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学高年级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1年修订版课标在前言中多次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可见课标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的高度重视。根据新课标精神,我认为,在新一轮的语文课改中,教师应设计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目标的阅读教学案,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尝试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就记叙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而言,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提升语用能力的平台无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事。经过几年的学习,高年级学生不管是在语文知识的储备还是语文素养的修习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当抓住学生语言和思维阶段性发展的契机,以教材为抓手,积极创建语用型课堂。因此,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迟恒记得,办事处印发的综合治理简报上说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面的投入是792万元。网上报道过,国家财政专项拨款工程,地方上虚列开支套空额,有些工程,简直就是圈钱工程。所谓砂库废水、扬尘污染已使周边居民不堪忍受,背景离乡,看来也是夸大其词。

一、积累语用经验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语用经验库就是粮仓,积累属于自己的语用经验库,学生才能完成语言实践的活动,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众所周知,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典范性强。以此作为学生填补自己语用经验库的收割地再合适不过。根据高年级学段的要求,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构和积累属于自己的语用经验库。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引导学生积累语用经验库上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词句积累要有选择性

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提出了“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的新要求。所以,我在高年段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对学生概括事件、描述细节和认识人物形象有帮助的词句进行积累。例如: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鞋匠的儿子》时,我在复习导入环节设计了两组词语:一组是身份卑微、毫不犹豫、反对分裂;一组是尴尬、傲慢、羞辱。我先让学生利用找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了 “卑微”“分裂”这两个词,接着让学生用“尴尬、傲慢”造句,然后以说文解字的方法解释了“辱”这个字。我在选择这两组词语出示时考虑到了以下三点好处:一是有利于学生检查复习这些较难写、易写错的词语;二是因为学生可以借助这些词语概括课文写了林肯的哪两件事;三是因为学生可以借助这些词语表达对课文中人物的感受。

(二)文章积累要有针对性

新课标在高学段阅读部分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那么,是不是每一篇文章我们都要带着学生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读表达顺序、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呢?可以肯定的是,泛泛而读肯定是无法帮助学生积累语用经验的,但是每课精读难免又容易陷入“一言堂”和“满堂灌”的老路子去。所以,我认为,只有做到“一课一重点”,即文章积累要有针对性,才能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语用能力。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接触到的以事写人的文章不少,但都各具特色。仍以《鞋匠的儿子》为例,这篇课文写了2件事:一是林肯遭受羞辱后发表演说;二是林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这两件事一详一略,是学生要体会的文章重点之一。所以,我在第二课时结尾处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①先请学生思考,文中写林肯的这两件事有什么不同点?②然后读读老师补充的这两个关于林肯的小故事,是不是很有趣,那么作者怎么不写这两件事而要写林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呢?最后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明白,作者意在把最能表现林肯宽容大度、仁爱正义、襟怀坦荡的优秀品质的事情详细写,其他略写或不写,既体现了文章的选材精当,又体现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二、巧设语用训练点

阅读教学中的“语用”,既是语言的内化和迁移、写法的模仿和创造,也是阅读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抒发与倾吐。那么,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根据新课标精神,有效构建语用型课堂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巧设语用训练点。因此,教师应该从教材中寻找并且制定有价值的语用训练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结合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笔者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抓细节,锤炼语言

基于爱课程平台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公开课《数字图书馆资源检索与利用》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经验。该课是录制的教师上课视频,课程设置分为6个专题,包括:数字信息资源检索基本方法、理工类常用数字资源、社科类常用数字资源、新媒体学术资源、GOOGLE及学术搜索引擎及检索综合实例。该课程更侧重于介绍图书馆相关资源的检索及使用,对学生的自身学习和科研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入选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在谋篇布局、段落安排、构段方式等结构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而在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就是细节。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爱之链》一文为例,作者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通过环境描写重现了一幅幅温暖人心的画面。那么,在组织学生学习借鉴这些细节描写之后,怎样设计训练点,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写一写乔伊和老妇人告别的细节。通过提示,学生分别从乔伊和老妇人的语言、表情、动作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细节的想象和描写。在巡视指导之后,我挑选了两份问题比较典型的小练笔投影点评。在共同讨论之下,学生们不仅给这两份小练笔加入了表情和动作描写,还加上了适当的提示语,使人物的对话更生动形象。这样的语用训练,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续留白,勤练表达

课文中的“留白”指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写作手法的需要而略写的内容;或者是‘不可言传’而含蓄表达或不写的内容。在叙事性的作品中,作者为了增加读者的想象空间,而在文中或结尾处留白,造成一种意犹未尽的阅读感受!因此,我认为在备课时教师应深入解读文本,让课文中的“留白”作为语用训练的切入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还是以《爱之链》为例,在文章的结尾处,只写到女店主亲吻熟睡的乔伊并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就没有交代。不完整的故事情节,正是学生语言实践的好机会。因此,我在执教时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者用课文中的语言,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以“乔伊醒来……”为开头续写故事。在交流时我不时提醒学生在设计故事情节时注意抓住人物的对话、表情及动作等细节,增强画面感,使“爱”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这样的训练点不仅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语用经验库中的储备,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自由发挥,是对文本语言的一次再创造。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极为重视提高国民素质,大力倡导和普及新式教育。孙中山曾以临时大总统名义,令教育部通告各省将已设立之优级、初级师范一并开学,并指出“教育主义,首贵普及,作人之道,尤重童蒙,中小学校之急应开办,当视高等专门为尤要”。[12]各地的新式教育得到不同程度的推进。1912年沈钧儒在出任浙江省教育司司长期间,对省内学校进行整顿,制订教育规章制度,强调: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的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积累语用经验库,同时,通过巧设语用训练点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言语表达的熟练技能。从而,使阅读教学的课堂转变为语用型课堂,使阅读教学为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服务。

 
张荣芳
《华夏教师》 2018年第12期
《华夏教师》2018年第1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