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云南省地方本科院校翻译教师职业发展的 问题与对策

更新时间:2016-07-05

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地球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成了21世纪以来引人注目的词汇,这些词汇背后的意义是整个社会中各个行业连接越来越紧密,产业间合作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与交流中,翻译这一语言活动显得越来越重要。由此,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尤其是高端翻译人才。在国内,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由各大高校的外国语院系来完成,培养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翻译人才需求剧增这一背景下,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办翻译本科专业,有些院校甚至开始招收翻译硕士生和博士生,国内高校出现了一股翻译学科建设的浪潮。从2006年至2012年,全国已有57所高校设立翻译本科专业,159所高校招收翻译硕士研究生,部分高校已经具有翻译博士点。翻译教学研究(穆雷2004,2008,王树槐2008,刘和平2009,薄振杰2011,刘宏伟2013等)、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穆雷2012,武光军2011,孙文缘,2016等)以及学生翻译能力培养(苗菊2007,张瑞娥2008,罗选民2008,杨志红 王克非 2008,方红 王克非2014等)等课题研究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在与翻译专业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的翻译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方面,形势却不容乐观。翻译教师是翻译教学的实践者,是翻译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翻译教学改革的核心动力,翻译教师的质量则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云南省地方本科院校翻译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旨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地方院校的翻译教学和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翻译教师面临的问题

(一)外语教师VS翻译教师

近年来,翻译专业在全国高校迅猛发展,翻译本科、翻译硕士甚至翻译博士招生单位和招生数量都在逐年增加。地处西南的云南省高校也紧跟时代步伐,纷纷开办翻译专业。目前,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招收翻译硕士,其中云南民族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开设有翻译本科专业。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只有大理大学开设有翻译本科专业(2014年申报,2015年开始招生),其他院校均为英语专业,或英语专业下设翻译方向。英语专业下设翻译方向的学校一二年级基本为通识课,只有在高年级开始有课程区分,而其他院校则只在学生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有翻译方向的研究。对于传统英语专业,翻译一般作为专业必修课,通常在第五、第六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由此可见,翻译是设置在高年级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也是外国语学院的一门传统核心课程,对任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但就云南省地方高校而言,由于历史原因,外语学院基本没有翻译专业毕业的教师,翻译课程教师均为传统的外语教师,即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此类教师未受过系统的翻译培训,也很少参与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和翻译环节了解甚少。为了解决翻译教师不足的问题,部分高校甚至用“拼凑法”,将其他研究方向的年富力强、职称高、学历高的师资整合到翻译师资队伍中来,使得翻译师资“门面”焕然一新,看起来形势大好。[1]这种做法其实就是把传统的外语教师直接等同于翻译教师,教师被动转型、半路出家。传统的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方面有较强的优势,但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翻译教学还是缺少实践经验,导致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与传统的外语教师不同,翻译课程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课堂教学能力,又要有翻译实践能力(胜任各种材料的翻译且有一定的翻译经验积累)和跨学科研究能力。这一要求也符合Kelly指出的翻译教师需要具备的几个方面的能力:职场翻译实践能力、翻译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2](P54―56)因此,在翻译学科发展和学生翻译能力培养问题上,要注意区分外语教师和翻译教师的异同,而不能简单转型、拼凑。

由于沙盘实训中各经营团队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开展经营活动,经营成败在所难免。一方面,经营者对经营的成败会进行归因;另一方面,经营的失败也往往会带来打击,使心理遭受挫折。

(二)翻译教师职业认同问题

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是否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能否从中从中得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强调的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则反映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3]云南省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升本时间不长,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翻译学科建设短板较多,教师教学特色得不到凸显,由此导致翻译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普遍较低。

首先,翻译教师教学任务较重,科研薄弱。有些教师既承担笔译教学和口译教学,同时还要承担综合英语和写作课的教学,双肩挑或多肩挑现象普遍,致使教师深陷备课和讲课的循环中,无暇顾及科研,难以对翻译学科的前沿知识加以把握和运用,提升教学质量难以实现。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翻译教师外出学习、研修、学历提升机会相对较少,研究空间受限。

教师专业发展(facul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指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既包括专业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和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满意度的转变和情感的发展。[4](P217)翻译教学技能的提升一方面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反思和总结,另一方也需要教师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大多数云南地方高校没有翻译本科专业,翻译课程只在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课程建设因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个问题是,翻译教师专业发展缺少统一规划:翻译教师队伍年龄梯队衔接不合理,传帮带效果不明显;高职称、高学历翻译专业教师匮乏。近年来,云南省地方高校虽然培养和吸收了大批翻译硕士,但整体职称偏低,翻译博士还是空白。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翻译硕士毕业或在读共11人,但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为0人,具有省级科研项目(近三年在研或结题)2人,申请攻读翻译博士0人。而这11人中,从事翻译教学的仅为5人。笔者私下与其中几位教师交谈了解到,她们攻读翻译硕士仅仅是为了提升学历,而不是对这一学科感兴趣或是想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也与翻译教学和实践无太多关联。如果翻译教师对自身职业没有认同感,那职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翻译学科的建设、翻译硕士点申报都要依靠翻译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并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切缝要随时复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包括进刀深度、切割方向、刀片与机身中心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切缝过程中在WQF-500汽油切缝机作业的情况下,行进时每小时速度把控在47~59m为宜(不考虑辅助作业等待时)。切缝锯片选用优质合金锯片,以市面上A品牌合金锯片和B品牌普通锯片同样切割缝深60~80mm的渠道衬砌板为例,A为450元一片,可切割600m,B品牌锯片200元一片,可切割200m。优质合金锯片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四,关注学生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关注翻译教师成长发展的研究较少。这也使得翻译教师心理上产生失落感,从而缺少职业认同感。从长远来看,这种现象不利于翻译人才队伍的建设,也不利于国家文化“走出去”这一战略方针的实施。

(三)翻译教师职业发展问题

其次,翻译教师职称晋升阻力重重。虽然目前在翻译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问题上,人们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在科研项目申报问题上,翻译学却依然列于语言学项目之下。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文学相比,翻译学的重大项目立项较少。此外,在部分高校,译著不被列入科研成果,这对从事翻译实践的教师打击较大。

参考文献

(四)翻译教师与翻译市场

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基本都是在校内进行,校内和校外缺乏有效对接,师生与企业接触机会较少,学生实习也是以中小学为主。学校的这种培养方式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就出现了学生就业难和雇主招不到理想员工的两难困境。[5]一方面原因是,以学校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和老师与市场越走越远。大多翻译教师不了解市场动向,不了解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状况,不了解行业需求,不了解翻译公司的运作模式,其知识和理念与市场脱节。而教师与市场的脱节,最终也导致学生和市场的脱节,出现学了翻译却不能胜任翻译的现象,或是翻译质量偏低。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地区差异,翻译市场良莠不齐,单打独斗现象明显,缺少规范。就楚雄彝族自治州而言,市场上尚无专业的翻译公司,市场翻译业务主要由外办、高校英语教师、广告公司等来完成。这导致翻译实践项目与市场无法对接,部分翻译教师有翻译实践也是私人行为,无法与市场企业形成良性互动。

解决措施

限制式喷嘴金属液流通过导流管引流作用,大幅度的降低了金属液流自降过程,提高了气体能量转化效率和液流破碎程度。但是由于金属液流在喷嘴出口处雾化,容易堵塞“堵嘴”和“反喷”的不稳定现象。

首先,重视翻译教师的培养。从课程长远发展来看,地方高校有必要区分外语教师和翻译教师,有目的地培养一批专业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教学能力突出的专业翻译教师队伍,而不是简单地把外语教师过渡或转型为翻译教师。翻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翻译教师要学会走职业化道路。因此,他们要具备以下职业化素质:一是专业知识,主要是翻译知识和能力;二是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学组织技巧以及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意识和能力,包括与学生沟通和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三是科研能力,这是对高校教师的特殊要求,也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6]

其次,关心翻译教师的成长。在教学工作的安排上,结合个人研究兴趣,适当分解任务,体现人文关怀,让教师在教学之余能开展翻译研究,把教和研“双增长”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师资培养机制,鼓励年轻教师考研攻博,拓宽研究领域,提升研究成果并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更新教学理念。翻译是一门糅合了语言学、文学、诗学、符号学、文化学、美学、心理学、哲学等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学校应支持教师从事其他学科的研究,促进跨学科研究,更好地推动“翻译+跨学科”模式的健康发展。

第三,翻译教师必须熟悉市场规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需求,而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高校需要适时了解经济发展的动态,必要时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调整课程设置,精心挑选教材,使学生所学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这一背景下,翻译教师自身要积极转变角色,从单一的翻译教师走向“教师+译者+信息员”的角色,逐步与翻译行业接轨,与公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学习搭建平台,让学生熟悉翻译公司(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翻译项目的运作和管理、整个翻译流程,让学生真实体验翻译实践训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派遣翻译教师到翻译公司学习,直接从事翻译工作,这对以后翻译教学的职业化和翻译教师职业化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教师在教学之余要做好市场和学校间的使者(messenger),及时将自己所获取的翻译市场信息传达给学生,加强翻译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通过实现与翻译行业的接轨加快学生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提升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

结语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云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云南的高等教育也将迎来改革的新时代,特别是在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地方高校应该抓住机遇,结合本校自身情况,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本土翻译教师队伍,为云南高校的翻译课程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同时,学校还要加大改革力度,鼓励一批有潜力的翻译教师积极转型发展,走“双师型”发展道路,既能胜任翻译教学,又能带领学生承担起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翻译任务,使教学与实践、学校与市场结合得更加紧密。

秀容月明一下子听到妻子撕心裂肺的叫声,他提着长枪,如闪电一般掠向山洞。半路,秀容月明就被老砍头截住了。马刺则和狗皮、五趾打在了一起。

第三,从社会现实来看,由于缺少规范和监督,翻译工作在报酬与付出上不成正比。有些教师愿意教翻译却不愿意从事翻译,尤其是社会比较紧缺的机械、工程、医药、电力、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翻译。

2.2.5 办理意外工伤保险 入职体检、岗前培训合格后,办理工伤保险和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人每份保险费300元,意外身故、残疾保额每人30万元,意外医疗费用补偿每人保额35000元。意外伤害住院津贴每人保险金18000元,每人每日津贴给付标准100元。

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教师,而翻译教师是翻译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核心动力。因此解决了教师本身的问题,其他的相关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对于云南地方本科院校来说,申报翻译本科专业(大理大学2014年申报成功,2105年开始招生)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却是学校转型发展和学科拓展的必然之路。目前,更多的精力应放在翻译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上,做好英语本科阶段的翻译课程建设。

[2]Kelly, D. 2005. A Handbook for Translator Trainers [M]. Mancheter: St. Jerome (54―56).

[1]张瑞娥,陈德用.中国翻译师资基本状况变化分析[J].外语研究,2012,(2):69.

[3]殷建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教育管理研究2009(7):45.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杨能.推进MIT与市场接轨,提升学生市场竞争力:以云南省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5):91.

冬小麦从出苗到分蘖所需>0℃的积温150~225℃。当日平均气温为12~15℃,土壤湿度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有利于分蘖。气温<3℃或>18℃,分蘖率显著降低。

[6]韩子满.教师职业化与译者职业化:翻译本科专业教学师资建设中的一对矛盾[J].外语界,2008,(4):35.

杨能,王琼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