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肌理”装饰在陶艺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陶艺的装饰艺术五彩缤纷,特色迥异,不同的表现技法构成了不一样的艺术风格。在陶艺创作中,必定要通过某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它的艺术质感,“肌理”装饰技法最能够直接展现出艺术效果,这样的效果常常取决于陶瓷艺术创作中的人为干预,反映了艺术家的内心感受、艺术观念和审美水平。

1 陶艺和肌理的释义

1.1 陶艺的阐释

“陶艺”一词,在不同时期概念也不尽相同,“陶艺”是“传统陶瓷艺术”的简称,其着重点是指陶和瓷。“陶艺”一词源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现代艺术随着改革开放迅速发展起来,“陶艺”似乎成了中国新陶瓷艺术的代名词。用泥性所特有的语言,通过陶瓷这种材质,借助作品体现一个当代人对当下的反思[1]

1.2 肌理的阐释

1.2.1 肌理的定义:肌理是指物体外观上的质感,凸凹交错、高低不平、毛糙或光滑的,是人们对物体外观纹理特点的体会。创作作品中的肌理是当代陶艺创作艺术中的一种形式语言。陶瓷艺术肌理就是用手触碰艺术品的外观从而感受到粗糙、斑驳、颗粒状等微妙的、高低起伏的、不平整的纹理,或是浮雕的效果。陶艺肌理可以分为三大类:陶瓷材质的肌理、人为的肌理和烧成中的肌理,是原料、制造、火焰等要素综合的体现。

1.2.2 陶艺肌理的界定

(3)在“凵”型钢“一”型侧钻孔,孔距及孔大小与螺栓尺寸及间距相符;圆弧位置应将短边翼缘侧切开后将角钢按建筑物表面弧度预弯,在U型止水带上表面涂刷环氧结构胶黏结材料,其在未凝固状态将不锈钢压板黏接在止水带上,使橡胶止水带与不锈钢压板表面无缝对接,有效避免了止水带与不锈钢压板表面的渗漏通道。

陶瓷艺术,简称陶艺,是创作材料与创作工艺的结合,是运用各种艺术装饰手法来装饰器物的艺术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因此我们称它为陶瓷艺术。陶瓷艺术可以说是一种物质产物,也可以说是精神产物,是一种古代的艺术,也是一种现代的艺术。

从陶瓷艺术的综合表现来看,它通过在陶瓷艺术材料的创造、技术或燃烧的形成方法上呈现出的艺术效果,其拥有各自的纹理特征,有的自然形成,有的人为创造。由于陶瓷表面的装饰纹理,它不仅可以深入到材料的本身,而且还可以渗透到材料的构造中,因此这些肌理效果带给人们一种新颖奇异的审美效果。

天然构成的陶瓷肌理,是表面的肌理没有通过创作者的创作而存在的肌理效果,具有偶然性,而这类纹理效果装饰在陶艺作品呈现出了它的自然性和不可复制性,如缩釉、流釉、开片等。而人为的艺术纹理是由创作者人为干预而产生的纹理形态,它是运用了陶瓷工艺和陶瓷材料的特点,这种纹理的产生需要创作者对大自然的感觉和认知,是创造性的产物。

肌理是工艺和材料上的最为直接体现的元素,适用于材料上面的印迹,它还存在触觉感受,是作品结构中的重要表现。陶瓷艺术中,肌理分成两种类型:(1)自然肌理,是指没有通过创作者的加工,便已经有的纹理痕迹,如:树纹、动物纹和纸纹等。(2)人为肌理,是指由创作者创作的纹理结构,如:水痕、刀迹、凿痕等。由于陶瓷艺术的创作要创作者进行烧制后才能完成制作,从烧制陶瓷的人为性来说,陶艺表面的纹理组织是人为肌理[2]

多年以来,Keltan持续在所有工厂进行投入,以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为客户提供指标范围更窄、品质更佳的产品。

2 常见肌理的种类及成因

陶艺创作者创作时为了让陶艺品离大自然更近,无论是态度、装饰手法或是技术上,都在向美妙朴实的自然紧靠。古人要求作品的精美、无暇,然而,现代创作者不觉得瑕疵就是不好的,它是创作者个人观念的一部分,由此可见,陶艺的审美观念和要求,和陶瓷艺术形式的变化是紧密相关的。

2.1 人为肌理

我们把人为性肌理也称为制作性肌理。创作者占其主要因素,由创作者来掌控作品外观上的纹理组织,在当代陶瓷艺术中,人为性肌理的应用很多。如:湿坯上常用到揉捏、摸印等。半干的坯体上用到了刮、划、镂刻、堆贴等。干坯体上用到的打磨、彩绘和雕刻等肌理的效果,均属人为性肌理。与人为肌理相比,自然肌理在于陶瓷的材料和工艺,而不在于创作者,所以带有自然性;前者在于创作者的干预,因而展现着人为性。

人为肌理是陶艺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技法,从现代陶艺的制作来看,肌理大多都带有人工性,所以在现代陶艺当中肌理大多属人为肌理。

4)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通过增加监测断面,提高监测频次,采用自动监测设备,构建完整的监测网络,随时掌握水域水质变化情况,为水功能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1.1 坯料肌理

泥料的拉坯成形、泥板成形、泥条的盘筑成形等,都是泥料形态的肌理造型表现技法,它是自然存在于陶瓷艺术中的纹理状态。(1)通过拉坯从而成形的肌理,起初要将坯体拉离圆中心点,再同时左右不停的摆动,此时坯体上开始呈现褶皱,褶皱具有活泼的动感。(2)通过泥板所成形的肌理,可以有各种方法,像拍击、压制、化妆土等都可以使其成形,还可以借助其他材料。如花瓣、石纹、树枝等,或是把有纹理的硬质物体压制在坯体上,然后都会呈现出非常巧妙的肌理感觉。因为方式简单,成效明显,因此便成了创作者们常用的肌理制作技法。(3)泥条盘筑成形的肌理,拥有传统的陶瓷成形,材料的形态,泥质的差别都会影响肌理的表现,如果运用恰当,则会呈现出特别奇妙的艺术效果。(4)在坯体表面进行雕刻形成机理,也是较常用的方式。在坯体六成干时,在坯体表面做浅浮雕式的雕刻,也可以镂空,再施釉烧制,由于浮雕表面的深浅不同,釉色薄厚也不一样,往往会形成一种意想不到的肌理。

2.1.2 釉料肌理

釉料的高温烧制过程中,会发生自然反应而出现不同质地的纹理,而釉薄厚程度、釉的色泽和材质,火的质量都和肌理形态有直接关系,具体的温度和窑内气流影响都将出现无法捉摸的肌理效果,或华丽,或精美。此外,用特有的施釉工艺来创作釉料肌理,就会出现天然的肌理感觉,如干坯施釉、吹釉、浇釉等独特的创作技法。

陶艺家们在陶艺创作时运用施釉法,有意识的用色釉自然肌理来表现。施釉时,把不同性质的釉料混合使用,把流动性强的釉施在表面,在可控制的温度下随意流淌,形成自然肌理;把开片釉和其他釉混合使用,形成不同肌理;或直接施开片釉,自然开片,形成冰裂纹,绝美而自然。综合技法的运用,创作者们使用上述肌理的多种技法来创作出别具特色的作品。

2.2 自然肌理

当代的艺术家利用陶瓷的肌理语言,来表达审美价值和人与自然的感情。现代陶艺从现代审美的潮流中获取生机,使陶瓷艺术和实用性开始分离,打破单一、刻板的陶瓷印象。用轻松、偶然、自如的手法来表现艺术家情感的新风格,开创了陶艺审美多元化艺术空间。

3 陶艺肌理的审美特征

传统陶艺最大的审美特点就是单一,导致这个结果有很多方面因素,由于受实用主义等方面的约束,创作者有着很多的顾虑,另外,创作者也受到市场整体要求的限制,在感官和美感上都要求统一,以致使传统陶艺比较枯燥单调。

3.1 陶艺肌理由装饰性向“有意味”的形式的转变

陶瓷艺术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管是泥浆还是通过烧制后显现的五光十色的陶瓷制品,都已被证明,肌理是天然形成的艺术语言,是最精彩的装饰。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也日益多样,艺术审美也产生了广泛的变化,人们开始喜欢在审美活动中有更自由的情感表达和更丰富的情感抒发,不满足把作品刻板完美的形象作为审美标准,为了适应人们的审美需求,创作者采取了不同的方面展现自己,用轻松、个性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我。这一变化本身就是艺术审美感悟的活动,和一般的审美不相同,它开始向着“有意味”的形式转变。

患有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对QFR风险的容忍度较低,故可以选择QFR检查或FFR检查来获得功能学评估。虽然QFR评估存在上述风险,但由于患者病情稳定,所以评估结果导致即刻血运重建或延迟血运重建所带来的风险较低。有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QFR分析一致性并非劣效于FFR,患者将受益于QFR的无创分析,避免了由微循环扩张药物带来的不适,减少了诊断时间和费用,综合考虑患者受益大于风险。

3.1.1 视觉转变

陶瓷艺术肌理有很多类型,一般实验或使用较多的是人为肌理和自然肌理,其具体制作技法又各不相同。

陶艺肌理有着鲜明的性格,它既有泥味、火味,又能表达自在的灵气,它是材料和工艺的有机融合,具有最独特的审美特征。

自然肌理是通过陶艺的创作,使用泥料、釉料和附加的材料显示出来的天然的纹理面貌,是陶器和瓷器表现肌理的天然特征。其在风格各异的自然界中,往往不通过感情体验,而是被眼睛辨识出来,并产生具体视象。如:土地的裂纹、树叶的纹理、奇石的内质纹路、动物的爪痕、毛发等。而这种不一样材质、不一样的颜色所产生的肌理也受到创作者的青睐。在创作者眼中,一切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的美,创作者需要训练自己更细微的观察力。自然界的纹理丰富多彩,创作者则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二次创作,呈现出人们喜欢的肌理效果,创作者因为自然带来的灵感,运用视觉肌理的模仿性,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美妙的世界[3]

为了比较算法性能,本文选用了BP神经网络[4],支撑向量机和提出的算法进行对比。算法评判标准为均方根误差(RMSE)、绝对值误差(MAE)和相对误差(MAPE),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随着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智能变电站也开始进入建设阶段,作为智能电网的有力支持,具有智能变电站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但需要大量新技术和高科技的联合行动以达到项目能够完成,所以不是很短的时间。因此,在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所以它真的能在现实中发挥作用,完成智能变电站建设工作促进了建设智能电网。

3.1.2 触觉转变

触觉肌理是一种可以近距离接触的感受,和观感、听感相比,它的产生都是实体性的。陶瓷艺术在古老悠久的发展过程中给人不一样的观感。原始陶瓷表面上压印形成的纹理,给我们触感上一种粗糙、残破的感觉,在审美上给我们一种雄厚、壮观、朴素的审美感受,原始器物通过使用和移动过程中,必定产生感官上的触碰,蕴藏了古朴的土石意味。

现代陶艺的成长倾覆了传统的审美特征,这就必定带着不一样的情趣观念。当代陶艺改变了古时陶瓷实用特点,更倾向创作者情感的表达。人们不再追寻简单的审美感觉,而是寻求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把自己与泥、与水、与火融为一体的快感,体验更广泛、更自由、更特别的审美情趣。

3.2 陶艺肌理的艺术表现力

陶艺肌理是创作者利用一定的媒介制作出来的外观纹理,这些外观效果给人呈现出美感,让人们心理上更有直观的、永恒存在的审美感受。

陶瓷艺术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肌理装饰。像陶瓷表面的裂纹、青花的釉中绘制等。水、土、火是陶瓷艺术的基础,任何陶瓷的装饰效果,都需要通过火的历练。也正是因为如此,经过“磨砺”的陶瓷材质才会大放异彩,这正是其他材质都无法替代的。人们的审美取向决定陶艺肌理的时代特征。陶瓷艺术肌理的表现力像其他事物一样,会由盛到衰,不可抗拒。因此,当一种形式的陶艺肌理被摒弃之后,便会出现新的肌理形式。

许多陶艺创作者利用泥土模仿自然肌理,并不是为了获得创作形式与技巧的赞美,而是一种对有意味的人创作自然艺术的认同。优秀的陶艺作品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造型美和装饰美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二者表现出的工艺美都必须要协调,缺一不可。只注重形态上的完善,却不重视表面肌理的表达,就不会呈现最好的艺术作品。同理,只注意外表肌理,轻视造型的完美性,也无法到达理想的艺术效果。

4 “肌理”装饰在陶艺创作中的应用

图2,用模具拉坯成形后,借助刻刀,或其他工具,在坯体上刻出各种装饰纹样。坯料肌理有多种多样的装饰造型方法,可加入泥点、泥条、泥饼等在泥坯上装饰创作者想要的纹样。如图3,是一只造型灵动,形神兼备的斑马,色彩柔和明亮,对比强烈。我们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创作者对于造型语言、形式结构和表层肌理效果的独特展现和完美结合。

肌理的运用是多彩而赋予想象的。通过肌理透、凹、平、凸的效果丰富陶艺艺术质感,以丰富多彩的装饰外观,使肌理装饰成为当代陶瓷的重要语言之一。陶艺肌理的创作有着很多的途径和方法,下面主要从坯料肌理、釉料肌理和自然肌理等来进行研究。

4.1 坯料肌理

图1是陶艺家在泥片上用粗麻布压印,形成肌理,再做成优美自然的作品。

图1

图2

肌理装饰技法运用到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陶艺创作中的水、土、釉等,通过创作手法和烧制方式创作出来的纹理装饰在创作作品中,是材料、制造及综合表现。陶艺肌理的应用是人们主观上用陶土和瓷土,通过创作和烧制产生的肌理表现。“在装饰陶艺中,不同的材料会显示不同的肌理,不同的肌理反映出不同的艺术感受,在陶艺创作中,运用肌理,可以更好的表达陶艺作品的艺术效果以及创作者的审美魅力”[4]

钻孔轨迹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控制弯曲段的狗腿严重度或曲率半径,确保钻杆柱顺利通过弯曲段;二是对于有折弯曲和空间弯曲的钻孔,需考虑整个钻孔轨迹对后续钻进施工的屏蔽作用。对于深井和特深井,分析以往大陆科学钻探施工的案例,可以得出初步结论:纠斜(较大折弯曲)后能继续钻进孔深极限约为2000 m。

图3

图4

4.2 釉料肌理

图4,周国桢的作品《斑马》,与图 3的《斑马》不同,虽都同出自大师周国桢之手,也同为《斑马》,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大相径庭。前者《斑马》运用的是泥条盘筑法,在形态、外观和斑马力求相似。而图4《斑马》,利用颜色釉的窑变原理烧制而成,具有丰富的层次肌理感,体现了抽象的艺术美。

图5,是陶艺大师刘远长作品《出类拔萃》,坯体上釉时采用了淋釉法,能够创作出具有流动感觉的特殊性肌理效果。施釉时在坯体分别淋下不同的色釉,或者是运用泼洒的手法,不同程度的釉层变化,制造出独特的趣味,来达到随心随性的自然釉料的肌理效果。图6,瓷器釉面被许多小裂纹覆盖,像龟裂纹、冰裂纹等,因此称它为开片釉。釉料开片的原因,是釉料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在进行烧制的过程中,釉面发生了的张力,使釉面产生裂纹。釉面被小裂纹覆盖,纹路疏密、大小、曲直均有不同,在瓷器的外表上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肌理装饰。

进行绿色施工时,节约资源非常关键。施工前,需要对材料的使用量进行精确地计算,对于数量不够的施工材料,可以进行二次采购,从而避免材料过量造成浪费现象,也可以避免因长时间的储存,导致材料变质,不能用于施工造成的材料浪费。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污水,要对污水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并将可进行二次利用的水资源进行储存,并将其进行充分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2]。

黑水角阀的阀芯、阀座应采用整体烧结的硬质合金,硬度不小于HRC70。在阀座后流道适当距离内衬整体烧结的硬质合金,目前国内外角阀生产厂家通过在阀座流道后衬一段硬质合金管,即扩散段,硬度大于HRC60,其余流道内喷涂碳化钨或堆焊硬STL合金,一种钴铬钨合金,硬度高,耐热、耐磨性好、抗腐蚀性强,以减少介质对管内件的冲刷和气蚀破坏。硬质合金应采用整体烧结碳化钨,以提高材料的致密性,增加晶粒间的粘合力,从而保证更好的硬度和强度。

图5

图6

4.3 自然肌理

图7,作品是南宋吉州窑木叶贴花瓷,它的制作工艺也是与自然紧密相连。首先将叶子泡在水里,等待其自然腐烂,去除叶肉。然后把剩余的叶脉部分贴放在坯体上,无叶的部分施黑釉,叶子的表面施透明的黄釉,入窑进行烧制。贴花部分为黄釉,叶脉可见,其他部分呈黑釉。经过处理后的黑釉瓷有一种像大自然本身的肌理形态,达到一种质朴的趣味性。

图7

图8

乐烧也会使作品产生自然肌理。图8,为日本乐烧作品,乐烧是先把作品氧化气氛下烧至900℃左右,再从窑炉里夹出,放在有草木灰、树叶、杂草的铁通里燃烧,进行强还原反应,燃烧不充分情况下,盖上盖子进行吸附,再放入冷水冷却,以防氧化,作品表面会产生自然肌理。也可以把坯体从窑炉取出后,拿毛发等易燃物放在坯体表面,在坯体高温下,毛发燃烧,在作品表面形成毛发等肌理,带来不同的艺术体验。

5 结语

陶瓷艺术作为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中华文明的发扬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陶瓷肌理装饰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它可以精美典雅,也可以晶莹璀璨。任何的陶艺作品,无论多么简单或复杂,都要通过它的外观造型,用设计理念创作出作品来,从而在实物中体现出自己的思想理念,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因为材料科学和工艺技术的发展,肌理装饰技法也受到各国艺术家的喜爱。肌理装饰技法的运用,使陶瓷艺术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因此,陶瓷艺术肌理的运用深受陶艺创作者们的喜欢,在陶瓷创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孙晶.陶艺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2-4.

脑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吞咽障碍后营养不良、误吸的发生率约为40%[2],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3]。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吞咽功能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并且部分患者伴有肺功能减退的现象,可能原因为:①脑卒中患者因偏瘫长期卧床或吞咽障碍需进行鼻饲,出现营养不良、肌力下降、肌肉萎缩等情况,导致患者肺泡摄氧能力降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②患侧膈肌收缩力下降,膈肌活动度减弱[4],引起肺通气量减少,呼吸异常。

[2]张昕,刘茂平,左奇志,等.中国工艺美术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192.

镇政府院子里,当太阳刚从东边的药菇山探出头来,“李大姐,我的妻……”的花鼓戏腔调便溢满院子,尽管有些生涩。没办法,我是硬着头皮恶补功课哟。

[3]王筱静.浅析陶艺肌理的创造[J].景德镇陶瓷,2010,(5):22.

(5)成槽作业时,抓斗出入导墙口时要轻提慢放,防止泥浆动荡。抓斗上升时,及时补充合格泥浆,抓斗上升速度与泥浆补充速度相适应,并保持泥浆液面在导墙顶面以下300 mm以内,避免出现槽内泥浆下降过快而产生塌孔现象。

[4]陈静.现代装饰陶艺的肌理运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5.

牛传宝
《巢湖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
《巢湖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