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书写的琼海图景

更新时间:2016-07-05

近代岭南报刊描写琼海人、事的小说有《唯一趣报有所谓》的《政治小说:天涯恨》[1]《任侠小说:巾帼魂》[2]《短篇小说:牛背笛》[3]和《珠江镜》的《短篇小说:崖门余痛》[4]及《振华五日大事记》的《侠情小说:海镜光》[5]5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琼海的人文地理特色。

[22][34] 韦宗友:《国际议程设置:一种初步分析框架》,《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10期,第38-52、49页。

琼海历史地理与文学作品的呈现

“琼海”在古代史料记载中并不是具体的地理称谓,而是泛指虚幻的处所。宋代辛弃疾的《洞仙歌·浮石山庄》词云:“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许君携半山去。”此处“琼海”指仙人生活的居所。《群英类选·泰和记·谢东山雪朝试儿女》有:“银河泻,琼海翻,望长空梨花舞残。”此处“琼海”指的是太空云海,与“银河”相对。“琼海”二字有时候也被用于指具体地理位置,如《宋史·杨愿传》:“(杨愿)谓:‘光(李光)纵横倾险,子弟宾客往来吴越,诱人上书,动摇国是。’光再移谪琼海。”这里的“琼海”是与“吴越”相提并论的处所。明代海南人海瑞的《吴县朱良性》诗有:“神飞琼海乾坤老,泪满江南草木悲。”这里的“琼海”是与“江南”相对之地,应该是指海南岛一带区域。清代周亮工的《与林铁崖》诗有云:“好语传琼海,人来前岁初。”此处的“琼海”则更具体了,用以指海南岛。清代赵翼的《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有:“又教子瞻渡琼海,总为任昧开天荒。”[6]此诗中的“琼海”指琼州海峡。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描绘的“琼海”指现海南岛陆境及其周边海域,主要集中在琼州海峡及粤西崖山一带的入海口,多以“琼”“琼州”“崖州”称之。崖山曾发生过一场关乎国家民族存亡的崖山海战,所以,成为历代文人志士感发历史兴亡、凭吊英雄烈士的文化遗址。诗歌是崖山历史记忆最早的书写形式,从宋末战争与历史的参与者文天祥,直到清代的遗民,均在不同程度上怀念、凭吊、慨叹过;到了清末民初,在“时局动荡、王纲崩解、寻求新生”的背景下,“一批革命诗人将厓山书写、遗民精神与方兴未艾的反清政治思潮、民主革命运动相联系、相结合,从而赋予厓山记忆以全新的时代政治内涵,将延续了六百多年的厓山诗歌和厓山记忆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7]至此,除了诗歌之外,书写崖山记忆与海战遗民、遗迹的作品亦延伸到小说这一文体中。

古代谪贬文学涉海南作品以诗文为主,诗文中的琼海图景有两个倾向:一是描述的多是贬谪到海南,面对荒芜的海岛,悲苦之情油然而生。作家以充满异域眼光的传奇性视角为观测点,亲历海南自然生活环境的艰苦,折射出情感化的海南景象。如宋人丁谓,被贬崖州司户,在《到崖州》诗中的描述即如此:“今到崖州事可嗟,梦中常若在京华。程途何啻一万里,户口都无三百家。夜听猿啼孤树远,晓看潮上瘴烟斜。吏人不见中朝礼,麋鹿时时到县衙。”到崖州而想京华,皆因此地人烟稀少,景象陌生:猿啼孤树、瘴潮而生,麋鹿等动物竟然走到县衙中来,可见其地域尚野性十足,反衬其远离文明中心的悲凉。二是以异客的眼光描绘了海南的异方风物,传奇化的海南图景。宋代卢多逊的《水南村为黎伯淳题》有:“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鱼盐家给无墟市,禾黍年登有酒樽。远客杖藜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此诗则把海南风物涂上化外净土生神物的色调:异方之土产异物,异方市集有异景,异方之民有异性,反衬出天然的民风是如何的淳朴质实。苏轼贬海南诗的感情则有一定的变化,从早期新到的苦闷,到后期的乐于此景,直到宣称是“兹游奇绝胜平生”,海南景观有所变化。

这些小说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岭南的变化,尤其是在婚姻观念方面打破了门户、等级观念。《海镜光》在赵玉与文生祥的恋爱婚姻中,看到两人作为有家族传统的“新人”是如何打破婚恋固习的。首先是自由恋爱,追求志趣相同的伴侣;如果找不到,宁缺毋滥。赵玉貌美,求婚者极多,母亲劝其择优而适,但赵玉认为“国仇未复,何暇论及家室事”?她心目中的理想对象是“生有侠骨”、“怀民族思想,励志苦学。精剑术,外淳朴”的英雄后裔文生祥。其次是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得到双方父母的支持。赵玉与文生祥善处,但并不肯苟合。而赵玉父母正好十分通达,每次有人求婚,都征求赵玉的意见,赵玉不想草率成婚,父母也不逼迫。文生祥的父母虽然不如赵玉父母一开始就能打破门第观念,还是因“榜人女芥蒂于心”。但很快被赵玉的美貌、才情与磊落之气所打动,又兼为二人“两相爱悦”的情怀所动,于是由刚开始的强烈反对,到主动寻找逃避的赵玉,再到与赵玉母亲同洒怜爱子女的泪水,这种转变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第三是婚后打破相夫教子、女工针黹的模式。一般巾帼英雄婚后,无法打破夫唱妇随的模式,无法摆脱被男子驾驭的命运,如《儿女英雄传》中的侠女十三妹,婚后依然遵守的是一夫二妻的礼制模式。但赵玉“素不习女红,闺闼未尝拈针线。事翁姑孝,礼夫如宾。暇时阖扉搦管,或舞剑为乐。姑颇忧之”,婆婆与母亲均劝其习女工,但赵玉“微笑不语”,二位母辈最终因爱而不责。赵玉甚至为了激励丈夫的“国家观念”,托辞归宁,逾月不归,与丈夫发生正面冲突。一旦得知丈夫投身优孟,“鼓舞民智”,即刻“凂人绣锦袍多袭,躬行送归”,亲耳得知丈夫的决心后,击掌笑曰:“壮哉,子也!侬今日乃知有夫耳。”琼海儿女的豪侠之气与英雄之情相融合,升华了爱情,打破了中国古代大团圆结局的才子佳人的叙事模式,刷新了琼海婚俗之观念。

[4]崖西六郎.短篇小说:崖门余痛[N].珠江镜,1906-06-20―1906-07-03.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书写的琼海自然景观

这几篇小说所写之琼海人、事,都离不开“海”,近接香港、江门,最远到江浙、沪上,是中国东部沿海最南端起点;东可到日本,南可到南洋,跨太平洋可至美国,离不开海,亦离不开海航;追述南宋末年崖门海战,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海战战例之一,离不开海域的描述;讲述近代琼海儿女英雄“存种族、复国仇”活动离不开海,离不开海上活动,离不开海上交通工具。海的浩渺与海的广大,使其在神秘中富含大气磅礴的铁血性质,特别是遗民精神被贯注到小说之中。概括起来,这些小说描绘的琼海图景实质是:海的儿女在海上发生的故事。

第二,描绘了海南荒远而天然的陆地自然风光,展现了海南特有的人文化的自然景观。海南最具标志性的自然景观之一是五指山,《巾帼魂》称之为“五指岭”,从“五峰如指”的描述看,即是今天的五指山。小说称山内有著名的东坡祠*正名为“苏公祠”,明万历四十年(1617)为纪念苏东坡而建,位于五公祠东侧。五公祠又称“海南第一楼”,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为纪念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五位名贤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而建。小说以“东坡祠”称之,其地理位置与现海南遗迹相符。但称东坡祠与海南第一楼均在五指岭上,当误。,东坡祠环境清静,有和尚寄钵其间。祠之有门通向一座高楼,叫“海南第一楼”。这已从自然景观视角转向人文景观的介绍。海南历史痕迹主要有三类:一是人文建筑,二是崖山战场遗址,三是宋室遗物。《崖门余痛》《海镜光》介绍了崖山海战的各种遗迹、遗址,开篇即写崖门之东有宋国母祠,主人公赵玉在国母沉江海域中,得到宋室宫中遗物明镜一枚,宝镜光彩异常,宝镜成为赵玉的精神支柱和精神信仰。得宝镜而精神饱满,复仇之心坚定;失宝镜而精神涣散,魂随镜去。海镜之光象征着宋室覆亡战争中誓死不降外族的民族气节,这种精神引领着赵玉的精神意志。

一是描写了崖山海战昭示的民族精神气节,后继有人。这些气节的延展可以从海南、崖山供奉五公祠、三忠祠、全节庙等行为得到解释,这是处在亡国灭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追寻一条保国、存种的有效途径。这几篇小说之所以选择宋室之亡的惨烈场景和明覆亡后汉族后裔待时而起的草泽精神作为描绘对象,是因为二者之间有时代的相似性。宋被“外族”蒙古侵占,更替了政权,成为胡人统治的元朝,其汉族精神气节衰亡了。汉族主权的大明江山再次被“外族”侵占,清兵以化外之野蛮政策再次打破汉人的思想疆域。而近代岭南报刊小说兴盛的时代,正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灭我“中华民族”的时候,这个“外族”比蒙古、满族的性质更加复杂,因“蒙古”、“满族”毕竟是华夏荫庇之下的四夷,而西方列强这种“红夷”更让汉族、甚至整个中华民族充满抗拒的心理,“红夷”东来使其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岭南报刊往往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扬革命思想与革命途径的工具,发表在这些报刊上的小说也承担着这样的历史责任。这几篇小说描写崖山海战时,张扬了以张世杰为代表的宋军将领本着必死心情的悲壮气节,在海上坚持数十日,喝海水、吃干粮而不惜死,如此壮烈的行为直到近代依然令人热血沸腾。海战之后,即使海上浮尸十万,也无法让宋军折节,可见宋室之亡与明朝覆灭的抵抗战争中的英雄行为,是彼时具有鲜明民族气质的典型事例。陆秀夫领卫王昺蹈海、杨太妃投水,与崇祯帝煤山上吊,同样昭彰的是皇室血性,正好用来讽刺清廷的软弱与退让。《崖门余痛》这篇小说重在揭示历史的悲伤,“余痛”尚萦绕后人。《海镜光》这篇小说则重在引领人们走出历史桎梏的精神,“海镜光”无疑象征着宋室精神能够指示或引领着近代中华民族抗击外敌时,走向光明之路。因此,这两篇小说为巾帼英雄赵玉设置了一个同病相怜、同气相求的精神伴侣陈生(或文生祥),他们痛陈宋国历史的悲哀,同登见证了宋室海战的锁江石,同吊国母祠,同心找到志同道合的起义队伍。赵玉不惜以迷信的方式破除迷信,并宣讲报仇复国的思想;文生祥不惜舍弃儒巾粉墨登场,以戏曲的方式打动人心。宋室遗民及明将后裔纷纷图起,得到民众的支持。

第一,注意到其靠海、通洋、接内陆的天然优势。海南历来与南洋各地有密切关系,自汉朝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后,它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的交通要道。无论是从泉州、广州出发,还是从香港出发,到泰国、越南、南洋诸岛,甚至东非各国都要经过海南岛,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其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原因。《唯一趣报有所谓》之《天涯恨》所述主人翁为浙人黄祖荫,其太高祖为明末参将,满清入关时遇害,其子孙流寓于粤之琼州,因替伯父报仇,被迫逃难。其逃难的路线非大陆,而是南洋,书中写道:“荫仓猝向海口,适有船往南洋,荫附之而去。”逃难往南洋,是黄祖荫遇事后凭第一直觉做出的判断。大概是因为海口是当时海南岛唯一的关口,也是通往南洋的港口,交通便利,否则不会经常有轮船往南洋。《唯一趣报有所谓》的另一篇小说《牛背笛》则说明从美国归来的航线在海南岛海域,与黄祖荫往南洋的路线相反,证明来或往的航线都是畅通的,但风险也比较大。蜀人张忠,据资游美,备受刁难,附轮归国过太平洋时,遭遇飓风,九死一生,为琼州渔民所救:“船过太平洋,卒遇飓风,全船尽没。忠力抱一板,随波上下,历一昼夜,飘﹝漂﹞至一岛,为渔人所救,得不死。询其地,盖琼州也。”若其位置不在中国与美国往返航线上,张忠未必能生还至此。

考虑目标加速及转弯影响,目标运动模型选择三维协同转弯模型(3DCSCT)、扩维匀速直线运动模型(CV),3DCSCT相应的过程噪声Q(ω)参见文献[10]。

第三,探究了琼海以渔为生的海上生活环境。《海镜光》首先描写了一个以渔为生的家庭:“疍户,赵梦才,世代浮家于崖门,业渔,与张旭为友。”渔女赵玉,善水性,素习海底游行,入水四五日可以不出,过着“浮家泛宅”的日子。以渔女入小说并成为主角,在过去的小说中比较少见。赵玉结交的基本上也是渔人,鱼父、鱼妇、舟子、榜人为人物群体,他们的交通与生活工具都是以小舟、渔船为主。其次,回溯了崖门渔户的来历:渔户们并非广东人(彼时琼州属广东),崖门海战后,善于水性者逃生,“以广东烟瘴之地,岸不能居,遂相率作楫为家,渔鱼为食”,于是形成了疍户渔人群体*这篇小说认为疍民是元灭南宋后,崖山海战善水性者存留人间,被迫海上渔生才形成,并伴生了咸水歌,这比当今学术界公认的时间要早。不过此为小说家言,不足以推翻学界的现有研究成果,仅是作为生长于斯的近代琼州报人对乡梓历史特别关注的一个例证。。再次,讲述了与渔家生活密切相关的歌唱形式咸水歌的由来、特点及意义,以及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这种说唱形式的最初本意是用于讲述宋亡崖山的历史事迹,以激发子孙勿忘种族之观念。后来,这些歌本遭受飓风的反复侵袭逐渐遗失了,致使子孙后代存种族、复国仇的观念逐渐淡薄。新宁人赵旭以读书人的责任感与道义精神,“每逢朔日,必集疍户,以俗语演词”,以代替咸水歌的传播功能,用来激励疍户不忘祖先之志。这里所书写的贯注忧愤之情的海居渔业图景,与珠江繁华浮浅的河上生活图景迥然不同。河上生活笙歌彻夜,声色纵情,而海上生活寂寞伤情,故赵玉夜半无聊,荒夜中寻访有共同志向的书生陈生(或文生祥),十分难得。而二生闭门读书,痛思国史,有强烈的国家民族思想,是民族、国家的希望,不像珠江上的男子,日在妓馆楼船中纵情声色,不谈国事,是国破家亡的前兆。

近代岭南报刊小说渲染遗民精神的意义

二是在“侠”与“情”这样的传统题材中,贯注着时代主题。“情”有爱情、人情、国情等内容融混于一体,使其主题避免了单一的缺陷。《牛背笛》这篇小说虽然没有直接回溯历史,但却浸染了亡国灭种带来的遗民精神,崇尚侠义也是这种精神的另类体现。汉族伟人之英嗣“杜绝胡”,牧牛而励志。仅从小说人物名字“杜绝胡”可见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升腾。又将其寄身为“满酋入粤,屠城后,退守琼州,宁死不降之杜永和”之后,使“结联同志,徐图报复”的爱国情怀跃然纸间。《天涯恨》之黄祖荫发现明末参将祖宗的“血嘱”后,八股考试之念、得官救国的想法顿消,转而继承忠烈祖宗“与满人实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复仇思想。

厦门某码头胸墙面层混凝土裂缝预防及控制措施…………………………………………………… 杨志文(10-189)

在近代以前的诗文、小说作品中,琼海形象是以海荒之地、化外之地、天然之地为底色的,是主观想象的或虚泛化的世界。而近代岭南报刊小说的感情基调和描绘色彩都发生了变化,以饱含着深沉的、浓得化不开的历史情怀,讲述了崖山海战之后,琼海如何变成了热血之民战斗的英雄之地。

古代小说则不同,多靠想象而描绘海南这片蛮荒之地。如《聊斋志异》有两篇作品涉及海南:《巧娘》、《粉蝶》。这两篇小说对海南的描绘主要源自历史记忆,与现实中的海南有一定差距,“此处夏无大暑,冬无大寒,花无断时”的环境设定,显然有悖于海南岛热带气候的自然条件,因作者对海南的风土人情缺乏真实的了解,主要靠想象完成地理背景的设定,服务于小说批判人性丑恶、呼唤自然人性或“天山谪降”的主题[8]。袁枚的志怪小说集《子不语》有几篇涉海南小说:《老妪变狼》想象广东崖州之人变狼的异化,《鬼门关》补述李德裕贬崖州司户诗,《口琴》写崖州人口含细竹吹“口琴”的琐屑,《禁魇婆》写粤东崖州“黎女有禁魇婆,能禁咒人致死”的风俗等,也不出传说、怪异题材的范围。解鉴的《益智录》之《琼华岛》,写琼州士人向青云怀才不遇,后在海上遭遇风暴,漂流至琼华岛。岛上居民系三国末年为避战乱迁徙至此,民风淳朴,不知礼法,这里成为类似桃花源式的避难居所。可见古代涉海南小说,多想象,“海南”、“琼海”往往不能确指。近代小说涉及海南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如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涉及不少与海南有关的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也有不少与海南有关的故事。邵彬儒的粤语短篇小说集《俗话倾谈》的《邱琼山》,写丘浚少年时的一段故事,比较通俗有趣,说明丘浚形象在广东深入人心。从此,“琼海”不再是文学家心中想象的远方的模糊的神秘化区域。

总之,近代岭南报刊小说兴起之时正是国家处于危亡之际,强大的外敌不断入侵中国,中国如若再不奋起,寻找民族复兴之路,那么国将不存。宋室遗民精神深深地激励着琼海儿女英雄,纷纷挺身而出,勇敢地探寻救亡图存与民族复兴之路,与厓山诗歌和厓山记忆的书写内涵相一致。《天涯恨》等小说意识到,“二十世纪天演竞争世界,专制气运衰减之时代也”,要建立富强、民主、独立与平等的国家民族,其前提是要推翻腐败的清朝,推翻专制制度。“先破坏,而后建设”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设想,与维新派的“修复”式国家民族理念相比,有了升华和进步。

第三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尤其是在高校大数据专业共建、大数据实验室,高校师资培训等方面,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为学校人才培养搭建参与社会实践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技术、人才支持,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亚斧.政治小说:天涯恨[N].唯一趣报有所谓,1905-07-31―1905-08-07.

[2]亚斧.任侠小说:巾帼魂[N].唯一趣报有所谓,1905-08-24―1905-09-04.

[3]亚斧.短篇小说:牛背笛[N].唯一趣报有所谓,1906-02-16―1906-02-17.

我说:“好吧!我让你依靠!”我的话刚说完,你就猛地扑进我怀里,痛哭起来,哭得那么凄凉,哭得那么伤悲,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鸟在无助地啼鸣!

[5]轩辕之胄.侠情小说:海镜光[J].振华五日大事记,1907,(8)―1907,(18).

[6]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四卷[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7]左鹏军.厓山记忆与岭南遗民精神[A].左鹏军主编.岭南文献与文学考论[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1―30.

(2)泵前低压旋转网式过滤器可安装于抽水水泵取水口的前端。利用自然水头(0.5~1.0 m)低压渗透过滤,滤筒过滤面积大,且过滤精度较高,可适应不同的水位要求,反清洗效率高,滤网再生效果好。

[8]郭皓政.《聊斋志异》中的海南:历史记忆与象征叙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0―55.

对教室进行隐喻描述时,54.16%的大学生持积极态度,以强调教室给他们带来美好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为价值取向;而45.84%的大学生持消极态度,以强调教室给他们带来束缚,限制其自由的情感体验为价值取向,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梁冬丽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