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湖南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的建构模式与路径选择

更新时间:2009-03-28

研究背景与问题缘起

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又称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机制或学分转换机制,是一种通过学分赋值,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的教育管理制度。该制度旨在通过各级各类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搭建终身学习和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截至2012年底,世界上已有 150 多个国家或地区正在开发或已经实施了某些类型的资历框架[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都明确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学习成果认证机制能够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有助于学习者在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习之间进行有效衔接,对于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学习,规范教育培训市场,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制度之一[2]。基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欧盟、美国、韩国等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建构模式和技术路径[3]。如何在终身学习的“公转”轨道上实现量体裁衣的“自转”,不是一个简单的制度移植或嫁接问题,而是如何发掘和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制度解构与重构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我国当前选择了比较务实的试点推进战略,鼓励各省市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开展区域性试点,目前已有上海、广东、湖北等9个省市成立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本文在比较鉴别国内外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的基础上,思考本土化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选择科学的建构模式、技术路径和实施路径,为湖南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模式建构与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因为在同一场景中含有多对传输节点,所以取平均值.包的递交率能够直接反应出路由协议的可靠程度,所以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域外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的比较分析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在目标定位、功能属性、技术路径、应用范围等方面存在共通之处。但是,基于历史传统、政治结构、文化体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制度设计、组织机构和操作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习成果认证建构模式以及相应的技术路径。

(一)域外学习成果认证的基本建构模式

目前已有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典型模式:欧盟以资历框架为基础的学分转移系统模式、美国基于合作协议的学分转移模式、韩国的学分银行制模式。

1.以资历框架为基础的学分转移系统模式

湖南省终身学习成果认证与转化机制还处在起步试点和项目开发阶段,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先后申报立项了2014年湖南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基于云技术的湖南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及学分银行建设”和2015年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湖南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筹建与试点”,开展试点探索。结合本省实践,借鉴国内外经验,选择合理的建构模式、技术路径和实施路径,是建立湖南终身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的必然要求。

为实现终身学习发展目标,欧盟制定了一系列跨国层面的法律文件,包括《里斯本认可公约》《互认标准和程序建议》《联合学位互认建议》《欧洲终身学习资历框架》《认定和承认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欧洲共同原则》等,而具体规范学分转移程序规则的则是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简称ECTS)[4]。基于统一的资历框架,ECTS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分转换与累积信息系统,实现学习者的学分累积和转换,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学分转换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学校交换信息包裹、学生提交申请、三方签订学习协议、两校交换成绩单、认可学分。欧洲委员会及其成员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颁布了一些资格认证文件以保障 ECTS 的有效实施,并出台了严格规范的管理规则,包括操作性文件、操作步骤和补充说明[5]

2.基于合作协议的学分转移模式

域外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的运行实践表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成果认证共性特征明显,个性差异鲜明。

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公路作业中的应用,已有较长时间,但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晚,技术发展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在实际操作施工过程中也没有明确规范步骤,因此,施工要求标准较低,施工不严格,在通常情况下,很多施工单位采取的方法都是采用1.5级的油压表作为施工计量工具,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较低,没有控制好张拉幅度,使最终得出的数值与实际需要的数值相差甚远,而且由于张拉力在不同阶段出现较大差异,因此导致混凝土环境整体下降,结构强度较低。所以,在张拉力控制方面,需要不断明确操作规范,提高攻克技术难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设备的质量。

3.学分银行制模式

脑卒中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脑血管疾病,卒中后经调查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症状,临床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具有典型的抑郁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另一方面,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加重疾病恢复的不良影响,对于预后改善较为不利。有研究认为,护理干预对于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据此本研究特以85例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为例展开对比分析,主要探讨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二)不同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的比较

美国的学分转移机制直接根植于学分制。美国许多州的大学和社区学院通过签订协议(大部分州通过大学管理委员会和社区学院委员会在州际层面签署“全面学制衔接协议”,即Comprehensive Articulation Agreement,简称 CAA)来确认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学分及课程的互认内容,保证并规范转学教育以及学分互认的程序化运作。从而形成了由社区学院、一般四年制学院、研究型大学构成的三级高等教育结构,以及从副学士到博士的四级学位制度[6]

目前湖南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各级各类教育间相互隔离的状况比较普遍。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衔接机制尚未成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还在逐步构建之中。适应成人学习需要的课程学习资源平台还不完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质量考核标准,尚未建立真正的“宽进严出”机制。社区教育体系和社区教育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自学考试、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之间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建设还未起步。

域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成果认证在制度目标、功能和认证技术方面存在共同之处。三种模式的总体目标都是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基本功能都包括学习成果的存储、积累与转换。技术手段都是以能力单元作为基本因子、以学分作为度量手段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比对与互换。且三种模式的认证单元类型大都包括课程、各种资格和非正规学习成果。

2.域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的个性特征

 

表1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比较

  

国家或地区制度名称管理机构制度功能制度目标认证单元类型欧盟学分转换系统、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系统、非正规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等欧洲委员会资历、课程、先前学习成果认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学习资历、课程非正规学习成果英国国家资历框架、高等教育资历框架资历与学分框架等资历与考试规范办公室资历、课程、先前学习成果认证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学习资历、课程非正规学习成果澳大利亚资历框架资历框架理事会资历、课程、先前学习成果认证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学习资历、课程先前学习成果南非国家资历框架南非资历管理局资历、课程、先前学习成果认证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学习资历、课程非正规学习成果爱尔兰国家资历框架爱尔兰质量和资历署资历、课程、先前学习成果认证终身学习资历非正规学习成果中国香港香港资历框架资历架构秘书处资历、课程、先前学习评价高等教育终身学习资历、课程非正规学习成果中国台湾非正规教育学习成就认证制度非正规教育课程中心资历、课程、先前学习成果认证终身学习课程非正规学习成果美国学分转换制度转学规则社区教育高等教育课程韩国韩国学分银行系统教育科学技术部课程认证高等教育终身学习课程

注:本表根据国家开放大学汇编的《15个国家/地区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案例研究报告汇编》(2012)和张伟远等著《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国际的发展和比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归纳整理而成。

域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在建构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一是在建构模式方面。以欧盟为代表的学习成果认证模式的制度核心是资历框架,该框架以能力单元为基本元素、以学分为度量单位,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及其他非正规教育的资历和学习成果进行定性和量化描述,在分等定级的基础上,构成一个完整的资历系统。基于能力单元的同质等价性,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可以在认证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转换。基于资历框架的通用特性,欧盟各国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非正规学习领域逐步融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并通过法律文件的形式逐步推行运用,实质性地推动了欧洲教育的一体化进程[10]。美国和韩国模式中没有统一的资历框架。在美国的学分转移模式中,教育机构通过协议对标准化课程进行认可,主要体现在大学认可社区学院课程的转学功能。韩国的学分银行制主要是教育技术部联合其他教育机构认可不同形式的课程和其他学习成果,为成人学习给予学历补偿认证。二是在运作系统方面。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三方签订学习协议,建立包括学籍、成绩、学分标准在内的信息交换系统,由学生依照一系列程序规则进行申请,完成学分转换流程。欧洲委员会与相关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颁布了一些资格认证文件以保障 ECTS 的有效实施。美国的学分转换主要是基于协议的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如“全面学制衔接协议”(Comprehensive Articulation Agreement),实现社区学院和大学的学制衔接。韩国学分认证系统目前主要由教育科技部、终身教育国家研究院以及各省教育委员会三类机构联合管理。在这一组织体系中,作为政府部门的教育科技部、作为第三方机构的终身教育国家研究院、省教育委员会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和功能。

各省市的试点在技术路径和具体实践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技术路径还不清晰,尤其是资历框架、能力单元、认证标准等方面缺乏系统设计。在具体试点内容与进展方面则各具特色,进展不一。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立了基于协议的成人高校联盟,开始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项目,并开展成人学历教育领域课程认证。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和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已经开发出一定数量的认证标准。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立了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行业协会之间的机构联盟。其他各地学分银行也开始建立学习账户和学习档案库,但在学习成果转换等方面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于相关制度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实践中的种种困难尚未完全凸显,学分银行相关方的利益诉求还未全面清晰地呈现,有关学分银行建设的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区域性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机制仍然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总结。

韩国政府于1997年通过了《学分认证法》,“学分银行制”由此诞生。“学分银行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立的多元终身学习制度,其主要目标在于为更多正规高等教育体制外的成人提供取得大学文凭的机会[7]。“学分银行制”由具体的组织来负责运行,终身教育国家研究院承担教育科技部委托的日常事务管理,包括制定、执行教育项目更新评估计划、开发标准课程、检查和核实认证的相关要求、验证学位授予条件[8]。实施“学分银行制”需要许多组织机构的共同合作,包括教育及人力资源发展部、地方教育处等。“学分银行制”连接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通过认证、储存、积累学分以及评估、互认、转换等制度,为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和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9]

国内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试点及评价

我国政府层面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建设起步较晚。自200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意见》(教职成厅[2001]3号)提出“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和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之间学分相互承认机制”以来,政府部门陆续出台有关“学分互认”“学分银行”“学分积累与转换”“学分转移”的政策文件。从实践层面来看,上述制度还处于试点运行阶段。

(一)国内学习成果认证试点概况

 

表2 国内学分银行类型、功能及服务对象

  

类别名称功能目标服务对象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云南省学分银行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河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四川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湖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沟通衔接各级各类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全体社会成员市民学分银行慈溪市市民学分银行北京西城区市民学分银行杭州湖滨商圈市民学分银行建立市民终身学习账户,对市民终身学习进行记录和激励,推动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全体社会成员校级联盟学分银行湖北师范教育学分银行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在联盟范围内实现学校间的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所属学员成人高校学分银行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深圳电大学分银行广西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分银行广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分银行学历教育学分、职业资格证书或非正规非正式学习等认证和转换成课程学分所属学员或全体社会成员职校学分银行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分银行广西商业学校学分银行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分银行对学生学业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所属学员企业学分银行燕山石化公司学分银行浙江奥康集团学分银行安徽省马鞍山市烟草公司学分银行建立学习账户,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参与培训学习,建立培训管理制度所属企业员工校企学分银行顶目北京市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计划”浙江省第三监狱“学分银行项目”共建专业与课程体系,采取弹性学习制度、学分累积制度、学分替换制度,为企事业员工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所属企业员工行业学分银行新乡市教师学分银行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课程超市,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贯通机制,开展学分积累和消费所属行业人员

注:根据上海、云南、广东等7省1市的政府、企业、学校相关文件和网络资源整理而成,统计截止2017年3月9日。

2012 年7月,全国首家省市级学分银行——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挂牌成立,并逐步在成人教育领域开展课程学分互换试点和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双证融通”项目试点。随后,云南、江苏、广东、福建、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市相继成立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各省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定位是面向当地居民,以终身教育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分管理服务机构。除了省市层面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外,我国还有以记录和激励市民终身学习为主要功能的市民学分银行,可实现学校间的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和课程互选的校际联盟学分银行,以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沟通为主要功能的成人高校学分银行,以促进学习者多元化评价的职校学分银行,以及以柔性的培训管理制度为主要特征的企业和行业学分银行。此外,有些地方还有一些冠以“学分银行”名称的合作项目(国内学分银行类型、功能及服务对象情况见表2)。

(二)国内学习成果认证试点的总体评价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在实践探索中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但尚未形成成熟典范的本土经验。总体而言,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均采用了学分银行建构模式,服务全体社会成员的省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目标定位、制度功能、管理体制等方面大体相同。各省市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制度目标都定位于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沟通衔接各级各类教育,搭建终身学习和人才培养“立交桥”;制度功能都定位于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等方面;组织管理方面均由政府主导,依托当地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建设和管理;命名大多采用“省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模式,云南和广东例外。在命名形式上,“广东终身教育学银行”名称中没有“省”字,淡化了区域化行政管理的特征,更契合终身学习的理念,也更适应终身学习的实践特征,更具合理性。

李景[11-12]对其中常用的5种本体构建工具进行了对比和评价,王长霞等[13]也对其中的7种本体构建工具从可视化、中文支持、OWL语言、网络技术、合作开发、本体合并、模糊本体构建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他们都认为,虽然本体开发工具有很多优点,并在某些领域发挥了作用,但是还不足以担负本体工程和语义网基础建设的重任。

欧盟及其成员国的资历框架在学分标准的覆盖面、标准化、权威性与通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美国的合作协议模式充分尊重学校的教学自主权,积极促成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很多大学的认可,有效地推进了社区教育的系统建设。韩国的学分银行制模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较大贡献,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认可程度还有待提高。我国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的建设应当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的现实特点,博采众长,可以尝试建立基于资历框架与机构联盟的学分银行建构模式。

湖南终身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机制的建构模式与路径选择

在过去的2018年,尽管汽车工业正在发生巨大转型,格劳博仍然成功巩固了牢靠的市场地位,凭借的正是领先的技术和机床,以及传统动力总成技术和新电动驱动设备的优化组合。面对即将到来的2019年,格劳博已经对市场的转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坚信这必将又会是收货满满的一年,并且在未来获得持续成功。     

根据前文中国35个大中城市地价、房价和物价的收敛性分析结果可知,2010年之前各城市的地价呈现σ发散现象,而在2010年之后才有了一定的收敛趋势。此外,2010年之前我国房价不断持续高涨,2010年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从抑制需求、增加供给、加强监管等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全方位调控,进而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增加住房供给无疑又冲击了土地市场,引发北京等热点城市频现“地王”。因此,本文以2010年为分割点,将样本期2002—2016年划分为2002—2010年和2010—2016年两个时段进行实证检验,以考察地价、房价和物价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时序差异。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

(一)湖南终身学习发展的现状

2015年,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73.22%,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97%和99.94%,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21%,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达248.5万人[11]。除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湖南省其他教育发展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湖南发展教育的基本理念,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夯实了基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12]。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元化多样性需求进一步增强,终身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新的关注热点。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1.域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成果认证的共性特征

(二)湖南终身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的建构模式选择

结合湖南实际来看,选择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构模式是合乎现实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仅基于比较借鉴域外三种制度的后发优势,而且也考虑到了我国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客观实际。第一,国家层面的统一的资历框架尚未形成,因而无法采用欧盟基于资历框架的学分转移模式。事实上,不仅统一的资历框架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即便是各类教育领域的质量标准都难以统一规范。如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在逐步形成之中,成人教育领域更是缺乏基本的教学规范与标准。第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和学习成果的认证需求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终身教育发展程度往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正向相关性。在经济发达地区,终身教育发展较快,社会成员对终身学习的需求和对学习成果的认证需求也更多更大,从而有更为强烈的动因建立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地域性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便是相对现实的选择。第三,我国学习成果认证机制采取学分银行建构模式正在形成共识。从政策层面来看,无论是党和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还是教育部门的工作思路,均已确立学分银行建构模式。各省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接连成立及其试点,已是既定事实。

但是,单一的学分银行制度无法支撑完整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作为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服务机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目标与功能实现还需要资历框架的构建、不同教育领域建立协议联盟等诸多机制的配合支持。而且资历框架与协议联盟也只有通过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才能开展建立个人学习账户、存储学习成果等基础性工作,促进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并在探索中逐步形成、完善。资历框架及其认证标准和能力单元,是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的实体规则与制度内核。通过建立协调、整合、可比较的资历框架,可以形成各层次教育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统一评价标准,进行学分积累和转换,确保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只有建立标准化与灵活性兼备的框架和认证标准,才能沟通和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实质意义上的终身学习体系与人才培养“立交桥”。目前,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尚待时日,各个地域和行业之间的互认标准也在逐步创建之中,这也给地方、职业行业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空间,教育机构联盟可以提供互认学习成果或资历名录,聚合优质资源。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作为具体承担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的业务组织体系和程序性中介机构,可以建立统一的组织服务制度和信息服务平台,从而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

(三)“框架-标准-单元”的技术路径是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的内在机理

学习成果认证的内在机理就是科学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基础上的能力单元的同质等价性。因此,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应在以资历框架为支撑的学分银行建构模式基础上,采取“框架-标准-单元”的技术路径。能力单元可以依照不同的标准组合成不同的资格类型和学习成果类型,资历框架实现各种学习成果的统一价值比较,从而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有效沟通教育领域与劳动力市场[13]。与此同时,标准化资源的开发可以实现最有效的市场配置,也可以通过市场检验形成具有公信力的教育培训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14]

新生儿腹裂根据病变是否合并畸及严重度分为单纯及复杂二组,采用两种不同外科干预方式:Ⅰ期修补术和Silo袋置袋后Ⅱ期修补术。这两种模式中均有产房外科早期干预[4]。有麻醉或非麻醉二种方式,Bianchi[5]提出了非全麻镇静下施行腹裂手术,而后Kimbl[6]等提出了用镇静剂下开展了非缝合法I期修复腹裂手术,在我国,郑珊等最早报道I期无缝合肠管回纳法治疗先天性腹裂,避免了机械通气插管麻醉的危害,提早了经口营养,减少治疗费[7]。麻醉下施行手术术中松弛的腹壁有利于肠管的回纳,能良好的缝合腹壁各层组织[8],同时可预防遗漏先天性胃肠道畸形仍有一定优势。目前,插管麻醉条件日益成熟,几无并发症发生。

当然,并非所有的学习成效都可以量化成以能力单元为基础的标准化资历和学习成果。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学者们总是或多或少地怀抱这样一种理论设想:从一些基本原理或者概念出发,推演出某个学科的全部概念而形成概念演绎体系,把所有学习成果或者资历构建成一个概念清晰、位序适当、逻辑一致的资历体系。这种设想不仅缺乏理论和事实依据,而且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这样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即便构建出这样的概念体系,也未必有真值传递功能[15]。教育涉及人性认知、自我发展、社会伦理和科学技术等各个层面,显然难以通过全盘概念化、标准化而成为统一的体系。因此,我们在选择“框架-标准-单元”这一技术路径时,应该把握好理性的尺度和限度。

1.2.1 测定下限。测定下限为系统能检测到的分析物的最小含量或最低浓度。选用北京康彻思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分析灵敏度盘进行检测,若阳性进行稀释(如稀释到原浓度的2、4、8、16倍…)后进行检测。首次出现阴性的前一个稀释倍数为该实验的测定下限。

(四)教育类型“差序格局”背景下分层推进的实施路径

从学习成果认证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可大致梳理出先从职业教育领域继而普通高等教育再到继续教育领域的历史脉络,欧盟、澳大利亚的相关实践即为典型例证[16]。究其原因,就在于教育领域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序格局。教育“差序格局”是借用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术语,用以表征教育领域中职业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不同教育类型在目标层次、标准化、技术化层面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事实还体现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关注程度、管理力度等方面。职业教育与科学技术、行业企业存在天然的关联,基于其标准化特性和工业生产的现实需求,形成了以能力单元为基础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横向沟通,也产生了对接高层次培养的生长性需求。普通高等教育也处在逐步体系化和标准化进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并引入以课程为单元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以继续教育为重点的终身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则尚在发展和完善之中,非正式、非正规学习成果以及先前学习成果的认证标准还存在探讨空间,与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的对接还需要不断探索,但是通过建立终身学习账号和学习成果档案库、存储标准化的、经由权威部门认可的学习成果,可以在老年教育、社区教育、行业企业培训等领域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从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教育领域的“差序格局”客观上影响着学习成果认证领域分层推进的时序安排。湖南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需要在作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妥当安排实施路径。参照国内其他省市的做法,可以委托第三方建立管理服务中心,在开发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院校联盟的基础上,按照建立学习账户和学习者档案库、登记存储学习成果、单向认证到互相转换的技术流程进行运作。目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学分银行筹建办公室,拟定《湖南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方案》,开发出信息服务平台,并依托湖南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基于云技术的湖南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及学分银行建设”和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湖南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筹建与试点”开展试点工作。

结论与反思

基于全民终身学习的目标定位和沟通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功能属性,学习成果认证机制构成了终身学习体系的制度枢纽,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具有鲜明的文化与国别体制特征,因而产生出不同的建构模式与技术路径。我国还没有形成国家层面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各省市的试点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湖南省的学习成果认证试点可以在结合国内外经验和本土实际的基础上,选择学分银行的建构模式和“框架-标准-单元”技术路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教育领域的“差序格局”,选择合理的实施路径,找准切入点,做好基本功,分层分类推进学习成果认证试点。

本文在比较的基础上研究模式选择与路径选择,属于典型的制度选择研究,因而无可避免地受到现有制度背景、模式类型化和功能主义的局限。对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的理论基础、内在机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对各国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变迁和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考察,对我国相关制度的系统梳理和差异比较还比较粗略,还有待于后续研究的继续深化与细化。

参考文献:

[1]张伟远.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国际的发展与比较[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3

[2]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 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7-68.

[3]桑宁霞.国际终身学习法比较研究[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5.

[4]陈涛,刘晶蕾,张宝昆.走向自由、终身学习之路: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发展历程、规程与前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2,(9).

[5]唐轶.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

[6]米红,李国仓.美国大学与社区学院学分互认机制研究——以北卡罗来纳州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7,(10).

[7]奇永花.韩国终身教育的发展与实务运作[J].成人教育,2009,(3).

[8]张朝霞,熊锟.韩国的“学分累积制度”对我国构建学分银行管理机制的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

[9]郝克明.终身学习与“学分银行”的教育管理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01).

[10]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处.欧盟终身学习计划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9,(01).

[11]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三五”规划[EB/OL]. http://gov.hnedu.cn/c/2016-09-09/836516.shtml.

[12]吴晓波.构建湖南终身学习体系的路径选择[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

[13]刘新国,李灿军.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的理论基础及其局限[J].现代职业教育,2017,(25).

[14]鄢小平.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5,(1).

[15]王海明.伦理学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52-153.

[16]张伟远.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国际的发展与比较[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62,122.

 
刘新国,李灿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