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效”即“效果、成效”,将教学以“有效”加以限定,强调的是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根本上界定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并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做出了规定。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评价片面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难以保证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思想品德课堂中获取最大的收益呢?

一、制定精确化教学目标

构建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师需要正确区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切忌不加辨别地将课程目标当作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对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的统一性、整体性要求,统领着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对教学行为更为精细化的要求,它服务并服从于课程目标。通常情况下,一个课程目标可具体细化为多个教学目标。

2.牛副流行性感冒。潜伏期为2~5 d,病牛为主要传染源,病毒随鼻分泌物排出,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牛而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但仍以冬天至春天较多。

同时,教师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开来。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基于情感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等做出的要求,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精髓所在,也是终极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别是该课程的基础目标和关键目标,三者共同致力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如图1)

  

图1

二、创设生活化课堂

生活即教育。实施有效教学,创设生活化课堂是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贴近学生生活”为根本,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线索,注重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或游戏,通过对生活场景的再现和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使抽象的理论学习变得具体化、生活化。

评价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评价还未摆脱传统评价模式的桎梏,成为制约有效教学的瓶颈。因此,树立新型评价理念,实施多种评价方式并行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对于促进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对评价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是保证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首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评价的首要标准。思想品德是一门德育课程,其首要任务必须指向学生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其次,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主要目的。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用“静待花开”的智慧期待每一个学生潜能、个性的发挥。最后,以真实、公正、多元为评价的基本原则,充分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只有树立新的评价观念,才能实现评价理念与评价行动的有效对接。

评价理念是评价行为的先导。受传统应试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还未摆脱单纯以学业成绩和升学率为指标的评价理念,致使在评价过程中过于重视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下课程评价的初衷和本质诉求。

“你一个呀!我一个!我一个呀!我一个!我一个呀我一个!……”他嘴里念念有词地舞动起筷子来,夹着虾在易非和他的碗之间穿梭着,忙活得可带劲了,看到他碗里的虾都漫出来了,易非准备动筷子吃了,可低头一看,自己碗里还是只有一个。

三、实施发展性评价

另外,APA与表层沉积物pH值显著负相关(r=-0.634,p=0.036)。说明对于碱性磷酸酶而言,并非碱度越高其活性越强,保持其活性的碱度存在一定的阈值。

发展性评价是保证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因此,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一)树立新的评价理念

此外,思想品德课还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将教学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实现“生活—教学—生活”的良性循环。

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学生资源、教材资源和社会资源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或材料,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注入无穷的活力,使教学贴近生活、服务生活、指导生活。

(二)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由于在幼儿园中所吃的食物只能满足矿物质和维生素需要量的75%,回家后可以给孩子吃些零食作为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补充,可以安排在孩子到家后和晚餐之间,或者晚餐和入睡前。这些零食多种多样,选择的标准就是要天然。推荐吃

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首先要看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立足于学生现有思想道德水平,多方面收集、考查信息,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充分的期待与暗示。

其次,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多边性的课程,以往教师作为单一主体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应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家长等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

最后,要善于使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教师可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具体内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成长记录袋中的项目、内容、展现方式等,通过收集体现学生变化的资料,记录学生的发展轨迹,并适时作出反馈,促进评价正向功能的发挥。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三种策略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但要重视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东德.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5-26.

[2]任爱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分析[J].考试周刊,2018(20):127.

[3]任俊辉.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尝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35):57-58.

[4]邹丽,朱宁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04):27-29.

[5]康维铎,岳中峰.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高玉旭
《辽宁教育》 2018年第11期
《辽宁教育》2018年第1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