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汉初黄老学派的驭臣理民之道——《淮南子·主术训》解读

更新时间:2009-03-28

淮河流域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悠久的思想底蕴,其中道家思想可以称为皖北淮河文化的哲学根基。成书于汉代初年的《淮南子》是先秦以来黄老之学的经典著作,充分体现了新道家思想杂融的特点,又兼有道家修身治国的实践意义。解读《淮南子·主术训》的治国之道,可以窥见黄老学派的精神实质,对进一步研析道家文化、促进淮河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

一、《淮南子》与黄老之学

道家之学始于老子,战国中后期开始出现分化,形成不同的流派。其中一部分道学者侧重发挥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治世之论,专致于政治方略的探索。他们在与儒、法、阴阳等诸家学者共同参与治国理政的同时,积极吸取各家思想,逐渐形成以道家为主,综合百家的新道家学说。这种融杂各家思想的新型道学理论依旧延续老子“尊道贵德”、“自然无为”的精神传统,只是在治国理念中并入他家思想以使其更好地运用于政治实践。道家的这一新支派史称黄老道家,其学说即是黄老之学。“黄老”一词初现于《史记》,太史公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言:“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 ”[1](P2410)由此而论,黄老学说在战国已然存有,只是与后世名异而已。“黄老”自然是“黄帝”与“老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黄老道家以此命名不足为怪,然黄帝为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首,与道家本无直接联系,以他为名则是黄老学者假托附会而成。之所以依托黄帝,主要得益于黄帝的君主形象,与黄老之学的治国为政倾向相符。黄老道家在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社会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庄子一派逍遥道家,它一改早期道家对政治权威的冷漠和社会批判角色,使道家在现实的社会政治领域具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和更高的实用价值[2](P125)。 以此,黄老学成为继儒、法之后的治国之学并被汉初统治者运用于政治实践。

关于黄老学的特点,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旨》中说:“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3](P233)黄老学的这一特色在黄老著作中得以充分体现。现存黄老遗作不多,以《黄帝书》与《淮南子》为其代表,其中《淮南子》是秦汉黄老思想的理论总结,最能反映该学之风气,遂有“西汉道家思潮的理论结晶”之誉。冯友兰曾说:“《淮南子》‘内’‘中’‘外’ 三部分包括了汉初黄老之学的各方面内容。可以说是汉初黄老之学的论文总集。 ”[4](P130)郭齐勇更是直抒“该书在思想上兼综各家而归于黄老,使它成为汉初黄老思想的总结者和集大成者。 ”[5](P133)《淮南子》整体以“道”“无为”“自然”等道家观念贯穿始终,开篇就以《原道训》阐发“道”生万物的宇宙论,与《老子》类似。高诱曾言:“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 ”[6](P1)这应是对《淮南子》核心思想的点明。 中国学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开山之功的胡适,十分看重《淮南子》,他认为:“道家集古代思想之大成,而《淮南子》又集道家之大成。 ”[7](P3)此外,冯友兰也说:“《淮南子》以道家学说为中心,吸取阴阳五行家的思想以及其他学派的某些观点,建立起一个与官方哲学相对立的体系。”[8]至于《淮南子》的立言宗旨,《要略》云:“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 ”[6](P527)“若刘氏之书,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论,权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原道之心,合三王之风,与储与扈治。 ”[6](P536)由此可知,《淮南子》与黄老之学的经世之风相合,其宗旨就是要面对现实,应合事变。

近年来,有关《淮南子》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都从《淮南子》入手,剖析其内在的思想精髓。特别是安徽省淮南市成立《淮南子》研究会,多次举行研讨会,对《淮南子》的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诚然,《淮南子》思想驳杂,涉及哲学、法学、军事、美学、养生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诸多方面,但作为黄老道家的经典,治国与治身应是其主体内容。正如冯友兰所说:“黄老学的要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治身(养生),一个是治国。前者以黄帝为目标,后者以桓、文为目标。其所以称‘老’者,因为《老子》中讲‘长生久视’之道,也有‘君人南面’之术。 ”[4](P379)《淮南子》一书终于武帝时期,正值地方割据向中央集权趋化的过渡时期,故其思想意旨应以治国为主。《淮南子·主术训》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政治篇章,亦是《淮南子》唯一以君主治国之术贯名的一篇,饱含道家治世之论,本应受到学者的重视。此篇以当权者驾驭群臣、理治民众为阐释对象,依旧因循无为而治的道家传统,融汇法家术势之学、儒家仁义道德之论,综合于一体用于治国理政。

可以看出,该值是一无穷大的值,实际应用中,无论采取数字电路还是模拟电路,都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增益,而且过大的增益会导致系统可能出现震荡导致安全隐患[8];另一方面,理想的比例谐振控制器只在基波频率处才有很大的增益,对于基波频率附近的输入信号增益几乎为零,然而现实中,电网频率难免有所波动,这就导致了理想比例谐振控制器难以现实[9]。

二、《淮南子·主术训》的驭臣理民之道

《淮南子·主术训》属于黄老道家之作,延承《老子》无为而治的总体治国纲要。遂《主术训》开篇就言:“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忍下,责成而不劳。 ”[6](P196)“无为而治”既是先秦道家治国之理念,也是秦汉黄老道学的政治纲领。在“自然无为”的治世纲领下,吸取儒、法诸家治世所长,《淮南子》依次详述了君主驭臣、理民的治国之道。

(一)《淮南子·主术训》的驭臣之术

参考文献:

[2]陈鼓应.道家文化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星光村乡村旅游发展仅仅2年时间,尚处于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主要依托水果产业发展观光游览、水果采摘等节事活动,受花期和采摘期季节影响较大,旅游淡旺季明显。游客活动方面,以观光为主,消费水平整体不高。由于缺乏特色项目的带动,留不住游客,虽然有乡村咖啡屋、私房菜、稻草艺术展等新业态的带动,但内容单一、规模小,带动作用不明显。国学、汉文化、绘画等培训班及民宿等游客停留时间长的业态还在建或才开业不久,旅游效益还未显现。

其次,“用众”理念在《淮南子·主术训》中也被用于协调君臣关系。“用众”并不仅仅是指汇集群臣之才、众人之智,还包括先秦黄老之学“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思想。《主术训》载:“毋小大脩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6](P209)、“是故人主覆之以德, 不行其智,而因万人之所利”[6](P207)、“故积力之所举, 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6](P204)。 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治理好整个国家的,君主应当团结臣下,集合众人智力、广用贤才,确保政事条例有序。至于如何具体协调臣下,《淮南子》提出要谨慎运用恩惠和惩暴、明察秋毫,只有如此才可以使群臣安于职守,各尽其能,报效忠君。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淮南子》继承和发扬了先秦稷下道家的 “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思想。《主术训》说:“主道员者,运转而无端,化育如神,虚无因循,常后而不先也。臣道员也,运转而无方者,论是而处当,为事先倡,守职分明,以立成功也。是故君臣异道则治,同道则乱,各得其宜,处其当,则上下有以相使也。 ”[6](P207)依此文而论,君道、臣道不同,君主应当虚无其心,因循自然,随顺万民,实行无为而治;臣子则应积极地带头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以成就自己的功业。《淮南子》当然不是以就臣子功业为出发点,而是以君主驭臣之法为重点。

除上述两个方面,《主术训》还特别提及君主权势之于驭臣的重要性。“势”与“法”、“术”,在法家看来尽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必需。《韩非子·难势》曰:“夫势者,名一而变无数者也。势必于自然,则无为言于势矣。吾所为言势者,言人之所设势也。”[9](P233)韩非所言“势”有自然与人为两种,而这两种在《淮南子·主术训》中都有提及。《主术训》言:“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利,而不能使水西流;……岂其人事不至哉? 其势不可也。 ”[6](P208)此“势”应是自然之势,如韩非子所言,自然之势与君主驭臣无关。与君主制政有关的当是人为之势即统治者的权势 (权威)。《淮南子·主术训》叙君主之势曰:“权势者,人主之车舆;爵禄者,人臣之辔衔也。是故人主处权势之要,而持爵禄之柄,审缓急之度,而适取予之节,是以天下尽力而不倦。夫臣主之相与也,非有父子之厚、骨肉之亲也,而竭力殊死,不辞其躯者,何也?势有使之然也。 ”[6](P211)君主权势,依《淮南子》来看异常重要。权势与富贵分别属于君主与臣子,君主拥有震慑臣下的势位才可以令群臣仆服于自己,而后通过奖赏爵禄笼络诸臣、使其竭力效命于上位。《主术训》还说:“故臣不得其所欲于君者,君亦不能得其所求于臣也。君臣之施也者,相报之施也。”[6](P212)从君臣欲求出发,臣与君以力,君与臣以爵,都是人设之势的缘由。

(二)《淮南子·主术训》的理民之要

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指》中概括道家之“术”的特征为:“以虚无为主,以因循为用。”“因循”即是遵循、效法。道家以形上之“道”为世界的本根,认为“道”生养万物的过程也是无为、自然的,所以天地万物的运作也应因循自然之道、无为之道。《淮南子》全书贯以“无为”治世,提出国家统治者应当以无为无事显现于民,节制自己的贪欲,以质朴、真诚之心感动天地的同时就可以感化民众、导民归朴。《淮南子·主术训》言:“君人之道,处静以修身,简约以率。 静则下不扰矣,俭则民不怨矣。 ”[6](P212)“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能,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 ”[6](P198)君主自己以身作则,无为无事、节制欲望,自然会使百姓质朴恬然、自在生活。《老子》曾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10](P178)“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质。 ”[10](P275)显然,《主术训》中君主无为导民的思想源于《老子》,强调民朴端悫、不劳功成、不争财足、天地和同。

本文综合考虑湍流耗散、 相间作用力及传热、 传质等因素, 对气液两相冲压发动机进行了数值模拟, 分析了稳态流动条件下发动机工作参数对其内流场压力、 速度、 温度、 气体体积分布的影响, 并着重讨论了发动机入口附近的气蚀现象, 主要结论如下:

1.无为处下,导民归朴

统治者协调国家政事,一方面要处理好与群臣之间的关系,而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如何治理广大民众。《淮南子》在治理人民的方法上虽然依旧沿袭道家“清静无为”的精神传统,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儒家、法家的治民理论,综合各家之长、为我所用,致力于君民和谐、和乐、和合的理想境界。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以民为本,与民同乐

“民本”思想源于《尚书》,盛于孟子,是儒家大力倡导的政治理念。《孟子·尽心下》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1](P304)“民本”旨在重民、爱民,为民制产、与民同乐。《淮南子》虽为道家经典,但黄老学说的一大特点就是兼众家之所长,遂《主术训》也有“民本”思想的杂存。首先,《主术训》有言:“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6](P226)以民作为国家的根本,而国家实属君主的根本,所以《淮南子》意在指明百姓对于政权的稳固是多么的重要,君主要安民、爱民、重民,才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其次,要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守制与田,统治者就要为民制产,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顺应民心,最好是与民同甘共苦。《主术训》说:“夫防民之所害,开民之所利,威行也,若发堿决塘。 ”[6](P223)“夫民之好善乐正,不待禁诛,而自中法度者,万无一也。 ”[6](P223)顺应百姓的需求,是君主治民的前提,只有如此才可以得民心,得民利。至于如何为民制产,《主术训》也相应提出可持续发展、重视积累的方法策略。《主术训》:“是故草木之发若烝(蒸)气,禽兽归之若流原,飞鸟归之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 ”[6](P226)草木、禽兽等自然之资,只有循坏利用,不除其根、不灭其族,才可以持续使用,不断满足社会民众需求。封建社会科学技术不够发达,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就会造成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为此,《淮南子》提出“积累”的预防之策。“故国无九年之畜,谓之不足;无六年之积,谓之闵急;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故有仁君明主,其取下有节,自养有度,则得承受于天地,而不离饥寒之患矣。 ”[6](P225)《主术训》所言“畜”、“积”即是君主治理社会时,要注重积累,防患于未然。最后,当统治者做到爱民、重民,又倡行农业耕作之时,如果能够与民同甘共苦则社会必然大治。《主术训》曰:“民有寒者,则冬不披裘。岁登民丰,乃始县钟鼓,陈干戚,君臣上下,同心而乐之,国无哀人。 ”[6](P224)君主如此待民,民心即得,社稷必然稳固,统治亦可长久。

例如,我在高中数学基本初级函数的第一课指数函数教学中就运用了微课程。在网络上找到优秀的相关内容教学视频并下载下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加以利用。比传统的板书教学更加形象和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函数的定义图像等知识点。并且微视频短小精悍,内容直奔主题,收放自如,对于教学中重点知识又能给予充足且详细的讲解。指数函数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程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果,学生也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方式。

为优化洋山四期出口船与套泊船和延迟开航船的交通组织,上海海事大学港航课题组运用航海模拟器进行船舶操纵模拟试验,并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淮南子》在治理民众百姓时,吸取儒家德治与法家法治思想,采用德法并施的方式以达到维护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政治目的。《主术训》载录曰:“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 ”[6](P233)“入孝于亲,出忠于君,无愚智贤不肖,皆知其为义也。 ”[6](P232)由此可知,儒家具有的“忠孝仁义”等道德原则被《淮南子》借鉴并运用于百姓教化。除儒家德治外,《淮南子》也特别重视以法治国。《主术训》:“法者,天下之度量也,而人主之准绳也。 ”[6](P216)很明显,这里将“法”视为君主度量天下,处置是非的标准。《韩非子·有度》论法曰:“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9](P17)韩非之法与《淮南子》中法的意义相近,皆是准绳、标识之义。在论及法的产生时,《主术训》说:“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6](P217)“法生于义” 的思想与韩非法家之人“心性俱恶”的人性论大相径庭,应是《淮南子》撮合儒法治民的结果。这一倾向在此篇中另有提及,如《主术训》说:“府库守法,君子制义,法而无义,亦府库也,不足以为政。 ”[6](P232)德法并施确实是《淮南子》整治民众的一大举措。

滑坡前缘的变形主要滑坡不断推动前缘的土体垮塌,威胁坡前居民的安全(图5)。目前,该处隐患处于蠕动变形期,坡前挡土墙基本还处于稳定状态,预计在暴雨冲刷、震动破坏等因素作用下,滑坡下滑速度可能加剧,滑坡范围加大,滑坡土体有可能冲垮已有挡墙(图6)或跃过挡墙冲进居民区,对滑坡坡脚建筑物及居民构成威胁。

百姓聚集与众,民俗风气对于社会治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淮南子》也看到这一点,特别提出君势可以移风易俗、导民向善。“故灵王好细腰,而民有杀食自饥也;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由此观之,权势之柄,其以移风易俗矣。 ”[6](P210)统治者的权势可以起到引领社会风气的作用,所以《主术训》尤其注重君主自身的言行,劝导君主做好表率、美化风俗。

3.德法并施,君势易俗

三、结 语

《淮南子》虽为汉初之作,却是先秦黄老治国思想的理论总结,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其理论以道家政治学说为主,间杂儒、法与阴阳之论,带有综合的特点。黄老之学运用到实践治国,《主术训》倡明无为理念,强调君主驭臣、理民的无形秘术。深入其中,我们就会发现《淮南子》固然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下的政治遗作,但是却为当代学者研究西汉社会的历史风貌、思想特质、国家机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著作材料。以史为鉴,绝不是一个空口号,需要身处现代化社会的人们积极借鉴先辈思想,本着“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中。

博弈论在国内电商定价行为领域主要侧重于对价格战的原因及不同定价行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尚未有学者就中国跨境进口电商网站商品标价方式进行博弈分析。因此,本研究拟在中国跨境进口电商蓬勃发展和政府推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新政策的背景下,通过建立序贯博弈树模型,探讨跨境进口电商网站上不同的标价方式对线上顾客的消费策略和电商企业的营销策略产生的影响。

君与臣是古代社会极为重要的一种人伦关系,儒家称之为五伦 (之一)。黄老之学专于治身与治国,其政治理论务必涉及君臣权术之道。《淮南子·主术训》全篇详解作为君主应如何从自身的角度驾驭众臣,保持自己的权威,以此巩固政权的稳定。

[1]张大可,丁德科.史记通解(第八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首先,《主术训》从“道”本身“无为”“清静”的特点出发,主张君主法道而为,行“虚静”之术。所谓“虚静”是指君主自身应当无为无事,少私寡欲,喜怒含藏于内、不形于色。《主术训》有言:“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进退应时,动静循理;不为丑美好憎,不为赏罚喜怒;名各自名,类各自类,事犹自然,莫出于己。 ”[6](P196)对于外在自然而然的客观事实,《淮南子》认为君主不要去强行干预,应当任其自由发展。君主“无为无事”无疑是道家“无为”理念的实践与运用。只有君主做到不妄为、不乱为,才可以防止“上行下效”,使群臣都能够静安无事,百姓才可以自由耕作、恬淡生活。在谈及统治者喜好欲望时,《淮南子》强调君主要去私节欲。《主术训》云:“是故君人者,无为而有守也,有为而无好也。有为则谗言生,有好则谀起。 ”[6](P220)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太多的私欲往往会引起臣下的关注进而产生馋谄之言,这对国家的有效治理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淮南子》主张君主少私寡欲,清静无为。此外,《淮南子》还进一步提出君主不能与普通人一样喜怒哀乐表现于外,应当含藏于内。之所以如此,是防止下位臣子察言观色、阿谀奉承,进而造成赏罚不明、君臣不和。书中所言“喜怒形于心,者(嗜)欲见于外,则守职者离正而阿上,有司枉法而从风;赏不当功,诛不当罚,上下离心,而君臣相怨也”[6](P220),说的就是君主含藏喜怒之情于心的无形秘术。

[3]《中国哲学史》编写组.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淮南子·主术训》以“无为而治”作为治术之大纲,以“太上神化”作为治世的最高境界。《主术训》说:“故太上神化,其次使不得为非,其次赏贤而罚暴。 ”[6](P202)“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为贵,至精为神。”[6](P199)《淮南子》所谓“太上神化”即是君主通过自身内在的质朴、真诚之心感化百姓,以精神教化代替赏罚于民。“抱质效诚,感动天地,神谕方外。 ”[6](P201)统治者内心含有“诚意”,就可感天动地,淳化民心。《主术训》中的这种精神感化只不过是道家无为治世的一种手段而已,与《老子》中“得一”之论如出一辙。不管是君主身教于民,还是精神感化,其目的都是使人民无知无欲、质朴生养。引导民众趋向这种生活方式,也是与汉代初年需要“休养生息”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的。

[5]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应用可实现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再利用,使废弃混凝土恢复部分原有性能,形成新的建筑材料,在解决有限自然资源日益匮乏问题的同时,还保护了生态环境,符合绿色环保要求[1]。因此,关于再生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研究,对推广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6][汉]刘安.淮南子[M].陈广忠,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7]马庆洲.淮南子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张允熠.《淮南子》思想主旨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7(5):4-8.

[9]韩非子[M].陈秉才,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10]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闫伟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