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知识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教师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

自古希腊时代起,知识内涵就是哲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苏格拉底对知识的回答是“知识即至善”;柏拉图将知识理解为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亚里士多德将人类的知识分为理性知识、实践知识和技艺三大类。由于“知识”概念自身内涵的丰富性,使得人们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也很难达成一致。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知识关注的焦点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经历由关注教师的“量”到关注教师的“质”,由关注教师群体专业化到关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由关注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到关注内部“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师知识”逐渐凸显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基础。从舒尔曼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到格罗斯曼关于教师知识的六种分类,再到斯滕伯格关于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知识的比较;从舍恩的“行动中的知识”,到艾尔贝兹的“以实践为媒介的知识”,再到康奈利和科兰蒂宁的“个人实践知识”,关于教师知识的研究不断深入和细致。在对教师知识问题的深度考察与研究中,“实践性知识”的概念逐渐清晰,成为理论与实践共同关注的焦点。

(二)“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及特点

施瓦布是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研究的鼻祖,他认为教师实践性样式的知识就是教师在做出实际决策时综合运用多种理论的技法。也就是说,实践性知识是对教师在其实践中建构起来的、直接支配教学行为的个人观点、准则、信念等的高度概括。它并非是一个精确的、统一的概念,因此研究者对其命名也不尽相同,如教师实践知识、教师个人知识、教师内隐理论、教师信念等。但总体上,它是指与正统理论知识相对的、与实践密切相关的那类知识。

要想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审计复核制度就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将质量控制政策以及程序做成书面文件,并且传达给所有的工作人员观看。因此就可以通过根据不同的项目的分析性程序以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最后结果来有效地确定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对象,最终以增加高风险项目的复核频率来减少审计欺骗现象的发生。作为一名合格的主任会计师一定要意识到承担质量控制制度的责任,为了更好地确保质量控制制度顺利进行并且具有预想中的运行效果,主任会计师可以选拔一些专业性技能较强的工作人员授予他们相应的权限,为主任会计师的工作起到辅助作用,从而也将会更好地完善我国上市物业公司管理舞弊审计复核制度[7]。

护理前两组血糖餐前餐后监测状况、酸中毒症状积分、生存质量接近(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干预组血糖餐前餐后监测状况、酸中毒症状积分、生存质量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见表 2。

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者正逐步认识到,对于依赖知识生存和发展的教师而言,知识管理不失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可能的途径。教师通过个人知识管理,一方面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建构和发展个人知识,实现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的系统化,在知识的获取、转换、共享和反思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以提升。

(三)“缄默知识”的重要作用

教师知识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同体,隐性知识依赖于教师的信念、价值观、人生体验而蕴含在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行动中,由此其特点常处于“缄默”的境遇。教师的专业性不是建立在严格、科学、确凿的一般性原理之上,而是以教师个体化、缄默式的“实践性知识”来保障的,这种存在于“大脑中”且更是存在于“身体中”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凸显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层内涵,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之所以这么说的理由有两点。其一,教师“会教书”的条件之一是知识,其中不仅有理论性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可以武装教师的头脑,但实践性知识能够使教师更有效地行动。其二,实践性知识比理论性知识更重要,这是因为:首先,它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其次,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再次,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然而,相比理论知识的外显性、系统性和可表述性,实践性知识因其隐蔽性、松散性和缄默性等特征,很少得到学术界的系统研究,因此更需要被研究。

(四)当前教师知识的研究方向

既然教师知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基础,如何理解知识特别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如何有效建构和管理实践性知识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当前,在实践性知识的研究上,研究者们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纵观这些成果,更多地集中在对实践性知识概念、性质内容、表征形式以及生成机制等学理层面的理论研究。

知识社会无疑是以知识工作者为主体的社会,学校作为传授知识和发展知识的场所,明显具有“知识型组织”的特征。对学校而言,以“教师知识”为表征的“智力资本”无疑是学校组织最重要的资产和财富,从某种角度说,学校的价值的实现就在于其“智力资本”的含量与创新。因此,“知识管理概念看来将会变得更为重要,这一概念可以解释学校的资源为什么将超越一般财政和资本的范畴,从而将员工的知识技能结构中的智力资本包括在内。”

3.1 局部伤口处理 为了去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吸收渗液,促进肉芽生长和表皮爬行,使用水凝胶,泡沫银离子敷料,亲水纤维,美盐,无粘性泡沫敷料和水胶体敷料。

作为教师个体和学校组织究竟该如何对这类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如何在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让知识管理在教师个体和学校组织层面上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知识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含人参成方制剂的归类与分析…………………………………………………… 万茜淋等(1): 69

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家马拉古兹曾指出:“教师发展必须从其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去找寻,除此之外我们别无良法。”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靠自上而下的“灌输”,也不能靠自外而内的“外铄”,而必须在教师自身的实践和行动中寻求有效的路径。在此理念下,伴随企业中知识管理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渗透,教师知识管理逐渐走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较为热点的问题。

从认识论维度看,波兰尼关于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的研究,深化了我们对知识的认识。按照波兰尼对知识的理解,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可称为显性知识。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可以称其为缄默知识。由于显性知识具有编码化、格式化、结构化的特点容易组织和传递,因此知识管理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将不易表达、传播和共享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交流与对话的显性知识,并在更深层次上实现两类知识的相互转换。

(一)知识管理是教师个体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知识社会,知识工作者拥有知识这一生产资料。”教师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是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从这一角度看,教师无疑是一种知识工作者。作为知识性工作者的教师,要想获得专业上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智慧。但是,究竟如何实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自主发展,一直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孜孜以求的一个问题。

从本体论维度来看,知识又可分为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两类。相应地,知识管理自然也分为个体层面的知识管理和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严格意义上讲,唯有个体能创造知识,组织的功能是对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提供支持或为个体创造知识的活动提供有关情境。因此,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可以被理解为,在组织层面“放大”由个体所创造的知识,并且通过对话、讨论、分享经验、意会(sense making)或实践社群(community of practices)等形式将其“结晶”在组织层面。

尽管也不乏一些学校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正在尝试利用知识管理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由于知识管理是近年来才在教育研究中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知识管理如何才能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学校和教师在进行知识管理时存在哪些问题,作为组织的学校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尚存在许多模糊的问题。

具体说来,实践性知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是一种经验性知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通过自己的体验、反思而获得的一种实效性知识。其次,它是一种个体性知识,即带有教师个人背景的印记、是个人建构的知识,是教师在与真实的教学情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体验、感悟、反思和实践等方式逐步形成的。再次,它是一种整合性知识,不仅包含意识化、显性化了的知识,而且也包含了无意识地运用的“缄默知识”。

可以说,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条有效路径。因此,我们需要走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生活,深入挖掘适宜中小学教师使用的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帮助一线教师重新理解知识管理与其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密切关系,提高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使“知识管理”对中小学教师而言不再是令其望而却步的高深理论和技术,而是让知识管理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与行动中,逐渐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生活的一种常态化方式,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根据多年的经验,无痛分手的最高境界,就是两个人都移情别恋,巴不得早点分道扬镳,好过上自己向往的新生活,可谓兵不血刃、皆大欢喜。

(二)知识管理是学校组织“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

尽管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走入教师生活世界探寻实践性知识的质性研究,试图搭建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使得实践性知识的概念对教师而言不再那么陌生;但鲜有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观照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与建构的实践研究和案例研究。

对比浮标站与其它3个站点之间的关系,浮标站(K1600)与新沙岛站(K1712)的波动曲线最为接近,这可能与地理因素有一定关系,新沙岛站位于富春江中心的新沙岛上,周围的环境特征和地形分布也极为相似。

知识管理理论的兴起及应用为学校组织的知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也为学校组织的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管理模式。那么,学校若要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组织的价值最大化,教师知识管理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然而,作为一种知识型组织,很多学校对知识管理对组织的意义认识比较淡漠,对组织中教师知识的利用、交流、共享关注也不够,特别是对教师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及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重视不够,未能充分让组织的“智力资本”发挥应有的价值,造成组织中很多知识的遗失与疏漏。

气候的变化、四时的更迭若不是借助一颗树在视觉上变化的表达,我们也许就容易将其忽略,而动态雕塑在某种层面就是一个载体,唤起我们对自然的感受。

学校不同于企业,学校知识管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学校组织,以此引领学校组织层面的教师知识管理,帮助教师的个体知识建构和群体知识的共享,营造适宜知识交流与转换的组织文化,促进教师个体的“智力资本”转换成学校组织的“实践智慧”,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型组织”,成为知识生产、交流、共享和创新的生态化的自组织系统。

三、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在相互转化中实现教师的知识管理

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根植于行为本身,根植于个体所处的环境。隐性知识有两种成分:一为认知成分,包含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信仰、理念、价值、心智模式等,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知觉方式。二是技术成分,包括非正式的个人技巧,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将隐性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或将显性知识转换成隐性知识的方式来创造新知识,这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

毋庸置疑,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即以缄默知识为主。在教师个人的“经验库”中,有一套深深影响其教育行动的信仰、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认知图式,这些“缄默”形态的理论和经验形成了教师的缄默知识。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而言,显性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往往有赖于一些缄默的规则知识。教师缄默知识的挖掘和利用,是教师个人成长、教师群体发展的关键,如果忽视这些知识的存在,教师知识体系的研究将是不完整的。

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从功能上而言,缄默知识对于认识与实践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对于显性知识的获得,它既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也可能起到干扰和阻碍的作用。因此,如何将复杂的缄默知识转化为可以共享的显性知识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竹内弘高和野中郁次郎对暗默知识和形式知识的研究,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化是个体之间分享经验的过程,是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外化是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即挖掘隐性知识并把其发展成显性知识的过程。综合化这一过程包含了不同显性知识体系的组合,既是知识转化的组合化过程,也是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是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内化是使得显性知识体现在隐性知识中的过程,是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内化可以使已经创造的知识得以分享和交流,个人的隐性知识得以拓展、重构和提升,再通过社会化实现知识分享,进而不断引发知识创新的螺旋上升运动。

概言之,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需要两个条件:首先,缄默知识在个人知识系统中的流动与转化;其次,个人的缄默知识通过适当的方式转化为可与他人共享的形式。不难理解,这两个条件所涵盖的正是教师知识管理的内涵所在。

(二)在知识管理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知识是通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换作用而得到扩展和增殖的,如果说知识管理是一种理念、工具或策略,那么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则是知识管理所达成的目标和结果。进一步说,在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相互作用,其转换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教师的专业发展即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其具体内容涵盖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发展。教师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在此过程中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的获得与转化,发展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帮助教师有效地建立起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从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教师个体或学校组织运用知识管理的能力愈强,其专业发展的水平也愈高,反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也能促进教师知识管理的质量。因为当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时,能够进一步增进其知识管理的能力,更大限度地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化的相互转化。这样,在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循环的互动关系。

总之,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动态的互动关系,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我们相信,教师个体和学校组织如能正视教师建构知识的能力与价值,进而将此种知识作系统性的组织与管理,并应用在专业实践与发展过程中,不但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免于脱节,也能让教师专业知能逐渐成长。透过知识归纳整理与回馈,更能跨越自我的藩篱迈入更高的层次。

3.1.3 落后对手分数较多时。会出现两种现象:第一种是气愤。感觉对手的实力和自己不相伯仲,自己不应该输成这样,对自己进攻的技术、战术及时进行调整,最后取得胜利。第二种抗压能力太差。自己输的越多,反而越急躁,然而乒乓球不是急躁就会赢的,越急失误也就越多,在一直不能让自己内心稳定的情况下,最终会输了这场比赛。

参考文献:

[1]冯茁.教育场域中的对话——基于教师视角的哲学解释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41.

[2]陈美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M].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6.

[4]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著,李萌译.知识创造的螺旋[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50.

[5]岳亚平.融合中静悄悄地成长——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与自主专业发展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07.

[6]陈向明.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冯茁
《辽宁教育》 2018年第11期
《辽宁教育》2018年第1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