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城乡一体化下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障碍及路径探索

更新时间:2009-03-28

城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民生之本、强国之策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政府为民造福的一项庞大而系统的民生性服务工程.胡锦涛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公益性服务,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一项基本职能,服务型政府为民众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是其固有的责任,也是政府的必然选择,对国家的发展与稳定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长期以来,中国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策略,使得公共体育发展侧重强调效率,社会体育服务的公共产品短缺,致使当前在公共体育服务分配方面呈现失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推进与顺利实施,首先在分析现实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承认差异存在的基础上,加快城乡的融合步伐,有区别地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按阶段合理配置资源,平衡效率与公平,把全民健身做大做强,把体育强国做实做精,以促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公共体育服务是反映社会的一种公共需求,具有公众性、公用性和公益性特点[1].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解决民众公共体育问题,解决体育需求,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政府通过使用公共权力与体育资源,提供与人民体育需求相关的基础性的必要的公共体育产品与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政府为社会民众提供的在不同阶段不同标准的、最基本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是体现差异的均等化,是在人们可接受范围内的相对均等,强调民众享有均等的公共体育服务的法律制度规则与政策手段,享有大致相同的公共产品.城乡公共体育均等化则是国家政府根据城乡民众的需求,按照国家的一般标准,对城乡民众提供的与之相应的体育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2],强调国家在体育资源、体育产品、体育服务等方面的提供达到大致的基本均衡,社会成员能享有大致的基本的相等公共体育资源、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是分阶段、分步骤逐渐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城乡均等,以最终实现结果均等.

注:文献[13]采用迭代算法进行DOA估计,该算法首先利用连续虚拟阵列部分进行来波方向的粗估计,然后利用粗估计的结果进行虚拟阵列的内插,得到高维的连续虚拟阵列,虽然此时虚拟阵列维度与本文算法的虚拟阵列维度相同,但是在给定信源的情况下,该算法的阵列自由度受限于初始化估计信源数,本质上并没有提高阵列自由度.

2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2.1 制度不完善,立法不足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强调民众享有均等的公共体育服务的法律制度规则与政策手段,享有大致相同的公共产品,但大致相同的城乡差异化的标准没有明确的表明.现有的体育制度缺少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与长效机制,“民生短板”问题凸显,缺失均等化发展平台.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对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超过以往,人们对公共服务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相应公共服务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国家从宏观的角度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但在现有的均等化制度体系中,关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法律规范、管理体系、党政政策、以及相关的文化因素和社会价值相对不全面,在实际运用中,更多的参照《基本公共服务》、《依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执行,专业性不强,法制、规则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均等化的健康发展.再加上各区域各地方存在差异,这些政策法规只能从大的方面去引领,各地还应根据地方的特点,从微观的角度具体规划,进行地方立法,编写详细的规划纲要,制定具体的有效的措施手段,用制度来激励和约束、配置资源,构建高度法制化的制度体系,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

2.2 财力资金供给不足

当前,在财政体制方面仍存在着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公共体育财政支出不足,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定位不明确,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法律支撑与保护,没有科学运用达到效益最优化,财政的使用效率与公平化程度不高,加上历史的惯性,公共财力与公共事务的不对称事实加剧了公共体育服务的非均等化.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呈现的事权下放和财权上移的政策导致基层政府的“事多财贫”,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高层决策式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难以形成配套的财政转移支付.在实施过程中,基层政府若要获取上级的资金转移支付必须要进行资金配套来博取,这不仅不能促进均等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反而加重区域间、城乡间公共体育服务的非均等化.政府是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则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供给公共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而当前的分税财政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对体育经费的投入方向及投入规模.长期的“金牌战略”与“形象工程”效应,使得地方政府在体育投资上更加注重投入小、见效快的工程,这就使得原本经费较少的地方政府更加偏重竞技体育,偏离群众体育,忽视全民建设事业,各级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相对减少,经费结构的严重失衡,使之难以从民众的多样化、多层次化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出发进行供给,进而偏离了民众的公共体育服务的利益.地方政府公共体育服务压力逐渐增加,虽然每年上级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拨款有所增加,但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建设需求显然还不对称,加上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设施后期的维护管理成本的不断上升,在这种现实状况下,有效调整安排财政制度、创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供给机制与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在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绩效评估制度方面还不健全,首先,评价体系构建不全面,规划化程度较低;其次,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多为上级对下级政府的评估,公众难以参与其中,难以全面体现公共体育服务的业绩,难以做到客观评价,缺乏监管;其三,在评价内容上过多的侧重于经济见效快,时间短的项目上,而公共体育服务是一项庞大而漫长的民生工程,难以在短期见效,这就导致部分行政官员投机取巧,难以做到从根本上,从民众的体育需求上进行体育服务的供给,完善绩效管理评估制度尤为重要.

2.3 供给结构失衡

由于历史的惯性,人性的驱使,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由于社会条件的不足产生一定权利的缺失,公共体育服务在城乡间、区域间、社会群体间存在明显的非衡性,在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发展道路上,缺乏系统的协调匹配的制度.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创设浓厚有效的公共体育服务制度环境,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法律体系,建立城乡普惠的公共体育服务制度,从宪法的角度规定公民基本体育权利,从法律层次上进行不断提升,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规则等制度的角度去实施,以法制制度强性约束为制度保障,保证城乡大众在公共体育服务上的平等享有;其次,建章立法、完善公共体育财政体制与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构建多元需求引导供给的公共体育服务社会供给机制、需求与利益表达机制.在供给、管理与服务的策略上,应重视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依法治理,构建并不断完善利益表达机制、需求与供给匹配均衡等制度,使得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发展量化具有可操作性与可监督性.无论在区域间,还是在群体间,以及在民族间,在制度上都体现程序公正、机会公平的社会制度环境,以保证民众在享有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均等与机会均等[3].在实施中注重系统规划,注重制度、政策、供给、需求、管理等的协调与匹配,汇成制度合力,有效优化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体系,使得人人受益,实现惠普,使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最终实现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城乡全覆盖,均等服务居民共享的目标,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发展.

2.4 绩效评估制度不完善

5.2.5 A medical sense that human being should keep balance and coordination with nature

2.5 服务监管体系不完善

实现区域间、城乡间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首先要承认差距的存在,逐渐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考虑到中国国情,在公平的引领下、在承认合理差别的基础上兼顾效率,在坚持统筹城乡兼顾的基础上,把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分阶段、分步骤逐个突破,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在国家制度政策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普惠民众的体育制度,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效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导向,探寻拓展均等化的发展路径,促进社会的和谐统一.

3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探索

长期以来,中国的政府职能部门与财政部门的职能分工,政府部门实行战略规划,财政部门负责拨款,这种部门之间的横向职能分工,早已凸显了分配的不合理性,难以提高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治理能力.管理机构关于资金、权责的统筹未匹配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运行,加上政府的主导性供给主体,个人、社会组织以及市场共同参与供给的多元供给机制不完善,这种多中心公共服务共同治理的格局难以保证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率与质量,难以保证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信息的公共度、民众的参与度.市场参与供给机制中,由于利益的驱使,在保证供给效率的同时难以保证供给的质量,同时容易形成供给垄断.由此可见,公共体育服务监管滞后,部门之间的有效整合迫在眉梢.

3.1 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

首先,长期的高层决策强制供给模式,难以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政府对民众需求偏好的忽视、利益表达与民众的参与机制的不成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上层决策机制难以保证公共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获取,民众的实际利益难以获取,民众成为政策的被动接受者,严重阻碍这项民生工程的进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决策机制,扩大民众的参与力度,建立有效的民众利益表达机制,在政治法律的支持下,有效提高政策效能,使服务型政府切实做到想人民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做人民之所需.其次,政府的主导性供给主体,个人、社会组织以及市场共同参与供给的多元供给机制不完善,这种多中心公共服务共同治理的格局难以保证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率与质量,难以保证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信息的公共度、民众的参与度.市场参与供给机制中,由于利益的驱使,在保证供给效率的同时难以保证供给的质量,同时容易形成供给垄断.其三,公共体育服务的区域性特征以及区域财政能力的不平衡特点使得公共体育服务的生产与供给也呈现地域化或属地化的特征,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整个配置偏向于城市.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上一直呈现重上轻下,重城轻农的状态,公共财政体育资源的配置也一贯如此,这就导致上层政府受益较多,下层政府受益较少,城市相对受益较大,乡村受益较小.由于公共体育服务是以社会公共财政资源为支撑基础的公共产品,而公共财政资源集中向大城市、发达地区投入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地方、乡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不足,进而影响了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与实现.再加上地区经济的差异,使得在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上非均衡性更为明显.由此,在公共体育供给上,应不断完善多元化、多中心、多样化的供给机制,培育和发展新的供给源.

3.2 改革财政体制,加大投入力度

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构建民众体育需求的诉求表达机制有利于推进公共体育均等化的健康发展.当前,应从政治、法律、制度的安排与行使上改进公民的实际权利,建立城乡社会体育管理与公共体育服务平台,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建立民众公共体育服务诉求表达机制[8],以民众的体育需求为导向,加强民众参与的意识,鼓励民众的积极参与,引入公民权益聚合体的社会组织参与政府的决策,完善政府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决策参与机制,开辟民众参与的绿色通道,畅通民众维权的合理正常的渠道,满足民众的合理化诉求,使民众参与到政府的行政决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实现民众享有权益,并加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城乡交流机制,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提高服务的质量,在保证政府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化服务型政府的职能.

3.3 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

用SPSS 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Wilcoxon W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多元供给体

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构建多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政府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在不动摇政府供给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政策等手段引入市场机制,扩大竞争,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使公共体育服务的投资主体朝着社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合作治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以增加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数量,提高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促进多元主体共同投入下的公共体育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供给方式上,以民众的体育需求为基础引入市场,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中提高供给竞争,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上体现决策与执行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对分离,逐渐脱离政府全包办模式.政府承担着供给的主要责任,构建政府完全付费、政府与市场分担付费、消费者个体独立付费等付费机制[7].打破以往政府垄断供给的模式,采取多样的供给方式,如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授权、公私协作、合作外包等多种模式进行供给,政府在这种供给模式中既充当生产者的角色又充当提供者的角色,还充当购买者与监管者的多重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的缺陷,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使用效率,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实现双赢,通过加大对薄弱的乡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与供给水平,有利于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健康发展.

3.5 构建多诉求的表达机制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能否实现及实现水平高低直接取决于公共财力,财政问题是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前提,政府是公共财政投入的主导者,政府应在体现公民理念下不断完善财政体制,优化财政的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付的转移力度[4],有效整合社会的体育资源,完善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在财政保障的前提下构建以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公共财政体制,扩大对公共体育的资金投入力度.结合市场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引入,对社会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公共体育资金的利用效率,为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稳步发展.首先,建立事权与财权匹配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责任与分工,形成财权、事权、财力相对应、相匹配,改变公共体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加快城乡公共体育事业的扁平化管理,减少财权“自上而下”的层级模式,对政府财力与财政支付能力进行评估,改革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制度,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将预算外资金、统筹资金以及自筹资金纳入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增强地方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健全稳定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同时构建匹配的区域利益补偿机制,构建多层次的、广覆盖的财政支撑体系,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支出比重,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投入,合理配置专项转移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资金比例,加大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力度,实现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财政能力的均等化.其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农村不论从经济地位还是从社会地位相对于城市来说都已成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被弱势化的群体,在公共体育服务保障方面更应给予重视与保护.政府应优化财政转移支出的结构,增加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支出比重,适量减少对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财政支出比例,确保公益性项目的支出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的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体育服务政策,保证政策统一,服务共享、条件公平、机会均等,以公共体育服务机构为介质,将公共体育服务网络向乡村延伸,建立完善体育服务网络,搭建城乡统筹的公共体育服务平台[5],减少公共体育服务在区域间、城乡间、群体间的差异,促进社会发展与稳定.再者,建立规范透明的公共体育服务投资融资机制,在不断完善税收体系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多渠道、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直融资,以建设透明规范、质地优良、成本合理、持续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财政保障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在职能认识上应从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把更多的目光关注在民众的公共利益、民主价值上,在彰显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转变政府的执政理念与服务职能、构建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运行机制,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以突显中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意愿与决心,同时构建政企分开的现代市场体系,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边界,做到政企分开竞争有序,从制度层面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强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的重要作用.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生产、供给以及管理保障等方面由政府的单一供给转为向市场、社会开放转变为多样化、层次化、多元化的供给;在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措施上由政府统一管理向政府、社会、市场、个体共同参与管理,使得人人参与管理,以保障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有效供给与使用.其次,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意识,提升为人民服务的力度,树立政府为民服务的公共服务理念[6].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理应为人民办事,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面,应全方位了解民众的需求,切实做到想人民所想,用人民所用,供人民所需,提高政府的服务职能;再者,不断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如政府法规政策制定与规划能力、政策的实施能力、政府的管理保障能力、政府的应变评估能力等方面,以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3.6 完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

政府是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中的核心[9],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管理与保障都离不开政府,由此,建立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易操作的绩效考核评估体制是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推进发展的有力动力.建立多元的衡量指标,包括定性的均等化法律制度准则,定量的可操作的判断指标.绩效考核从倾向于经济投资少,短期见效快的硬性指标的基础上,加入民众对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软指标考核,引入第三方组织的外部考评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积极性,避免部分领导及相关体育部门长期的“经济头脑”而出现的“外包装”问题,建立公共体育服务问责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民众的满意评估机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上综合评估,做到真正的效率与公平兼顾,长效鞭策与激励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为政府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

3.7 完善服务监管体系

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是政府的天然职责所在,在不断创新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关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与水平,强化完善公共体育服务问责机制建设,建立科学系统的公共体育的监督管理评估体系[10],在实践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便民,管理社会化、服务人性化,体现层次需求,统筹科学管理,加强基层政府的服务职能.首先,完善财政体育监督制度,以全方位的推进财政体育预算的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做到事前审核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事中监督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事后检查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保证公共体育财政监督机制的健康运行,同时建立公共体育财政支出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建立公共体育项目的资金使用分配和约束机制,以确保公共体育财政资金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有效使用.其次,加强公共服务规范化的管理,制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标准.均等化标准的确立应体现机会均等与结果评价均等,区域化标准的指标体系,即要体现现实可操作性,又要体现有益于公共服务结果的改善.其三,为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费用,明确划分政府间的收支范围.为减少职能重叠,提高工作效率,对政府的管理层级进行适量减少,减少政府的管理成本,以形成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以及与社会的协同服务格局,鼓励弱势群体参与到社会管理中,保障民众的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能力,使农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与监管中.在服务与监管上,引进社会资源、民间资本的参与,构建社会中介组织的第三方参与供给与监管,发挥政府、非政府团体、个人的协同作用,以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管理策略.

1.学习掌握情况。此调查问卷是依照课程标准进行设计的,符合学生的理解规则。在此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会计专业表示感兴趣所占的比例超过50%,认为会计操作比较困难的比例是33%;在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对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融入趣味元素感兴趣的所占比例高达80%;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喜欢任务驱动教学法,如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和上台讲解问题,比例达到73%。很多学生认为教师的任务环节有助于督促学生学习,比例高达85%。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中更喜欢该教学法。

采用PowerSoil DNA Isolation Kit试剂盒,本研究提取了30个曲块菌群的总DNA。采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Thermo NanoDrop 2000),检测了菌群总DNA的OD260/OD280比值,发现该比值介于1.80~1.90之间,同时,琼脂糖凝胶(0.8%)电泳结果也显示出清晰的DNA条带。结果表明,样本基因组DNA质量较好(图1)。

4 结束语

当前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中呈现制度不完善、财政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针对当前的现状,在公平的引领下,在坚持统筹城乡兼顾的基础上,可通过完善制度政策建设,优化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进服务供给多元化、构建参与主体多元化、供给渠道多元化、供给内容多样化、供给模式多元化的格局.强化服务保障,提高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方式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曹静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障碍及实现路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48-52.

[2] 葛新.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困境与实现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8):8-13.

[3] 李燕,孙志宏,胡海涛.京津翼地区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32(1):39-44.

[4] 孙德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直接途径:规范转移支付的结构和办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49-52.

[5] 张宏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及实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5(10):104-105.

[6] 钟俊生,聂鑫.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途径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25-229.

[7] 董立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3):1-4.

[8] 童建红,曾丽芳.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以广西为例[J].体育科技,2014(6):12-14.

[9] 马昆,原儒建,赵凤萍.京津翼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06-112.

[10] 周良君.广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与路径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3):33-37.

 
冯其明,樊云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