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规范论视野下中小学校长制定道德规范的原则与评价标准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中小学道德规范建设是中小学校长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小学校长不仅要贯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方针内含的道德精神,还要有前瞻性地培育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

一、规范论视野下中小学校长的任务

规范伦理学的任务就是根据理性的原则来确定行为的规范。[1]从规范论来看,道德的基本问题是一个人应当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规范伦理强调道德主体对他人以及社会的义务。规范伦理学运用道德义务和规则为我们的道德行为进行合理性辩护。它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目的就是指导我们在各种道德冲突情境中的行为,使我们能够在道德两难的情况下做出行动取舍。它的观念基础是你的行为必须是道德的而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

通常来说,制定道德规范是“根据行为事实的某种效用”,也就是根据行为事实对于道德目的的效用来完成的。[2]换句话说,道德规范是根据道德价值制定的,道德规范是道德价值的表现形式。道德规范体现了道德价值,道德规范的好坏取决于其是否与道德价值相符。符合道德价值的规范便是优良的,不符合道德价值的规范便是低劣的。

语言应用者并不只拥有知识,还需要信念。信念涉及到信念修正,这一进程可以依据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只受“弱”信息的影响而不是“强”信息。动态逻辑表示信念修正“动态性”的静态信念逻辑,其主体相信在他们的“最似然的”(most plausible)世界里。此时,更新无法消减世界:于是就转换为主体指派给世界的关系的似然性(relative plausibility)。建立和修正信念是一种学习能力,更接近于人们的智能,而不仅是记录强信息。理性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从规范伦理出发,中小学校长应制定合理的道德行为规范,告诫教师或学生应当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

道德规范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多种表现,主要体现为“图腾、禁忌、风俗、礼仪、箴言、准则、义务及责任”[3]。道德规范发展到准则,已经趋于成熟完善,它成了社会上公民普遍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形式。所有道德规范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准则,准则与风俗、礼仪、箴言等相比较,具有行为的约束力。义务作为比准则高一层的道德规范,是公民必须承担、必须履行的。作为一个遵守道德规范的公民,履行道德义务是公民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抚养子女、赡养老人。责任在道德层面上比道德义务又进了一个层次,“道德义务还比较多地表现为外在的道德要求”,“责任则已经把这种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要求,在某种意义上有良心的成分,有自律的倾向”[4]。由此可知,责任作为最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的道德强制力和道德理性。道德领导应该首先加强道德准则(规范)建设,然后强化自身的义务,加强责任意识。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为了实现“指标”,常常不顾产业管制或产业规划,利用纵向信息不对称,通过各种手段吸引企业落户,最后往往造成一个地区产业同质化,产业转型升级困难。这种机会主义也被称为“产业管制机会主义”。

二、什么是合理的学校道德规范

一个道德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动说明,二是道德价值。许多伦理理论还把价值分为道德价值和非道德价值。[5]行动规则是不依赖道德价值而存在的,例如,处理人际关系、办学、教育学生、扩建学校,等等。这些行为会伴随价值导向,但是它们本身是行为,至于伴随怎么样的价值取向,是由当事人的处世哲学、人生态度决定的,在教育领导的行为中,教育哲学成为教育行动的一个重要导向。道德价值是行动的伴随物,是随着道德行动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指导、牵引行动的理念。人的实践活动要服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按照客体的尺度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人又是一种目的性存在,教育领导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需要和目的的驱使下,也就是在价值观念的驱使下把主体的尺度运用于对象世界,不断追求应然状态,使各种资源运用达到最优状态从而达到国家或(和)地方的办学目标,也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2)设计。活动方案设计是课件设计的前提,根据方案思考如何让课件为活动的相应环节提供辅助,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课件形式设计上选择拟人化角色和卡通形象,采用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儿童化的语言、卡通音效、充满童趣的动画效果等表现形式,可通过交互、闪烁等引起幼儿注意。避免“流水型”课件,要进行交互设计,能根据教学需要方便快捷地控制和调整。切忌不相关元素过多,冲淡主题;信息量不能过大,否则幼儿难以接受,也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

(一)关心和爱护学生

关爱学生指的是教育者用发自内心的爱去感染学生,爱护学生的身心,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青少年时期生理上的急剧发展,要求教育者首先认真关注学生体力和脑力劳动的适当。”[6]关爱学生并不等于事事顺着学生,事事依着学生或者溺爱学生。“爱”意味着对学生的关心、理解、包容和宽恕。

符合人性就是学校道德规范要以人为本,符合人性伦理,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满足学生的本性需要。正如《中庸》所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意思是说,上天的定命就是“性”,遵循人的本性而行动就是“道”,按照“道”去修养自己就是“教”,道不允许片刻违背,否则那就不是“道”。因此,符合人性的教育才是最理想的教育,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符合人性的教育未必是考出高分的教育。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许多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习惯于一切。但这是无益的,因为一般而言的人类本性、部分的也是个别主体的本性,并不能习惯于一切,许多孩子在学习期都是这样”[9]。康德赞同卢梭的观点。卢梭认为,“这是自然的法则,你为什么要违反它呢?由于你要改变这个法则,届时毁了孩子,阻碍了它对孩子的关心照料取得成效”[10]。福禄贝尔也曾指出,“儿童从刚刚出生到世界上起,人们就应当和必须按照他的本质去理解他和正确对待他,让他自由地、全面地运用他的能力”[11]。“在良好的教育、地道的教学和正确的训练中,必须和应当有必然唤起自由,法则唤起自决,外来的约束唤起内在的自由意志,外来的仇恨唤起内在的爱……一切以规定的方式变现出来的东西必须顺应学生的本性和需要。”[12]由此可知,符合人性的教育才能唤起学生内心的冲动,萌发他们的青春活力,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因而,学校的道德规范应该体现人性价值,如果不能体现人性价值,学校就会在无意中戕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打着爱护学生、让学生考高分的招牌扼杀学生的天性,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18日,第十三届“东风日产杯”清华I E亮剑全国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大赛总决赛正式开赛。通过各参赛队现场演讲陈述,由62位专家评委现场打分,最终清华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吉林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代表队获高校特等奖,东风有限公司东风日产大连分公司、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和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代表队获企业特等奖。西南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代表队获高校一等奖,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S MC(中国)有限公司代表队获企业一等奖。

(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培养的人才终归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一条永恒不变的法则。但具体如何让中小学的发展适应日新月异的创新型社会的需要,不仅仅需要调整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还需要我们在德育中加以观照,也就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价值观的人才。例如,我们儒家文化所提供的人生动力,仅限于对财富、权力和威望的追求。用俗话来说就是“升官,发财,做人上人”。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放在人类文化的视野里却是非常狭窄的。汉文化缺乏对“公正、爱、真理、信仰”等永恒价值的追求兴趣。由于这种缺失导致道德滑坡,出现了信仰危机。[7]一个人只有具有健全的人格,才具有文化上的创造力,才能够具有使命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为此,我们应该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对公正、博爱、真理和信仰等社会价值的追求。只有我们的学生普遍获得了健全人格和强大的心理力量,才可能创造出走向世界、被广泛接受的文明。

(三)体现至善的价值

因而,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道德规范建设应该体现在尊重学生自由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创新行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几个方面。

看来是不愿我送的了。但假如还是下着大雨便怎么了呢?……我怨怼着无情的天气,何以不再继续下半小时雨呢,是的,只要再半小时就够了。一瞬间,我从她的对于我的凝视──那是为了要等候我的答话──中看出一种特殊的端庄,我觉得凛然,像雨中的风吹上我的肩膀。我想回答,但她已不再等候我。

让学生通过类比,反馈等比数列的相关性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与上文对应,像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下标和相等,积相等”,都可由类比得到.当然,教师对等比数列的部分性质,还要再与学生再解读,提醒学生等比数列证明的严密性,如得到an=3an-1,要强调a1≠0;若证明到要强调an≠0.以及叠乘法的再认识等等.

由此,我们认为,学校的道德规范一方面要体现办学效率,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导向;另一方面,也应该体现平等自由的办学精神,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公平的对待,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三、学校道德规范合理性的评价标准

对学校道德规范设计的伦理评价意在找寻好的规范,找寻合理科学的规范。在教育民主化、法制化的背景下,根据规范伦理学,学校道德规范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合理的道德规范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人性的程度

关爱学生是人道的一种体现,也是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人性关怀。通常来说,每个校长和教师都会关爱学生,但对学生的爱护程度却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校长和教师是迫于职业的需求在表面上对学生表现出关爱,而另一部分校长和教师基于人道主义原则表现出对学生在道义上的“爱”。只有少数教师会发自内心对学生施以关爱。但我们要清楚,唯有发自内心的“爱”才是最真挚的。无论是迫于职业道德要求的,还是基于人道主义的,或者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是每个中小学校长必须遵守的职业操守,校长应该将“爱心”融入学校道德规范中去。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体现程度

创新型人才是与自由个性发展紧密联系的,没有自由个性发展的教育是难以催生学生创新灵感的。创新人才的培育是以学生自由个性发展为前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维护一个学生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不压抑学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但遵守现有的科学研究规范;注重在集体中发挥学生的独特性”[13]。相关的研究显示,创新的第一要素是人格特质,有人将创新人格归纳为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具有幽默感,[14]我们知道,广泛的兴趣是自由个性发挥的基础,如爱因斯坦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有人将创新人格归纳为自我管理、乐观、坚持不懈等,[15]自我管理与自由个性是紧密相关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出,自由个性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培养具备自由个性的创新人才是世界各国肩负的重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需要加强选修课的建设;建立自由活动时间;搭建自由兴趣小组;建设创新活动平台,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大赛或实践活动;学校评价制度对学生创新能力应做出相应的体现。

(2)电化学阻抗谱(EIS)。在60℃、常压下进行电化学测试,添加4种缓蚀剂(质量浓度均为200 mg/L)和不添加缓蚀剂的空白组的阻抗谱如图3所示。

学校道德规范应该体现学校与学生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判断道德规范的“善”有两种不同的理据立场:持目的论的与持权利论的。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契约论则分别是其典型代表。前者注重规范的效率,并以此作为“善”的规范的基本判断依据;后者注重规范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并以平等的自由权利作为“善”的制度的基本判断依据。功利主义理据立场认为“善”的规范应当是办学效率高、应当能够给学生带来好的学业成绩的制度。自由主义契约论则认为规范的“善”的核心是平等的基本自由。就一个社会而言,即使是在变迁时期,一项“善”的制度需要既能保障社会的基本秩序,又能促进社会变迁。[8]因而,体现至善价值的道德规范,要维持学校稳定的办学,同时也要促进学校不断变革发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有教无类”,比较早地提出了让人人都有机会受教育的思想,这是对公平正义的较早要求,同时,也表现了对学生平等的关爱。

当今教育民主化、法治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追求平等教育的基准也越来越高。当前,人们更希望有同等权利享受优质教育,表现出对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的渴求和期盼。具体到学校领域,实现公平正义道德规范的构建要做到:在入学上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班级分配和师资配备上要公平;课堂上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包括提问和回答问题、批改作业;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批评教育要公正合理,不能迁就也不能处罚太重;对待智力或身体有缺陷的同学应该多予以关照。值得说明的是,对弱势群体予以关照,这就是罗尔斯在《正义论》所提倡的“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16]。根据罗尔斯的这条原则,我们应该特别关注身体素质差、智力弱下的学生,让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得到额外的关照,以补偿他们先天的不足。

(四)尊重多元文化的体现程度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深入,人们的交往日益国际化,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成了时代的需求。以色列(Israel)认为:“一个全球公民应认同自身是所兴起的全球社区的一部分,而且自身行为有助于这一社区的价值建构和实践以及未来发展。”[17]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科技方面的全球化,它还涉及政治、法律、管理、组织、文化、价值观念、人际互动、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团体的冲突不可避免,在儒家文化圈受过教育的学生须与有各种文化背景的欧美人、印度人等打交道,如何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的学生,让他们融入国际化的文化背景中,这是中小学校长必须考量的问题。课程设置不仅要体现不同群体的基本要求,学校道德规范的制定还应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和认可多元文化,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不同民族的利益诉求。

尊重多元文化的道德规范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尊重并照顾不同民族、不同团体的利益;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化解利益矛盾等方面。

(五)社会可持续发展价值的体现程度

道德规范的建设必须让学生接受主导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的价值观念。因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延续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各个民族和谐共处、协同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适应既定社会,又要教给他们可持续发展社会必备的价值观念。

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规范要求道德规范应以社会进步为导向,如尊重科学、维系社会公平、构建民主法治型社会。道德规范的内涵应包含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内容,如爱护环境、保护稀有动物、维系人类自身的繁衍与发展等。除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爱护稀有动物外,维系种族繁衍也是重要的道德价值观。此外,道德规范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道德规范也应弘扬传统文化,如弘扬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有价值的“仁”“义”“礼”“智”“信”的合理成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因为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乃至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的。工业化必须依托我们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如果没有传统文化作依托,过分依赖外来文化,那么工业化过程中就会出现文化根基不稳的现象,我国当前道德缺失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继承造成的。

(彭虹斌,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

参考文献:

[1] 崔宜明.德性论与规范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5-114.

[2] 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36.

[3][4] 俞世伟,白燕.规范·德性·德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9,15.

[5] 程炼.伦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6.

[6] [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王义高,蔡兴文,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64.

[7] 喻文德.论道德信仰危机及其化解[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56-62.

[8] 高兆明.制度伦理与制度“善”[J].中国社会科学,2007(6):41-52.

[9] [德]康德.康德教育哲学文集[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2.

[10] [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3.

[11][12] [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M].孙祖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8,13.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5.

[14] Cruber H E,Davis S N. Inching Our Way up Mount Olympus:The Evolving Systems Approach to Creative Thinking[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243,270.

[15] Tardif T Z, Sternberg R J. What Do We Know About Creativity?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M] .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86-98.

[16] [美]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0,23.

[17] Israel R. Clobal Citizenship: A Path to Building Identity and Community iu a Clobalized World[M].St John’s New-Foundland:The Global Citizen’s Initiative,2012:117-120.

 
彭虹斌
《教师教育论坛》 2018年第04期
《教师教育论坛》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