病人在讨论过程中有效进行经验总结和分享;健康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具体技巧的示范,如在课堂上演示预防骨质疏松的对抗阻力操,鼓励病人参与练习,避免了健康教育内容因空洞、抽象不易被病人接受的缺点,提高了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促进其生活方式改进;护士通过鼓励病人说出造成不良生活方式的原因及改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与病人共同分析原因,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保证病人康复行为的科学性。

  

图2 采场南壁底部F3断层带的变形分带Fig.2 Deformation and zoning of the F3 fault zone at the bottom of the south wall of a stope

南西侧简单变形带:该带岩石层序完整,但破碎明显,矿化微弱,但沿该带向东延伸约5米处见大量雄黄分布;与断层破碎带之间为断层接触。

F3断层是一条倾向北东、走向北西的逆冲断层。断层出露地表倾角较陡,大约在60至85°之间,属于高角度逆冲断层。据地质资料介绍[2-3],走向延伸880米。

上述各变形带具有如下规律:1、强硅化带分布在矿体的两侧,不在断层带中心;2、自断层带中心向两侧,构造透镜体逐渐减少、岩石变形强度由强变弱、岩石破碎逐渐减弱;3、自断层带中心向两侧,矿化现象逐渐减弱。

在救援过程中,地面遥操纵者的精神会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互联网智能系统可以使操作更加简便,操纵者的紧张状态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对搜救机器人的操作也会变得加高效,从而更好更快地完成救援任务。在互联网智能系统的帮助下,遥操纵者可以快速直观地获取到灾难现场被困者的生命体征信息、搜救机器人的位置信息等,为下一步行动提供依据,从而安全高效的完成作业。这时,搜救已经不再是操纵者单方面的控制机器人了,而是二者相辅相成的执行并完成任务。

烂泥沟金矿主要受断层控制,但在旁侧断层F2等断层上也有矿体分布。四条控矿断层中,F8和F20是F3断层两盘的顺层断层,也就是层间破碎带。走向北西向的F2和F3断层,是倾向北东的逆冲断层,地表露多表现为陡倾断层。据此,由控矿断层的特征,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控矿层间断层和控矿断坡。

断层破碎带:破碎带与主矿体接触带,矿化现象明显,常见黄铁矿、少量辉锑矿化和毒砂。本带双侧简单变形带之间为断层接触,以薄—中厚层钙质砂岩为主,砂岩中硅化现象明显,本质为硅化带。但是由于硅化岩层中岩石破碎明显,节理发育,故将此划分为破碎带。

4 控矿断层宏观特征分析

主矿体:主矿体中岩石破碎,层序不清。在与断层破碎带接触边缘,发育构造透镜体,该透镜体硅化强烈,其AB面与两侧分界断层平行。在次级破裂面和该透镜体边缘,可见泥质岩石流动特征,具有矿物定向性。该区域见大量黄铁矿,少量毒砂、辉锑矿物及雄黄。

F8断层位于F3断层上盘,该断层在F3断层上盘背斜中发育,断层产状与褶皱地层一致,这是岩层褶皱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弯滑褶皱。由于褶皱岩层的倾斜问题,虽为顺层差异滑动的产物,但称之为断坪不够形象,故将其称为控矿层间断层。

4.1 控矿断坡(F3)

北东侧简单变形带:该区域岩石较为破碎,但层序清晰,层面清楚,岩石变形以脆性破裂为主,矿化较弱。该区域为F3断层带北东侧边缘。

根据前述分析,地表陡倾的F3实际为底板滑脱断层(断坪)向地表切层传播的断坡,故将该类型控矿断层,可被称之为控矿断坡。

通过剖面观测,F3断层通常会以断层带形式出现,笔者在采场南壁底部和北壁上部分别测了三条F3断层带的剖面,断层带宽度在25—200米之间,该断层带向地表逐渐变窄。断层带中,次级断层和褶皱发育(见图2),次级褶皱的轴面和次级逆冲断层的断层面通常与F3断层平行,次级褶皱中的断层传播褶皱的特征明显。断层带中构造分带现象十分明显,矿体产在变形较强的部位,受断层带严格控制(见图2)。

4.2 控矿层间断层(F8)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仔猪饲养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起步阶段,特别是新生仔猪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出现较多的死亡,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认为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根据前述断层相关褶皱分析,结合研究区矿体分布的特征,可将研究区建立控矿构造的空间关系模式(图3)。

诗人在第2小节想要表达的乡愁是自己对新婚妻子的无比思念,并通过“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体现出来。如图2所示,“乡愁是船票”乍看起来也是典型的“A为B”隐喻结构,其中目标域为抽象的“乡愁”,而要理解这一抽象概念的语义我们只能通过具体的源域“船票”来实现。但是,当我们进行由“船票”向“乡愁”的跨域映射理解时,我们却无法直接获得“乡愁”的语义解释,因为源域“船票”不是隐喻的喻体,而是转喻的喻体。所以,对“船票”作为转喻喻体的解读就成为理解这一隐转喻结构的关键。如前所述,转喻映射是在ICM框架内发生的,因此,要知道“船票”具体指代什么就需要弄清楚它所在的ICM。

  

图3 控矿构造模式图Fig.3 Pattern map of ore control structure

5 结论

烂泥沟金矿区的控矿断层主要为F3断层。由F3断层形成的断层相关变形带可在剖面上清晰划分,由此形成的断层相关褶皱等控矿模式,可推断为该区域的主要成矿因素之一。从宏观来看,该区内主要控矿逆冲断层,受底板滑脱断层控制及其断层相关系统控制明显。

参考文献

[1]郭振春.黔西南金矿的构造控制作用探讨[J].贵州地质,1993(1):35-44.

[2]罗孝桓.烂泥沟金矿区控矿断裂特征及构造成矿作用机理探讨[J].贵州地质,1993,10(1):46-54.

[3]王砚耕,索书田,张明发.黔西南构造与卡林型金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4]何登发,J.Suppe,贾承造.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与应用研究新进展[J].地学前缘,2005,12(4):353-364.

[5]Jaminson W R.Geometric analysis of fold development in overthrust terranes:Jorunal of Sructural Geology,1987,207-219.

[6]Suppe J.Geometry and kinematics of fault-bend folding[J].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1983,283:684-721.

 
叶春,杜定全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