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汉代音乐景象与《三国演义》中的“汉代音乐”

更新时间:2016-07-05

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人将《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中的音乐描写与汉代的音乐联系起来做对比研究,故笔者尝试从这方面做一些探索。《三国》作为一部反映军事斗争的战争题材小说,有没有音乐描写?答案是肯定的。但音乐描写是不是大量的?答案则是否定的。总的来说,《三国》前80回写到的音乐很多都反映了汉代音乐的概貌,或者说放在汉末这个时代背景下出现,是属实的。

汉代音乐盛况

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音乐,其中还诞生了《乐经》。战国末年秦国李斯著的《谏逐客书》中还提到“郑卫之音”“异国之乐也”,而秦国本地音乐只是如“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那汉代音乐如何呢?

(一)汉代的音乐盛况

山东沂南北寨村1954年出土的东汉“将军冢”乐舞百戏画像石[1]刻画出了50余人的乐舞场面。在乐队中可见击钟、击鼓、编铙、编竽、编笳、摇鼗鼓、击筑、鼓瑟、吹笙、吹排箫、吹竽、吹埙、吹笳等。

2.3 免疫接种情况 通过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85份IgM抗体阳性病例进行免疫史搜索,71例无病例信息,漏报率24.91%(71/285);29例有免疫史,接种率13.55%(29/214),年龄在1~7岁之间,均只有1剂次;132例无免疫史,占61.68%(132/214);24.77%免疫信息不详(53/214)。无免疫史的132例病例中,8月~6岁组有70例,占比最高,均为非本县区户籍,15~22岁组有3例,占比最低,见表2。

西汉景帝六年改秦时音乐机构“奉常”之名为“太常”,设太乐署管理音乐大事(《汉书·百官公卿表》)。汉武帝于公元前112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音乐专业机构“乐府”,设立“协律都尉”,并由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李延年担任,[2]还聘请了一些音乐家、文学家及上千人的乐工、鼓师等,在民间收集、整理和改编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在庙会、祭祀等场合进行表演,产生了空前的影响。班固的《汉书》记载,西汉乐府中的鼓员、乐工多有510人,到汉哀帝撤销乐府时,仍保留了原有鼓员、乐工的半数约300人。[3]“乐府”的建立,对汉代乐舞、百戏繁荣及后来音乐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对生物细胞的影响。制作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结构,用细胞染色技术模拟酸雨降落到细胞,用观察小鱼尾鳍血流情况的培养皿装置既可以防止污染显微镜,又可以观察到细胞被酸雨侵袭后的动态变化过程。

到了东汉时期,虽然并未恢复西汉的乐府机构,但分设太予乐与承华两署,置署官承华令等,分管音乐。东汉时期乐如《唐六典》卷十四所说:“后汉少府属官有承华令,典黄门鼓吹百三十五人,百戏师二十七人。”张衡在《西京赋》中细致地描写了东汉百戏的演出实况,提到了瑟、篪等乐器,歌唱:“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可以说,汉代以笙、笛、节、琴、瑟、琵琶、筝七种乐器为伴奏的乐队形式,为其后歌舞性相和大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汉代很多人爱好音乐,他们喜欢唱歌、擅长乐器。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刘邦)击筑,自为歌诗。”明帝(刘庄)“南巡狩,幸南阳……又祠田宅,礼毕,召校官子弟作雅乐,奏《鹿鸣》。”《后汉书·孝桓帝纪》记载:“桓帝(刘志)好音乐,善琴笙。”汉灵帝更是“好胡服、胡帐、胡牀、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后汉书·五行志》)唱歌是皇帝后妃们的日常行为。[4]汉武帝建昆明池时,“常令宫女泛舟池中,……作棹歌,杂以鼓吹”,[5](P253)汉昭帝“时命水嬉,游宴永日。……使宫人歌”。[6](P128)不仅白天如此,到了夜晚仍不停歇,班固的《汉书·礼乐志》中谓武帝立乐府以“采诗夜诵”,[7](P1045)张衡《七辩》中谓“于是乐中日晚,移即昏庭,美人妖服,变曲为清,改赋新词,转歌流声”。[8](P491)

3.汉代盛行鼓吹乐

从理论层面和著录方面来看,有成书于西汉宣帝时的《礼记·乐记》(《汉书·艺文志》录有《乐记》23篇),其道:“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10](P582)司马迁《史记》里的《乐书》录有《乐记》11篇,刘向《别录》中录有《乐记》其他12篇篇名,蔡邕曾作《琴操》《琴赋》等。

(二)汉代音乐分为声乐歌曲和器乐

1.汉代有很多民谣声乐

汉朝正式确立了民间俗乐的发展地位,设置了政府管理机构专门管理音乐事务,如《汉书·艺文志》说:“太乐令丞所职,雅乐也;乐府所职,俗乐也。”汉武帝时期李延年、司马相如等创制“新雅乐”《郊祀歌》十九章等时,广采民间歌谣,其音乐曲调“颇杂讴谣,非全雅什”(《隋书·音乐志》)。《汉书·礼乐志》记载了汉武帝时期政府通过乐府机构搜集民间音乐,提到“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这里的讴是指徒歌(无伴奏)歌唱,即今天所谓的“清唱”,代表了民间简单的、朴素的音乐歌唱形式。

据《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卷三十可知,汉武帝时乐府所采集的民歌有:《吴楚汝南歌诗》15首、《周谣歌诗》75首、《周谣歌诗声曲折》75首等。如那时有吴楚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汉代有知名人物的声乐与器乐歌曲

《三国》前80回是反映汉末故事,后40回则是反映魏、蜀、吴三国故事了。故《三国》中汉代部分的音乐自然要从前80回进行选择,而这表现在声乐和器乐两个方面。

汉元帝“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汉书·元帝纪》);汉赋大家司马相如擅长古琴,有高超琴艺,曾“以琴心挑之”,赢得卓文君芳心而两人私奔(《史记·司马相如传》)。东汉桓谭善弹琴,著有《新论·琴道篇》。[9]东汉马融擅长鼓乐和琴乐:“(马)融才高博洽……善鼓琴、好吹笛……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后汉书·马融传》)。汉末年著名文人蔡邕与其女蔡文姬均擅长弹古琴。

新安北堤、障水埝及四门堤的复堤土料场勘探点间距较大,一般2~4km,取土深度(按2.0m考虑)氛围内未见地下水,土料开采不受地下水影响。

鼓吹乐是器乐,它是由鼓和吹管乐器组成的乐队,鼓为主奏,其他的吹管乐器有竽、笙、笳、角、排箫、埙等。[3]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记载:“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于大型宴会、军队行进或各种赏赐活动等,声音铿锵有力,气势威武雄壮。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大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有黄门前、后部鼓吹。”这就是汉代著名的“黄门鼓吹乐”,它是以鼓为主的大型乐队,用于皇帝出行。还有一些鼓吹乐用于庙会、社戏、祭祀、校猎场等场合。

改革开放前的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由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组成,其中一部分属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因此,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人民政协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组织政协委员“学习马列主义和努力思想改造”。

(4)深入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紧紧盯住四川省“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强化问题导向、责任导向和目标导向,推动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加强长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围绕非法码头、化工污染等顽疾,与环保、水利等多部门联合,展开化工污染专项整治及长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治理;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等级航道,以贯通长江干支流为中心,强化港口的综合枢纽作用,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补齐综合交通短板,充分发挥黄金水道在综合运输大通道中的核心作用。

、《三国演义中的汉代音乐

汉之初,项羽因时局窘困,即兴创作了悲慨歌曲《霸王别姬》:“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歌闻名遐迩。刘邦创作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并“令沛中歌儿百二十人皆和习之”(《史记·高祖本纪》)。这首歌也很出名。蔡邕著有琴曲《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等。蔡文姬创作了《胡笳十八拍》琴曲与歌词。

(一)《三国演义》中的汉末声乐

1.帝妃高官声乐

周期性有计划地排放金属和炉渣,旨在控制熔池高度。合适的熔池高度有利于金属与渣的有效分离、喷枪搅拌强度控制、喷枪枪头损坏程度控制及熔池温度均匀控制,对降低抛渣含铅量百利而无一害。

《三国》第4回董卓派李儒来毒害汉少帝(弘农王)及唐妃,少帝在无可奈何之际,大恸而唱歌:“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唐妃也怀着悲痛的心情唱歌:“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恨不随。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少帝和唐妃所吟唱的悲歌,在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中就有记载:“王悲歌曰:‘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因令唐姬起舞,姬抗袖而歌曰:‘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路异兮从此乖,奈我茕独兮心中哀。’因泣下呜咽,坐者皆歔欷。”[11](P451)这说明它们的确是汉代歌曲。而且,他们这些声乐歌曲也折射出汉代音乐重“悲”的特点,[12]非常符合《三国》描写战乱、汉末末世景象下的各种悲悯现象。第48回作为丞相的曹操即兴慷慨高歌《短歌行》,说“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无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由表2可知,在第①种典型负荷分布下,当供电半径增至24.2 km,线路末端电压为规定临界电压9.30 kV,由此确定LGJ-240架空线在总负荷为1 MW情况下的中压线路最大允许供电半径为24.2 km。同理可得,在第②种、第③种、第④种典型负荷分布下的中压线路最大允许供电半径分别为23.9 km、23.6 km、18.5 km。

以上所引几乎是《三国》前80回涉及音乐描写的全部内容。显然,对比正文45万字左右的《三国》来看,其关于汉代音乐的描写文字很少,所占比重极低。然而,尽管《三国》里的音乐描写极少,但符合历史文献、文物对汉代音乐的记载或呈现。故《三国》从文学角度,也多少反映出汉代音乐在声乐、器乐方面的一些概貌,这说明“文乐互证”是可行的。

童谣是民间歌谣形式的音乐,但往往由小孩独唱或齐唱。《三国》第6回写到民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第9回提到夜里“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第35回司马徽提到荆州襄阳一带的童谣:“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第63回提及一童谣:“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第65回写到童谣,“一载之前,小儿谣云:‘若要吃新饭,须待先主来。’”这些童谣是汉代民谣的一种折射。

配电线路指的是从降压变电站把电力输送到配电变压器或者是将电变压器的电力输送到用电单位的线路。一般情况下,当配电线路的电压为 1kv—10kv 时,称其为高压配电线路,当配电电压不超过1kv,而且频率不超过 1000hz,直流不超过1500v时,称其为低压配电线路。通常配电线路的建设要求要安全可靠,从而能够很好的保证供电连续性,使得线路的损耗能够降低,从而提高输电效率,使得电能质量能够得到良好的保证。

3.隐士声乐

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英译看文化术语翻译的实践理性及其有效性原则 ……………………… 魏向清(3.66)

《三国》第35回有徐庶的歌唱:他“长歌而来。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第37回农夫所唱“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的歌词是诸葛亮所写。该回石广元唱歌道:“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不见:东海老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孟公威也歌唱道:“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诸葛均唱歌道:“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这些隐士声乐歌曲是汉代文人音乐的一种反映。

(二)《三国演义》中的汉末器乐

1.笛乐

《三国》第35回写刘备在逃亡途中,“正行之间,见一牧童跨于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玄德叹曰:‘吾不如也!’遂立马观之。牧童亦停牛罢笛,熟视玄德”。

2.琴乐

《三国》第35回刘备跟随牧童前去拜见司马徽,出现了悠扬清幽又高亢的琴乐:“入至中门,忽闻琴声甚美。……琴声忽住而不弹。一人笑而出曰:‘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必有英雄窃听。’”

3.檀板乐

《三国》第8回王允“命貂蝉执檀板,低讴一曲”,貂蝉歌唱道:“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以上可见,汉代的音乐是丰富而较有成就的。

4.合奏器乐(杂乐)

《三国》第55回提到刘备与孙权妹一起“居住。又增女乐数十余人”。此处“女乐”是演奏各种器乐的众多女子。第56回写曹操庆赏铜雀台、大宴文官武将时,“乐声竞奏,水陆并陈”,映带出曹操讲究奢华生活的特点。第78回写曹操“命诸妾多居于铜雀台中,每日设祭,必令女伎奏乐上食”。曹操所摆宴乐是指在吃喝赏玩时,由众多女子合奏各种器乐而做成的大型音乐盛宴。

5.鼓乐、金乐、锣乐、号角等军乐

《三国》多次提到军乐。当然,这其中大多数是军队打仗、冲锋陷阵时鼓舞士气、号召前进、进攻的军鼓乐,如第30回说曹操“传令军将鼓噪而进”(此是指擂鼓喧哗)。第45回提到周瑜“下令鸣金”(金就是古代乐器钲,形似钟而狭长,上有柄,用铜制成。鸣金一般表达“收兵”之意),又“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前进,后又“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第46回诸葛亮下令“就船上擂鼓呐喊”,曹操营寨则听到“擂鼓呐喊”;第48回周瑜“听得鼓声喧震”,又闻“鼓声震天”,知悉曹操军营在操练水军;第51回提到周瑜军与曹洪军“对阵鼓声响处”;第56回铜雀群英宴会武官比赛场上,“金鼓齐鸣,众皆喝彩”,“金鼓乱鸣”,“一箭射去,正在四箭当中,金鼓齐鸣”;第59回马超“集大军鸣鼓而进”;第61回“忽一声鼓响”,曹操军突然遭遇孙权吴军;第63回“只听鼓响”,“一齐擂鼓”,“背后一声锣响”,“四下里锣声大震”,“料道严颜击鼓为号,张飞却教鸣金为号:金响诸军齐到”;第65回“鼓声大震,马超兵到”;第68回甘宁“令百人皆击鼓吹笛”(此处击鼓吹笛表示军人欢乐喜庆);第71回“金鼓不鸣”“鼓角齐鸣”。

2.童谣

参考文献

[1]曾昭燏,等.山东沂南北寨村汉画像石墓发掘报告[R].北京:文化部文物管理局,1956.

[2]刘旭青,李昌集.汉代乐府的音乐活动与歌诗[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8―52.

[3]赵娴.简论汉代音乐的发展[J].史学月刊,2002,(7):125―127.

[4]赵敏俐.汉代社会歌舞娱乐盛况及从艺人员构成情况的文献考察[J].中国诗歌研究,2002,(1):99―116,324―325.

第二,健全和推广种薯体系。根据甘肃省目前种薯生产条件的改革,将种薯分为几种继续繁育,同时在种薯期间,对种薯级别进行区分,此种繁育体系符合生产实际情况,有利于在短期间内提高种薯过程,并且控制和监督质量。质量体系主要包括几方面内容:一,检测室内病毒;二,田间检测,以目测为主,根据病毒症状进行防空或者将病毒拔出;三,是检验合格种薯办法质量认定证书,允许其在销售种薯包装物上贴制标签,若是种子没有标签,则不允许出售。发挥出各级监督部门职能,根据生产技术指导和管理,实现全方位监控质量,在根本上有效解决质量问题。

[5]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5.

[6](晋)王嘉撰;(梁)萧绮录;齐治平校注.拾遗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1.

对于多组测量数据,mij表示第 i 组的mj,由于每一组测量数据都有测量误差,故有相应的测量残差方程组如式(3)所示:

[7](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8]费振刚,等辑校.全汉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何军.汉代文人的社会音乐生活与创作考略[J].音乐创作,2016,(6):88―90.

[10](清)朱彬.礼记训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6.

战略视角的组织合法性研究认为,组织在面对制度要求时的力量与能动性应得到关注,合法性是可以操控的资源。对组织的可能应对策略做分类归纳,可能的方案包括默守或遵守、适应、选择、控制等,不同的组织策略都是由制度建构的。在社区治理的特定制度情境下,社会组织如何选择策略方案以及具体的行动策略如何?通过LL参与天翔社区治理的过程,我们试图理解和分析这些问题。

[11](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2]宗亦耘.论汉代“以悲为美”的音乐欣赏观念[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51―55.

为检验数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将两处地表GPS监测点的计算位移与实测位移进行对比分析(见图12和图13),可得以下基本认识:

李建武,丁鹏,高书伦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