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外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兼谈剑桥大学英语学院本科教学的启示

更新时间:2009-03-28

如何提升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界重视和热议的话题。随着《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研制完成,它的颁布与实施将直接作用于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综合改革,使其有了更加切实可行和科学合理的指导标准。而各类学校在提升外语类本科教学质量的过程中,重点虽不同,但都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本文就当下中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重难点,结合英国剑桥大学英语学院及盎格鲁—撒克逊、诺尔斯语与凯尔特语系(the Faculty of English and the Department of Anglo-Saxon, Norse and Celtic)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试图就我国新一轮外语专业教育改革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建议。

如图1所示,P点位物体所在位置,它的坐标为(X、Y、Z),而它在摄像机中的坐标为(XC、YC、ZC),P点在图像坐标系的坐标为(x、y)。

一、外语学科发展之魂:加强教学的人文内涵

讨论学科发展首先需关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背景。高等教育正在从“以扩大教育规模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1]在此趋势下,外语学科需找准自己的定位。外语学科教学长期以来遭受各方质疑,掣肘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学科“自我降级”的培养意识。教学总是围绕在工具说周围,缺失了发展的内在之魂。

就这样,我每个星期四的晚上,都会出现在鲍老师的研究生课堂上,大家从不排斥任何一位旁听的同学,鲍老师还特意嘱咐她的助教每次多复印一份讲义给我,还让我抽空多看看《北大教育评论》上面的文章。有时课下,她会询问我有没有什么问题。有时,我也会就自己的疑问向她请教,她总能给出令我惊喜的解答。

什么是外语学科发展的内在灵魂,抓住这一要点,才能思考与探索促进学科内涵式增长的有效途径。有学者认为文化是外语教学之魂:“语言是外语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生动展示,文化则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2]最新的《国标》就突出了文化和交流的学科目标。但不仅是文化,长久困扰外语学科的问题是它属于人文学科,却又游离在外,一直被“边缘化”,深陷在“技术流”和“工具化”的尴尬地位。要真正激活学科发展,一定要强调其“人文”内涵,一旦忽视其中文化及思辨的维度,学科就失去发展的源头及厚度。因而外语学科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人文内涵,并重视其中的文化功能。

突出学科发展中人文内涵的培养意识,还需敏锐观察当下学科发展所获得的机遇。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推进实施“双一流”战略的背景下,以“一流大学”为建设目标的高校,外语专业要和其他专业一起为学校的这一目标建设做贡献。冯光武教授提出考虑到英语专业发展和建设“双一流”战略的结合,可以比照世界一流大学的英语专业来设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1]建设和提高国内外语学科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从国外一流大学和学科那里寻求经验。纵观世界顶尖高校的发展和崛起,可以发现文学和语言学科在其中占据着不容小觑的地位,众多顶尖大学同样有着世界顶尖的人文学科以及文学和语言学学科。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包括外语学科在内的人文学科的建设。“结合双一流的建设目标、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外语学科的特殊性,不断拓展国际视野,探索发展的可能路径”,[3]外语学科将大有所为。

药后2、5、15、30 d,目测各个处理小麦出苗情况及有无药害症状;2018年3月31日,小麦拔节前,每个处理随机定5点,每点5株小麦,调查小麦株高、茎蘖数。

二、外语教学发展之基石:教师素养的持续提升

外语学科长期以来缺失准确的定位,造成了学科自我降级,不仅影响到本科教学质量,也导致整个学科的科研竞争力低下,众多教师疏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科研素养。知识的传承、创造和传播是大学的基本使命与核心职责,只有当高校老师的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方能做到教研相长。但相较其他人文学科,外语学科教师常常面临的是教学研究两张皮的困境。不可否认,外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即外语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还有技能的培养。许多外语教师从事语言教学,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技能,与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研究课题关联不大。[4]相当数量的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将教学和研究剥离看待,没有思维的供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造成学科发展缓慢且缺乏深度。众多专家已经呼吁要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束定芳教授指出许多外语教师由于长期缺乏科研意识,缺乏相应的科研培训,教学工作量大,加之学校评估机制不科学,对外语学科的定位缺乏长远考虑,造成了外语学科科研方向不明确、总体科研水平不高、高端成果缺乏、国际化程度偏低的局面。[5]因此合理的学科建设必然要求教师重视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如何促进高校外语教师的发展,王守仁教授提出“在学科建设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在课程建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4]可见,学科发展和教师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和制衡。

国内对于新闻漫画的多模态隐喻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有: 俞燕明基于认知语言学隐喻映射理论,对政治漫画中隐喻表征方式展开研究,将漫画模态实现和配置进行了分类。[8] 赵秀凤、朱嫣然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分别探讨了政治漫画多模态隐喻的动态建构过程[9,10]; 赵秀凤、冯德正通过以《经济学人》中94篇涉华政治漫画语篇为例,系统分析了多模态语篇中隐转喻的互动与融合对于中国形象构建产生的影响。[11]

第二种课程形式为教学课,也是国内外语教学最常见的形式,主要围绕语言技能的学习,采取小班教学,人数一般控制在二三十人之内,很多课程只有十人左右的规模。英语学院及盎格鲁—撒克逊、诺尔斯语与凯尔特语系设置的外语课程涉及欧洲其他语言和古典语言等很多小众语言,即便对于英语为母语的一流大学的本科生,学习过程并不轻松,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比较国内基础语言课程,可发现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在国内课堂上,不少教师重细节轻大局,花费大量时间解释词汇语法,这样的教学没有抓住大学教育的要旨,只能教会皮毛和零碎,忽视了语言学习的乐趣和方法。笔者在剑桥选修了拉丁语和古英语两门语言课程,切身感受到了语言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语言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文学文化课程形成一个有机整理。比如古英语语言与文学是一个选题。语言课程和文学课程同时开始,语言课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阅读一手材料,理解和分析目标语的文学历史作品。语言课发挥着桥梁的功能,在课堂上,授课教师不会花费太多时间讲解语法点,而是集中于大量的阅读和翻译的实际操练,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语言点的认知,逐渐熟练运用语言。

(一)开放机动的课程设置

在国内,众多教师觉得学生评教机制是常悬于头顶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评教分数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内容和效果,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单一和过于主观的负面影响。不是要提倡废除这一评分机制,但需要使其更加合理。可以借鉴一下剑桥大学英语学院的评估机制。教师课程评价由两方面构成:长期的评价反馈渠道和课程结束时的集中评价。长期的评价是设立一个畅通且相对正式的沟通平台,每门课程有一名或者几名学生联系人,帮忙收集学生建议,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第二个方式类似于国内的期末评分环节,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较为合理的是,学生并未简单要求给出一个分数,而是以非常标准的问卷形式展开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以匿名形式进行,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是个人参加这一课程的情况调查,学生需如实写出自己参与课程的次数;第二部分是评级部分,从课程的结构、课程进度及难易度、授课清晰度这三个方面,分别做出一等到五等,从低到高的评级;第三部分是就四个问题分别写下自己的评语:问题一关于辅助教学材料(讲义、课件等)的有用性;问题二调查学生对课程选题的背景知识有多少了解,以及学生每周课下完成相关材料阅读的频次;问题三是如果要求课前进行预习,学生是否做足了准备;问题四给出提高这门课程质量的建议。可以看出这份问卷的设计强调了教学双方都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将考核内容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为客观地呈现出课程教学的效用。

(一)受制于学时的限制,只能节选部分统计方法进行讲解,但讲解方法明显偏少或代表性不足,不利用学生统计思维的全面塑造。

(二)教师团队和科研平台的协作

除了课程设置的多样和动态化,很多课程由几名老师共同承担授课工作。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课程的老师来自同一研究团队,各自的研究重点有所区别,根据各自研究专长,分工完成教学任务;还有一种课程本身就带有跨学科或跨国别的特征,授课老师来自不同的团队或领域,他们在开展教学的同时,也进行了科研上的对话。

(三)权责明确的教学分工

国内很低的师生占比以及相对单一的互动机制,导致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大都受限于课堂。而在世界一流大学里,师生互动能多层面展开。剑桥大学英语学院的教师分工机制十分细致,除了前面提到的一门课程由团队完成外,另一特色是施行授课老师和指导老师的双轨机制。剑桥大学保留传统的学院制度(College),学院会给每名本科生指派有经验的教师做其学业指导顾问。具体涉及到每篇论文和每门课程,担任本科教学任务的各个院系(Faculty & Department)会根据课程特质,实行课下指导制度,将学生分为几人到十几人不等的小组,给予有针对性的课下指导。研究性课程的指导以讨论形式展开,多名学生共同参与,学生提出问题,指导老师帮助解决问题;语言学习课程的指导教师会一对一地检查学生学习进度,让他们当面朗读或者进行简单词汇翻译训练。指导老师以年轻教师为主体,一些高年级的博士生也会加入团队,有效地壮大了教师队伍。

()以内容为导向教与学双向考量的评估机制

英语学院的课程设置是以论文(Paper)选题为导向。学院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归属于相应选题,旨在就选题做不同方向层面的讨论,即便只是本科生课程,其研究特征已十分明显。选题相对固定,但是下设的课程却是动态变化的,每学期和每学年都会根据论题研究发展趋向和教师研究进展以及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相关课程。正是由于这种动态特征,每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向学院申请新的课程,开设的课程能直接反映出教师目前的研究进展,使得学生能便捷迅速地接触最新研究动态,获得开阔的研究视阈。反观国内外语教学课堂,课程的设置过分单一和只强调基础训练,忽视了大学教育的对象已经具备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倘若一味灌输课本上能找到的信息,课堂教学就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学生的探索能力也会逐渐衰退,这一切的源头在于课程设置模式化和机械化。所以真正做到以教促研、以研助教、教研相长,必须放开课程设置的门槛,给予教师自主的空间,才能使得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保持对科研的敏感度和教学的新鲜感。

外语学科发展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教学内容,每位从业者都应明确高等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它的目标不再只是传授基础知识,而是提高思维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如何给予学生积极而有效地引导,束定芳教授在纪念陆谷孙先生的文章中总结了陆先生有关外语教学的六个主要观点:(1)外语学习要“淡化一点功利目的”,让学生享受外语学习;(2)外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3)外语学习的输入应该增加“能打动人”的内容;(4)外语学习中不排除“机械模仿”;(5)外语学习应该经常与母语比较;(6)外语学习需要了解目标语的历史等。[8]放在当下的外语教学环境中来看,陆先生的这些观点并未过时,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参照剑桥大学英语学院的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其中有着相似的指导思想:强调学习的乐趣,注重思维训练,以及充分了解目标语的文化。就其教学实践,总结了三点核心建议。

三、外语教学发展之途径:教学内容的丰富层次

总而言之,教师提升与专业发展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教师,而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只有在契合专业发展方向时才可能获得最佳效果。由此重视和激发教师的研究动力,开发教学和科研间的结合,是发展外语学科的重要基石,决定着学科发展的基础是否夯实可靠。

(一)层次分明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授课形式

AD620是一款兼顾成本和精度的专用放大器,通过设置一个外部电阻来调节1至10,000增益范围。同时,AD620拥有出色的交流特性,非常适合于多路复用的应用中。在放大增益G=100时,AD620的信号带宽仍能达到120 kHz。因此,文中选用了高性价比的仪用放大器AD620。

剑桥大学英语学院本科课程的授课形式大致分成四类:讲座课(lecture),教学课(class),讨论课(seminar),工作坊(workshop),班级大小和授课形式依据内容会有不同侧重。讲座是最常见的授课形式,每堂课的教学围绕某个主题,课前学生应阅读相关的介绍性材料,教师在课堂上做出研究方法、研究素材和研究角度的深度挖掘,启发学生在完成阅读的基础上,如何拓展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讲座课程完全是由教师的讲解占主导地位,采用大班授课,全院系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侧重知识传递和思维训练。

针对广大外语学科教师科研动力不强的现状,《国标》其实做出了积极的引导。《国标》突出了课程的多样性,“未来的英语专业都开设基础的专业核心课程,但一定不是‘千家一面’,而是‘百花齐放’”。[7]此番设计突显出了教师的个人储备和科研特色。在把握总体发展思路的前提下,聚焦剑桥大学教师的发展途径。基于调研,归纳得出四点重要启示:灵活的课程设置、有机结合的教学科研团队、权责清楚的教学分工、以及双向合理的评价机制。

笔者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项目资助,在英国剑桥大学英语学院及盎格鲁—撒克逊、诺尔斯语与凯尔特语系访学期间,亲身体验教学以及对话教师和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梳理出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的理念和有效方法,希望为国内外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将从教师发展和教学层次两方面来分析如何达成拓宽思路、谋求突破和发展的目标。

第三种类型是研讨课,是国内本科教学中较少出现的一种形式。研讨课一般是配合讲座课开设,讲座课以教师的呈现为知识输出途径,每节课完成一个话题的研究框架和思路的展现,学生在掌握授课内容的基础上,需做进一步的延伸阅读和思考,讨论课的开设提供了师生对话的机会,双方可以就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交流和讨论,往往不是一名而是多名教师共同参与讨论课。这类课程形式有着明确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导向,是培养学生对话和思辨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四种工作坊在国内的本科教学中很少出现。比起研讨课的讨论为主的课程形式,工作坊更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类似于理工科学生进行的实验课。课程形态丰富活泼,通常先由教师做十分钟左右的主题介绍,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分派任务,学生参与并协作完成;有时候还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有趣的实践。譬如《古文书学和手稿学》设置了讲座课和工作坊两种课程形式,工作坊是为了让学生在了解古文书手稿特点的基础上,能够直观辨认和识别具体的古代手稿,由两类活动构成:一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现场识别古文书的某页文字,并观察手稿的文字抄写类型和缩略语等特征;另一种教师带领学生去各大图书馆的古籍室,让其近距离翻阅感受珍贵古文本,并直接对话古籍保管和研究人员,大大增添了课程的趣味性。

这四种课程类型表明教学内容永远是中心,形式只起辅助作用。而国内的外语教学课程正是缺乏这种专业细致的划分,很多学校不顾学科和课程特征,惯于采取一刀切的指导方针,导致不少老师对授课内容和对象并未做彻底研究,只是机械地照搬一套形式。因此,激发学生潜能和兴趣,激活课堂,必须完成对教师授课形式的松绑,促成教学由统一到多样的转变。

(二)课堂教学和课下自主学习的联动

前面介绍权责明确的教学分工时已经提到了主讲教师和指导教师之间的分工,有助于实现课堂内外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各种技能从根本上要训练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决定高等教育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剑桥大学英语学院的网站上列出了每个论文选题相关的参考书目,涉及到基础入门、一手资料、重点论著和专题分类研究等各个方面。学生在出席课程前需进行充分预习,这直接影响了他们能否在课堂上有效地抓住课程重点,授课结束后的复习和自主研究同样十分重要,决定了学生能否从讲座出发,顺利挖掘和完成一篇好的论文。而回到我国外语教学实践,相当多的老师不相信学生具备自主深度学习的能力,往往给出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造成学生能力停滞不前。在现代社会信息发达的情况下,人文学科的教师需要做的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初步筛选及训练他们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鼓励其自主完成进一步取材和研究。在剑桥大学英语学院新生开学的第一周,课程主要介绍专业学习的基础技能,包括学术论文资料搜集和写作规范、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上的学术资源等。院系统筹安排这些基础技能培训课程,让最有经验的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技能。

(三)现代化教学形式的辅助作用

国内外语教学近些年来越来越提倡现代技术的运用。其实一流大学人文学科本科授课中,现代技术的引入和运用是十分节制的,鲜少看到课堂上使用设计复杂的讲义或课件,辅助教学的材料以知识传递为主,形式相对简单。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就是Moodle系统的使用,这一系统将全校各个院系的教学(含本科生和研究生)资源整合在一个方便快捷且功能强大的平台上。学生可以在上面完成注册课程、下载资料、查阅考核细则、以及反馈信息等。平台除了提供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讲义的下载,还会给出丰富的课外辅助资源,链接至其他学校、研究所、新闻网站及视频网站的资源。由此平台能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学习和研究资源的搜索,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总之,Moodle管理系统为外语学科的教学设立了一个理想的环境,采用了适当的信息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了教学活动和课程学习的平台,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结论

《国标》明确了外语学科的人文学科定位,突出从课程设置到教师发展等途径来推进学科教育改革。参照剑桥大学英语学院的课程体系和教师培养的先进经验,我国外语学科应借助实施“双一流”战略的机遇,在学科建设中建立起动态合理的多层次课程,并且在课程建设中重视和激发教师的研究动力,培养其教学和科研的结合能力,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全面促进外语专业教学发展、教师队伍发展以及学生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光武.把握国标精神、找准学校定位、突出专业特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施建议[J].外语界,2017(1):2-6.

[2] 张珊.中国外语教育的文化自觉[J].外语教学,2017(2):7-11.

[3] 梁君英,韩天高.一流外语学科的发展路径:浙江大学“2030学科畅想”暨外语学科发展高层论坛综述[J].外语教学,2017(2):7-11.

[4] 王守仁.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促进方式与途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2):1-4.

[5] 束定芳.华东六省一市高校英语教学情况调查:目标与设计[J].山东外语教学,2014(5):9-15.

[6] 彭青龙.论《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及其与学校标准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1):109-117.

[7] 钟美荪,金利民.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J].外语界,2017(2):61-66.

[8] 束定芳.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理论的深厚实践基础:陆谷孙先生的外语教学理念与主张[J].外语界,2017(1):15-21.

[9] 蒋洪新,简功友.关于制定《英语专业本科生阅读参考书目》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606-613.

 
张涛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