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1949—2000年晋江流域主要自然灾害时空分布

更新时间:2009-03-28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给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中国历来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受灾影响地域广、灾害形成复杂、灾害应对以及防范形势严峻[1],流域自然灾害目前也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以小尺度流域的台风、暴雨、水灾、旱灾这四类主要自然灾害为研究重点,探究福建省晋江流域自然灾害的时空变化、灾害之间的相关性,灾害加剧的原因以及区域应对措施。

资料来源与研究区域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数据主要来源于《福建省情资料库——地方志之窗》《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福建卷》以及相关文献中的统计数据,晋江流域水利系统从修建到基本完善的时间段为1949—2000年期间,因此,通过选取、收集1949—2000年的各种灾害数据,分析晋江流域在该时间段内的主要自然灾害发生情况。运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晋江流域主要灾害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应用 GIS对晋江流域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③工程项目划分时,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这样有利于从宏观上进行项目评定的规划,不至于在分期实施过程中出现层次、级别和归类上的混乱,漏掉一些施工内容。一般在划分初期,首先对照初步设计批复文件确定单位工程,之后逐个确定分部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时,由低层到高层逐级进行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

()研究区域

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晋江流域位于东经117°44′~118°47′,北纬24°31′~25°32′之间,总流域面积为5 629 km2,绝大部分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泉州市境内,占泉州市土地总面积的53.8%,为福建省五大河流之一,仅次于闽江与九龙江,是比较典型的小尺度流域。晋江上游为东溪和西溪,其中东溪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支流有桃溪、湖洋溪、诗溪、淘溪、罗溪。两溪于晋江流域汇合成晋江的主干,于泉州湾汇入东海。上游主要流经区域为安溪县、南安市、德化县、永春县等,下游主要流经区域有鲤城区、晋江市、石狮市等。该流域是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晋江下游地区地势低洼,且面向东海,台风发生较为频繁。

晋江流域自然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在1949—2000年期间,晋江流域共发生自然灾害419次,以台风、水灾、干旱以及暴雨为主,这四种灾害发生的次数占灾害发生总数的65%,其中台风25%、暴雨16%、水灾14%、旱灾10%。由于台风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天气系统,其过境往往会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使海水上涨、路面上的积水增加。因此晋江流域受台风的影响,水灾与暴雨灾害频繁发生。

()晋江流域主要自然灾害年际变化特征

根据《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福建卷》对1949—2000年的资料整理发现,台风灾害在1961年达到一个峰值,在1980年与1990年达到了一个次峰值,台风灾害发生的总体频率高于其他主要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干旱灾害相对于其他灾害来说发生的频率较低,旱灾发生的频率具有明显的间隔年的特点。1991—1997年间,台风、暴雨与水灾灾害发生频次较低,却是干旱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时间段,说明水旱灾害在晋江流域地区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交替出现的特征。水灾的频次和高峰值与台风在时间上具有一定吻合性。水灾的高峰值是1951年、1961年、1990年,其中后两次的高峰值与台风的高峰值一致,说明水灾与台风灾害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晋江流域暴雨发生的频次也较高,主要是由于区域所处的气候系统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但暴雨灾害发生的年际变化较大。从总体趋势来看,水灾与暴雨灾害的年际变化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各类主要自然灾害的波动频繁,如图1所示。

  

(a)台风频次 (b)水灾频次

  

(c)暴雨频次 (d)旱灾频次

 

1 1949—2000年晋江流域主要自然灾害频次分布

前不久,邢福义先生赠我一本他今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寄父家书》,我被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吸引,立即认真地读完了这部书。捧读这本书,我仿佛是在陪着邢先生穿越时空游历,是在倾听一位学者的父子对话,我被书中许多动人的事情深深地打动,受到了一次身心洗礼。

()晋江流域主要自然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从灾害发生的频次来看,台风发生的频次最高,次级灾害为旱灾或是水灾;从灾害分布来看,台风灾害频次均最高,只有靠近内陆地区的德化县台风频次所占比例稍低。晋江市是晋江流域主要灾害类型发生频次最多的地区,台风与旱灾发生的频次均较高,其中,台风61次、水灾30次、暴雨20次、旱灾24次;除晋江市外,惠安县、鲤城区、南安市也是台风发生频次较高的区域,分别为54次、46次、46次;台风占区域比例最低的是德化县,其中,台风29次、暴雨19次、水灾22次、旱灾21次,主要原因是德化县远离海洋,地势偏高等。除了德化县外,晋江流域其他几个距离海洋较远的区域如安溪县、永春县台风灾害发生的频次也相对较低,整体灾害总量较低。如图2所示。

图3中,颜色级别越高,地势起伏越大。晋江流域出海口濒临东海,台风登陆频繁,受到涨潮的顶托作用,每年在台风多发季节,经常受到台风影响而发生洪潮灾害,水旱交错发生,使这几个区域由于雨量过多而发生崩塌或是滑坡、溜坡等气候性地质灾害。晋江流域的中上游地区属于山溪性河流,河流的坡度较大,径流容易集中;夏、秋两季受到台风的正面侵袭或是影响所带来的强降水天气;下游的地势较低,河道曲折,上游的水土流失使得下游河床淤积严重。据统计,仅1953年至1959年的7年间,晋江洪水超警戒水位就有30次。晋江流域上游地区地势较高,距离海洋较远,安溪县、德化县、永春县三地的台风灾害均小于晋江流域下游的鲤城区、晋江市、石狮市以及南安市。1958年修筑下游水利设施之后,洪水泛滥现象有所减少,尤其是山美水库建成后,控制了东溪支流1/3的流域面积。目前晋江流域下游地区已经修建多个水库拦蓄防洪、调节水流,为晋江流域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

 

1 晋江流域年均各季灾害发生频次比例统计

  

灾害类型各级灾害发生频次占全年比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台风8.069.230.80洪水13.168.917.918.0旱灾50.025.025.00暴雨36.443.919.70

晋江流域主要自然灾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不具有单一性,往往是一种灾害带来多种并发灾害的同时发生并发灾害之间相互影响,往往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运用SPSS17.0对晋江流域各个主要灾害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说明两要素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反之,越接近于0,表示两要素的关系越不密切。利用SPSS相关分析模块,分别分析晋江流域4种主要灾害类型即水灾、旱灾、台风和暴雨之间的关联度。由于这4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同时发生的状况,故对这4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如表2所示。

以晋江流域沿线的七个县(市、区)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分别是安溪县、永春县、南安市、德化县、鲤城区、晋江市、石狮市,将它们作为研究单元,以1949—2000年灾害发生的频次作为主要的研究指标,对晋江流域自然灾害进行统计,并根据各个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由此来探讨晋江流域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晋江发源于福建省中部的戴云山,支流众多,从晋江干支流的流向和水系的几何形态看,晋江水系具有格子状扇形水系的特征。泉州市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德化县、永春县、安溪县地势较高属于丘陵地区,东南部逐渐从丘陵地区向河谷、盆地过度,不同的孕灾环境导致了晋江流域灾害类型空间分布的差异。

 

2 水灾旱灾台风以及潮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台风频次水灾频次旱灾频次暴雨频次台风频次Pearson相关系数10.620**-0.0570.538**显著性(双侧)0.0000.6900.000N52525252水灾频次Pearson相关系数0.620**1-0.0280.327*显著性(双侧)0.0000.8420.018N52525252旱灾频次Pearson相关系数-0.057-0.02810.090显著性(双侧)0.6900.8420.525N52525252暴雨频次Pearson相关系数0.538**0.327*0.0901显著性(双侧)0.0000.0180.525N52525252

注:**表示在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2中,晋江流域台风发生频次与水灾、暴雨之间发生频次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20和0.538,且在Sig<0.01、Sig<0.05水平上是显著相关的,分析得出台风与水灾和暴雨灾害之间的相关性显著,说明台风和水灾以及暴雨之间存在高度相关,这与曹罗丹等[5]对明清时期浙江沿海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中台风灾害与风暴灾害之间的关联度相吻合。台风作为沿海地区主要致灾因子,其引发的灾害链不仅是人力无法抵抗的,而且涉及区域广、影响严重,在灾害之后还会诱发其他对人类不可预知的危害。

晋江流域内各种自然灾害的组合以及灾害链的变化是影响自然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通过对1949—2000年晋江流域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该流域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与区域具有明显的时空地域分布特征:

当前我国的基础建设项目正在飞速发展,各类项目稳步推进,财务管理体系也正在完善,企业应该继续完善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保证基建项目科学、高效的推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晋江流域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异特征

图7为新旧震级测量的中误差对比,可以看出ML新震级的中误差整体较ML旧震级的中误差稍小。对其做算术平均,ML旧震级的平均中误差为0.3546,ML新震级平均中误差为0.3323,后者较前者小了 6.29%。

()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异特征

从1949—2000年期间晋江流域主要自然灾害的统计数据来看,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主要有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以及鲤城区,近五十多年间共发生自然灾害的频次分别为153次、153次、139次和130次,最少的为德化县,发生次数为105次。根据资料记载和数值大小可以看出,晋江流域自然灾害的发生在空间上存在相对的一致性。

  

图2 晋江流域各区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

晋江流域的台风、水灾以及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以夏季发生的频率最为明显。在夏、秋两季是台风多发期,占1949—2000年间自然灾害总数的20%以上。主要由于台风的形成必须要有较高的气温和大量的水气,夏秋季节海洋上温度高、湿度大,能源充沛,有利于台风的形成,区域受灾状况明显。水灾、暴雨等由台风带来的一系列灾害也多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冬季气候干燥少雨,区域气候较为稳定,灾害发生频次显著下降;由于冬季降水的大幅度下降,使得作为过渡季节的春季,旱灾尤为显著,占全年干旱灾害的50%,春季是各类灾害由渐发期向高发期过渡的阶段,由于春季气温起伏不定,区域瘟疫多发。旱灾在夏秋季发生比例相对较大,晋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而且夏季风强弱变化和进退时间变化大,导致雨季降水变率大,又由于夏季降水往往得不到保证,气温高,蒸发旺盛,旱情严重;夏季到来时工农业、城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水量最大,供需矛盾紧张。从季节分布来看,夏秋两季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季节,冬春两季相对来说是灾害的低发季节。如表1所示。

()自然灾害与沿江地貌关系分析

各种自然灾害孕灾环境的差异,导致灾害发生的频次也有较大差异。图3为晋江流域地形以及水系、水域的分布。

  

3 晋江流域地形以及水系水域分布

“共享经济”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带来众多例如资源配置、跨界整合高效化,交易方便快捷、成本最小化,工作自由、生活灵活化等好处的同时,“共享经济”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结论与讨论

干旱灾害的发生与其他3种主要灾害之间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性,说明旱灾与台风、水灾之间的相关性较小。表1中,干旱多发生在春季,主要是由于春季副热带高气压偏弱,导致区域降水偏少,再加上异常的气象灾害(如厄尔尼诺)的影响,也会导致区域出现干旱的现象。晋江流域降水气候多出现在夏季,导致干旱气候与其他气候之间的关联度较弱。

说明这一阶段晋江流域地区水旱灾害频繁而且交替出现,而在之后的若干年发生频次分布较为均匀,没有急剧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水利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各地区水库的修建有密切的关系。干旱灾害对区域的影响也逐渐减少。从总体趋势上来看,由台风带来的水灾发生的频率要高于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

(1)在晋江流域沿岸地区各种自然灾害中,台风和暴雨发生最为频繁。台风、暴雨、水灾和旱灾是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其中台风、暴雨与水灾三种自然灾害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台风是晋江流域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致灾因子,其所诱发的灾害链波及面广,危害严重。

(2)在年内季节分布上,春季是旱灾尤为显著的季节,占全年旱灾的50%;春季也是各类灾害由渐发期向高发期过渡的阶段;台风、暴雨与水灾则多发于夏季。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秋两季是台风、暴雨和水灾的多发季节,冬、春两季则是旱灾的多发季节。

再者,列方程过程中的思维方法与算术方法互逆;在学生尚未掌握算术思维的情况下引入代数,搅乱了他们的思维.故代数的学习应当在算术之后;过早引进代数,揠苗助长,结果适得其反.

(3)晋江流域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与该区域地貌形态具有一定关系。沿海低平地区的惠安县、晋江市、鲤城区、南安市是台风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而德化县、安溪县、永春县则相对较弱,而且泉州湾地区台风的分布具有港口多于港顶(晋江市与惠安县相对多于鲤城区)、南岸多于北岸的特点(晋江市多于惠安县)。晋江流域下游地区的水灾发生频次高于内陆地区。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治提供了较多的可能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前预警,及时更新信息,扩大预警范围,从而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未来晋江流域自然灾害的相关研究不仅可以着眼于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还可以从延伸研究的时间的跨度,自然灾害发生造成的区域损失和区域人口迁移等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参 考 文 献

[1] 史培军,王季薇,张钢锋,等.透视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区划研究[J].地理研究,2017,36(18):1401.

[2] 文彦军,朱婵婵,宋海龙.陕西省宝鸡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J].灾害学,2016,31(4):70.

[3] 吴春涛,李熙,段金莉.自然灾害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管理和发展:以四川北川羌城旅游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35(3):81.

[4] 刘毅,吴绍洪,徐中春,等.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分级方法论探研:以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2):195.

[5] 曹罗丹,李加林,等.明清时期浙江沿海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J].地理研究,2014,33(9):1778.

[6] 孙洋,卢毅,熊先明,等.四川省21市州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26(4):116.

[7] 吴先华,肖杨,李廉水,等.大数据融合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应急管理述评[J].科学通报,2017,62(9):920.

[8] 栾健,周玉玺.自然灾害对山东省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4):127.

[9] 李宏.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1):136.

[10] 李宜聪, 张捷,刘泽华,等.自然灾害型危机事件后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恢复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6,31(6):104.

[11] 王尚义,李玉轩,马义娟.地理学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流域研究[J].地理研究,2015,34(1):27.

 
王红豆,陈金华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