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本真教育 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论心理健康校本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更新时间:2009-03-28

基于本校初中生的基本心理健康现状及学习心理健康校本化课程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校本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具体实施策略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在具体心理健康校本化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自身的教学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课程教育的方方面面,防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要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培养与锻炼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死体可燃物含水率(Y)与降水(X1)、气温(X2)、相对湿度(X3)、连旱天数(X4)、风速(X5)、蒸发量(X6)之间的数学模型为:

一、校本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现实意义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前,本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品质方面的评估,发现60%的学生认为学习及家庭作业是自己压力的主要来源,其中高达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需要课外班的辅导,而超过10%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对自己的未来持有怀疑态度,甚至15%的学生认为自己得不到教师的关心,不受教师的关注,是班级中可有可无的学生。结合这一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初中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学习焦虑、未来迷惑等各种问题就会凸显的更为严重。因此,校本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是学校教育的必要举措。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生学习、发展的基础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信息资讯泛滥,再加上青春期的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好胜心态,但缺乏一定的是非辨别、分析能力,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学校教育,作为初中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心理预防与建设教育,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与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品质。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学校开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知识,因此,学校有必要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品质。例如,现在的初中生沉迷于一款 “王者荣耀”手机游戏,并且热衷于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排位赛。很多不法商家瞄准学生,开始以 “购买游戏技能”“开挂帮助提升排位”等为诱饵,引诱学生进行网上交易。由于对游戏排位的沉迷及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网上汇款,从而上当受骗。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要懂得并且掌握一定的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知识、教育技巧,再不引起学生反感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渗透教育。

(二)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

素质教育侧重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发展空间的培养。但是,在调查问卷中,很多初中生存在 “不自信”“不敢表达、不善于与同学合作、交流”“对未来迷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盲目攀比、沉迷游戏”等不良现象,还有的学生依旧认为 “成绩高则得天下”,单纯追求考试成绩的分数而忽略集体活动,忽视自身综合能力的锻炼、培养。这些初中生典型的心理问题,极大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学习要求,因此,结合本校学生的集中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化课程建设,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提升的内在要求

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北海市对涠洲岛采取了一系列待遇倾斜措施。比如,实行1.7倍绩效奖、海岛补贴、乡镇补贴等工资待遇,岛上干部月工资人均比市区高约1500元,聘用人员月工资高约600元;驻岛教师、医生在职称、先进等评定上给予加分和优先,同时在一定年限后可调回市区工作,由市教育局、卫计委统筹调配。但因涠洲岛与市区往返安排难、海岛开发滞后、岛上娱乐设施欠缺等因素,涠管委及涠洲镇面临着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窘境。

二、校本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具体实践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预防重于治疗,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课堂、学校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活化校本课程内容,给予预防教育,锻炼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分阶段进行心理渗透教育,细化校本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校本心理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出现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弊端,善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活化校本课程内容,在组织的班级活动中锻炼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当代,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功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校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能够在具体的课程探究、研究过程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学技能等进行相应的培训,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综合素质,从而为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班主任沙龙研讨会、心理教育与学科融合的调研活动、初中生心理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讲座等等。

例如,针对初中生意志力薄弱、没有斗志的现状,教师可以在清明节期间,组织“扫墓”活动,引导学生在对祖国英雄先烈的扫墓过程汇总,真切感受先烈的伟大品质。在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 “先烈事迹我来说”的墓前演讲,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化学生对先烈精神的认识,从而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教育,锻炼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健康心理品质。

(二)灵活选择实施方式,活化校本课程内容,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调查结果现实,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心理问题。如初一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对新教学环境的适应以及对新教师的适应。在这一阶段的心理渗透教育中,教师要关注到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与关注,培养他们积极、自信的学习态度。在初二阶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来源于学业的压力、同学之间的攀比、同学之间关系的处理等等,是青春期问题的突发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师生冲突与学生的方案。在初三阶段,学生的学习焦虑、择校焦虑成为心理健康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抗挫折、化解压力的良好心理疏导方式,弱化学生的焦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成绩,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自身的学习成长中,锻炼自身综合素质。

因此,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细化校本课程内容,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实施不同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除了针对年级进行分阶段教育外,教师还可以针对班级内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进行不同的心理渗透教育内容。例如,对于潜能生而言,教师要注重对其学习自信、成长自信的心理渗透教育;但对于优等生而言,教师要注重对其全面发展、提升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心理渗透教育。

在具体的校本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中,本人基于本班学生的基本心理健康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论述如何促进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创新家庭作业形式,丰富校本课程内容,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此外,教师还可以以绘画、PPT、手工制作等各种形式创新家庭作业的形式,赋予家庭作业深刻的德育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作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品质,建设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学校组织的“孝道,我先行”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帮助爸妈做饭、陪爷爷奶奶逛超市、记录爸爸周末的一天、给姥姥梳发”并拍照记录等具体的活动代替传统的做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父母、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关爱,体会爸妈工作的艰辛,从而深化学生与家庭之间的感情,从而提升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感恩、孝道的良好品质。

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因此,校本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借助家庭作业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教育,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健康心理品质。

(四)建设班级精神风貌,优化校本课程内容,在环境中熏陶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班风是一个班级中全体学生的基本风貌,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很好的影响。一个好的班级精神风貌能够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班级精神风貌的建设,优化校本课程内容,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熏陶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团结、奋进的班级精神风貌。在班级刚开始阶段,学生之间并不熟悉,因此,很容易出现学生抱团、小集体等各种不团结的现象出现。教师就可以借助班级活动的组织,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深化学生之间的友谊,从而建设团结、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如足球比赛、拔河比赛等等。在体育运动中,学生很容易放开自我,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同时体育比赛中的奋进精神有利于班级精神风貌的培养。

此外,借助班级内课间沉迷于手机游戏而影响上课的现象,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班级辩论会,引导学生在同学正反双方的辩论中,正确认识“手机游戏”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培养健康的学习娱乐方式。

(一)属于船载危险货物范围的B组固体散装货物中,仅在散装时具有化学危险的固体散装货物,不属于港口作业危险货物范围;

阮小棉在最后一只纸飞机上写,阮小棉,坚持到底。这一只飞得异常的远,穿过整条街,落到楼群的那一面去。孩子们追了一会,失望地散开去。阮小棉很开心,转身跑下楼去上网,重重地敲下几个字:罗漠,我不会放弃。邮件发送成功,她坐在电脑前傻乎乎地笑。

校本课程的内容是针对整个学校的学生进行建设、实施的,因此,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对校本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积极借助班级的学习氛围、精神风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高职院校的学生惰性强,交际能力稍弱,往往自己的优势很难表现出来,主动性不强,应加强互动的环节,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让职业素养的养成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具备很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较好的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就校本心理教课教育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具体实施策略进行简要的论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每个学生在相同的时期、相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校本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需要教师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细化、优化、丰富教育内容,提升课程建设的实际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6).

[2]李攀、朱静华.快乐的课程成长的阵地——上海市莘庄中心心理健康教育“适应与成长”课程体系建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6).

 
李琼
《华夏教师》 2018年第12期
《华夏教师》2018年第1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