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三课堂融合的旅游类专业实践育人路径与实践

更新时间:2016-07-05

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综合性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满足,是一个以人的生活品质提升为主体的复杂多变的管理专业教育,专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当前后现代需求环境下,旅游行业处在高速成长和市场急剧变化之中,管理的超精细化、服务的高品质化及产品丰富文化性内涵是其转型升级和彰显竞争力的关键,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实施科学管理的能力,而这些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环节中来培养和实现,因此,实践育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当前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应该面对的重要课题。

然而,完善其视觉廊道体系,应该寻找一种合理的设计评价标准与核心目的,而非单纯地改变视线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及形式.从目的上来讲,完善教堂广场区域视觉廊道体系即是将广场改造为在区域范围内具有良好视觉景观效果的空间,使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视觉体验,提高天主教堂影响范围.从技术上来讲,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需要合理的空间视线聚集性.以视域分析为评价标准,通过控制教堂广场空间的视域整合度分布,可以有效地控制空间的视线聚集性,从而使教堂广场空间成为一个拥有良好视觉效果的高品质空间.

1 实践育人是旅游类专业科学教育理念与专业特色彰显

著名哲学家康德在300多年前就从哲学的高度把教育分为自然的教育和实践的教育两大类,其中实践的教育是把人作为理性存在物来培养提升人的实践理性,并教人遵循实践理性自身法则的教育[1],其表达的是一种实践育人的基本理念。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实践理性的教育应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育人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2]。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把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战略重点明确提出,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4号)中也明确提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特别强调实践育人是一种独特的育人途径和方式,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与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不可替代的,把实践育人纳入高校教育实施体系之中,全方位创建实践育人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协调发展的高校育人氛围与格局[3],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旅游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旅游类专业以培养思想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岗位职业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根本目标,因此,要使应用型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高度契合,实践育人是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实践育人既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成长规律,又是旅游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体现。

在移动特点方面,标准舞强调移动流畅,拉丁舞强调身体重心转换较快以及变向多的小范围移动(桑巴舞和斗牛舞除外);从实验结果来看,不同舞种的移动特点体现出不同的锻炼价值:标准舞更利于改善位移灵敏,而拉丁舞更利于改善动作灵敏。

2 旅游类专业实践育人的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和旅游教育工作者对实践育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从未停止过。杨音南等认为培养高素质旅游类从业人员,地方本科院校要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训室建设,打造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提高旅游实践教育的师资水平,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与旅游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等途径[4];张维梅用“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管理实践与创新能力”三个层次来构建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5];陈国生等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6];关俊利阐述了“人才社会需求——旅游专业培养能力和素质——旅游实践课程——旅游实践平台”这一社会导向型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7];邓小娟研究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由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三大体系构成[8];孙艳红以河南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采用“效用理论”和“帕累托最优”理论,在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使实习单位、学生和学校三方综合效用达到最大化的“模块化、层级式”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9];高维全等通过对辽宁省应用型旅游本科专业分析,从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效果等方面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10];潘玲以广州商学院为例,设计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科四年全程式教学体系[11]。学者们这些研究多从专业实践教学及专业技能培养角度对实践内容体系、层次类型、时间安排及保障体系等方面做了一定理论与实践探索,但整体上看存在着实践育人目标聚焦不够,个性化、特色化不足,缺乏与旅游业深度契合的系统性实践育人体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等问题。尤其缺少对知识、能力、精神、品格为核心,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育人完整体系的构建,缺少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育人机理研究,因此,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目标,在遵循行业需求、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基于“三课堂”的育人路径构建与融合,来对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实践育人体系进行路径系统构建与充实,对于全面提高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 旅游类专业实践育人“三课堂”实践育人路径构建

课堂是实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核心场所,课堂教学是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最大化地实现培养人才的一种教学形式,丰富和优化课堂类型结构、提高课堂实践教学效率就成为旅游类专业实践育人的主要路径。由于专业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的全面性与综合性,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使得现代课堂成为一个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与整体性的动态系统。作为旅游类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育人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课堂环境场景与育人功能可整合为三个部分,形成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 “三个课堂”。第一课堂是专业实践教学课堂,主要包括课程实训、专业单项技能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专业认知实践、专业顶岗实践等教学类型,其主要功能是集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形成的基础;第二课堂是专项实践活动课堂,通过专业社团活动、学科竞赛、技能大赛、大学生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专项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的拓展培养;第三课堂是专题社会实践课堂,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专业服务、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活动,把专业学习与了解社会实际、投身社会实践相融合,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的完善。“三大课堂”聚焦培养三大能力,功能明确,重点突出,但“三大课堂”及三大能力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之中(图1),形成“三个课堂一体”的实践育人路径网络,促使传统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拓展相互衔接,专业培养能力与综合素质教育相互融合,以满足旅游类专业作为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极强的专业培养要求。

图1 三课堂一体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机理

4 旅游类专业“三课堂”实践育人的实践探索

本文定义5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相同,通过这5个评价指标绘制相同权重的五边形雷达图,并采用雷达图的面积、周长2个特征量反映不同车站的综合水平及各个评价指标的均衡性。

4.1 以工学结合为取向构建并实施了“第一课堂”实践育人

[5]张维梅.旅游管理专业“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4-105+126.

[4]杨音南,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09,(5):98-100.

图2 综合职业能力训练模式与路径图

4.2 以学科竞赛为龙头推进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

由于学科竞赛受众量大面广、内容丰富、层次较多,以技能竞赛为龙头,推进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创项目、互联网+)、专业社团等第二课堂建设。重点是改革人才模式与评价方式,实行“以岗设课、以赛代考、以赛促学”,定期举办各级各类旅游技能大赛,尤其注重专业学生全员参与的校级大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创、以赛促建育人效果,实现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的育人目标,从而提高专业办学水平。自2012年以来,结合专业社团活动开展,学院每年举办一届导游技能大赛、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环保创意大赛、服务礼仪大赛、水果盘大赛、旅游产品(线路)设计大赛、互联网+旅游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主题赛事。赛前进行充分动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全员参加,经过赛前培训、初赛和决赛等环节,培养全体学生,选拔出优秀学生参加上一级大赛。近年来,又实行了“理实一体课程”“2+2课程”和“全实践课程”的专业技能会考与技能大赛的融合,将学科竞赛成绩与课程考核结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达到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科竞赛为手段的教学改革和考评改革模式(图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创新创业的思维和意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同时,通过互联网+旅游大赛、大创项目实施,以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和科技实践项目研究来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图3 学科竞赛与职业素质培养机理

4.3 突出旅游专业优势推进 “第三课堂”实践育人

词数统计:指系统在根据用户条件进行语料统计时符合条件要求的语料的出现次数。满足指定条件的语料记录的词数。

5 结语

[7]关俊利,吕观盛.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全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思考[J].旅游论坛,2011,(6):133-136.

参考文献

[1]刘玉静.实践理性: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审视[J].中国高等教育,2009,(3):72-74.

[2]吴刚,高留才.高校实践育人内涵的多维解读[J].教育探索,2013,(8):13-15.

[3]宋君.论实践育人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实施[J].思想教育研究,2012,(7):84-87.

应用型高校旅游类人才教育是一种具有职业针对性的教育类型,强调能力本位,核心是注重职业性及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培养[12]。滁州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其旅游类专业以高素质应用型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遵循人类认知规律、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创新并积极实践了实践育人模式,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竭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旅游类专业实践育人过程中,实施了“三课堂一体”的实践育人路径,实践中充实了实践育人“三课堂”(专业实践、专项实践、专题社会实践)内容体系,实现了旅游类专业实践育人的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联动机制。

3)第3顺序位为进口套泊作业的集装箱船舶。将套泊作业船舶安排在最后进港,其他船舶则无需等待作业时间较长的套泊作业完成,有助于缩短进港平均等待时间。

利用校企各自优势条件合作开展了第一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和路径的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导向,构建了“模块化+校企交互”模式及课程实训—认知实习—小学期实习—专业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阶梯式的实践育人路径,形成了 “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六步走”的全员化和全程化实践育人模式(如图2)。首先,在大一新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安排2周的专业认知实习,第一个学年暑期开展为期4周的小学期实习,让学生进行信息化基本技能训练,并深入到酒店、旅行社、景区、旅馆管理部门等旅游一线岗位专业实践,对旅游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形成初步的认知。其次,在大二、大三专业课程教学中安排课内外课程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系列实践课程、“理实一体”课程综合实训,锻炼学生的基本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进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校企合作开设模拟导游、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旅行社运营与管理等“双师同堂”教学课程,得到真实工作岗位实战技能学习实训;大三第六个学期,安排了22周的顶岗全能专业实习,让学生全面锻炼旅游企业一线岗位的服务实践操作和基层管理技能。再次,在培养方案的第八学期安排了8周的毕业综合实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创业选择旅游企业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能力;同时,进行为期8周的毕业论文(设计)训练,让学生带着实践中的问题来分析解决,进行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方法能力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训练。对在基地企业实习的学生实行校企共管,每个实习点由1—2名来自学校的指导教师与多位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共同管理与指导,实行企业“师徒制”培养,有力地保障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在坚持本科标准的基础上,学生整体的专业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校旅游类专业实习生、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6]陈国生,陆利军.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旅游研究,2011,(1):82-86.

旅游管理是以产业为导向的学科,产业的发展聚变裂变必定要求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与其相适应。在旅游消费需求品质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要求从业人才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结构、更精益的专业技能和更全面的素质拓展,实践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课堂是实践育人的主阵地。因此,本研究提出了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个重要阵地,开拓创新,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系统推进,科学构建“三课堂”的实践育人内容体系、职能分工和融通路径,完善多维协调的实践育人机制,对学生实施全员化和全程化的实践教育活动;以工学结合为取向构建并实施“第一课堂”实践育人,以学科竞赛为龙头推进“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突出旅游专业优势推进“第三课堂”实践育人,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做到“三个课堂”相互贯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三个课堂一体化推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研究可为同级同类高校完善应用型实践育人体系,深化实践育人工作,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思路引导与实践借鉴。

依托旅游专业的资源和内涵优势,凸显专业特色,将第一课堂的专业核心技能和第二课堂的拓展技能运用到第三课堂之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思想与方法开展与专业融合相关的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活动,集中利用大一至大三学习时段,统一组织或学生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滁州学院旅游类专业开展了安徽省不同特色县域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破坏情况、景区旅游服务市场、学生和老年人旅游市场、皖西红色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古村落旅游开发对居民生活影响、水资源保护等社会调查活动;依托旅游专业的师资优势,成立旅游服务技能培训中心,组建了校园礼仪队、导游讲解服务队,学生常年为滁州市“廉政教育馆”“滁州市好人馆”、琅琊山景区、滁州影视城担任讲解服务,为农村中学送“礼仪”进校园,为校内外会议会展、开业庆典义务礼仪服务,为滁州的景区、宾馆饭店业义务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服务。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提升了学生认识专业、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服务社会、吃苦耐劳的意识,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公民意识。

[8]邓晓娟.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35):169-170.

[9]孙艳红,王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层级式”教学体系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7):123-125.

[10]高维全.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J].鸡西大学学报,2016,(3):22-25.

[11]潘玲.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广州商学院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58.

[12]王钦安.基于岗位需求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构建与培养[J].滁州学院学报,2015,(1):121-124.

移动物联网是一个时变网络,需要根据实时的移动IoT设备分簇列表和位置,进行UAV的最优布署.为了使其减少运动状态的变化,节省运动耗能,延长网络生存周期,研究UAV与IoT设备分簇的联合运动策略,确定UAV覆盖簇,避免频繁换簇覆盖所引起的远距离移动等大运动状态变化问题,实现移动节能是必要的.

王钦安,张丽惠,程晓丽
《巢湖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
《巢湖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