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性别的叛逆:秋瑾的身体改造思想与实践

更新时间:2009-03-28
 

秋瑾,原名闺瑾,东渡日本时易名瑾,字竞雄,自称鉴湖女侠。1875年生于福建省云霄县,祖籍浙江绍兴,因父亲秋寿南于福建为官,故举家迁徙于此。后秋寿南调往湖南省湘潭县任职,遂举家迁往湘潭。秋瑾19岁时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湘潭本地纨绔子弟王子芳成婚。诞下一子后,王子芳捐官入京,秋瑾也随之前往北京,并于北京结识曾国藩的入室弟子吴芝瑛。吴芝瑛学识甚高,眼界开阔,思想开明,二人很快成为人生知己。秋瑾年少时期生活过的厦门、湘潭、北京都是与外来文化接触较多,革命氛围较浓,思想较为开化的地区,因此秋瑾自小便是一个有主张,有才气,有抱负的女子。此后不顾丈夫反对只身东渡日本留学,积极参加革命事业,学成归国回到家乡绍兴任教,担任体育教习,创立体育会,重视身体改造。这都与其在较开放的环境中成长息息相关。

所谓身体改造,身体不再是一个被忽视的和被动的客观存在,而是从具身视角来看待身体,将身体看做一切活动的载体,将其放入真实的政治、历史环境中进行阐释,从而探究身体主体在接受教育与训练时同时对身体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将身体改造成一个政治的、历史的身体。秋瑾因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逐渐成长为一位性格刚强的女子,并且自小便懂得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加入革命活动时也特别强调练习体操,增强体能的重要性,不仅创立体育会,还鼓励女子积极加入体育会,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身体改造的思想与实践贯穿了秋瑾短暂而英勇的一生。

一、秋瑾身体改造思想之体现

秋瑾在母亲单氏的支持与鼓励下,虽然身处僵化的封建社会,却从小饱读诗书,除传统的四书五经外,还接触了大量介绍西方的书籍,因此思想十分开明,性格也十分刚强,勇于与封建陋习作斗争。后来独自赴日留学更是开阔了秋瑾的眼界,使其真正接触到“西方文化”,小时候爱惜受之父母的身体的种子,开始开花结果。

(一)拒绝缠足,批判封建陋习

秋瑾年幼时就曾向家人发问,为什么父兄无需缠足,家中女子却要忍受缠足的痛苦。因此秋瑾在本该缠足的年幼时期勇敢的拒绝缠足,为日后习武打下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1904年10月,秋瑾在日本演说练习会上发表演讲《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其中就曾提及:

没到几岁,也不问好歹,就把一双雪白粉嫩的天足脚,用白布缠着,连睡觉的时候,也不许放松一点,到了后来肉也烂尽了,骨也折断了,不过讨亲戚、朋友、邻居们一声“某人家姑娘脚小”罢了……陈后主兴了这缠足的例子,我们要是有羞耻的,就应当兴师问罪,即不然,难道他捆着我的腿?我不会不缠的么?[1]

正是在秋瑾与大通学堂教员的严厉管教之下,大通学堂的操练进行得十分顺利,将生长于旧社会的学员的羸弱身体逐渐改造成了有纪律的新式国民的身体。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方国家及社会文化的冲击,东亚病夫的刺痛,让强国强种成为教育的深层诉求。在国家和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下,个人的成长教育更多地被赋予了政治的意义。正是在国家、民族受到外来压迫的时代背景下,加重了时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传统的反思,曾经的端庄儒雅被粘上死板木钠、缺乏活力的新标签,中国社会及社会中的个体,迫切需要进行自身改变以应对外来压力,教育与改造便应首当其冲。这时的中国社会,需要的是活力,是“动”起来,而不再是“静”,国家和民族落后的矛头直指羸弱的身体及其相关的教育制度。对“静”的批判和对“动”的提倡,一时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军事的现实需求更是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场轰轰烈烈的军国民运动由此兴起,军国民教育进而带动了对身体教育的改革,让身体承载了更多的“动”能,不断驱动着教育改革及对身体的教育改造。

秋瑾习武,除了强健体魄,还有另一层面的原因。据秋瑾侄儿秋高回忆,秋瑾时常与母亲诉说:“红毛人这样厉害,中国人胆小如鼠,这样下去,中国人成了她的奴隶了……要去掉这种耻辱,就得武力解决,打走红毛人,才有免除做奴隶的希望。”[4]由此可以看出,秋瑾在目睹了当时社会的惨状之后,认定了要靠武力驱逐鞑虏,以洗刷这份长期以来的耻辱。这正是秋瑾一直以来坚持习武的深层原因。正如秋高所言,秋瑾只是旧社会里的一个弱女子,但是她的体魄却与一般女子不同,究其原因,就在于其曾习得些许武艺。

(二)自幼习武,强健体魄

3.不少农民及游子对土地的深厚感情,不言而喻,在情感上不愿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出去。就精神层面而言,土地则为农民构筑了一道保障其生存发展的心理防线。中国农耕经济不仅开始早,而且持续时间长,这使得国人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爱土、亲土、敬土,把土地看作自己生命和依靠的情结〔3〕。因此,不少农民尤其是一些年过半百的农民,把土地当作自己的命根子,总舍不得把土地流转出去,更别说土地信托流转了。不少在外工作及经商的游子对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对自己曾经洒下汗水和泪水的土地感情极深,无法忘怀,都想在自己晚年,解甲归田,返璞归真,过田园生活。现在要把自己的土地长时间信托给信托公司,思想上根本无法接受。

  

秋瑾

不仅如此,秋瑾赴日留学期间,在写给家兄秋誉章的信中,也曾提及:

在课程中导入激励理论,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基于内容型激励理论,提炼学生所注重的激励因素是关键;基于过程型激励理论,需注重展示课程的价值及考核的公平;基于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需加强课堂监管、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妹近在学校,身体甚耐劳,日习体操,能使身体健壮……杂乱,扯杂步覆,即请近安,并祈随时卫养身体为要。饮食务求滋养,衣服必求洁净,则于卫生甚有益者。京中有售日本宝丹者及清心丹,宜购置左右,以备不快时用之为要。[3]

1907年由于徐锡麟捐官去了安徽任职,遂委托秋瑾为大通师范学堂督办,主持一切校务。虽然这一决定引起了士绅阶层的强烈反对,但是秋瑾并未因此退缩,而是积极担起重任,成为我国近代第一位女校长,开风气之先,为众多女子树立了榜样。

 

由此可以看出秋瑾一直保持强身健体的习惯,即使远赴东洋留学也依然日习体操锻炼身体,并不忘叮嘱家兄注意饮食、卫生、用药等各方面与身体强健有关的问题。

可见对于缠足等此类伤害身体、不利于女性身体健康成长的封建陋习,秋瑾一直都抱持反对意见,不仅自己勇敢拒绝缠足,也一直在呼吁广大女性同胞共同拒绝缠足,废除缠足陋习,爱惜自己的身体。虽然幼时的秋瑾最终未能靠一己之力成功地躲过缠足这一难关,但是其为了身体的完整、健康而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精神值得借鉴。

(三)男儿装扮,英姿焕发

秋瑾一生都在为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女性同胞的解放而努力奋斗,为男女平等的事业而奋斗。她认为一个国家要崛起,占人口总数一半的女性就要像男性一样受教育,学手艺,与男性一起为社会作出贡献。因此秋瑾自始至终就将自己当男儿看待,甚至从穿着打扮上像男性看齐。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回忆起秋瑾时曾提及:我所看到的秋瑾总是男子装束,穿长衫、皮鞋,常常骑着马在街上走。[5]

1906年2月,秋瑾自日本返家探亲,其胞弟秋宗章对其衣着外观描述到:“着紫色白条棉织品之和服,宽襟博袖,盘髻于顶,乍见几疑是客……姊既归,乃弃和服不御,制月白色竹布衫一袭,梳辫着革履,盖嫣然须眉焉。此种装束,直至就义之日,迄未更易。改装伊始,曾往越中蒋子良照相馆摄一小影,英气流露,神情毕肖。”[6]

供应商是根据使用单位的意见和安全工器具厂家的宣传来确定的,在安全工器具的采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对生产厂家了解不彻底,对工器具的质量没有仔细的进行检查就购进的问题,使得安全工器具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在使用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还有就是安全工器具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不当,不按照安全工器具的要求进行使用,例如不系安全带、不戴安全帽等现象很容易出现伤亡事故。

另据王鹤照回忆:“她从日本回绍兴后,我看见过几回,穿的是横排一字襟衣服,有时穿西装,拿文明棍,戴鸭舌头帽;有时骑马,挂指挥刀,在大街上‘嗒、嗒、嗒’地走过。秋小姐个子不长不矮,人挺健壮,也颇秀丽。”[7]

秋瑾在接办大通师范学堂之后,十分重视学员的身体训练,打破了呆坐背书的课堂形式,带领学员们走出课堂,进行各种操练,让学员们“动”起来,不仅能练就一身保家卫国的好功夫,同时还能强身健体。当“静坐”了数千年的中国人的身体动起来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脑的觉醒。

由此可知,秋瑾作男子装扮为再寻常不过之事。秋瑾以身体为载体作为寻求男女平等的途径之一,可见其重视历史潮流中的身体,并未仅仅将其作为一种简单的客观的物质性的存在,而是将其作为具体的,具有政治、历史意义的身体,体现了其重视身体改造的精神。

二、秋瑾身体改造之实践

秋瑾自小重视对身体的教养与改造,常年习武,强健体魄,从内在改善身体素质;身为女儿身,常年男子装扮,从外在培养具有男女平等意义的政治的、历史的身体。除了自身一直注重对身体进行改造之外,秋瑾也一直在试图将其身体改造的思想投入实践当中,争取对更多的国民进行身体改造,以身体改造为起点,从而达到对国民思想与观念的改造,开化民智,开放民风。

(一)执教大通学堂,创设体育会

大通学堂也称大通师范学堂,由徐锡麟,陶成章等人于1905年创办于浙江山阴。20世纪初,清政府鼓励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徐锡麟等人想借此机会创办一所武备学堂进行军事训练以培养会党成员。由于清末政策不允许私人创办武备学堂,陶成章便建议将学校的名称改为大通师范学堂。当时军事教育在全国开展的很广泛,但是师资非常匮乏,质量参差不齐,便以培养小学体育教师为由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并请来了一心想要在清政府面前立功的知府福贵帮忙,于是大通师范学堂便顺利地开办起来,于1905年9月23日正式开学,以六个月为一期办学,一共办了三期。虽然名为师范学堂,其实是一所武备学堂,以体操训练为主,并以培养会党成员为宗旨。

林雪川在广安当地经营了数家公司,涵盖了水业、建筑、物流、旅游开发等多个行业,但效益一直不好,欠债上千万元。

人类建造屋顶的历史约有一万年。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树屋、石屋、帐篷、半地穴居等建筑中经常有着外形相似的锥形或坡形屋顶。早期人们发现这样的屋顶很牢固,建造起来相对省力,对有遮风挡雨、保温隔热需求的住户来说,住在有坡屋顶的房子里那是相当舒服!当充满智慧的人类掌握了更高超的建造技术后,他们便开始推敲屋顶的最佳坡度,寻找屋顶和墙体之间的完美比例,还用心地在屋顶上加了装饰……这样一来,坡屋顶的建造越来越科学、合理,甚至有了艺术范儿。

秋瑾不仅自幼就懂得拒绝缠足的道理,并且十分看中习武健身的作用,据曾资助过秋瑾革命活动的浙江同乡徐双韵回忆,秋瑾在厦门时,就经常听母亲说起其在萧山的舅父和表兄于家中常年习武,二人武艺高超。因此秋瑾回到绍兴后不久,就随同母亲回到了萧山,跟着舅父表兄一起习武,学会了骑马射箭、跳高跳远等各种武艺,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对于日后所从事的繁重的革命活动大有裨益。[2]

 

秋瑾在大通学堂执教期间,特别注重体操与武艺的操练,并于学堂内创设体育会,招收各地学员进行体育操练。也曾试图招收女学员,培养新式女国民,后来迫于封建士绅的反对,只好放弃这个计划。但是秋瑾仍然于大通学堂内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军事操练,并对学员身体进行改造。从外在而言,大通学堂的学员均统一着装,“自大将以左尉均黑色,对襟短衣,白布包头,并加胸带,以色为等差,黄者居首,白次之,红又次之,浅蓝又次之。”[9]其次,学员均统一作息,统一进行操练,“起床、熄灯、上课、下课都用步号,清晰可听。催起号角一鸣,立即把被褥捆好。鞋子一律放在门外,不得在室穿脱。”[10]除此之外,秋瑾与诸教员对学员的管教十分严格,“教师很认真严厉,譬如开步走走的不好,她就用指挥刀敲你的腿,夜间打行军,你爬不上山,她就推你一把;夜间泅河,你不敢下水他也推你一把。”[11]据大通学堂的学员朱赞卿回忆,“我从小多病,这样一二个月以后,身体反而练的强壮起来了”。[12]

(5) 间隙单元。开挖间隙分为3部分:刀盘超挖间隙、盾尾间隙和操作间隙[7]。本文通过降低材料弹性模量的方式来模拟开挖间隙,弹性模量一般取值为10 kPa。

本文采用STM32F103RCT6单片机作为油液颗粒污染度检测系统的主控芯片[12-14].STM32是一种嵌入式微控制芯片,外接晶振,经倍频后,最高运行速度可达72 MHz.STM32有64个可任意控制的I/O接口,丰富的串口资源.STM32的103系列支持5路串口,均可实现单工通信和半双工通信.此外,STM32内部具有两路12位高精度DAC,可以方便实现开关调控.

  

徐锡麟

中国近世的教育,在动静之间的选择与改变中,事实上实现了国人身体从思想到行为的再造,体现的是由一种身体塑造模式向另一种身体塑造模式的转换,新的冲击与传统的惯性共同作用于身体,而身体也在不断调整并适应这个过程,最终在偶尔剧烈但通常缓慢的社会演进中实现嬗变、转型。

大通学堂学员朱赞卿也曾说道:“她的身材不高大,高鼻梁,时常梳一条辫子,着一件鱼肚白竹布长衫。脚虽缠过,但着一双黑色皮鞋。所以有人说她是男装到底的,但是头是不剃的。她自己起了个别号叫竞雄,因为她愤激于当时男女不平权,她的装束也含有这种意义。”[8]

(二)创建共爱会,创办《中国女报》

秋瑾自幼饱读诗书,不仅接触过大量西方书籍,“凡新书新报,靡不披览,以此深明中外之故,而受外潮之刺激亦渐深”,[13]还曾亲自远赴东洋留学亲身感受“西方先进文化”。因此秋瑾自小便注重男女平权的问题,性格十分刚强。大通学堂创设者徐锡麟就曾指出,“如同志者,有英雄之气魄,神圣之道德,麟实钦佩之至,毕生所崇拜者也。”[14]南社女诗人、秋瑾挚友徐自华回忆秋瑾时也曾说到:“迹其行事,不拘小节,放纵自豪,喜酒善剑,若不可绳以理法……虽爱自由,而范围道德,固始终未尝或逾者也。”[15]由此可见秋瑾实为一位性格豪爽、自强不息的刚强女子。据秋瑾留学日本的同乡同学王时泽回忆,秋瑾归国之前,曾对其诉说:“且光复之事,不可一日缓,而男子之死于谋光复者,则自唐才常以后,若沈荩、史坚如、吴樾诸君子,不乏其人,而女子则无闻焉,亦吾女界之羞也。愿与诸君交勉之。”[16]秋瑾对男女平权问题的重视之深,甚至达到了不惜牺牲自己的程度。

与对照组比较,BV模型组小鼠子宫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各剂量黄柏碱与加替沙星可减少小鼠子宫组织中TLR4表达。黄柏碱(20、40 mg/kg)与加替沙星均可有效降低小鼠子宫组织中TLR4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结果见图2。

正因如此,秋瑾一直鼓励女同胞共同挣脱封建束缚,寻求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地位。于日本留学时,曾与陈撷芬于留学生当中共同发起建立共爱会,开展妇女运动。共爱会实是近代中国妇女首次成立的爱国组织,宗旨是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主张女子从军,救护受伤战士。[17]不仅如此,秋瑾回国后为了宣传妇女解放于1907年创办了《中国女报》,刊登了大量鼓励妇女拒绝缠足,重视操练,接受教育以为选择职业做准备,将旧社会的受封建陋习压迫的扭曲的女性身体逐渐改造成为积极的,新式的女国民的身体。从身体的改造开始,继而使其思想开始觉醒,成为内外一致、表里同一的可与男子相抗衡的真正的女国民。

(三)翻译《看护学教程》

在对身体进行国民性改造的同时,秋瑾也一直十分注重对身体的看护。从第一个层面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需要的不仅是操练,看护工作也十分必要。从第二个层面来说,因为看护工作的性质较为特殊,因此非常适合女子从事此种职业,从而能鼓励女子接受教育与训练,成为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社会成员,成为合格的新式女国民。

为追求男女平权,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秋瑾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训练从而从事各种职业。其曾在《实践女学校附属清国女子师范、工艺速成科略章启事》中提及:

意自后我国姊妹苦经费之艰难、期间之短促、有志未逮者咸得束轻便之行装,出幽谧之闺房,乘快乐之汽船,吸自由之空气,络绎东渡。预备脩业。而毕业以后委身教育,或任教师,或任保姆,灿祖国文明之花,为庄严之国民之母,家庭教育之改良,社会精神之演进,无量事业,无量幸福,安知不胚胎于今日少数之女子。[18]

秋瑾十分看中女子出国留学的重要性,因为东瀛路近费省,且留学时间较短,因此收拾轻便行装便能络绎东渡,于东瀛享受自由,摆脱封建束缚,接触新知,开阔眼界。不仅如此,学成归国即可从事各种职业,不仅更加有利于家庭教育,更能使女性成为“庄严国母”、促进社会精神的演进。

在所有女子可以从事的职业中,秋瑾最看中看护一职。虽然秋瑾在日留学期间主修教育与工艺等学科,但是其一直对看护工作多加留意。留日期间曾参考日本书籍,翻译了一部看护著作,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了删减与编修,名为《看护学教程》,是秋瑾唯一的译作。《看护学教程》详细地介绍了看护的理论与实践,极力批判了当时社会把看护当作贱业的封建观点。[19]在《看护学教程》的序言中,可以看出秋瑾重视看护一职的原因。首先,当时国家处于生死存亡时刻,战争随时一触即发,“他日者,东大陆有事,扶创恤痍,吾知我一般之姊妹,不能辞其责也矣”;[20]其次,“夫看护为社会之要素,妇人之天职,固无俟吾辈喋喋;抑亦有一言者,人生斯世,孰无亲子兄弟而疾病痛苦又所难免,则健者扶掖病者,病者依赖健者,斯能维持社会之安宁。而妇女之天性既如上述,且人无论贫富贵贱,幼而事父母,壮而事舅姑,长而育儿女,固其本分之事。是在平时则看护亲子兄弟之疾病,以归于安宁;战时则抚慰出征军旅之伤痍,以振其勇气,当然之势也”。[21]秋瑾认为女子天性更为细心,且长期照顾家人,因此看护乃妇女之天职,在家侍病者,在外抚伤痍,和平时代则保社会安宁,战乱时期则能与男子一同奔赴战场救治伤者,增进国家利益,因此从事看护一职不仅能治愈病者伤者的身体,也能充分体现女性社会价值,益国便民。

 

《看护学教程》最初发表在1907年出版的《中国女报》第1,2期上,后《中国女报》囿于经费困顿只能停办,因此《看护学教程》也未能译完。但是从其节译片段就能窥探出秋瑾重视身体的看护与改造,及其旨在通过身体改造从而促进女性解放的思想与实践。

可见,该时期二书中“非”的用法南、北地域不同,北方更丰富些。周生亚在《否定副词“非”及其否定的结构形式》中指出:“‘非’作否定性判断的否定形式主要有三种名词性谓语、主谓结构谓语、动词性谓语。最主要的语法功能是否定名词性谓语。”[注]转引自刘敏《汉语否定副词来源与历时演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非”在此前所否定的也多是名词或名词性谓语结构,《左传》中也是[7]。

三、余论

身体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的存在,也是一切人类主观性活动的载体与基础。

除此之外,身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流变性,身体的改变是进行一切历史活动的前提。试想,如若身体不曾改变,稳如磐石,那历史又将如何继续演进?[22]我国的知识分子于近代逐渐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于是纷纷要求进行身体改造。男子剪辫易服,女子拒绝缠足,重视体育操练,注重保健卫生,这是身体对封建陋习的反抗,旨在塑造放松的,自由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积极活泼的身体。对身体的改造是对国民进行改造的第一步,因此身体改造的真正目的是塑造新国民。

 

秋瑾作为一位饱受封建压迫的旧社会妇女,不仅没有被僵化的封建思想所侵蚀,反而能一直保持清醒,为男女平权、社会进步而奋斗,可谓难能可贵。近代中国提倡男女平权的知识分子众多,大多为男性,但是对于男性来说,在近代中国提倡男女平权仅仅只是向他们认为的先进的西方文化看齐,只是一种单纯的学习,而秋瑾作为旧社会女性,深受封建陋习的压迫,深刻地体会到我国近代女性的苦楚,是真正的站在女性的角度为女性考虑,才提出男女平权并为之奋斗一生。[23]此外,秋瑾深知遭受封建社会腐蚀的中国妇女首先要解放的是扭曲的身体,要对封建社会中的身体进行改造,因此一直在鼓励姐妹们拒绝缠足,操练身体,强健体魄,从而为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做充足的准备。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接受教育与训练为职业做准备,只有从事社会中的各种职业,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与男子相抗衡,成为合格的新式国民。

参考文献:

[1][3][15]秋瑾.秋瑾集[M].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北京:中华书局,1960:4-6,39,191-192.

[2][4][7][8][10][11][12][13][14][16][17][19]周芾棠等辑.秋瑾史料[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23,112-114,131,149,131,131,131,20,7,125,16,27.

[5]范 文 澜 .女 革 命 军 秋 瑾[J].中 国 妇 女 ,1956(8):16.

[6]秋宗章 .六六私乘[J].妇女共鸣,1936(6):30-31.

[9]陈去病.鉴湖女侠秋瑾传[J].党史史料丛刊,1945(4):22-23.

[18]秋瑾 .警告我同胞[J].白话(东京),1904(4):53-58.

[20][21]秋瑾.看护学教程[J].中国女报,1907(1):23-31.

[22]黄亦君.身体改造:清末民初的军国民运动与国民觉醒[J].教育文化论坛,2012(2):16-22.

[23]郭学松.秋瑾尚武思想研究[J].体育学刊,2013(4):60-63.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孙慧,邬旭丹
《海峡教育研究》 2018年第04期
《海峡教育研究》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