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

更新时间:2016-07-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指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并要求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各级领导班子制定政策、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尽管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手段、条件都发生了变化,但调查研究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丝毫没有改变,而且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一、调查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调查研究是历代中央领导人的一贯要求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他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邓小平指出,离开了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领导。江泽民强调:“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胡锦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重要问题,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工作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回顾历史,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就顺利发展;忽视调查研究,就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脱离,造成工作失误,给党和国家带来损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调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看,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经济联系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等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尽管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与过去相比,影响决策的因素增多了,决策的时效性增强了,决策的风险性增大了,决策所需的信息量也增加了。这一切都对调查研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三)调查研究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说过,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而掌握政策和了解情况是紧密联系的,掌握政策必须以了解情况为前提。各级党政组织实施领导,离不开科学决策。所谓科学决策,简言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主观认识与客观情况相一致的决策。为此,要作出科学决策,一方面离不开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离不开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的支持;另一方面决策的科学性更离不开调查研究。这就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自觉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以获得尽可能客观、充分和全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正确地把握国情、省情、市情、县情、乡情和村情,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方略。所以说,注重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通过观察图4中的曲线发现,幅频曲线上100 Hz与200 Hz处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点,这是由于材料工频干扰导致的信号异常。而在图4与图5中,100 Hz到800 Hz附近的曲线不太稳定是激振头与材料本身的结构振动等因素导致的。对比图4和图5可知,老化前后材料的幅值、相位与曲线的运动趋势没有太大的变化。对比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即图2c和图6)可知,老化并没有明显改变材料的结构特性。

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必须讲求方法。创新调研方法的总体要求,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彻到调查研究工作之中。一要有“情”,对群众要有真挚感情;二要做“细”,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情况;三要看“准”,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目前常用的调研方法主要有:座谈调查、走访调查、征询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等。这些方法具有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人情味重等优点,应继续坚持。与此同时,还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拓展调研渠道、创新调研方法。一方面,要努力掌握现代调研手段。要积极使用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统计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为调研乃至决策提供快捷、全面、翔实的信息资料;综合运用经济学、信息学、社会学、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规划与优选、预测与评价、计算机仿真等方法对已掌握的调查材料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系统研究。另一方面,要灵活运用调研方式。调查研究既是科学,更是艺术。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在实践中做有心人,到底用什么样的调研方法最好,这要因人因事制宜,由于各种调研方法都有自己最适宜的范围和条件,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选择调研方式时,不能拘泥于或只习惯于某一方法,而要注重取长补短,合理组合,综合运用。同时,就一种调研方法而言,还有不同的调研方式,比如走访调查的方式就有多种,或开门见山,直来直去;或投石问路,先做试探;或竹笋剥皮,层层深入;或枯井打水,一竿到底;或耐心开导,循循善诱;或旁敲侧击,弦外听音。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则要因情而定,随机应变。

(四)调查研究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的重要途径

要切实改变“经院式”的关门主义调研作风,坚决摒弃“坐着车子下基层、隔着玻璃摸情况、捧着材料作汇报”的做法,真心实意带着课题、围绕问题沉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

二、调查研究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一)选准调研课题

开花后12~15天,豆荚色绿柔软,尚未木质化,是采收嫩荚的适宜时期。此时生长迅速、纤维少,切忌采摘过迟,造成纤维增加,荚壁粗硬,品质变劣,不能食用。一般3~5天采收1次。开花至结荚40~50天,豆荚变褐色,基本干枯,应及时采摘老荚。采收过迟,则豆荚自然开裂。采后摊晒脱粒,晾干贮藏。

(二)创新调研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由毛泽东亲自主持。 在入选该信时,毛泽东作了部分修改,并将此信改名为《星星》,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于1951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1951年版”)。 1991年6月,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第2版,该文再次被编入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再版。 编委会在“1951年版”的基础上对正文的几处文字作了校订,同时对注释做了相应修改,特别是在题解中交待了本文写作与林彪的关系,以及此信被改名的缘由。

(三)改进调研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中国共产党党性的精髓,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对于共产党员而言,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想服务好群众,就必须弄清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使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切实成为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有效之举。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作调查研究,虚心倾听群众心声,关心群众疾苦,把握群众脉搏。实际上,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周密调查研究。担任领导职务越高的同志,越要亲自下功夫对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应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拜群众为师,和群众交朋友,通过亲自调研,问情于群众、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群众。同时,要实现艰苦奋斗再创业、改革开放再出发,就要提高思想的开放度、敏锐度,敢于闯新路、出新招。唯有持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才能在新时代里有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一要全面了解。努力做到脚勤、眼勤、口勤、脑勤、手勤,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把握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的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

在罗扎诺夫看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对于心理和思想方面的革命者来说,并未留下“新的道路”。 也就是说,他并未阐明新的真理。 如果“神言”留给我们的不是新的道路,也不是新的真理,那么,它留下了什么呢?罗扎诺夫回答:

党和政府部门的调研工作是直接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服务的。如同企业生产必须符合市场需求一样,党员干部的调研工作也必须适应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和领导决策的需求,围绕工作大局来开展调研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主题,是现阶段调查研究的重中之重。要紧紧围绕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选准调研课题,要紧扣人民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各地、各部门在落实具体调研课题时,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注重选择具有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的课题,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把握“落脚点”,力求把情况摸清楚、把问题摸清楚,求实、求细、求准,通过深入调查、潜心研究,从中发现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用于指导全局工作。

二要深入分析。应本着求深、求细、求准的原则,“打破砂锅问到底”,深入到问题的所在地和矛盾的症结处,溯本求源,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刻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以及比较、分类、统计、想象等手段,对调查中掌握的材料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和研究,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找出规律性和普遍性的东西,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撰写调研报告是调查研究的重要环节。调查研究再全面,研究再深入,文章写不好,往往就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前功尽弃。要撰写好调研报告,需要把握以下几条:一是把握主题,突出主线,抓住重点,善于画龙点睛,给人以启迪。二是文字表达要准确、鲜明、生动、朴实。即使讲道理,也要寓理于事实之中,不能搞纯粹的理论推理。三是从内容上讲,要言之有物,资料翔实,论证有力;从形式上讲,结构要严谨,条理要分明,布局要合理。四是在写法上,要以事喻理,观点与材料相统一,叙事和论理结合,不能只停留在罗列事例、叙述工作过程上,而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提炼,指出事物的内部联系与发展规律,找到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五是尽量写短文。领导干部和决策机关日理万机,往往很难有时间看长篇大论,为此,调查报告要力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意到言到、意尽言止。

(四)写好调研报告

三要求真务实。搞好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无私无畏的精神。应客观了解真实情况,善于听取各种意见,既要看好的,又要看差的;既要总结经验,更要反映问题。要敢于把通过深入调研得到的但与领导者意见不一致甚至相反的观点秉笔直书,真正将那些具有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以及民间疾苦、群众意见如实地反映到领导机关。

三、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的多重手段

(一)加强培训,提高调研能力

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理论去探索未知、认识事物发展方向、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一项高度依据调研人员素质的工作。要提高调研工作水平,首先必须提高调研人员的思想、业务和写作素质。因此,要健全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使调研人员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全面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本领,较强的政治洞察能力和鉴别能力;具有解放思想和敢于创新的意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较强的分析研究和文字表达功底;具备比较广博的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和科技等知识和较好的电脑、网络等现代办公技能。

(二)健全制度,规范调研工作

搞好调查研究工作,不仅要从思想上发动、工作上布置,更要从制度上落实。要建立、健全调研工作管理制度和调研工作管理档案。明确调研任务、细化调研提纲、配强调研力量,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调研活动,使调研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保证调查研究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从实践来看,要重点建立和落实三项制度。一是决策调研制度。凡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决策议案,不能提交党委(党组)讨论。二是严格考核制度。规定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调研的时间、完成指定数量和质量的调研报告,并严格考核。三是督促检查制度。要定期督查领导干部执行调研工作制度的情况,对好的调研报告进行表彰,好的工作经验进行交流,真正使调查研究形成制度,蔚然成风。

(三)领导带头,搭建调研平台

领导干部由于肩负的重大责任和所处的特殊地位,亲自调查研究特别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重视不重视调查研究、会不会调查研究,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思想是否成熟、工作作风是否扎实、工作方法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掌握实际情况、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复杂问题、实现科学决策的钥匙,亲自了解基层的情况,亲自下功夫对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亲自撰写调查报告。不仅如此,还要有计划地搭建培训平台、评优平台和调研成果展示平台,以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调研工作的广泛开展。

在水下LiFi通信系统中,由于海水中各种悬浮物颗粒等物体的存在,光在传播信号的过程中会因为其的遮挡和吸收等作用,导致了光信号的反射和散射等情况的发生;最终,接收的信号是由多条路径信号复合而成。由于各子信号之间传播路径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延时、振幅和相位,使其在相互叠加时出现相互抵消和产生噪声干扰等情况。最终导致接收的多径信号复合后出现有用功率极低、波形信号失真和畸变以至于调制解调后误码率较大等严重问题,导致整个系统完全不能通信。

(四)转化成果,发挥调研作用

调研的目的在于应用,调研成果应用得如何,是衡量调研工作好坏的主要尺度。应把调研报告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合适的渠道、不同的方式,吸收和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一是转化为政策。注重将反映带有倾向性问题的优秀调研成果作为制定政策的主要参考依据予以充分吸收,以切实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二是转化为制度。根据信息反馈的线索,针对实际工作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和具体实施细则,以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转化为工作部署。通过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分析,采纳大量信息成果而形成有份量、有说服力的、能反映深层次问题的专题报告或合理化建议,及时向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同志汇报,使调研报告的建议内容融入领导干部的文稿或报告中,进而成为对阶段性工作的部署和安排,以推动存在问题的及早解决或成功典型经验的及时推广。调研成果的转化,既可以实现调查研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能够进一步调动调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调查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商兆鑫
《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05期
《党政干部论坛》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