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以黄河流域为例”教学过程设计

更新时间:2016-07-05

教学环节导入教 学 过 程1. 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背景解读“男”字。2. 提问:“男”字的形成体现出什么深层次的内涵?3. 然后借助汉字引导进入黄河流域,以黄河流域为例探讨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设 计 意 图借助时下流行的电视节目导入,接近生活,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承转我们都知道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的祖先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在这里定居生活。这里孕育了许多著名的原始文化如半坡遗址、大汶口遗址等。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从事着简单的采集和渔猎活动,那么在采猎文明时期的黄河流域人地关系如何呢?【活动一】自主思考材料一: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发现的墓葬(见图1)和出土的彩陶(见图2)。正文教学 一、采猎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图1 仰韶文化遗址中用贝壳拼成龙虎形象的墓葬图2 彩陶上的鱼纹材料二: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数千里的黄河流域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于是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进行着简单的采集渔猎活动,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使他们的寿命较短,生产生活活动强烈依赖自然环境。以原始社会图腾展示采猎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文明发展的魅力。通过对案例和问题的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信息提取的能力。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 材料一是在仰韶文化遗址的墓葬中出现贝壳拼凑的龙虎形象和彩陶上的鱼类图腾形象,这表明原始社会人们对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2. 结合材料二和教材内容思考采集渔猎时期黄河流域的人地关系如何?这种人地关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承转 如果说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当时的人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那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农业技术革命之后,社会又发展到了下一个文明阶段也就是农业文明时期,在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的人地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正文教学二、农业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活动二】小组探究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唐.杜牧《阿房宫赋》材料二: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材料三:据研究表明,黄土高原从全新世以后至今,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呈现半湿润森林,干旱半干旱草原景观。由于植被覆盖率高,周秦以前这里水土流失极其轻微。大约周秦起,农业技术在黄河中下游的迅速普及加速了农耕文明的扩展。至秦汉时,黄土高原大多被农耕民族控制,历代王朝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在黄土高原北部大兴屯兵和移民充边,从而掀起大规模毁林毁草垦荒造田运动。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需要,垦荒造田从平坦的地区向坡地蔓延,水土流失逐步升级,到西汉初年原来清澈的河水已经浑浊不堪,河水被迫改名“黄河”并沿用至今。分小组阅读材料讨论并完成下列问题:1. 结合材料一思考阿房宫的修建给当时的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2. 结合三段材料讨论分析农业文明时期黄河流域的人地关系。3. 结合教材总结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其主要观点:表1 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其主要观点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观点①通过分析阿房宫建设造成的生态危害使学生回顾旧知,温故知新。②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理解黄河流域在农业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③总结概括,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辨一辨】4.判断下面句子分别表达了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1)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那能谓参。(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4)广谷大川异质,民生其间异俗。承转 如果说农业文明时期相比于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有所发展,那么生产力在什么时候开始飞速发展?对,产业革命到来,人类的历史进程又进入新的阶段:工业文明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地关系又出现了新的变化。正文教学三、工业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教师活动】播放黄河流域现代化的图片。【活动三】思考探究材料一: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煤炭产业如何加剧全球水危机报告》(简称“报告”)暨中国案例《窟野河流域煤水矛盾研究》指出,黄河中游的窟野河流域水生态问题严峻:一是由煤炭开采导致了河流天然径流量锐减,河道断流已成常态;二是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三是水环境污染严重,窟野河流域水质监测断面全年、非汛期基本为劣Ⅴ类,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25%。材料二:上个世纪90年代黄河断流越演越烈,随着认识的深入,人类活动大量利用水资源被定义为主要原因。其基本的观点认为:造成黄河断流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是以人为原因为主。一方面因天然来水的减少,另一方面大量水资源利用现象依然存在,用水量已超出黄河的可分配水量,并缺乏全流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费太低,浪费水现象普遍存在,黄河流域节水大有潜力可挖。材料三:图3 黄河断流 图4 20世纪90年代黄河断流时间①通过材料分析黄河流域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②通过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的严峻使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③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概括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结合教材和材料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 阅读三段材料思考工业文明时期黄河流域面临哪些环境问题?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2. 结合资料分析工业文明时期的黄河流域人地关系相比于农业文明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自主学习】3.结合教材总结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其主要观点:表2 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其主要观点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观点承转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黄河流域也是如此,一座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拔地而起,一个个煤矿开采热火朝天,黄河上也出现了一个个水利枢纽,然而,这些辉煌的背后是城市环境恶化,采矿导致地面沉降、环境污染,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使黄河中下游季节断流、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严重(展示图片),整个人类也面临着关乎未来发展而不得不解决的环境问题。于是,在生产力达到较高水平的今天,人们开始反思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活动四】自主学习材料一:2015年10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这是我国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部规划是我国首部获得批复的国家级水土保持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材料二:近年来,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进入了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有机结合,农林水综合配套、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形成合力的新时期。30多年来,三北工程坚持以生态修复为核心,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突破口,按山系、分流域整体推进,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协同发展,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万平方公里,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近5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年入黄泥沙减少3亿-4亿吨,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土壤侵蚀模数双下降。正文教学四、后工业化时期人地关系材料三:通过阅读材料和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图5 打坝淤地 图6 坡改梯田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 当前国家出台政策,采取多种措施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体现当前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教材内容概括二战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表3 二战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观点课堂小结梳理课堂知识,帮助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图7

课堂练习课后探究图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畏惧和崇拜的阶段是 ( )A. 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始社会,人受环境的制约较小B. 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 工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才开始出现矛盾D. 原始社会,人地关系原始平衡3. 下列活动对建设和谐的人地关系有利的是 ( )A.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B.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C. 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 D.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加深理解利用春假时间分小组调查江山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环境问题的类型和状况,分析讨论下列问题:1.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山市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环境问题的形式(大气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和程度(严重、一般、轻度)如何?2. 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环境问题时人们的态度怎样?3. 针对当前江山市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将知识点结合本地,通过实地调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代晨阳
《地理教学》 2018年第11期
《地理教学》2018年第1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