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教师职业倦怠实践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概述

“职业倦怠”理论研究的描述性定义是:随着科技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成员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变或者不稳定因素不断的增加,导致劳动者个体产生疲劳、焦虑、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身体、情感枯竭的社会现象。被认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出现的职业病。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社会上各行各业也在迅猛的发展。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快,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而产生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明显。教师这一庞大的职业群体,职业倦怠现象更不容忽视。

对站点周边用地性质进行查找,根据基本路网进行交通小区的划分,对其中被道路包围的小区进行产生率和吸引率的预测.交通生成预测,其主要目标就是求取各个小区的交通需求总量,进而求得各个小区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本次预测使用的是原单位法,分别计算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然后根据其与人口、面积等属性的乘积预测得到发生和吸引交通量的值:

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对于教师职业倦怠表现的判断,西方有代表性观点认为表现在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三个方面。综合各位研究人员观点,我认为简单来说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情和兴趣。

我从教近20年来,也亲身感受了教师职业倦怠风气的逐步生成和体现,学校部分从业教师工作消极,对其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明显的叛离感并付诸实际行动,甚至恶劣到如“跳槽”“转行”“辞职”等。我所在学校的外语教研组总共有32名教师,近3年内有4名教师转行,3名长期请假,2名辞职。这一现象在其他教研组也存在,表现程度不等。部分教师对教师职业倦怠、甚至对从教这一职业兴趣的完全丧失,表现在方方面面:一是教师经常性的身体疲倦,精力不济,心情烦躁。对待教学工作得过且过,不认真备课,厌教心里严重,缺乏敬业精神,终日抱怨,悲观失望;二是排斥学生。与学生交往出现较大障碍,对学生漠不关心,经常讥笑、挖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三是失去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念的欲求。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照本宣科;四是经常受到其他职业、其他生活方式的诱惑,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光荣感丧失,无职业动力。

显而易见,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稳定,破坏教学秩序、教学质量,抑制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职业倦怠这一普遍问题已触及我国教育实质,甚至影响整个社会发展,因此研究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一些西方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让教师更多地参与组织决策;增加教师之间书面或口头的交流;对教师的努力表示认可并支持教师正在从事的工作;鼓励教师尝试新的事物;对一些政策提供清晰的指导;保护教师使其摆脱家长、政界人士等的无理要求;发展教师的支持团队;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课程的学习;提供教师改变日常教学惯例的机会;在教师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给教师时间使其投身于一些革新项目等。

本研究将同时对广西境内10批不同产地的六棱菊进行橙皮苷的薄层鉴别和对其含量测定,为六棱菊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也为研究六棱菊药材的质量控制新方法奠定基础。

三、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教师职业固有特点容易导致职业倦怠。一是教师具有重复性劳动的行业特点,有些职业常做常新,很少重复,甚至重在创新,天天有新意。而在教育教学行业中,教师工作多是重复性劳动。学校的教师一般是“三年一轮,每轮如此”,天长日久,日久生厌;二是我认为教师职业不仅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甚至是劳动密集型体力工作者,教师的精力、心力付出之多是其他许多职业难以相比的,尤其是高中学段。我校班主任教师早上6:30分到校, 晚自习 9:10分结束,学校要求全程跟班。与其他行业相比,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受苦受累的同时,教师极易产生不平衡心理,自然就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人生,慢慢失去了动力;三是教学对象的因素。我校教师主体是70后,80后,而学生是00后,师生观念,思维方式天差地别。师生间的隔裂感客观上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同时,个性化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信任、崇拜减弱,影响到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被尊重是人的较高的精神需求,职业中被尊重感的弱化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定位和自豪感。

现行教育体管理制落后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一是高考的导向局限。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无一例外地进入了追逐分数的竞争中。高考以分数认定,那么小升初,初中升高中也以分数录取,由此导致教师的工作效果由学生的考分来评定,在分数的指挥下,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渐趋远离,教育带给人心灵上的神圣感、成就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功利性。职业价值取向否定了教师对职业的敬畏与希冀,从而出现职业倦怠心理。二是对教师的再教育机制缺失。教师从教后需要继续学习充电,甚至终生受教,才能与时俱进,不被发展的时代所淘汰。而实际上大多教师也只是一次性获得足量的知识,长久受用,逐渐沦为毫无创造性的“教书匠”,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状态下,教师自然难以享受创造性、新颖性带来的愉悦,简单重复之后,厌烦随之而来;三是各级政府机构家长制的教育模式改革。国家针对当下教育的弊端,频频实施教改,是否考虑全面、长远,方案是否成熟耐人寻味,诸如高中阶段的新课改、校本课程等等无连续性和系统性的教育改革举措,令教师疲于应付。

四、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六十七师和十六师一部已经死守南门三天三夜。三天里,鬼子三次突入城门,三次被打出城去。仅这三天三夜,六十七师伤亡六百多人,十六师伤亡一百多,整个八十六86军累计伤亡二千二百多人。

C=[D1,D2,D3,…,Di,…DN,Hpeak1,Hpeak2,Hnormal,Hthrough

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结合学校实际,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提出以下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和措施。

一是以舆论倡导传统教师价值观。当今社会仍提倡 “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传统。“人类灵魂工程师”价值观可能过于迂腐,但在物质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仍要回归精神,再者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虽在某些特定背景下会遭人排斥,终也不至于沦为支流甚至逆流。学校应构建丰富多彩的“墙壁文化”“橱窗文化”,努力营造“书香中国”“精神家园”氛围,引导宣传,仍会有效,甚至有益于整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构建。

二是以政策保薪资,实实在在提升教师队伍工资待遇水平,确保教师职业报酬与劳动价值相匹配,从而提高教师职业地位。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仍在发挥着作用,古语“仓廪实而知礼节”也是同理。政府可借鉴发达国家、地区教师工资发放水平和标准,制定相关倾斜政策,而且需要抓落实,实实在在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使教师的工资水平在社会各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再者,教师的生活需求诸如住房、子女读书就业等也需多关心、关注,切实改善教师的生存环境,让从教者没有后顾之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三是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证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我所在地区仍明显存在 “铁饭碗”事实,一方面是因缺少灵活的引进机制而导致的真正好教师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庸才的滞留不动。其结果会使有能力者工作负荷过重,真正的无能者本来就容易倦怠且会营造倦怠的“负氛围”,如果教师岗位机制完善了,教师队伍结构自然合理,教师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良性局面自然会形成。

总之,教师职业倦怠,关乎教师的工作状态,更关乎学生的学习状态,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影响教育立国之本。它可能会成为解决我国诸多教育问题的切入点。强烈呼吁政府、机构、学校和有识之士关注和解决教师职业倦怠这个难题。

参考文献:

[1]杜鹃.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社会纵横,2010,09.

[2]李芸、李辉.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20年:回顾和反思[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

[3]曹晖,曹聘.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职业枯竭关系的比较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

[4]韩梅.论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改革[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0.2.

[5]辛哲.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D].曲阜师范大学,2015.

[6]李肖彤.陕西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梁芳
《华夏教师》 2018年第12期
《华夏教师》2018年第1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