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21世纪以来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基于《教育与经济》与Economicsof Education Review的知识图谱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正式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他和贝克尔、明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共同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1965年美国经济学会召开了教育经济学学术会议,1966年英国经济学家布劳格主编的《教育经济学书目选注》出版,这些事件标志着世界范围内教育经济学学科正式形成。而我国教育经济学学科的形成要追溯到197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正式提出要建设中国教育经济学学科。至今,我国教育经济学学科发展已有近40年历史。关于近40年来国内教育经济学的发展,一些学者已经进行了总结、回顾与展望。其中不少学者采用历史分析和理论思辩的方法进行综述,如杜育红[1]将中国教育经济学改革开放30年发展分为萌芽期、初创期与发展期三个阶段,他认为当下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存在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移植国外模型较多等问题。刘志民、王云鹏[2]通过对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的分析,认为目前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较为重视微观研究,对重大实践问题缺少前瞻性探索。也有学者使用文献描述统计方法对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特点与问题进行归类述评,如贾云鹏、范先佐[3]通过对中国知网1980-2013年225篇教育经济研究文献的梳理,认为教育经济学研究以宏观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为缺乏,学科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教育学理论参与度较低。这些研究依靠主观经验和文献描述统计,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献之间的层次关系,没有揭示各时期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软件在国际学术界兴起。CiteSpace的文献共被引聚类功能可以呈现研究热点,通过突变文献的变化可以描绘各领域研究前沿变化。这种文献数据可视化分析可以消饵以往文献研究偏于定性分析的主观性问题,减少研究者个人阅读偏好和思维方式等因素对结论可靠性造成的影响。当前各领域学者陆续尝试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各学科研究领域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例如,闫广芬、张栋科[4]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数据库收录的职业教育相关文献进行量化统计,探寻研究前沿与热点分布。李云星、李一杉、穆树航[5]对国际教师教育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兰国帅、张一春、王岚[6]对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至今还未有学者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教育经济学热点与前沿问题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值得提及的是,黄维等人[7][8]自2010年起持续关注并进行教育经济学的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多为运用ROST CM、SPSS、Excel等软件进行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他们认为,目前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但基础理论研究较少。

2)疏除果粒。多在落花落果终止后,果粒介于黄豆粒和花生粒大小时进行。摘除病果、小果和特大果,使果粒大小均匀。

本文拟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1世纪以来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专业权威期刊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二次文献阅读,以期发现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及国内教育经济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也为教育经济学传统文献研究的范式提供量化新思路和宏观分析的新方法。具体来说,本研究采用2001-2015年CNKI、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国内、国际教育经济学专业权威期刊文献数据,拟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不同时期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问题分别是什么?(2)不同时期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前沿问题分别有哪些?

黄维、陈勇认为,《教育与经济》、Education Eco-nomic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期刊并称为国际教育经济学专业三大权威期刊。[9]因而,笔者选取《教育与经济》期刊文献作为国内文献数据。长期以来,《教育与经济》杂志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我国唯一的一份教育经济学专业核心学术期刊截至2016年5月《教育经济评论》创刊之前,《教育与经济》是国内唯一的教育经济学专业期刊,考虑到《教育经济评论》创刊时间较短,发表的文章数尚很有限,故本研究没有将之纳入文献统计范围。,其文献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教育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状况以及未来走向。由于2016年文献一般被引率较低,不易与其它年份文献进行比较,因而笔者选取CNKI数据库《教育与经济》杂志2001-2015年期间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由图3可见,与国内相比,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较为集中。同样,对各时间段中心度超过0.1的关键词进行统计(见表2)发现,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分布在各时间段数量上呈递减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在2001-2015年期间呈收缩状态,且相较于国内,研究热点的变化较小。人力资本、高等教育、教育效率、教育成就尤其学生学业成绩始终是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

  

图1 《教育与经济》、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杂志2001-2015年的文献数量分布

2001年,中国加入WTO组织,教育界面临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和发展机遇,教育的市场机制[11]成为研究热点。而国内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日益上涨的高等教育需求,使得高等教育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涌现出大批学者热议“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而在义务教育阶段,2001年,国家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推广农业税费改革,改革之后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也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如侯晋川、肖军虎[12]聚焦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在“县级管理”的背景下存在危房改造、不良债务、民办教师“歧视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作者提出将“撤校并点”与“复式教学”相结合等措施。在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方面,王善迈[13]在回顾了中国教育经济学20多年的发展历程后,认为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缺乏有开创性的理论研究,对学科建设以及教育机构和组织运行与管理中的微观经济问题关注不够。他认为科学的、相对稳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的形成需要明确界定研究对象和边界、确立基本研究方法并且积极构建基本理论、范畴和严密的逻辑体系。而这一时期关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是崔玉平[14]的研究。他采用丹尼森和麦迪逊的算法,测算了我国1982-1990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发现与西方六国相比,中国的高等教育贡献率非常低,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均高等教育年限过少,难以充分调动有限的人力资本。

本文以下内容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分析;二是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前沿分析,三是主要结论及研究局限。

二、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

本文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国内外教育经济学的研究热点问题。研究热点是某一时间段内,有内在联系的、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文献所共同探讨的研究主题。文献计量学中认为文献的共被引网络聚类结构可以用来分析某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10]期刊文献的关键词能够揭示文章研究主题,反映文章核心内容。因而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V的关键词共现功能分别探讨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CiteSpace中,关键词的频率反映了该关键词的出现次数,中心度的值反映了该关键词的影响力,两个指标的结合可以较好地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一)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

2.“十一五”期间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

  

图2 2001-2005年(左图)、2006-2010年(中间图)、2011-2015年(右图)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2中圆形面积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面积越大则出现的频次越多。从图2可见,随着时间段的推移,关键词的分布不再集中,越加趋于分散与独立。通过CiteSpace计算各个时间段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词,去除“对策”、“现状”、“启示”、“研究”等表达较不规范的关键词,重要关键词的统计参见表1。

 

表1 各时间段中心度超过0.1的关键词分布(按中心度大小排序)

  

时间段2001-2005 2006-2010 2011-2015关键词发展、WTO、日本、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改革、义务教育、市场化、产业化、学费、投资、税费改革经济增长、高等学校、教育支出、改革、人力资本、教育公平、教育投资、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调整、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学费、教育经济学、教育生产函数性别差异、义务教育、人力资本、教育资源配置、教师流动、教育财政、性别歧视、分位数回归、中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城市化、教育公平、资源配置、学校布局调整、均衡发展、基础教育、过度教育、职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普通高中、教育投入、高等教育、日本

综合频次和中心度两个指标,笔者认为“十五”教育规划期间,在“加入WTO”、“税费改革”等经济和财政改革背景下,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问题为主,探讨教育投资与教育产业化、市场化以及教育公平等问题,也有不少研究聚焦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等问题。此外,对于教育经济学学科领域和学科建设的研究也有不少学者关注。“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期间,教育经济学研究同样重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但义务教育方面的研究内容侧重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教育公平等问题;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内容与“十五”期间基本相同,仍聚焦于教育投资与教育支出、高校学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等问题,也有一些学者关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和毕业生就业问题。而“十二五”期间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更加多元,从学段上看,从关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已经扩展到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等领域;从主题上看,聚焦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布局调整、教师流动、教育资源配置与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的投入保障、高职教育与经济增长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过度教育、性别差异及歧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等问题。总体来说,教育经济领域的研究从关注国家、区域(农村、城市等)层面的教育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宏观政策问题逐步转向关注个体、群体(学龄前儿童、大学生、女性等)层面的不同学段教育机会与发展、就业差异的微观、中观问题以及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经济问题。

1.“十五”期间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

牙周手术前,两组患牙的TM均为Ⅱ度或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01,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0.00%和66.66%的患牙TM得到改善(转为Ⅰ度)(Z=3.873,Z=3.464;P<0.05);而术后6个月两组间相比则无明显差异(Z=0.218,P>0.05)(表2)。

由图1可知,《教育与经济》虽然在2013年前为季刊,2013年后改为双月刊,但2001-2015年期间的年度发文量保持在60-80篇左右,波动不太大。EER为双月刊,每年的发文量除在2009-2013年间明显增多外,其他年份发文量也大致相同,每年发文量也在60-80篇左右。笔者通过对EER期刊页数的分析发现,该期刊可能对期刊页数没有明确的限制,2001-2015年期间EER每刊页数范围为90-426页,不同年度的每期页数差别较大。因而可能由于2009-2013年期间投稿量增加,从而导致EER这个时期年度发文量相应增加。

由于中国教育政策在不同教育发展规划期差别较大,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的转变。因而笔者将21世纪以来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按教育发展规划期的不同分为三个时段,分别为第十个规划期(2001-2005年)、第十一个规划期(2006-2010年)、第十二个规划期(2011-2015年)。在CiteSpace V中设定时间跨度(Years Per slice)为5年,选择关键词“Keyword”;在“TOP N per slice”中输入数值“30”即表示选择分析的对象为每年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0个关键词,选择“Pathfinder”寻径算法与“show Networks by Time Slices”,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从而可以看出热点在三个规划期间的转变。

“十一五”期间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在义务教育方面的关注点更偏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以及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教育公平等问题。这与国家在这一时期对于义务教育改革的政策导向逐渐由扩大义务教育办学供给、保障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转向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有关。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年43号文件),提出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下简称“新机制”)。其后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与研究“新机制”的落实情况以及对“新机制”目标达成度的评估。例如,丁延庆、薛海平等[15]利用在中部和东部省区部分农村中小学实地调查的数据资料,对“新机制”中“两免一补”的实施效果以及农村学校人员性经费、公用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保障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研究。2010年,国家颁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再次指出要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发展农村教育,加速城市化进程成为该时期主要的热点问题。范先佐[16]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一文中指出,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一种自然选择、农村城镇化的必然结果和农村生源减少的客观要求,调整的动力在于追求效益、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其选择方式主要有示范方式、强制方式和示范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示范的方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郭清扬[17]通过对中西部地区湖北、河南、广西等6省区的调研发现,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初步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布局中存在的“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通过布局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学校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并且促进了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发展。在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教育公平方面,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是胡咏梅、杜育红[18]以及刘成玉、蔡定昆[19]的研究。胡咏梅、杜育红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西部农村部分小学学校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估。刘成玉、蔡定昆试图对教育公平的科学内涵进行解读,并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方面构建了教育公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此外,薛海平、王蓉[20]通过描述性统计、基尼系数以及多水平模型分析,对我国中东部地区义务教育公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城乡和校际间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和校际间数学教育质量的差异。在高等教育方面,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时期,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与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成为这一时期的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例如,于洪霞[21]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约有57%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所需学历与自身学历相符,在剩余毕业生中,向上错配和向下错配的比例相当,不能认为存在过度教育。此外,其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学校类型和学科门类等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学历匹配情况的重要因素,专业不匹配和学历不匹配同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王霆、曾湘泉[22]关注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认为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培养的大学生存在突出的就业能力缺陷,造成劳动力市场形成明显的职位空缺与失业共存的状态。而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方面,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是谭永生[23]的研究。他认为采用生均教育经费法计量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比较科学,进一步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的贡献占全部经济增长份额的1/4。

其次,有的学生做题时一旦遇到疑惑,便马上翻开书本查找,这样容易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没复习好不要紧,反正待会儿做的时候看书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事先进行的复习也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所以,做题要一气呵成,如果确实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先不要急着翻书,而是等着这部分练习全部做完后,再去查找、补查复习不到位的地方。这样,就能借助练习找到自己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补足知识上的缺陷。

1) 烘丝机收尾信号优化:当烘丝机入料电子秤不再检测到烟丝,烘丝机即由生产状态切换至收尾状态的控制模式优化为当烘丝机入料电子秤不再检测到烟丝且延时30 s(烟丝从入料电子秤到烘丝机入口的运行时间),烘丝机由生产状态切换至收尾状态。通过新增入料皮带秤至烘丝机入口烟丝运行时间设备参数,优化烘丝机控制系统收尾信号发出时间,合理判定烘丝机由生产状态切换至收尾状态的时间点,缩短收尾状态的控制时间。

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教改[2013]1号),指出要“以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完善推进教育改革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体制。其中提及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学制改革”、“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等各学段、各类型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改革问题。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学者们不仅继续关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也开始关注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教育经济学问题。例如,雷万鹏等[24]通过对湖北省Y县9所农村公办幼儿园的财务分析发现,公用经费短缺、教师编制匮乏、教师收入低及园舍建设滞后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刘洪银[25]在《农村实行中职义务教育的经济学分析》文章中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产业转型与就业转型的根本途径,农村中职教育承担着新生劳动力就业以及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提升的社会责任。他建议国家将下一步拟实施的农村中职免费教育升级为“9+X”义务教育,在试点基础上从东部到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行。钟无涯[26]在其文章中利用2004-2013年的教育统计数据,对我国高职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因果关系检验。其研究发现,高职教育投入及就业规模,与工业发展存在显著双向因果关系;与整体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双向因果关系不显著,但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发展对于高职教育投入存在正向激励,高职教育对工业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存在就业偏向。这为当前阶段增加高职教育投入、扩大高职教育规模、并以此促进产业发展,尤其促进工业发展的观点提供了实证依据。董俊燕、刘泽云[27]使用2004-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变动情况,并建立计量模型考察了社会经济因素、财政和教育财政因素以及人口因素对于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出与政府对普通高中的生均投入呈现出显著正向关系,但普通高中政府生均投入随着普通高中学生规模的扩大而减少。

谈及未来,罗伟文眼中有各种笃定,表示未来三年将致力于打造华南区域最具规模的智慧印刷文化产业园区。此外,飓风作为专注于印刷器材新供应链的集团,未来的目标是建好一个“巢”,为印刷原材料供应企业提供生态平台,并更好地服务于各类印刷企业。飓风集团的未来,值得期待!

随着国家进入深化体制改革时期,财政体制的改革、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进入经济增长“新常态”,国家教育财政该如何分配、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例如,杜育红等[28]对2015年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综述提及,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值超过4%之后,是否仍然保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问题是与会学者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有学者认为,从国际比较看,4%仍然是一个比较低的财政投入水平,应该进一步提高。也有学者认为,在“新常态”背景下,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与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会进一步加剧财政收支矛盾。“十三五”教育规划中不应再规定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而应当通过建立教育经费增长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安排实现“三个增长”。从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来看,“新常态”下,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会进一步突出,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更加受到关注。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的改革将是“新常态”中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学者认为不能单纯通过增加新项目和投入体量来解决过去以“增量”改革方式产生的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这就要求采用一种新的存量改革的资源配置模式,即主要通过调整教育或学校本身现存的资源结构,包括资源配置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等形成深化改革的新思路,而推动存量改革的关键是进行经费投入的结构调整。

3.“十二五”期间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

此外,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中存在“三过”现象[29],高等教育规模的过分扩张导致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数量远远超过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教育资源被极度浪费,因此这一阶段也引发教育经济学领域对“过度教育”问题的研究。曹妍、芮潇潇[30]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不同的就业预期与受教育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伴随着国民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大学生就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毕业生问题依然备受教育经济学者的关注。王子成、杨伟国[31]的研究发现,就业匹配对大学生工资和就业稳定性均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政府、用人单位、高校需共同构建多位一体的就业促进机制,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匹配质量进而实现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目标。

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较为分散,性别差异、性别歧视也引发了较多学者的关注。郭凤鸣、张世伟[32]运用分位数回归和反事实分析方法,将东北城市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分为三个等级,通过比较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间和群体内部的工资歧视程度从而分析教育对工资性别歧视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的工资歧视普遍存在,且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工资性别歧视不断缩小。而在提倡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教师的流动问题也成为研究热点。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是杜屏、朱菲菲、杜育红的研究[33]。他们以4省市649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绝对工资水平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内的流动影响作用较大,而相对工资水平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外的流失作用显著。

(二)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

笔者同样利用CiteSpace V关键词共现分析功能分别分析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期间国际教育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以期与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进行比较。

  

图3 2001-2005年(左图)、2006-2010年(中间图)、2011-2015年(右图)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由于Citespace软件目前功能开发有限,主要可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而由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Education Economics期刊收录的文献数量不足2017年3月20日笔者检索发现,目前Web of Science仅收录《Education Economics》2016年文献35篇,2014年文献1篇,2012年文献2篇,收录数量较少,没有收录该期刊已经发表的所有文献。,因此笔者选取国际教育经济学专业权威期刊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1-2015年收录的文章作为国际文献数据。最终本文文献数据包括2001-2015年《教育与经济》962篇文献以及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以下简称EER)1196篇文献。文献在不同年份的分布情况参见图1。

 

表2 各时间段中心度超过0.1的关键词分布(按中心度大小排序)

  

时间段2001-2005 2006-2010 2011-2015关键词educational economics、educational finance、human capital、demandof schooling、highereducation、earning、salary wage differential、economic impact、student financial aid、return、productivity、achievement、efficiency、publicschool humancapital、demandforschooling、productivity、cost、teacher salary、educational economics、achievement、efficiency、performance、labor market、quality、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achievement、student achievement、human capital、quality、enrollment、earning、efficiency、higher education

1.人力资本

融资约束、协同创新策略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郭宏毅 袁易明(43)

自1961年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以来,国外学者针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成本收益比较以及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展开了大量的实证研究。20世纪7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缓慢增长的趋势,甚至出现了滞胀,教育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带来劳动生产率的相应提高。教育的扩张也没有带来失业率的降低,甚至出现了“过度教育”现象。于是,一些学者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先后产生了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社会化理论。但人力资本理论依然是目前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快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以往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带来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被以科技和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所替代。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使得教育的生产功能和配置功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教育、技术、创新在重塑国际经济格局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新变化使得人力资本理论再度成为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教育收益率等问题实证研究的基础。在2001-2005年期间,比较有影响力的文章来自Chiswick,BR和Miller,PW。他们用199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加拿大成年男性移民的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的掌握程度对其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官方语言的熟练程度和移民前劳动力市场的经验具有互补性[34]。2006-2010年期间,他们又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美国本土出生和外国出生的成年男性的教育水平和职业获得的匹配程度。研究发现过度教育在近期的劳动力市场中更加普遍[35]。而2011-2015年期间,被引量较高的一篇文章来自Hanushek。他认为最近的研究强调了认知技能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而这种研究侧重点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对学校质量问题的关注[36]

式(2)中,rdaccu2表示降水日数,rdcont1表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rhmean1表示相对湿度,sdcont1表示最长连续日照天数,sunday1表示有日照天数,tndf041表示日最低气温低于-4 ℃的天数,tndf071表示日最低气温低于-7 ℃的天数。

2.高等教育

在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后,混合料的施工工艺工序是否达标,是否满足相应的规范。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下一步的拌合过程。拌合的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接下来摊铺及碾压这两个步骤能否顺利开展。拌合目的有三点,其一:混合料能够合理搭配,均匀得当;其二:二灰和粗集料、细集料之间能够完美的镶嵌覆盖;其三:使得含水量达到均衡状态。因此,要想达到以上最好的效果,首先必须对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其次,要保证粗细集料达到饱和状态,研究发现,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不等于二灰的最佳含水量,它还包括粗细集料达到饱和状态下含水量;最后,每天应该规定时间对石灰剂量进行多次抽样检查,。

与国内情况不同,国际教育经济学较少关注基础教育,更加关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教育经济学问题。这可能与前文提到的21世纪以来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有关系,各国对于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需求的增加,使得个人决策过程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那么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及其影响因素问题,高等教育产出的影响因素问题以及高等教育生产过程中的教育财政及资助问题就有理由成为21世纪以来国际教育经济学者的关注热点。2001-2005年期间,有学者关注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性别差异问题。例如,Jacob,B.A.[37]针对近60%的大学生都是女性这一现象,利用1988年全国性数据发现,男女生非认知能力的差异对其是否进入大学产生了显著影响。也有学者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及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问题展开研究。Johnstone[38]分析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合理性,并认为部分高等教育成本负担由政府向家长和学生转移是全球化趋势。Berger等[39]的研究认为,虽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但来自政府的拨款数量在下降。他们利用1990-1995年美国48个州的数据,分析高等教育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学费等因素显著影响高等教育入学需求,而国家拨款、其他收入、机构数量和监管水平对招生人数的影响显著。因此在学费上涨的情况下,维持招生水平是困难的。2006-2010期间,有学者关注高等教育领域的同伴效应问题。利用中国大学的数据发现,相较于男性,女大学生易受同伴影响[40]。也有学者关注高校教师薪酬问题。例如,Ehrenberg[41]关注美国大学教师薪酬的专业差异问题,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大学院系机构质量比如研究生占比会对各专业教师平均薪酬产生显著影响。2011-2015年期间,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关注高等教育资助和投资回报率问题。Lorraine Dearden,Emla Fitzsimons,Gill Wyness[42]为了证明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有效性,利用英国2004年学生资助金的改革项目此项改革是指1999年被废除的低收入家庭学生资助金被重新推行。开展研究,发现学生资助对高等教育参与率具有积极影响,资助拨款每增加1000英镑,参与率增加3.95%。Walker[43]等人利用英国劳动力调查数据,估计高等教育学历的获得对英国高校毕业生收入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专业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对女生来说,高等教育回报率在不同专业间差异并不明显,而对于男生,高等教育回报率在不同专业间差异较大。而且学费的上涨对高校毕业生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影响程度不大。

3.教育效率

全球范围内教育资源尤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均具有较高程度的稀缺性,针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现象,如何高效配置教育资源对于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1世纪以来,除了经济效率,教育机构内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问题也是教育经济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从最初的教育效率问题的简单描述,教育效率的估计方法日益成熟和多元化。2001-2005期间,Hanushek[44]等运用TIMSS数据库,发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国家情况类似。Abbott[45]等采用非参数方法评估澳大利亚高校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发现不同的投入产出指标下,澳大利亚高校整体上效率水平较高。Bifulco[46]等利用模拟数据,分别采用DEA和修正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学校绩效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效率。结果发现,在典型的现实教育背景下,面对复杂的教育数据,采用DEA和修正的最小二乘法进行学校教育效率评价并不足够准确,估计的效率和真实的效率的等级相关系数在0.104-0.240之间。2006-2010期间,Gimenez等[47]采用DEA的方法估计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各院系效率。从长远来看,各院系平均成本可以降低13.46%。Johnes Jill[48]采用DEA的方法分析英国高校效率,发现英国高校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基本达到了平均水平。Johnes Geriant和Johnes Jill[49]利用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参数随机前沿模型估计英国高校效率。这种方法和非参数方法类似,允许不同高校间效率的差异和成本函数本身对高校间成本差异的影响有所不同。2011-2015年期间,Bolli,Thomas等较新的一篇文章运用1994-2006年来自八个欧洲国家大学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随机前沿方法,发现竞争性经费的出现加重了行政负担,从而导致顶级大学的产出减少,但对高校的效率有积极的影响。[50]Gronberg[51]等使用2005至2009年德克萨斯特许学校和传统的公立学校面板数据,利用随机边界成本函数模型,发现与传统公立学校相比,特许学校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产生教育成果,但这可能是因为它们面临的监管较少,不能说明相对于传统公立学校,特许学校的效率更高。

4.学生学业成绩

⑥取出数组Array最大数所对应的下标值,即为特征向量M在多重随机森林加权大数投票算法中的最终分类标签;

自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向全球昭告21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重视教育质量就成为一个时代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21世纪以来,国际教育经济学学者始终关注教育质量即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无论在哪一个国家,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社会技术革新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目前芬兰教育聚焦基本能力和跨科目学习,英国教育面临教师短缺危机,法国颁布《重建共和国学校法》,实施新一轮“课改”。美国正着力开展类似我国素质教育的STEAM教育。各国不同的教育改革模式下,究竟何种资源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何种变革更利于学生产出的最大化,教育经济学在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研究与相关教育改革政策呈现出高度相关性,可以为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证据。此外,国际教育类数据库的不断发展也可能是21世纪以来学生学业成绩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入的重要原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TIMSS)和国际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研究项目(PIRLS)等数据库既可用于对单个国家的研究,也可以用做国家间的比较研究。国际学生学业成绩数据库的丰富为各国学者开展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因而,21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的学者利用这些数据库开展了学生学业基础、教师质量、教师薪酬、同伴等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效应的研究。2001-2005年期间,McEwan[52]利用1997年智利的数据,估计八年级学生成绩的同伴效应。Cohn等[53]利用2000-2001年南卡罗来纳大学经济学原理专业学生数据研究SAT分数、高中平均绩点和班级排名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2006-2010年间,Croninger等[54]分析了小学教师资质如学历、工作经验、证书情况等与学生阅读和数学成绩的关系。Hanushek[55]的研究发现,基本认知技能对个体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改善教师质量以及教师津贴政策对于教育质量改进十分重要。Eisenkopf[56]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证实了学习过程中的同伴效应,研究发现拥有一个成绩好的同伴会改善个人学业成绩,但也会降低学习动机。2011-2015年期间,Hanushek[57]认为以往大多数研究并没有关注教师质量的经济价值。他不仅分析教师质量与学生成就的关系,也估计由于教师质量的提高所增加的学业成就对学生个体收入的影响,以及低水平的教师效能通过影响所有学生的成就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Michael D.Jones[58]运用美国SASS数据库,将“教师本科院校与最近的实行绩效工资区域的距离”作为工具变量,发现绩效工资通过影响教师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Woessmann[59]利用PISA 2003年的数据,比较国家间教师绩效工资对学生数学、阅读、科学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非绩效形式的工资以及国家内自我选择偏误,与未实行绩效工资的国家相比,实行绩效工资的国家的学生成绩大约高出四分之一的标准差。

三、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前沿

本文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是国际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前沿问题。文献计量学通常将突现词作为分析学科或领域研究前沿的关键词,因为文献关键词的突现率能够反映该领域的前沿变化趋势,因而将频次变化率高的词(突现词)从大量的主题词中探测出来,依靠词频的变化趋势能够确定学科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60]。由此,本研究通过对突现词的分析得出当前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前沿。

(一)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前沿

将“TOP N per slice”的阈值改为50,Years Per Slice设为“1”,选择“By Burstness”,生成TimeLine视图。连线代表聚类跨越的时间区域,线越宽,代表聚类内部的紧密度越高。而点的大小代表出现的频次,红色的点代表突现词。2001-2015年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只有两个突现词“产权”和“农村义务教育”。“产权”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的出现使得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得以拓展。新制度经济学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的双向关系,既包括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包括制度在经济影响下的发展。马永霞[61]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教育经济学的运用目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作为一种思考视角,用于解释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等问题。另一种是将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如引入产权理论,提出教育产权概念并分析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产权”思想及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是未来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突破点,也是目前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而在我国,义务教育惠及全国基数最大的人口,截至2011年为止,我国全面实施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普九”的人口达到了100%。但是由于地区差异的存在,国家转移支付力度不足,导致各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全国东、中、西三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关注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成为当前国内教育经济学领域的前沿问题。

  

图4 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突现词分布

(二)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前沿

采用与前述国内教育经济学前沿问题分析相同的方法,将“TOP N per slice”的阈值改为50,Years Per Slice设为“1”,选择“By Burstness”阈值设为“5”生成Timeline视图,显示2001-2015年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突现词分布。突现词主要集中在2001-2005年,2011—2015年突现词较少。其中,学生成绩或学业成绩不仅在2001-2005年期间成为突现词,在2006-2010年期间依然成为突现词,由此可见学生学业成绩及其影响因素问题是当前国际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前沿问题。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学生个体、教师及学校三个层面。Rockoff JE[62]利用面板数据探究教师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净效应”。首先运用随机效应模型的元分析(random-effects meta-analysis)方法测量教师效应的变异,将教师效应从班级、学校因素中剥离出来,并控制教师的教学经验以期得到教师的真实质量并探究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的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业产出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的个体特征与教师的质量并不相关。除了学生学业成绩问题,收入或薪酬、经济影响即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需求问题也是这一时期国际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前沿问题。Andrews等[63]利用德克萨斯州的面板数据,发现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并且分析不同的途径与毕业及收入之间的关系。Jamison、Hanushek等[64]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教育质量与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婴儿死亡率的关系。

  

图5 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突现词分布

四、结论及研究局限

本文利用CiteSpace V软件对国内和国际最重要的两个教育经济学专业期刊21世纪以来所发表的文章进行知识图谱分析,获得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的主要结论如下:

1.21世纪以来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随着时间段的推移,趋于分散与多元。“十五”教育发展规划期间,研究热点为“加入WTO”、“税费改革”背景下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问题。“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期间的研究热点为高校人才培养与农村义务教育、教育公平等问题。“十二五”期间研究热点更加多元,涉及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等领域教育财政投入问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过度教育、性别差异及歧视等问题。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在2001-2015年期间呈收缩状态,变化较小。人力资本、高等教育、教育效率、学生学业成绩始终是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热点。

2.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前沿问题包括产权理论的应用以及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而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前沿集中于学生学业成绩及其影响因素问题。此外,教师收入或薪酬、经济影响即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需求问题也是国际教育经济学的前沿问题。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虽然CiteSpace V软件的引文分析功能和可视化功能较为强大,但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1)本研究选取国内《教育与经济》、国际EER期刊文献进行分析,虽然选取期刊为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领域的顶尖期刊,但由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教育经济学期刊文献有限等原因,本研究没有将国外其他优秀期刊及国内优秀综合类期刊的教育经济学方向研究文献纳入分析样本,这对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因此,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V关键词共现分析和突现词分析获得的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期间国内和国际教育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实际上仅为《教育与经济》与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两本期刊文献对应年份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不能代表这三个时期国内、国际所有的教育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但我们相信本文前述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方面的结论与国内、国际教育经济学领域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会高度相关,因为我们计量分析的文献杂志是该领域国内、国际相应的最重要的专业期刊。

(2)考虑到文献被引的滞后性,代表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最新研究进展的文献没能进入样本之列(2016年以来的文献没有纳入分析样本),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前沿问题的归纳。后续研究将扩展国内、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文献的期刊范围,并延长分析样本中的文献发表时段,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地分析比较国内与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特征,归纳其各个时期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前沿问题,为国内外学者理解教育经济学研究发展历程,把握研究前沿,更好地开展教育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MSDS采用“一个品种一卡”的方式编写,同类物、同系物的技术说明书不能互相替代;混合物要填写有害性组分及其含量范围,所填数据应是可靠和有依据的。一种化学品具有1种以上的危害性时,要综合表述其主、次危害性以及急救、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杜育红.中国教育经济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06):10-13.

[2]刘志民,王云鹏.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前瞻——从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暨首届教育经济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谈起[J].教育与经济,2009,(02):7-11.

[3]贾云鹏,范先佐.教育经济学研究:回顾、反思及建议——文献分析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4,(02):66-75.

[4]闫广芬,张栋科.基于CiteSpaceⅢ的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15-23.

[5]李云星,李一杉,穆树航.国际教师教育研究的分布特征、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基于2000-2015年SSCI教师教育专业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6,(05):115-127.

[6]兰国帅,张一春,王岚.国内外教育技术新发展——基于WOS与Histcits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4,(03):111-120.

[7]黄维,陈勇.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2000-2008年文献共被引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06):87-95+121.

[8][9]黄维,陈勇.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轨迹的知识图谱研究——基于《教育与经济》所载论文的关键词共词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0,(03):68-72.

[10]潘黎,侯剑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和研究前沿——基于8种SSCI高等教育学期刊2000—2011年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2,(06):136-143.

[11]金子元久,徐国兴.教育中的市场机制[J].教育与经济,2003,(02):1-4.。从发文量来看,沈红、杜育红、徐国兴、张学敏、袁连生的发文量较大。

[12]侯晋川,肖军虎.山西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调查报告——对山西省5个税费改革试点县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4,(01):20-23.

[13]王善迈.加强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J].教育与经济,2004,(03):1-2.

[14]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教育与经济,2001,(01):1-5.

[15]丁延庆,薛海平,王莉红.“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效果初探[J].教育与经济,2008,(04):6-10.

[16]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01):26-29.

[17]郭清扬.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具体成效——基于中西部6省区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7,(02):45-49.

[18]胡咏梅,杜育红.中国西部农村小学资源配置效率评估[J].教育与经济,2008,(01):1-6.

[19]刘成玉,蔡定昆.教育公平:内涵、标准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经济,2009,(03):10-14.

[20]薛海平,王蓉.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教育生产函数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09,(03):1-9.

[21]于洪霞.高校毕业生工作与学历匹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0,(04):1-5.

[22]王霆,曾湘泉.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9,(01):1-4.

[23]谭永生.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的计量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6,(01):33-36.

[24]雷万鹏,张婧梅,文璠.论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底线标准——对湖北省Y县的实证调查[J].教育与经济,2011,(04):30-33.

[25]刘洪银.农村实行中职义务教育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1,(01):5-9.

[26]钟无涯.高职教育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2004-2013[J].教育与经济,2015,(04):38-45.

[27]董俊燕,刘泽云.普通高中政府生均投入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4,(03):16-20.

[28]杜育红、张喆.新常态下的教育资源配置——201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综述[J].教育与经济,2015,(05):69-72.

[29]杨德广.对中国“三过”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探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05):5-20.

[30]曹妍,芮潇潇.高等教育扩招背景下就业预期对过度教育影响的模型构建[J].教育与经济,2012,(02):35-39.

[31]王子成,杨伟国.就业匹配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J].教育与经济,2014,(03):44-52+57.

[32]郭凤鸣,张世伟.教育与工资性别歧视[J].教育与经济,2012,(03):20-24.

[33]杜屏,朱菲菲,杜育红.幼儿教师的流动、流失与工资关系的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3,(06):59-65.

[34]Chiswick BR,Miller,PW(2003).The complementarity of language and other human capital:immigrant earnings in Canada.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22(5),469-480.

[35]Chiswick BR,Miller,PW(2009).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ability of immigrants'human capital.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8(2),162-169.

[36]Hanushek,Eric A(2013).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37),204-212.

[37]Jacob,B.A.(2002).Where the boys aren't:non-cognitive skills,returns to school and the gender gap in higher education.Economicsof EducationReview,21(6),589-598.

[38]Johnstone,D.B.(2004).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cost sharing in higher education:comparative perspectives.Economics of EducationReview,23(4),403-410.

[39]Berger,MC,Kostal,T(2002).Financial resources,regulation,and enrollment in US public higher education.Economics of EducationReview,21(2),101-110.

[40]Han.L,Li,T(2009).The gender difference of peer influence inhighereducation.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28(1),129-134.

[41]Ehrenberg,RG,McGraw,M,Mrdjenovic,J(2006).Why do field differentials in average faculty salaries vary across universities.Economicsof EducationReview,25(3),241-248.

[42]Lorraine Dearden,Emla Fitzsimons,Gill Wyness(2014).Money for nothing: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student aid on particip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43),66-78.

[43]Walker,I,Zhu,Y(2011).Differences by degree:Evidence of the net financial rates of return to undergraduate study for England andWales.Economics ofEducationReview,30(6),1177-1186.

[44]Hanushek.EA,Luque.JA(2003).Efficiency and equity in schools around the world.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2(5),481-502.

[45]Abbott,M,Doucouliagos,C(2003).The efficiency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Economics of EducationReview,22(1),89-97.

[46]Bifulco,R,Bretschneider,S(2001).Estimating school efficiency-A comparison of methods using simulated data.Economics of EducationReview,20(5),417-429.

[47]Gimenez,VM,Martinez,JL(2006).Cost efficiency in the university:A departmental evaluation model.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5(5),543-553.

[48]Johnes Jill(2006).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measurement of efficiency in higher education.EconomicsofEducation Review,25(3),273-288.

[49]Johnes,Geriant,Johnes Jill(2009),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costs and efficiency:Taking the decomposition a further step.Economicsof EducationReview,28(1),107-113.

[50]Bolli,Thomas,Olivares,Maria,Bonaccorsi,Andrea,Daraio,Cinzia,Aracil,Adela Garcia,Lepori,Benedetto(2016).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competitive funding on the production frontier and the efficiency of universitie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52),91-104.

[51]Gronberg,TJ,Jansen,DW,Taylor,LL(2012).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charter schools:A cost frontier approach.Economics of EducationReview,31(2),302-317.

[52]McEwan,PJ(2003).Peer effects on student achievement:evidencefromChile.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22(2),131-141.

[53]Cohn,E,Cohn,S,Balch,DC,Bradley,J(2004).Determinants of undergraduate GPAs:SAT scores,high-school GPA and highschoolrank.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23(6),577-586.

[54]Croninger,.RG,Rice.JK,Rathbun.A,Nishio.M(2007).Teacher qualifications and early learning:Effects of certification,degree,and experience on first-grade student achievement.Economics ofEducationReview,26(3),312-324.

[55]Hanushek,Eric A(2006).Alternative school policies and the benefits of general cognitive skill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5(4),447-462.

[56]Eisenkopf,Gerald(2010).Peer effects,motivation,and learning.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29(3),364-374.

[57]Hanushek,Eric A(2011).The economic value of higher teacherquality.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30(3),466-479.

[58]Michael D.Jones(2013).Teacher behavior under performance pay incentive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37),148-164.

[59]Woessmann,Ludger(2011).Cross-country evidence on teacher performance pay.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30(3),404-418.

[60]勾丹,王琳.2000年—2014年中国机构知识库研究热点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06):60-64.

[61]马永霞.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拓展——从人力资本理论到新制度经济学[J].教育与经济,2004,(02):25-28.

[62]Rockoff,J.E.(2004).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teachers on student achievement:Evidence from panel data.The American EconomicReview,94(2),247-252.

[63]Andrews.Rodney),Li Jing,Lovenheim F(2014).Heterogeneous paths through college:Detailed pattern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graduation and earning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42),93-108.

[64]Jamison Elliot A,Jamison Dean T,Hanushek Eric A(2007).The effects of education quality on income growth and mortality decline.Economics ofEducationReview,26(6),771-788.

 
胡咏梅,李佳哲
《教育与经济》 2018年第02期
《教育与经济》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