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概念隐喻视角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意象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美国知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年)是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因其在小说和艺术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于193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南方文学中最负盛名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主人公艾米丽小姐出生于南方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在她父亲死后一直过着悲惨的生活。艾米丽幼年丧母,一直生活在父亲的庇护之下。她的父亲是贵族,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高贵地位及显赫门第,赶走所有追求艾米丽的男性青年。艾米丽的父亲去世后,不愿意面对失去一直以来作为唯一依靠的父亲去世这一现实,因此一直说她的“父亲并未死” [1]104。她坚持旧有生活习惯,同时又叛逆地爱上了在众人眼中与她地位悬殊很大的从北方来镇上修路的工头——“北方佬”霍默·巴伦,并顶着镇上人的舆论压力,毅然决定要嫁给巴伦。艾米丽发现巴伦无意与她成婚时,就用砒霜将其毒死,并将其尸体藏于自己准备的婚房中,与死尸同床共枕40年。艾米丽去世以后,她紧关的卧室被强行撬开后,人们才得知艾米丽的所有秘密。

这篇杰出的小说通过运用实体隐喻和空间隐喻,使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充满了令人遐想的文学艺术魅力。概念隐喻由始源域、目标域及映射三部分构成,始源域是人们选取的作为工具理解其他事物的概念或者物体;目标域是被理解的对象。相对来说始源域比较具体,而目标域则较抽象。映射是把始源域和目标域联结在一起的纽带和桥梁。“喻映射( metaphorical mapping )就是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一种转换,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即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2]

概念隐喻通常被分为三种:空间隐喻,本体隐喻以及结构隐喻。空间隐喻是指将空间域的特征及概念投射到非空间域,使非空间概念在被赋予空间概念的特征后变得更容易被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人类最初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体的经验为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表达、理解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而派生出另一类隐喻——实体隐喻”[3]。结构隐喻则是通过把始源域中具体的物体或者概念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使得二者联系起来,从而使得目标域更容易被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献给艾米丽的玫瑰》通过隐喻手法的大量运用,形象、具体地塑造出了小说中人物的文学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南方贵族的衰落、新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旧势力与新势力、旧价值观与新价值观的冲突与对峙的社会现状。

一、实体隐喻

1.人物喻指社会制度

“当人们使用隐喻时,就把表示两个不同事物的概念放在一起,这两个思想活跃地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隐喻的意义”[4]。艾米丽、艾米丽的父亲、巴伦在福克纳笔下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物,作者把这些鲜活的人放在各自生活的社会大背景下,使他们都被赋予了丰富的隐喻意义。

图1中,直线AB为烟气绝热冷却线,表示高温烟气在脱硫装置内降温增湿至饱和状态的过程,饱和曲线BC为饱和烟气从脱硫装置出口至烟囱出口的湿度及温度变化过程,D点为大气状态点,从烟囱排出的饱和烟气与大气混合,沿直线CD向D点发生状态变化,C、E点处于饱和状态,直线CE为白雾发生区,当E点混合烟气进一步与大气混合达到非饱和区D点时白雾消失。

1.物理空间喻指社会空间

相对于艾米丽和他父亲的死亡,巴伦的死亡却是非自然的、人为的,因此他的死亡也具了浓厚的隐喻意义。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巴伦从一个思想自由、玩世不恭的青年男子,到再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却变成一具腐烂的尸体,这种反差给读者留下的除了震惊还有深思。他死于艾米丽的砒霜之下,这种死于非命的事实隐喻在新旧制度交替、新旧观念冲突的过程中,新的事物必然遭遇旧事物的抵抗与迫害,而牺牲、流血是这一时代变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艾米丽将巴伦的尸体藏匿于婚房中并与其相伴40年,象征着代表南方种植园制度的贵族企图永远征服代表北方新兴工业制度的资产阶级的幻想。

0~10 cm土层,深松耕和免耕方式土壤微生物活性显著高于常规耕作方式(P>0.05),深松耕和免耕方式较常规耕作方式增加65%和45%。在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活性表现为深松耕>免耕>常规耕作,秸秆还田能够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表现在可以较好地调节养分功能。

小说中,一个对艾米丽熟悉,但表面上似乎对小说的发展无足轻重的人物——托比,也被赋予深层的隐喻意义,他象征着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黑奴制度。托比在小说中多次出现:“除了一个花匠兼厨师的老仆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去看看这幢房子了” [1]99, “黑人拿着购货篮进进出出,可前门总是关着”[1]109,“日复一日…… 我们看着那黑人的头发变白,背也驼了,还照旧提着购物篮进进出出”[1]110。“他跟谁也不说话……他的嗓子似乎由于长久不用变得嘶哑了”。[1]110托比从未出声,但他的沉默大声地道出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中黑人的遭遇——他们是被看作动物一样的奴隶。同时,托比知道艾米丽毒死巴伦及与干尸同床共枕40年的秘密,但他从未将此事说出去或者阻止艾米丽,他选择了沉默。托比的沉默代表着他对自身的地位及其这种奴役制度的认同,在故事的结尾,当艾米丽死后,托比穿过屋子从后门离开后就消失了。托比在艾米丽死后的消失隐喻南方奴隶制度将随着种植园制度的灭亡而最终消失。

2.死亡表征消失

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最终都是以死亡而告终,在福克纳的笔下,艾米丽、艾米丽的父亲、巴伦因其身份的差异性,他们三个人的死亡被赋予了不同的隐喻意义。艾米丽的父亲隐喻繁荣的南方种植园制度及传统的价值观,因而他的死亡隐喻这种社会制度的由盛变衰。而艾米丽的死亡则隐喻南方种植园旧制度、旧观念及古老传统的彻底消亡。艾米丽是旧制度的“纪念碑”,如今这座人们心目中的“纪念碑”倒下预示着进步的制度最终会战胜落后的制度。有一点值得一提,艾米丽的父亲和艾米丽都属于自然死亡,这种死亡隐喻历史的车轮必然永远向前行驶,旧制度、落后观念、过时的生活方式最终会退出历史舞台,历史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

景德镇窑从唐代起烧制瓷器,由北宋景德年间烧制的精美瓷器而负盛名,到了元代,景德镇窑继续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并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景德镇窑的陶瓷盖罐造型丰富多彩,如兽耳盖罐,元代景德镇窑典型器物造型之一。该罐造型新颖古朴,高大浑厚。洗口、束颈、盖呈盔状,盖内有子口,直壁,莲苞钮、溜肩,肩部两侧各有兽首一只,兽口穿环、鼓腹,腹部以下渐收。全器具有大方简约之神韵,属于国内外少见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代表性作品。

小说中,巴伦被赋予了代表着北方新生资产阶级的隐喻意义。巴伦表面上是艾米丽深爱的人,最终因不愿与艾米丽结婚而被艾米丽毒死,但从巴伦的身份地位及其所处社会变迁的大历史背景中,不难发现巴伦被赋予了丰富的隐喻意义。与艾米丽及其父亲不同,巴伦并不属于南方种植园制度下的人物,而是来自于北方的男人。在当时,北方拥有着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巴伦身上拥有着北方新生资产阶级的特点:见多识广、思想自由、玩世不恭、缺乏责任、视爱情如儿戏。我们从对巴伦性格及其最终结局的塑造中,可以推断出福克纳本人对从北方崛起的工业文明不安与疑虑的态度。

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中,心源性者占35%(以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4]。急性胸痛患者尤其是ACS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递增,且越来越年轻化,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5]。早期采用合理的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病情危重及预后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高危患者甚至能从早期冠状动脉再开通治疗中获益,降低致死率。

3.物体喻示情感

过去很多农村饮水工程硬件不配套,工程建成后一些群众在水表前加三通或其他方式偷水,还有的工程高位蓄水池没有水位控制系统,工程管理人员较多,工程管理难度较大。针对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线长和水源距离远、管线跨度大、供水点情况不同的实际情况,宁夏大胆引入先进的信息科技,加强工程硬件设施建设,如联户水表井、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逐步破解管理难题。

艾米丽的父亲是南方种植园制度下的一个贵族,当时的南方种植园制度正处于繁荣昌盛的时期。他们家位于当时比较考究的繁华街道,19世纪70年代的房子具有典型风格,过着舒适而幸福的贵族生活。因而在福克纳的笔下,艾米丽的父亲隐喻南方繁荣时期种植园制度及其贵族。南方封建贵族主宰家族的一切,包括其子女的爱情、婚姻及命运等等,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 [2]104在这种男权社会中,男性是女性的依靠和寄托,而女性只能生活在男性的“侧影里”,“艾米丽的父亲也是一个生前死后都掌握着女儿命运,毁灭她一生的暴君”[5]

小说的标题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可玫瑰花在小说中并未出现,只是在结尾处出现了“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 [1]111-112。那么玫瑰隐喻什么?代表着作者怎样的情怀?众所周知,玫瑰代表着爱情,但是笔者认为,此处的玫瑰不仅仅隐喻艾米丽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更多的是象征福克纳对艾米丽的同情与怜悯。福克纳作为南方种植园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一员,既对这一制度充满仇恨,又对其充满眷恋,他的这种情感充分地表现在对艾米丽这一角色的描述上。小说中,福克纳对艾米丽的孤苦一生充满了同情与怜悯,希望艾米丽能够得到美好的爱情。艾米丽的命运是千千万万个南方种植园制度下女性贵族的必然命运。面对这种无奈的现实,作者只能用“献给她们玫瑰”来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与深切同情。因此,福克纳采用这个标题为小说增大了思索和想象的空间,对表达小说的主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72

巴伦与艾米丽截然不同的婚姻观隐喻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制度与南方种植园制度的矛盾和冲突。巴伦无意于固守传统、结婚成家,他自己也亲口说过自己不想结婚成家。而艾米丽则疯狂地爱着巴伦,不顾二人身份地位的差距,顽固抵抗住周围人的舆论压力,决然准备屈尊与这个北方佬结婚,她甚至准备好婚房、买了男人用的盥洗用品及全套男人服装。当艾米丽发现巴伦要抛弃她时,为了维护她的爱情,厮守她的爱人,便将其毒死,并与干尸相伴40年。巴伦与艾米丽这种迥然不同的婚姻观隐喻正在兴起的北方现代工业文明与日益衰退的南方传统文明之间的巨大冲突。巴伦最终被艾米丽用砒霜毒死,而艾米丽自己也凄惨地独自生活一生,这一切隐喻了北方现代工业制度与南方种植园制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空间隐喻

与其父亲不同的是,到了艾米丽成年时期,南方经济已逐渐从繁荣走向衰退,因而艾米丽象征着衰落中的南方种植园制度及其牺牲品。作为当时美国种植园的贵族,人们期待艾米丽继承其贵族的传统观念,拥有贵族式的生活和爱情。正如小说中描述的“艾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 [1]100。因此当她和拿日工资的北方佬巴伦交往时,镇上守旧派的人开始在背后议论、羞辱及批评她。艾米丽在父亲死后,失去了经济和精神上的依托,但是自己为了维护贵族的身份,高贵而又顽固的她毅然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她持有十几年前的传统观念,当镇长和参议员要求艾米丽纳税时,她拒绝他们,并让他们去找已经去世近10年的沙多里斯上校。作为南方种植园制度下的女性,她的命运注定被主宰于男性的手里。他父亲在世时,赶走了所有追求女儿的男青年,导致艾米丽在30岁时还未出嫁。她的父亲离世后,镇上的人又试图主宰她的命运,阻止她与巴伦交往。作为小镇上的最后一个贵族,艾米丽实质上是南方旧制度的象征和牺牲品,她的最终死亡则宣告南方旧制度永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曾经的辉煌、荣耀一去不复返了。[6]

空间方位概念是人类生活工作必不可缺的概念类型,人们在日常方位概念的基础上,将方位概念从空间域拓展到时间域、范围域、数量域、状态域、动作域中,由此便形成了空间隐喻。[8]190这篇小说描述的杰斐逊小镇如同一个密闭的容器空间般容纳着代表各个阶层的人物:艾米丽、艾米丽父亲、巴伦、托比等。杰斐逊小镇上演的艾米丽传奇般的经历也见证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因此,杰斐逊小镇这个小小的物理空间是当时转型时期美国社会的象征,是美国社会的缩影。小镇里人物关系的交织犹如当时美国社会中各阶层人物的社会活动。在这个封闭的小镇里,艾米丽的父亲、镇上的人、巴伦等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行动努力影响着艾米丽的人生。艾米丽的父亲把她看作是附属品,巴伦把她看作消遣品,镇上的其他人把她看作是纪念碑。艾米丽在这些人的控制及影响下悲剧地生活着。她的一生经历了父亲在世、父亲离世、与巴伦相恋、用砒霜毒死巴伦、与巴伦的尸体同床共枕40年等事件。这些发生在小镇中的具体事件,隐喻当时美国社会在资本主义取代种植园制度的过程中,两种制度的不断冲突和斗争。

3.物理空间象征精神监狱

艾米丽居住的白色方形木屋犹如精神“监狱”般禁锢着她的思想、爱情。这个木屋的存在与周围环境形成反差:在周围都是生机勃勃的工业化环境中,艾米丽的木屋却像一个顽固不化的老人一般屹立在那里,似乎与周围的世界进行着最后的斗争。这座房子是父亲留给艾米丽的唯一遗产,也是父亲遗留下来禁锢艾米丽精神和肉体的“监狱”,凭借这个牢固的“阵地”,她得以延续、固守、隔离自己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艾米丽在毒死巴伦后几乎不再踏出这个方形的木制“容器”,这里犹如腐朽的南方庄园种植制度垒砌的“监狱”,奴役着艾米丽,将她与外界日益蓬勃的工业文明断绝开并与之对抗,她最终与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彻底隔绝。

艾米丽父亲在世时,父亲是这个容器口的“栓塞”。 艾米丽的父亲把她死死地锁在这座监狱中,阻止着追求她的所有青年男子,锁住了她的青春,禁锢着她的爱情。此时,这个木屋是艾米丽青春和爱情的“监狱”。艾米丽父亲死后,这座“监狱”之门曾一度打开,艾米丽也曾走出这里与巴伦相恋,获得了短暂的自由和爱情。当艾米丽下毒杀死巴伦后,这座监狱再次关闭。巴伦的死成为艾米丽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她从父亲时代“被囚禁的囚犯”变为被自己“主动囚禁的囚犯”。此后,艾米丽在木屋里孤老终身,她主动封闭了与外界交流并获取自由与爱情的通道,因此,这座木屋永久地成了囚禁艾米丽的精神“监狱”。

三、结语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的综合运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南方没落贵族及种植园制度与北方新兴资产阶级及资本主义的对抗,揭示了南方种植园制度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作者也通过对艾米丽的同情与怜悯表达了对旧制度的某种眷念和其灭亡的无奈之感。在小说中,艾米丽、艾米丽的父亲、巴伦、托比等人物的消失分别隐喻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制度的灭亡,而巴伦的死亡则象征了新制度在与旧制度斗争中所付出的难以避免的巨大代价和牺牲。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杰斐逊小镇,因而小镇就成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隐喻。

1、融合传统宣传阵地。一是加快村居级卫生计生服务阵地和宣传地的整合,统一新建或改建村居级卫生计生宣传栏。二是对基层卫生计生宣传标语进行全面清理、优化,确保卫生与计生标语的融合,在内容上、形式上实现卫生计生宣传标语温馨、美观、规范。三是加快人口学校和健康学校的整合,在基层开办“人口健康学校”,在学校开设人口国情和健康教育课程,实现人口和健康教育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福克纳.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M]//斯通贝克·世界文学丛刊.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2]Lakoff,G.The Contem pory Theory of Metaphor[A].In DirkGeeraerts(ed.)Cognitve Linguistics:Basic Readings[C].Berlin & 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93:210.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09.

[4]I.A.Richards,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New York:CUP, 1936:19.

[5]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179.

[6]雷华.解读《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认知语言学[J].作家,2010(11):34-35.

[7]程锡麟.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在哪里?——《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策略分析[J].外国文学评论,2005( 3):72.

[8]Carlson.Laura(ed.).Functional Features in Language and Spa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5:190.

 
吴会娟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