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讨

更新时间:2016-07-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发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红色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科学性,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政府大力支持和统筹协作。在政策上,美国将“完全、开放、无偿”的资源共享政策作为联邦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从国家层面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建立国家级别的共享平台,注重建设示范平台,形成典范效应,为各个领域、不同层级的科研单位的设备共享提供成功案例。例如美国的联邦实验室。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红色文化特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P7)。红色文化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外延广泛,包括物质、精神和制度三方面。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主要指文本文献、场地场所、组织机构、设施设备等,如文献、报刊、遗址、纪念馆、纪念碑等实物;精神形态主要指通过文学、艺术、戏剧、歌曲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政治信仰、理论知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包括红船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航天精神等;制度形态是指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规范体系和行为模式,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路军政治工作条例》等。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凝聚着党和人民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使教育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坚定政治信念,端正思想观点,建立道德理念,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行为规范”[3](P13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大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等精神品质,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这些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度契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红色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红色文化中包含革命先烈感人事迹、革命遗址、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等,由于红色文化自身感染力强、辐射面广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了在新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资源,无论是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如红歌、红色旅游景点、红色革命根据地等,还是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船精神、先进思想、高尚品德、感人事迹等,无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了力量。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课程应用。教育部于2018年1月15日推出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硬指标之一就是必须应用两个周期以上。因此,在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之前,必须要解决如何开展应用即教学应用模式。[1]

(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大学生“三观”尚未完全确定,处于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出现价值观飘摇不定、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就会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负面价值观。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蕴涵着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蕴涵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大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进取精神的导向;凝结着集体主义精神,是大学生养成集体观念和团结观念的教育素材。红色文化一直倡导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号召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地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品格和气质,有助于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进而在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中发挥“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样的教育形式

2.1.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取样品粉末(过9号筛)约3 mg与200 mg溴化钾(120℃干燥4 h)混合,置玛瑙研钵中研匀,加入压片模具内,用6~10 t压力进行压片,压片时间2~4min,取出,测定。每个样品平行取样5次进行测定,求其平均光谱,再以9点平滑并通过纵坐标归一化处理,获得一维红外光谱图。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

(一)坚持价值引领原则

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倡导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中所蕴涵的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精神滋养。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建课堂教育、文化浸润、实践感知、典型示范四位一体的红色文化培育体系,以课堂教育为基础,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以实践活动为支撑,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建立红色文化育人平台,构建完善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探索红色文化育人新路径,创造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不断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红色文化砥砺品质、陶冶情操、形成习惯,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潜移默化教育和感召当代大学生,激发思想政治工作活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运行于现实的物理空间,借助于文字或口头语言等单一媒介载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随之改变,由单媒体向多媒体转变,借助以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介,以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体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具体表现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不同形态的红色文化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方法。高校通过在建党、建军、建国等重要节日里组织一些活动,以及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历史博物馆等,通过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大学生重温革命历史,了解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通过播放红色影视剧、红色综艺节目,组织大家唱红歌,以此方式对高校大学生凝心聚力、鼓舞斗志,学习红色文化所蕴涵的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力量,让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建立红色文化“三融入”教育模式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途径之一。一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梳理红色文化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红色文化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善于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教学案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所蕴涵的爱国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优良品格,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二是融入社会实践的全过程。这要求发挥学校党委团委的引领作用和思政课的导向作用,整合教育资源,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红色文化遗址,建立有关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养成相结合。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的社会实践活动。三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红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实施“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革命先驱为原型的舞台剧、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网络作品,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三)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世之质文,随教而变”,高校的文化价值取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价值引领的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培养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其本质属性具有意识形态性。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天然”地具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性,蕴涵着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服务祖国、艰苦奋斗、追求真理、求真务实。

三、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教育的路径

(一)建立红色文化“三融入”教育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要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坚持以大学生为中心,把握大学生的特点和成长需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95后”,他们对于过去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烈士缺乏感性的认识,是随着互联网成长的“网生代”,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认识特点和成长规律、心理发展规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要创新学习载体和方法,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探索“互联网+红色文化”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两个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相互呼应、协同运作的平台,构建立体化、跨时空、零距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实现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剖宫产术对于合并孕期并发症及难产的情况下对提高分娩率,保证产妇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剖宫产手术对麻醉要求较高,既要保证母子安全,又要保证良好的肌肉松弛度,并降低产妇疼痛程度,以满足剖宫产手术的需要[7]。目前连续硬膜外阻滞为以往剖宫产主要麻醉方式,近年来剖宫产手术由原来的直切口改为耻骨上横切口,因为手术时间的缩短,对麻醉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9]。

(二)拓展红色文化资源“新平台”

新时代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红色资源,挖掘其红色价值,拓展其红色影响,发挥其德育功能。在信息化时代,要结合“线上线下”模式,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的“新平台”,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首先,高校应借助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以及网络媒体,在一些重要节日和时间结点上对红色文化、红色革命遗址、红色影视剧作品以及革命烈士等进行宣传,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和传播范围广等优势,扩大红色文化育人的辐射面和扩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其次,高校应借助“线下”形式,通过建立红色教育基地,鼓励学生成立红色学生社团、举办讲“历史人物故事”的品牌活动等,以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的“线下”平台形式,全视角、多维度、立体化展示地红色文化的魅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搭建红色文化传播的“立交桥”

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12月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6年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小粉红’(网络爱国青年的泛称)群体的崛起。”[4]数量庞大的“小粉红”凝聚在一批共青团系统的官方微博周围,他们敢于在公开场合表达爱国情感且乐于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在涉及一些爱国表达的热点事件中,表现出90后强大的自我动员与组织能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要把握住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的“立交桥”。一是要搭建“网络之桥”,积极开展“互联网+红色教育”的模式,创新红色文化教育的载体,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和亲和力。二是要搭建“语言之桥”,用网络语言、动漫、短视频、表情包等年轻人易于接受“萌萌哒”的方式,运用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渠道向大学生宣传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实效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三是要搭建“创新之桥”,以红色文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他们更乐于接受以漫画表达的方式,为此要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平台等进行创新。要将红色文化教育从“有意义”变得“有意思”,从“有意思”变得“有意义”,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新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高校应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全面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渠长根.红色文化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EB/OL].http://ex.cssn.cn/zk/zk_zkbg/201612/t20161228_3361521.shtml.

蓝蓓
《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05期
《党政干部论坛》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