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大学生课堂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学生的“参与”(participation)是反映学生在与学业有关的活动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状态变量[1]。学生课堂参与是很多大学课程的基本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2-3],并且也有研究认为学生课堂参与与学习成绩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4]。但是,目前大学课堂中“隐性逃课”的现象还十分常见,学生参与度低不仅影响了互动教学的开展、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大学生课堂参与实际上是大学生的一项复杂的决策过程,受到课堂参与意愿的影响。而大学生课堂参与意愿则又会受到课堂参与态度、周边人的建议、对自身参与能力的判断、先前参与经历等要素的影响。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以《管理学》课程为例,对大学生课堂参与意愿的影响要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理论模型与基本假设

(一)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是用来解释个人行为决策过程的重要理论,它是Ajzen(1991)[5]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影响了行为意愿,进而影响行为。行为态度是个人对实施特定行为的评价;主观规范是个人实施特定行为所受到的周围规范的影响,包括来自家人、朋友等重要参照个人或群体对行为的期望;感知行为控制是个人感受到的实施特定行为的难易程度,如信息、知识、能力、资源等方面的约束。在课堂参与方面,Linnenbrink和Pintrich(2003)[6]认为感知行为控制(自我效能)会影响学生参与度;Zhong(2013)[7]认为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及行为态度都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Girardelli和Patel(2015)[8]验证了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及行为态度对学生课堂参与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因此,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综上所述,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组织是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需要。这就要求公立医院在现代管理会计体系的指导下,积极推进与落实总会计师制度,优化岗位设置,加强队伍建设。

H1:行为态度正向影响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意愿;

[19][35] Kurt Campell, “China’s challenge and Asia’s Rise: The case for U.S. Strategic Reengagement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ongressional Testimony, U.S.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May 15, 2008.

H5:主观规范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

H3: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意愿。

在土建施工中,施工管理人员是施工管理,对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管控,并且遵守每一道施工工序的施工指令,并且施工人员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细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发现有工程质量问题存在,及时进行返修,并重视细节质量事项,使工程的质量监控随施工流程进行,施工质量得以保证,细节细部质量得到加强。

H2:主观规范正向影响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意愿;

(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的关系

本文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对内部信度进行检验,得出问卷整体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5,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参与经历和行为意愿5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49、0.941、0.850、0.865、0.916,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5个测量题目进行结构效度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98>0.8,且Bartlett球体检验Sig为0.000,说明研究数据的结构效度较好,适合做因子分析。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检验整体模型的适配度,结果表明拟合度较好(χ2=107.451,df=81,χ2/df=1.327,RMSEA=0.051,GFI=0.906,NFI=0.929,CFI=0.981,IFI=0.982)。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假设H3、H4、H5、H6、H8、H9成立,假设H1、H2、H7不成立:检验结果不支持研究中对“行为态度正向影响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意愿”的假设,即H1(β=0.050,p>0.05)不成立;检验结果不支持研究中对“主观规范正向影响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意愿”的假设,即H2(β=0.086,p>0.05)不成立;检验结果支持研究中对“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意愿”的假设,即H3(β=0.715,p<0.001)成立;检验结果支持研究中对“主观规范正向影响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态度”的假设,即H4(β=0.511,p<0.001)成立;检验结果支持研究中对“主观规范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的假设,即H5(β=0.310,p<0.001)成立;检验结果支持研究中对“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行为态度”的假设,即H6(β=0.340,p<0.001)成立;检验结果不支持研究中对“参与经历正向影响行为态度”的假设,即H7(β=-0.005,p>0.05)不成立;检验结果支持研究中对“参与经历正向影响主观规范”的假设,即H8(β=0.663,p<0.001)成立;检验结果支持研究中对“参与经历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的假设,即H9(β=0.427,p<0.001)成立。

张连长:“你脚上磨出了这么多泡,自己怎么走?这塔头甸子里的水,是各种细菌的大本营。五八年,我们那批转业兵来的时候,一个战友脚上的泡也破了,可他偏要强……结果得了败血症,死啦。我不能忽视那种教训,尽管我背的是资本家的女儿。”

我扣住扳机,用力扳下去,这一次,我对后坐力已经有心理准备了。枪一响,我的双手往后一弹,但脚扎得稳稳当当。一个弹孔出现在靶子的边缘,我冲着威尔扬起眉毛。

(三)参与经历对于参与行为决策的影响

已有文献在不同领域验证了过去经历是行为决策的重要影响变量[17-19]。大学生如果有课堂参与的经历,就会增加其对课堂有用性和乐趣的体验,对自己的参与能力更加自信,也更愿意赞同和接受周边人对于其课堂参与的建议。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7:参与经历正向影响行为态度;

H8:参与经历正向影响主观规范;

H9:参与经历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

由表7结果分析,按选取的最佳工艺进行提取,浸膏得率可控制在36%左右,葛根素含量达到4.07 mg∕g,总体优于正交试验时任何一次试验,证明上述正交试验所得到的最佳水提工艺为最佳,并表明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二、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

(一)变量测量

本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研制决策过程量表,其中态度量表题目如“我觉得课堂主动参与很有趣”、主观规范的题目如“大多数同学认为我应该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感知行为控制量表题目如“我觉得课堂参与很容易”、课堂参与意愿的题目如“我在课堂上参与的意愿很强”。课堂参与经历参考Dancer和Kamvounias(2005)[3]、Handelsman等人(2005)[20]的量表,题目如“积极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经过预备测试和多次修订,最终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参与意愿、参与经历的量表都采用3个题目。研究各量表测量题项均以李克特5级量表测量,分值从1分到5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二)数据收集

本次调研在2016-2017学年第2学期,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正在上《管理学》课程的5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专门选取学期期中时间(2017年5月),是因为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其在《管理学》课堂参与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及其课堂参与行为现状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并且因为还有另外半个学期的课堂学习任务,学生对其课堂参与意愿的决策也更有现实意义。本次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84%。其中男性49份,女性77份。

三、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的正面作用在很多领域得到了验证[9-10]。劝说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也都支持这一观点[11]。大学生群体心智尚不成熟,容易跟风。周边同学如果有相关的表现或者建议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态度转变。主观规范对于感知行为控制的正面作用在很多领域也得到了验证[12-13]。对于大学生来说,周边同学的相关表现和建议会增加大学生对自己课堂参与能力的信心。也有研究验证了感知行为控制对于态度的正面作用[14-16]。大学生如果具备课堂参与的技巧和能力就更能够产生课堂参与有用性和有趣性的体验。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对测量模型的适配度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χ2=105.744,df=80,χ2/df=1.322,RMSEA=0.051,GFI=0.907,NFI=0.930,CFI=0.982,IFI=0.982,都较为理想,说明研究数据和测量模型之间的拟合度较好。并且,收敛效度的评估要求标准化因子载荷应超过0.5,组合信度(C.R.)超过0.7,平均提炼方差(AVE)超过0.5。表1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本模型均符合以上标准,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表2显示模型中每个潜变量的AVE的平方根都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说明各个变量之间有较显著的区别效度。

 

表1 变量的因子载荷

  

潜变量变量标识标准化因子载荷C.R.AVE行为态度ATAT10.745AT20.800AT30.7210.8000.572主观规范SNSN10.830SN20.854SN30.8340.8770.705感知行为控制PBCPBC10.703PBC20.770PBC30.7780.7950.564参与经历PEPE10.842PE20.834PE30.7930.8630.678参与意愿PIPI10.800PI20.824PI30.7960.8480.651

 

表2 变量间的区别效度

  

潜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参与经历参与意愿行为态度0.756主观规范0.6960.840感知行为控制0.5480.5730.751参与经历0.4530.5020.5170.823参与意愿0.5210.5340.7000.5030.807

注:相关系数列在矩阵的下半部,AVE的平方根在对角线上。

(二)假设检验

H4:主观规范正向影响大学生课堂参与态度;

H6: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行为态度。

 

表3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路径系数显著性假设检验PI←AT0.050不显著拒绝H1PI←SN0.086不显著拒绝H2PI←PBC0.715显著接受H3AT←SN0.511显著接受H4PBC←SN0.310显著接受H5AT←PBC0.340显著接受H6AT←PE-0.005不显著拒绝H7SN←PE0.663显著接受H8PBC←PE0.427显著接受H9

注:AT=行为态度;SN=主观规范;PBC=感知行为控制;PE=参与经历;PI=参与意愿。

(三)感知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

主观规范和参与经历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那么是否通过感知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影响行为意愿呢?本文运用Baron和Kenny(1986)提出的检验方法对这一中介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4)表明,感知行为控制在主观规范及参与经历与行为意愿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表4 感知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

  

SN→PISN→PBCSN+PBC→PISNPBC中介作用判断0.481∗∗∗0.471∗∗∗0.196∗∗0.606∗∗∗部分中介PE→PIPE→PBCPE+PBC→PIPEPBC中介作用判断0.497∗∗∗0.489∗∗∗0.186∗0.635∗∗∗部分中介

注:***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基于TPB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课堂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以期对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主要结论如下:

[3]潘旭涛:《新汉学勃兴彰显 世界渴望读懂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1月12日,第4版。

第一,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意愿会显著受到感知行为控制的正面影响。这个结论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应该要提高大学生课堂参与的技巧和能力,建立大学生课堂参与的自信。目前,每个高校都倡导要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往往会认为学生课堂参与就是“应该会”的事情,很少有高校会对大学生的课堂参与进行专门训练。因此,一方面,学校要设立专门讲座或课程帮助大学生熟悉课堂参与的技巧,包括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提问和回答问题、如何记笔记、如何通过预复习进行参与准备等。另一方面,教师在一门课程开始时要尽可能降低参与难度,在了解学生后,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进行引导,逐步帮助学生提高该课程课堂参与的适应性、设计课堂参与的有效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技巧和能力、建立学生的课堂参与自信。

第二,大学生的主观规范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于课堂参与意愿,但是会通过感知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来对课堂参与意愿进行积极作用。因此,大学生的课堂参与需要建立一定的社会压力机制。学校要将“课堂参与”作为一项重要的议题,通过学风建设动员会、学院学生会议等各种渠道,向学生反复强调课堂参与的重要性。同时,在学生群体中也要酝酿对于“课堂参与”的讨论,通过班会等形式对该主题进行讨论,鼓励有较高课堂参与热情和较多参与经验的学生分享心得体会。

第三,大学生的课堂参与经历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于课堂参与意愿,但是会通过感知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来对课堂参与意愿进行积极作用。这说明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有一定的“路径依赖”,参与经历越多的学生有更多可能继续选择参与。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参与式教学,向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预留充足的参与时间。

参考文献

[1] 曾琦.小学生课堂参与结构及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160-162.

[2] Ramsden P. Learning to teach in higher education[M]. London: Great Britain,1992.

[3] Dancer D, Kamvounia P. Student involvement in assessment: a project designed to assess class participation fairly and reliably[J].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05,30(4):445-454.

[4] Finn J D, Cox D. Participation and Withdrawal among Fourth-Grade Pupils[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92,29(1):141-162.

[5]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50(2):179-211.

[6] Linnenbrink E, Pintrich P. 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in student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J]. Reading & Writing Quarterly, 2003,19(2):119-137.

[7] Zhong Q. Understanding Chinese learner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New Zealand ESL classroom: A multiple case study drawing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System, 2013,41(3):740-751.

[8] Girardelli D, Patel VK.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Chinese ESL Students’ In-class Participation[J].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15,7(1):31-41.

[9] Chang M K. Predicting unethical behavior: A comparison of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n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998,17(16):1825-1834.

[10] Quintal V A, Lee J A, Soutar G N. Risk, uncertainty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 tourism example[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31(6):797-805.

[11] 邓新明.中国情景下消费者的伦理购买意向研究——基于TPB视角.南开管理评论[J].2012,15(3):22-32.

[12] Peters A, Gutscher H, Scholz R. 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fuel consumption of purchased new car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 2011,14(3):229-239.

[13] 谢婷.顾客选择入住绿色饭店的行为意向研究[J].旅游学刊,2016,31(6):94-103.

[14] Bagozzi R P, Lee K H, Van Loo M F. Decisions to Donate Bone Marrow: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Subjective Norms Across Cultures[J]. Psychology and Health, 2001,16(1):29-56.

[15] 赵建欣,张忠根.安全蔬菜供给决策机制实证分析——基于河北省定州市、山东省寿光市和浙江省临海市菜农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09(5):31-38.

[16] 张董敏,齐振宏,李欣蕊,等.农户两型农业认知对行为响应的作用机制[J].资源科学,2015,37(7):1482-1490.

[17] Han H, Kim Y. An investigation of green hotel customers’ decision formation: Developing an extended model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0,29(4):659-668.

[18] Kim H, Chung J. Consumer purchase intention for organic personal care products[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011,28(1):40-47.

[19] 张增田,王玲玲.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公务员参与廉政教育意向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5(2):24-27.

[20] Handelsman M, Briggs W, Sullivan N. A measure of college student course engagement [J].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5,98(3):184-191.

 
洪宇翔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