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设计中的民族化符号应用分析——以动画设计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设计中民族化符号意义

设计作为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设计形式不可避免的参与其中。除了经济和技术因素之外,在当代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正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扩张的目的。那么我们自己的设计,如何才能在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保留本民族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自主性?这是摆在我们所有设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对于民族化符号的探索就是在这样的全球化环境中被提出的。

一方面:西方的文化、经济、技术都是当代社会的主旋律,是衡量现代化的主要标准,体现在我们经济、生活、生产方式、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以西方文化为主的设计也是当代社会的主流风向,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减弱,特别是动画设计上一味的模仿西方动画的形式。强调技术忽略自己本民族特色的内容显得空洞而乏味,中国设计正在沦为西方设计的拷贝。这是设计身份的危机,而且尚未被设计界所意识。因此在进行动画设计时有必要加强对民族化符号的探析,以此来增强中国设计的生命力,来凸显中国设计的民族化及其文化根源。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沉淀、是民族风情的体现。它可以通过很多形式来表现。从宏观上来看民族化有:文化、道德、法律、人文精神等诸多方面,具体到艺术形式上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如:中国水墨画、戏剧、剪纸皮影等形式。那么设计民族化就是利用诸多的本土艺术形式来丰富设计内容,目的是让我们当代设计作品,能具有民族化风格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引起受众共鸣的设计。民族文化,是我们长期生活积累下来的审美情趣、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我们应该予以分析研究并且发扬光大。

二、民族化符号在动画设计中应用

动画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最早起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特别是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动画制作公司,其作品风靡全球。中国现代动画的开端,是由万氏兄弟于1926年创作的《大闹画室》。“开启了中国现代动画的序幕,动画这种艺术形式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产业体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1]那么如何在当代动画设计中去探寻民族化标签,从而去应用。使我们的动画设计更加丰富多彩,是本文主要分析的。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同时又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国家。深厚的民族文化,让我们有很多民族化符号可以去发掘应用,例如:国粹京剧、水墨丹青、剪纸皮影、脸谱形象等诸多符号,都可以融入到当代动画设计中,从而使中国民族化符号成为动画设计时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以此为基础不仅可以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动画角色,也可以让我们的动画设计,有着本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但是在进行民族化符号分析和应用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为了结合而结合。不能单纯把多种艺术形式直接拼接在动画角色中,还要对民族化符号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行具体制作时特别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效果,还要把形式和内容上相统一,不然的话制作的动画就会显得空洞。让受众觉得突兀,无法理解作品中民族化符号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具体应用上要注意,不管什么设计形式和种类都好,传达的都是思想和内涵,既不是形式也不是技术,形式和技术只不过是一种载体,是服务于思想和内涵的。下面我就以几种典型的民族化符号来分析,如何应用在动画设计中,使我们的动画设计丰富多彩起来。

1.戏剧符号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戏剧,可以说是中国民族化符号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被称为国粹。戏剧元素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被广大人民所喜爱。特别是京剧中的脸谱,其五彩缤纷的色彩和造型,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那么在动画设计中加入戏剧元素则可以起到强调民族化风格的作用。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是中国画的代表。”[1]那么把水墨元素应用在动画设计中,可以给动画带来色彩微妙、意境丰富、虚虚实实的感觉。从而使动画在整体格调上取得突破。上海美术电影厂在1961年7月,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元素的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片中的形象灵感来自于齐白石的笔下。充分体现出中国画对于水和墨的渲染,画面笔触浓淡虚实,寥寥数笔就把剧中主要形象,生动而又活波的表现在受众眼前。如蝌蚪就是一个小黑点、小鸡通过墨色的浓淡来刻画、荷叶淡淡的墨色勾勒出轮廓,却又不失宁静优雅之风。与荷花红色相映成趣体现出齐白石画面中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副充满情趣的水墨画,在世界动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见图3:

图1中的柱形图从左向右表示为有很大帮助、有帮助、存在问题;四个图形分别表示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岗位技能水平、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提高。

其次,大学生的学习基础也决定了过程性考核需要坚持知识能力并重。尽管大学生们在中学都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也必须看到,985院校和普通三本院校生源质量的不同和中学文理分科学习所带来了的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特别是文科和理科专业学生历史底子差距比较大。对于不少理科生而言,学习过一遍历史并不代表掌握,因为彼时的学习只是一时的死记硬背,对基本的历史事实只停留在一个名词概念印象上,不得其内涵。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在“纲要”教学和考核中都不能忽视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简单地以“能力”化之,普通院校的理科生还是很有必要补上历史知识这一课,知识与能力并重。

  

图1骄傲的将军中将军造型与京剧花脸脸谱Fig.1 The general inthe proud generaland the face mask of Peking Opera.

与将军造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剧中食客的造型,食客的造型借鉴的是京剧中的“丑角”脸谱,人物主要艺术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涂抹一个白色的豆腐块。两个短小的“逗号”似的眉毛,两撇细长的八字胡,身材猥琐而且总是沟背哈腰。这样的设计使食客惯于溜须拍马的角色性格、特色直观的表现出来。见图2:

  

图2骄傲的将军中食客造型与京剧丑角脸谱Fig.2 The diner style in "Proud General" and Peking Opera harlequin face

三、水墨符号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纽斯凯尔小堆正在接受美国核管会(NRC)的设计认证评审,是迄今为止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接受核管会设计认证评审的小堆设计。核管会于2018年4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评审,并计划于2020年8月完成安全评估报告。纽斯凯尔预计将在2020年9月获得核管会发放的设计合格证。

最早把戏剧元素,融入到动画设计中的是在1956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厂所出品的《骄傲的将军》一片。该片由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担任编剧,特伟和李克弱共同执导。该片从中国戏剧中充分汲取营养,利用了戏剧中脸谱来体现出角色身份的特殊意义。使每个角色的忠奸、敏愚,不用通过剧情只从视觉元素上就可以传达出鲜明的特点。

  

图3小蝌蚪找妈妈画面形象与齐白石水墨画形象Fig.3 "Little tadpole looking for mother" screen image and Qi Baishi ink painting image

q个样本来自两个总体,基于矩估计理论对每个评价指标uj(1≤j≤n),计算其期望值,见式(10)和式(11)。

对于水墨动画,还有一部不得不提的巨作《山水情》。该片同样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该片在1988年上映,由著名动画艺术家特伟执导,该片是以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思想为影片的内容主线,描绘出道者与世无争、修心坐禅的现实生活、画面优美、用笔即含蓄又苍劲。全片虽无一句对白,但是通过古琴、笛子以及水声和鸟鸣的舒缓急促,来体现出整个故事的曲折波澜。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空灵的意境和高尚的人文情怀,让受众仿佛置身于优美壮丽的大自然中。同时《山水情》这部动画在画面中采用“留白”的手法,在画面空白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时而让人感觉是生生不息的水面、时而是深锁群山的雾气、时而是无边无际的天空,以墨拖景、以景拖情,景情拖意境。全片无论是从画面还是内容都体现出对于“意境”的追求,体现出“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1]。见图4:

  

图4山水情动画中的水墨意境Fig.4 The ink painting artistic conception inlandscape emotion

剪纸皮影民族符号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骄傲的将军》从创作手法上是以戏剧脸谱为表现形式,但民族化风格不仅仅体现在把脸谱应用到人物角色设计中去就结束了。还从语言动作上也体现出极强的戏剧的元素,剧中人物对白带有浓厚的京剧韵味,对白时的抑扬顿挫、文白相间,和故意拖长的尾音饶有趣味。在影片一开始将军得胜还朝,百官为其接风洗尘将军伴随着鼓声出场,其威风凛凛的形象和京剧中西楚霸王项羽的登场形式如出一辙,这种场景在戏剧舞台武将出场中屡见不鲜。而从剧中将军和食客,两个典型人物中可以很明显的体现出,脸谱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剧中将军造型借鉴了京剧脸谱中“大花脸”的形象,通过大面积的红色,经过鼻子贯穿整个额头和下巴,同时在眼睛的四周涂以青灰色,给人一种威严、望而生畏的视觉感受。通过京剧脸谱的造型把将军威武的形象,鲁莽的个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见图1:

反观现在的国产动画设计已全无当初之灵动、优美。其主要原因就是对于民族化符号的缺失致使当代动画在动画发展的大潮中逐渐迷失自我。

剪纸和皮影,都是我国典型的民间艺术形式。剪纸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公元6世纪,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分支,剪纸的题材极其丰富主要类型有:“戏曲故事”“吉祥观念”“民间习俗”三个方面,反映了各族人民生活和劳动场景,剪纸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透气、优美的艺术感。所以我们常把剪纸艺术称之为“镂空艺术”。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革上做了非常多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有一点还是需要明确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始终要服务于教学内容,这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那么,怎样用内容打动学生呢?

而皮影即是灯影,在那个没有电视网络的年代,皮影戏是最受人民大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人们利用兽皮制成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在灯光的照射下隔着幕布来表演不同民间故事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那么利用剪纸和皮影形式,创作出的动画《猪八戒吃西瓜》就是一部以剪纸和皮影为创作基础的动画电影。该剧人物形象借鉴了剪纸和皮影的艺术特点,人物形象憨态可掬、活灵活现为影片增加了浓重的民族化标签。见图5:

  

图5猪八戒吃西瓜中的剪纸皮影元素Fig.5 Paper-cut shadow element inPigsy Eats Watermelon

四、民族符号在当代动画设计中运用思考

民族化符号在动画设计角色创作中的思考,角色是一个动画设计的主体部分,对于整个动画而言,一个角色塑造的成功可以为整个动画增添灵魂,角色塑造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该角色是否能融入到民族文化中,需要民族文化的衬托。只有依托于民族文化所设计的角色才更容易去打动受众引起共鸣,当受众熟悉的人物出现时可以一下子抓住受众,省去很多精力对于人物背景的介绍,而且容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获得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如2017年7月热播的国产动画《大圣归来》一片中角色取自于西游记,片中角色充分吸收了民族化符号元素如剧中和尚那种白色僧袍、绑腿、草鞋,都是中国独有的,街道上女子的发型也是取自古代仕女图上的模样。

五、结语

本文从民族化符号入手,主要分析了民族化的典型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目的是使现代动画设计能够激发出广大受众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产生文化的归属感。民族化符号的应用不仅仅是动画设计的重要基石,同样也是整个设计行业的根源。我们只有对民族化符号进行不断的剖析、解构才能有利于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通过民族化符号,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给由欧美日所占主导的动画市场带来强烈的冲击波,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在全球化市场中的影响力。让动画设计从业人员,了解到现代动画设计作品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要注重创新,同时又要立足民族文化承载内涵,借助传统民族元素的影响力造就出一批现代中国动画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1]黄颖.动画设计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2]沈其旺.中国古代水墨画“造型观”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6.

[3]高飞.空白与意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32(6):706-711.

[4]王志强.“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中造型艺术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1(5):77.

 
李飞,孙婷婷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