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一脉相承:理学视域下宋濂的散文思想及创作浅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等,谥号文宪公,婺州金华人。元末召为翰林编修,辞而不受。至正二十年(1360),受朱元璋礼聘为《五经》师。洪武二年(1369)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1]著述颇丰。宋濂好友刘基《宋景濂学士文集序》称宋濂“儒林清议,佥谓开国词臣,当推为文章之首”。[2]同门王袆《宋潜溪先生文集序》称其“为文章,富而不侈,窍而不凿,横纵下上,靡不如意。其所推述,无非以明夫理,而未尝为无补之空言”。[3]

、“天地一太极的理学观

宋濂是金华潜溪人。金华是婺州的学术中心。朱熹理学经过门人黄幹的传播,在婺州发扬光大。全祖望《宋元学案·勉斋学案》称:“勉斋(黄幹)之传,得金华而益昌。”[4]“得金华”即指婺州金华“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受学于黄幹并以发扬朱熹理学思想为己任,使得婺州地区的朱子之学兴盛。宋濂曾称:“夫以北山之学,承朱子再传之绪,造诣真切,践履纯固,而其见之翰墨,虽出于一时,皆有关于世教,有益于人伦,似无斯须不志于道者也。是诚可及哉。”[5]《宋元学案》将宋濂列入《北山四先生学案》,显然就是肯定朱熹理学对于宋濂理学思想的影响。

有计划地引进各种魔芋产业建设的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和魔芋农产品研发力度。在种植方面,加大对魔芋优良芋种的研发,加强对于魔芋病害的综合防治研究;在加工方面,提高魔芋深加工水平,开发多样化的魔芋产品,如魔芋中含有葡甘露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及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对于魔芋在减肥和保健上的优势应加以利用,开发新的魔芋产品[5]。

朱熹以“理”“气”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宇宙之间,一理而已”。[6]“有是理,便有是气,流行发育万物。”体现在人性论上,“理”表现为“性”,即“人物之所得以生之理”;“气”则表现为“形”,“得天地之气以为形”。[6]但是,“理”是不依赖客观物质世界的精神本体,必须借助“气”的派生才能形成具体的人性。宋濂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理学概念,认为“天地一太极也,”“春夏之伸而万汇为之欣荣,秋冬之屈而庶物为之藏息,皆出于一元之气运行。”在人性论上,宋濂的看法也与朱熹颇为相近。他指出:“天人之际,难矣;苟有以感之,非难也。天穹然而在上,人貌然而在下,势绝而分殊,岂易感哉?然人之身,天之气也;人之性,天之理也;理与气合以成形,吾之身与天何异乎?”“天之气”构成了人的形体,“天之理”决定了人的本性。而人的本质是由于“理与气合以成形”。

1) 在海运里程方面,东北航线较北极—苏伊士航线节省了46%;在全年航次数量方面,东北航线增加1.5~2.0个航次;在单位航次成本方面,除轻冰夏秋环境外,东北航线成本均偏高;在必要运费率方面,东北航线成本偏高。

六经皆心学也,心中之理无不具,故六经之言无不该。六经所以笔吾心之理者。是故说天莫辨乎《易》,由吾心即太极也。说事莫辨乎《书》,由吾心政之府也。说志莫辨乎《诗》,由吾心统性情也。说理莫辨乎《礼》,由吾心有天叙也。导民莫过乎《乐》,由吾心备人和也。人无二心,六经无二理。因心有是理,故经有是言。心譬则形,而经譬则影也。无是形则无是影,无是心则无是经,其道不亦较然乎!然而圣人一心皆理也。众人理虽本具,而欲则害之,盖有不得全其正者。……呜呼!圣人之道,唯在乎治心。心一正则众事无不正,犹将百万之卒,在于一帅。帅正则靡不从令,不正则奔溃角逐,无所不至矣,尚何望其能却敌哉。大哉心乎,正则治,邪则乱,不可不慎也。秦汉以来,心学不传,往往驰骛于外,不知六经实本于吾之一心乎,所以高者涉于虚远而不返,卑者安于浅陋而不辞,上下相习,如出一辙,可胜叹哉!然此亦皆吾儒之过也。京房溺于名数,世岂有《易》。孔、郑专于训诂,世岂复有《书》《诗》。董仲舒流于灾异,世岂复有《春秋》。《乐》固亡矣,至于小大戴氏之所记,亦未多醇,世又岂复有全《礼》哉!经既不明,心则不正。心既不正,则乡闾安得有善俗,国家安得有善治乎。惟善学者,脱略传注,独抱遗经而体验之。一言一辞,皆使与心相涵,始焉,则忧乎其难入;中焉,则浸渍而渐有所得;终焉,则经与心一,不知心之为经,经之为心也。何也?六经者,所以笔吾心中所具之理故也。周孔之所以圣,颜曾之所以贤,初岂能加毫末于心哉,不过能尽之而已。[5]

、“以群经为本根的文统观

受朱熹理学思想,宋濂对“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的核心观点加以发挥:

日月照耀,风霆流行,云霞卷舒,变化不常者,天之文也。山岳列峙,江河流布,草木发越,神妙莫测者,地之文也。群圣人与天地参,以天地之文发为人文。[5]

仲涵初年学举子业,把笔为文,春葩满林,色泽鲜明,而生意津津敷畅。予意仲涵必先登。再践场屋,皆不合有司绳尺。仲涵叹曰:“吾恶用是为哉?”乃弃去。益潜心秦汉以来诸文章大家,无所不窥,亦无所不辨。畜之既深,发之亦盛。商敦周彝,藉以五采五就、陈列天禄、石渠间,人见之者,双目辄运眩。仲涵复叹曰:“吾恶用是为哉?”又弃去。取群圣人之经而燖温之,穷其道德性命之秘,质于濂、洛、关、闽之说。久之,充然如有所得。仲涵复叹曰:“车成矣,轮辕美矣!不行何以涉于远道乎。”益思明体而适诸用。[5]

“至文”代表着宇宙间唯一的天理,是道统传承者所倡导的“道”。在散文领域,婺州文派以“群圣人”之文、“尧舜孔孟”之文为“至文”。故宋濂称“文之至者,文外无道,道外无文。”同时,由于“天地未判,道在天地。天地既分,道在圣贤。圣贤之殁,道在六经。”故六经也是“至文”。由此,宋濂构建了以“至文”为核心的散文观。宋濂将“至文”比作牡丹和凤凰:“洛阳有花,则绝类绝伦,其植物中之至文者欤。又以动者言之,岐阳有凤,则超群拔萃,则动物中之至文者欤。”

这段话首先指出先秦“诸子之文”,是依据“私说臆见”而作。虽然“诸子之文”各具特色,但却皆因不知“先王之学”“不能参天地而为文”,故不能与群圣人之“至文”同日而语。荀况虽“粗知先王之学”,在诸子中尚属于佼佼者,但又因“学未闻道”而难以达到圣人的境界。因此,宋濂以“至文”为最高水准,构建了以群圣人、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为文统主流,以“汉之贾谊、董仲舒、司马迁、扬雄、刘向、班固、隋之王通,唐之韩愈,柳宗元,宋之欧阳修,曾巩、苏轼”等为文统支流的基本体系。文统主流等人所创作的散文,可以“辟邪说,正人心”“完经翼传”,昌明文统;文统支流诸人所创作的散文,“善驰骋于诸子之间,然亦恨其不能皆纯。揆之群圣人之文,不无所愧也。”足见,宋濂亦深受朱熹理学思想影响,以“至文”为最高水准,以传承道统、发扬文统为己任。

尽管宋濂推崇“至文”,但他也清晰地认识到,“自孟氏既没,世不复有文”。后世之文大多难以达到“至文”的水准。由此,他对先秦诸子以至唐宋散文家的文章进行逐一分析,并构建了全面详尽的文统体系。

黄宗羲称宋濂“道德文章,师表当世。”[4]王祎在《宋景濂先生文集序》论述了宋濂的学术渊源及其散文创作的关系:

2.3 勃起功能和PE的改善之间的联系 在343例勃起功能改善的患者中,PE亦得到改善的患者有230例,占PE改善总人数的80.7%;而在ED未能改善的38例患者中,PE改善的有15例,占PE改善总人数的5.3%。在96例PE未能改善的患者中,轻度ED有5例(5.2%),中度ED 23例(24.0%),重度ED有68例(70.8%)。该部分患者治疗前的平均IELT为(53.7±27.5)s,治疗后的IELT为(54.6±28.1)s,治疗前后IELT的变化并无并无显著差异(P=0.91),但其SRSSL相比治疗前平均提升了(23.8±13.2)%,且有显著差异(P=0.03,表3)。

、“主圣经而奴百氏的散文创作

自先王之道衰,诸子之文,人人自殊。管夷吾氏则以霸略为文,邓析氏则以两可辩说为文;列御寇氏则以黄老清静无为为文;墨翟氏则以贵俭兼爱、尚贤明鬼、非命尚同为文;公孙龙氏欲屈众说,则又以坚白、名实为文;庄周世则又以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为文;慎到氏则又以刑名之学为文;申不害氏、韩非氏宗之,又流为深刻之文;鬼谷氏则又以捭闢为文;苏秦氏、张仪氏学之,又肆为纵横之文;孙武氏、吴起氏则又以军刑、兵势、图国料敌为文。独荀况氏粗知先王之学,有若非诸子之可及,惜乎学未闻道,又不足深知群圣人之文。凡若是者殆不能悉数也,文日以多,道日以裂,世变日以下,其故何哉?盖各以私说臆见,哗世惑众,而不知会通之归,所以不能参天地而为文。自是以来,若汉之贾谊、董仲舒、司马迁、扬雄、刘向、班固、隋之王通,唐之韩愈,柳宗元,宋之欧阳修,曾巩、苏轼之流,虽以不世出之才,善驰骋于诸子之间,然亦恨其不能皆纯。揆之群圣人之文,不无所愧也。上下一千余年,惟孟子能辟邪说,正人心,而文始明。孟子之后,又惟舂陵之周子,河南之程子也,新安之朱子,完经翼传,而文益明尔。[5]

宋濂“主圣经而奴百氏”的特色在其论辩文中表现尤为明显。在《六经论》中,宋濂对六经作了全面的评判。他称六经为“心学”。

在《宋太史传》中,王袆也指出:“景濂于天下之书无不读,而析理精微,百氏之说,悉得其指要,至于佛、老之学,尤所研究,用其义趣,裁为经论,绝类其语言,寘诸其书中,无辨也。青田刘君基谓其‘主圣经而奴百氏,驰骋之余,取佛、老语以资嬉剧,譬犹饫粱肉而茹苦荼,饮茗汁耳。’”[3]宋濂“究夫道学之旨”,在散文创作上以“明夫理”为主,表现出“主圣经而奴百氏”的特色。

宋君景濂,早受业立夫氏,而私淑于吴氏、张氏,且久游柳、黄二公之门。间又因许氏门人,以究夫道学之旨。其学渊源深,而封殖厚,故为文章富而不侈,核而不凿,衡纵上下,靡不如意。其所推述,无非以明夫理,而未尝为无补之空言。[3]

出于对朱熹理学思想的认同,宋濂一方面尊奉朱熹为道统嫡传:“自孟子之殁,大道晦冥,世人擿埴而索涂者,千有余载。天生濂洛关闽四夫子,始揭白日于中天,万象森列,无不毕见,其功固伟矣!而集其大成者,唯考亭子朱子而已。”他表示濂洛关闽四大家虽然都承继孟子之道,然“集其大成者,唯考亭子朱子而已”。另一方面,宋濂亦尊崇朱熹为文统正宗:“夫自孟氏既没,世不复有文。贾长沙、董江都、太史迁得其皮肤,韩吏部、欧阳少师得其骨骼,舂陵、河南、横渠、考亭五夫子得其心髓。观五夫子之所著,妙斡造化而弗违,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斯文也,非宋之文也,唐虞三代之文也。非唐虞三代之文也,六经之文也。文至于六经至矣尽矣,其始无愧于文矣乎。”宋濂给予朱熹之文极高评价。宋代理学家的文章得孟氏文之“心髓”。“心髓”在这里指的就是孟子之道。而朱熹之文,更是在孟子之后,“完经翼传”、使“文益明”,直追唐虞三代的“至文”、“尽文”。在宋濂看来,朱熹的文章可称为“至文”,直指六经。

“圣人之道,唯在乎治心”。宋濂从心学的角度分析了六经的内涵,并对“心学不传”、世人不辨“六经实本于吾之一心”的状况表示不满。他指出,秦汉以后,学经者或“涉于虚远”,或“安于浅陋”,容易导致“经不明”,“心不正”、“乡闾”无“善俗”、国家无“善治”的局面。而当今学经者则也陷入了新的误区:

今之人不可谓不学经也,而卒不及古人者无他,以心与经如冰炭之不相入也。察其所图,不过割裂文义以资进取之计,然固不知经之为何物也。经而至此,可不谓之一厄乎。虽然,经有显晦,心无古今。天下岂无豪杰之士,以心感心于千载之上者哉。[5]

准备回家时,秦风让我等他一会。我不解地望着他,他却一溜烟跑开了,好一会儿后,他才抱着一堆空矿泉水瓶回来。“我看见操场上丢了很多空瓶子,捡起来,积着卖。”他说。

今人割裂“心与经”的关系,“割裂文义以资进取之计”,故经不明于当世。而真正善学经者,始于言辞“与心相涵”,中于“渐有所得”,终于“经与心一”。学者只有“感心”,以有“是理”之心”,才能得六经之理、“圣人之道”。在《〈白云稿〉序》中,宋濂强调:

关于程度副词“伤”,陈小荷老师在《清江话和丰城话的程度副词“伤”》[3](P223)一文中有过精辟的阐述。与丰城方言相类似的是,高安方言也用“伤”来表示很深的程度,但其后通常添加时间副词“口得”而不是“哩”。例如:

刘勰论文有云:“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文檄,则《春秋》为之根。”呜呼!为此说者,固知文本乎经,而濂犹谓其有未尽焉。何也?《易》之《彖》《象》有韵者,即诗之属;《周颂》敷陈而不协音者,非近于《书》欤?《书》之《禹贡》《顾命》,即序纪之宗;《礼》之《檀弓》《乐记》,非论说之极精者欤?况《春秋》谨严,诸经之体又无所不兼之欤?错综而推,则五经各备文之众法,非可以一事而指名也。盖苍然在上者天也,天不能言而圣人代之。经乃圣人所定,实犹天然。日月星辰之昭布,山川草木之森列,莫不系焉复焉,皆一气周流而融通之。苟欲强索而分配,非愚则惑矣。夫经之所包,广大如斯,世之学文者其可不尊之以为法乎![5]

宋濂基本赞同刘勰“文本乎经”的说法,又指出其言“犹有未尽也”。刘勰认为《易》《书》《诗》《礼》《春秋》对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宋濂则表示:“五经”在文体上界线模糊,“经各备文之众法,非可以一事而指明也”。在此基础上,宋濂再次强调“经乃圣人所定”、“世之学文者,其可不尊之以为法乎”,将“六经”作为散文创作的最高典范,体现出“主圣经而奴百氏”的基本特色。

宋濂的记叙文也充分表现出“主圣经而奴百氏”的创作特点。《经畬堂记》是宋濂为钱塘人钱钧所作的堂记。宋濂在文中称,

圣人之言曰“经”;其言虽不皆出于圣人,而为圣人所取者亦曰“经”。“经”者,天下之常道也。大之统天地之理,通阴阳之故,辨性命之原,序君臣上下内外之等;微之鬼神之情状,气运之始终;显之政教之先后,民物之盛衰,饮食衣服器用之节,冠昏朝享奉先送死之仪;外之鸟兽草木夷狄之名,无不毕载。而其指归,皆不违戾于道而可行于后世,是以谓之“经”。《易》《书》《春秋》用其全,《诗》与《礼》,择其纯而去其伪,未有不合乎道而不可行于世者也。故《易》《书》《诗》《春秋》《礼》皆曰“经”。五经之外,《论语》为圣人之言,《孟子》以大贤明圣人之道,谓之经亦宜。[5]

宋濂通过这篇文章论述“经”的内涵:“‘经’者,天下之常道也。大之统天地之理,通阴阳之故,辨性命之原,序君臣上下内外之等”。而群经之外,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等“谓之经亦宜”。进而宋濂对“僭以经名”的现象进行批判:“自汉以降,圣贤不作,异说滋横。凡外夷小道,以及星历、地理、占卜、医药、种树、养马,诡诞浅近之言,皆僭以经名。千余年间,时益岁加,书之以经名者,布乎四海之内。学者眩于其名,趋而陷溺焉者甚众,而五经孔孟之道晦矣。”[5]诸家之说僭越经学,导致了“五经孔孟之道晦”的后果。宋濂对此表示出的强烈不满,也充分展现了他在创作上“主圣经而奴百氏”的特点。《郑仲涵墓志铭》记载了郑渊的生平事迹。宋濂在评价郑渊时称:

日月之昭然,星辰之炜然,非故为是明也,不能不明也;江河之流,草木之茂,非欲其流且茂也,不能不流且茂也!此天地之至文,所以不可及也。[5]

宋濂对郑渊的生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其学术生涯两次学术态度的转折。郑渊最初“学举子业”,后改习“秦汉以来诸文章大家”,最终又“取群圣人之经”与“濂洛关闽之说”。郑渊学术态度转变与最终的终确立得到了宋濂的认可。宋濂称郑渊“益思明体而适诸用”,同样体现了宋濂在散文创作上“主圣经而奴百氏”的特点。故郑渊在《潜溪后集跋》中称赞宋濂时称:“先生以六经为本根,史汉为波澜,故其所涉者广,而所择也精;所养者充,而所就者也大。”

参考文献

2.1.2.2 准入标准 规定持有护士执业证书、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时间>3年、每年参加输液相关培训>5学时、每年参加医德医风培训>2学时。在上岗前必须接受社区护理制度、流程和预案的培训,经考试合格者才能上门从事家庭输液的护理工作。

[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97.3784.

[2](明)刘基.刘伯温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1.123.

[3](明)王袆.王忠文公集(丛书集成初编本)[M].北京:中华书局, 1985.29.

[4](清)黄宗羲、全祖望.陈金生等点校.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 1986.1278.

此次代表贵州茅台出战的酱香系列酒,一出手即在“国评”中大获全胜,再一次向世人证明——茅台出品,必属精品。

[5](明)宋濂.黄灵庚主编.宋濂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71.

化工装置连续生产的特点,因此,上下班生产交接是个重要环节,交接不清会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导致“放炮”。为此,无论严冬酷暑、风霜雪雨,只要当班,董松江都要提前15分钟到岗,接班前先仔细了解设备运行以及生产状况,常年不辍。

[6](宋)朱熹.朱傑人等主编.朱子全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第24册)[M].上海/合肥: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361.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力竭运动即刻组(E0)骨骼肌和血清中AMPK含量上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C组、E24组、E48组之间骨骼肌和血清中AMPK含量无明显差异。

 
熊恺妮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