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彭士望之道业及文学创作在清代的接受*

更新时间:2009-03-28

道业评价

彭士望(1610—1683),字躬庵,又字达生,别号树庐先生。原籍南昌,后入宁都籍,其父彭皙,声名显著闻于公卿间。按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三七所载,士望少有隽才,不屑为庸人,与欧阳斌元相切磋经世之学,慨然有以天下为己任之志。父临终,嘱士望师事学者黄道周,后来黄道周直言进谏,触怒明思宗而下狱,士望任侠尚气节,汲汲奔走,竭力营救。甲申事变,清兵入北京,抗清将领杨廷麟起兵勤王,士望募兵响应于九江。福王立,有以流言攻讦杨廷麟与士望者,士望遂受荐之楚,以宣谕楚、豫。至南都,有司索赂,士望怒斥之。其时,史可法受到马士英、阮大铖的攻击排挤,士望与欧阳斌元向史可法推荐高杰、左良玉,以清君侧,史可法未为采纳,士望遂辞归南昌。王泉之《重刻耻躬堂文钞叙》中将史可法比作文天祥,文天祥有谢枋得,恰如史可法有彭士望。

士望一心竭力民事,民甚爱之。清军围攻江右,赣州破,士望率妻子儿女避居宁都翠微峰,结交九子之人,授学易堂,后移居冠石,其所居自名耻躬堂,以示知所耻以励无耻之意,且与程山谢文洊、髻山宋之盛等名士相往来。士望治学推崇性命道德之学,力倡王阳明心学,以王阳明、罗洪先为学习对象,且破弃心学流于空谈性理之弊。陆麟书《彭躬庵先生传》称赞士望忌虚务实之功,云:“时江西讲学者,易堂外,在星子者曰髻山,南丰曰程山,士望皆与往复,大抵以阳明、念庵之说为宗,而归于有实用,可试诸行事,尝谓天下学者之病在于虚,经义、气节、旷达文章,延而至于理学、经济,皆虚病也。又曰:学者凡病,皆可医,惟伪不可医病,欲以此激发后学而造就之,使有用于世。”[1]

在彭士望看来,“求真”是做人和治学的根本,知己相交贵在直率真诚,体现在治学上即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士望生平嗜好交友,多与海内宿望相结交,平素多指摘自己的过失,而赞扬他人的长处。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二即云:“其诗所谓‘六十过头犹奔走,半为衣食半交友’。交友诚有之,衣食则为托辞。”[2]饱学之士李世熊《寒支集》二集卷六《祭彭躬庵文》深情回忆了彭士望与其真诚交往、讨论学问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彭士望也多次对李世熊的作品进行评点、指正。

首先,二语学习是一个长期且艰辛的过程,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在遇到失败的时候,大多数(45.6%)被试表示他们会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如听音乐,参加演讲和辩论等),有意识地在自己擅长的方面重拾学习的热情和自信。自我效能感和决心在二语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理想的“二语自我”形象,并激发学习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志。

自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滕州市检察院勇于创新、大胆探索,自主研发公益诉讼手机“掌上拍”小程序,并将该《办法》与 “掌上拍”小程序、检察12309服务热线等面向社会推广、宣传,提高公众知晓度、参与度,成效显著。截至目前,通过手机“掌上拍”小程序反映的公益诉讼线索达50余条,来电来访反映线索30余条。今年以来,滕州市检察院共发出诉前检察建议44件,提起公益诉讼2件,法院判决1件,该《办法》的实施为公益诉讼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袁翼《耻躬堂文集序》:“予手钞《躬庵先生文集》,于易堂七子中推为第一作手,盖不徒托诸空言,而可见诸行事也。先生丁阳九之厄,黍离抱痛,与史忠正公周旋患难数年,虽未克从死,卒以遗民终老,亦胜,国三百年中完人也。先生文摇笔即成悲凉鬰勃,浩然之气、凛然之节、卓然之识、渊然之光,而又以一腔血喷薄其闲,使人不敢逼视,岂小言詹詹循行数墨家所能望其肩项?予尝读谢约斋左传济变魏叔子《左传经世》,心窃非之,先生当日亦讥为无用于世,观其洒脱家事,大地九万里中必欲经其游屐,古帝王将相建都开府,所争形胜之区,山川亭堡,残闉废垒,必访彼故老,图其通燕、通秦、通蜀、通齐赵吴楚闽粤之路,世家子弟,豪健任侠,伏而不岀,故国遗臣隐于浮屠,必冒险阻求之,以商榷天下大事,此所谓一腔热血鬰而未宣者也。”[7]

著述流传

动物疫病监测主要是在指定时间内,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分布等因素进行调查。同时,对所采集的样本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疫病的诊断,使我国动物防疫人员能了解该疫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以及变化规律。当防疫人员了解这些信息资料后,就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动物疫病监测极其关键,只有相关部门切实提高动物疫病的监测水平,才能为后期的疫病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我国目前有高等学校2000余所,各高等学校读者取用图书馆藏书及阅览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两种传统的方式——在馆内阅览室阅读和借阅(可以将图书文献带出图书馆外阅读)。纸质图书的主要流通方式是按照各自规定的管理办法,借阅为主。

[1](清)彭士望.耻躬堂诗文合钞[A].清代诗文集汇编[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1.本文所引彭士望诗文同出此书。

彭士望还有手评《资治通鉴》《春秋五传》,均已亡佚。彭任在《耻躬堂文钞自序》《与周罗师中翰书》《与黄复仲书》《复张一衡书》等文中皆提到评注以及无力付梓这两本书的现状,他在逝世前尚未完成校刊工作,此二书亦未流传下来。

文章接受

(一)重理求真,崇尚气节

彭士望的文章学古而不囿于古,其文重理求真,语言明净澄澈,朱一新《无邪堂答问》卷二云:“躬庵真气涌溢,虽辞多愤激,足见性情之厚。”[5]门人梁份在《复张一衡书》后作评语也提到士望之“真”,曰:“吾师生平得力执真,字勘验人,已为天下交游,药石因来,书二事,引发真意,遂及穷士光芒奕射,更洗发陶公素心,尤极透快,拓开无限心眼矣!”彭文贵“真”,折射到行文中则表现为文辞情感充沛、理足气胜,对词章之学持否定的态度,“理”“气”俱备是彭文的突出特征。彭士望《读书简要说序》曰:“词章之学,其弊久矣,欧阳永叔、苏子瞻既成进士,益惭恨其取科第之文,尽舍之以求进于古,而其文章遂以名天下而传后世。”怀宁曹毓秀受彭士望七世孙云墀嘱托而作序,序文提到九子的中坚三魏和邱维屏对彭士望的文章推崇备至,也谈到彭文以理气自胜,《序》云:“读《三魏文集》,知易堂九子以三魏为依归,魏氏伯仲又以彭躬庵先生为畏友。……余续得《邱邦士文集》,读之,善言理数,笔意幽深,其倾服躬庵先生,与三魏同益嘅幕之,而并叹五子之集之亡也。……余读其文,动澈天人,融会古今,理足气盛,皆实心实学,卓然成一家言,乃知邱与三魏之倾服,信有真也。”[6]

“崇慕气节”“说理述志”渐渐成为时人赞美彭士望及其文的一种共识,其云:

2004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宁夏引黄灌区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及水价形成机制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全力抓好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各市县和各级水利部门主动采取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乡村干部和农户宣传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目的意义,各县(市、区)水务局和国有水管单位切实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和管理,使之端正思想认识,能够满腔热情地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

王泉之《重刻耻躬堂文钞叙》:“文章者,所以辅忠孝而行也,富贵所不能淫,贫贱所不能移,采薇一歌,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吾于先生之文,而亦云然。”

蒋方增《耻躬堂文钞序》:“自秦汉以下,古文之学,盛于唐宋而衰于元明。至国朝初年,英才辈出,其故旧遗老,多以气节为文章,盖不朽之言而又兼功德以俱立也。时则宋之雪苑、闵之泉上、粤之北田、浙西之河渚、虞山之宛溪,皆大名震海内,而江右则以宁都易堂为首称。……独躬庵先生以挺特坚贞之志,发为浑涵雄健之文,而又得贤子孙表彰于数百年之后,是天之所以待先生者厚。”

20%甘露醇经MMC可以安全输注。与中心静脉置管比较,能节约置管时间,与外周留置针相比,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时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脑卒中颅内压增高患者绿色通道顺利实施,且能节约医疗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清人评价彭士望之为人,常称赞其曰“奇士”,认为他颇具古代名士风范。方苞《余处士墓表》提及南昌奇士数人,将士望列冠众人之首。[3]四明卢宜《二续表忠记》亦曰:“士望,南昌名士,具古道者。”[4]乡人守节而死,其幼子被掠,士望倾橐赎幼子,为之娶妇,笃信风节,至老不衰。士望有子三,长子厚慧,仲子厚本、季子厚下,皆以文学科举显名。

彭士望存世著述有咸丰二年(1852)彭氏七世孙彭玉雯校刊重刻《耻躬堂诗文合钞》二十六卷,因士望所学以躬行为本,故名其文集曰《耻躬堂集》。其中,《文钞》计十卷,第一卷至第三卷为“书”,第四卷“书、手简”,第五卷至第七卷“序”,第八卷“记”,第九卷“书后、墓表、生志、祭文、字说”,第十卷“杂著”。集前有魏禧《耻躬堂文钞原叙》、彭士望《自叙》(《自叙》后附道光四年仲夏月彭玉雯所作识语)、湘东王泉之《重刻耻躬堂文钞叙》、蒋方增《耻躬堂文钞叙》、陆麟书(字子愉)《彭躬庵先生传》。彭玉雯云:“先观察躬庵公《耻躬堂诗文集》共四十卷,凡二千余纸叶,其板久逸。而自祖父以来,有手辑公文,题曰《树庐文钞》者,减于《耻躬堂》十之三,所录皆布帛菽栗之文、身心学问之语,去伪存诚,一归典则。窃意公晚年所自定,以贻我后人者,乃在是也。顾其中蠹蚀霉损,亦多残轶。因复谋于诸大父、诸父及诸昆季辈,详加考订,用付黎枣,庶几无忘先人之训云尔。”今所见《耻躬堂诗文合钞》当为彭玉雯整理本,其后再付梓刊行。

梅曾亮认为彭士望诗在风味、形式、气格上和宋诗大家黄庭坚、陆游相似,诗中独具超迈的气节精神与人格理想,将彭氏和宋诗创作的两位翘楚相标举,这样的评价不谓不高。周沐润,字文之,河南祥符人,生长于江苏,道光十四年乡试解元,有狂才,然桀骜不驯,仕途坎壈。周沐润为彭士望诗集作《序》,序云:

由此可见,概念分析法可帮助译者准确理解法律术语原语的含义,而比较法则可用于检验目标语译文含义是否与源语含义一致。若采用贴近适用者的法律术语翻译策略,译者应特别注意在翻译时除遵循内涵对等的原则外,更应注意外延含义的对等。

(二)文为世用,耻事章句

重视文章的实用功能是易堂九子撰文的共性,彭士望的文章亦不例外,彭文除了“辞气浩然”之外,其旨趣以教化治世为首要目标。魏禧评士望之文曰:“为文一主实用,遇事感慨激昂,輘轹古今,呼抢天地而不能自忍。予兄弟知世有伟人度外事,则自交彭躬庵与林确斋始。”《彭躬庵文录引》又指出易堂九子名重天下,最著者则是魏禧、彭士望与邱维屏,彭文“不甚镕炼,且纯用本色”,立言大旨讲求实用,以救明儒空谈性命之虚。彭文拯时文之流弊,和注重华丽辞藻、富艳形式的文章有着本质的不同,文中所论必言之有物、直切现实,毫无无病呻吟之感慨。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二列举士望之文为世用的例子,曰:“余于其裔孙云墀大令玉雯处见其《树庐文集》,滂薄奇肆,郁积不平之气时时流露,集中《与方素伯书》拟用汉法,分六曹选举,及《与傅度山兵科书》论保甲及屯田法,皆有真实经济,不为理学家迂疏寡效之谈。又《杨文正公传》,清江本末,赖此以详,不媿为谢皋羽、王炎午一辈人,因题一律云:钩党何人岀范滂,遗民汐社亦沧桑。义熙甲子题犹恨,德佑庚申纪独详。生祭有文留幕府,死绥无地效疆场。一腔热血凭何洒,漫说程山与易堂。”[8]彭士望作文“耻事章句”,他的文章多半都带有说理教化的功能,《耻躬堂文钞自叙》里批判万历以来“理学、气节、经义、辞章多虚病”的现象,力主以实学为归。《复宋未有书》是士望写给髻山宋之盛的一封书信,信中多用排偶句式以增强语势,再次阐述了“毕力于有用之实学”的观点,对明季士人的“虚病”进行了严肃地指摘。吴竟鲁评论此文云:“说得完全精透,足破从来讲学争辨陋习,朱陆未睹此也,即先生学力深造于此,具见此非书本聪明意想之所能得。先生急于救世饥寒,迫身违已交病,自恨心杂,学力未充,遂不谈学,每云不敢以身谤圣贤,此即不自欺之良知,视色取行违者十百矣,然此等文字何可磨灭,读此尚欲执辨,则其人永绝入德之路,何足与言!”《与谢约斋书》因致书谢文洊而作,彭士望交代了一生的行迹、交游情况,尤其动情地条陈了自己的抱负和各种政见,他不赞同程山“忍饿固穷,可成高士”的避世哲学,而是主张像禹、稷一样救万民于水火,所作所为“俱于世道民生有裨实用”。《与魏冰叔书》因读侯方域诗文而发论,正面提出了“区分文人之文与志士之文”“文须出之正大自然,最忌纤佻”“世则有然,文从而变”等文学观点,并归结于立言的根本原则是“明悉理事,指陈利弊,将救世觉民之为急”。《魏兴士文序》表达了发达民生寄希望于少年的心愿,阐述了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旃凤堂遗集序》虽题为陆鹍庭文集作序,实则花大量笔墨宣扬了陆鹍庭的忠孝节义之正气,以鼓舞后人的志气。徐章仲曰:“原始反终,腐心刻骨,为百余年制科名人。通盘算结,推见隐微,而归重于先生之大勇、之正气,尤敬惜先生之年少卑官,义不返顾,能自引决,反复较量,世所极难。文之精悍深切,似汉人奏疏,敛骨于气,藏脉于筋,尤宜深味。”

彭文力求以“实用”“理足气胜”为旨要,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彭士望频频运用《春秋》《左传》等史家笔法,钱谦益评价其文“昌明闳肆,涵蓄驰骤”,并且文如史书,文能证史、补史。顾祖禹评价《明名臣言行录序》曰:“意只重在行,行惟验于便民利君国,此千秋读史之金镜也。其指切甲申遗史,及言尧服尧行,桀是屠取肺肝,手铲尽古今伪史伪人而真是非,出以正人心,以持世教,功不在峄山下矣。”顾氏又评《徐健庵春坊五十寿序》为寿序中不可多得的最超异之文,云:“《书》之典谟训诰,《诗》之风雅颂,皆陈其已然。期其方至,实有裨于身心家国之务,不似后代词人徒为铺扬颂美。”梁以樟评《山居感逝》:“生平行履、志节学业历历可谱,而一时国史邑乘友籍当日所为治乱成败消长生死处,俱可引类而见,比事属辞,显微阐幽,兼《书》与《春秋》之旨,此甲乙而后第一篇诗史也。”李世熊论《刘翁九十寿序》曰:“文最典丽,中引《汉》《史》及《易》名言,至论精凿不磨,令人不复知荣利之足贵重,辅益名教,足为世则所当深省。”

文以言志、文为世则是彭文的基本特点,彭士望常常在文章中抒发自我的人生理想,他真切地希望其言论能够有补于世,真情流露之时言辞往往带有凛然磅礴的气势,使人不敢直视。李祖陶《国朝文录》卷一“耻躬堂文录”之《彭躬庵文录引》将其与魏禧的作品相比较,指出彭文气势昂然,如“江河汹涌、虎豹腾跃”,又如“典刑箴规”,教人以则:“为古文者又转转相变,求胜前人,或简澹以为老成,或幽渺以为奇峭,号为实事求是,既塞滞而不得通,求生面别开又枯瘠而不甚逹,魏集废弃,势固其宜!况躬庵之人、之文,为冰叔之所畏者,更谁理其绪言,读其遗集,譬之游闲公子习于池馆之娱,安于鱼鸟之逸,一旦见江河汹涌、虎豹腾跃,自不觉变色却步,畏避而不欲观;又如世禄子弟久不闻父师之教训,一旦典刑在前,箴规在侧,如芒刺之负背,如毡针之著身,有不拔而去之者,必非人也。呜呼!魏集既不愿读,况能读躬庵文哉!虽然文章之在天地,以万古为旦暮者也,有不必读躬庵文之时,有必须读躬庵文之时,且诚细读一过,则亦无时不宜者也。”[9]

2.3 职业生涯规划及目标 有受访者表示毕业后可能会直接读博士后或出国深造。H:“可能直接读博士后,或者出国深造。”D:“工作之后肯定会争取机会去做些交流,还得去国外。”;有受访者表示不打算继续深造,G:“博士后可能暂时不读了,读研究生这五年够了。”;也有受访者表示不确定或需要看工作单位的要求,F:“说实话(读博士后、工作还是出国)这个问题我还真的没有想好。”C:“目前还没有考虑(读博士后或出国),可能要结合当时的就业形势,比较各个学校的招聘要求以及考虑自身情况。”

彭士望还有一些“平淡中孕育奇秀”的文章,彭氏能从平凡的题目中挖掘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彭躬庵文钞》道光甲申仲夏月奉新宋鸣琦序云:

读乡先辈之奇文,而未有以惬余意也,乃今于宁都彭躬庵先生之文,得之矣,先生孝于亲,友于兄,忠于所事,信于朋友,不朽者皆庸行也,而人或奇之,非以所为者,尽人所不能为乎。行奇而文亦奇,盖其根心者深,不徒屏居翠微,为得奇秀之助也。且天地之间无奇非庸,山泽通气,理至庸也,而吾向之所见者,其奇不一,即以文论,化而裁之,存乎变,奇生于庸也,绚烂之极归平淡,奇而实庸也。奇而法,奇而不诡,先生之文,作如是观可已。彼以僻拗险怪为奇者,将适成为罗刹之江、蚕丛之道,斯又先生之所辞而闢,而非所谓奇也。先生七世孙云墀孝廉重刻先生文钞,成书,来请序,缀此以归之。

清代诗文家徐开任评《听松图记》曰:“藉兰亭西园作褉子,而意格指归别自一调,与东坡海外文字方驾分驰矣。”《九牛坝观牴戏记》则描写了一个家庭角牴戏班精妙绝伦的表演经历,此文对节目表演的场景和演员的神情、自述描摹得生动细致,文中发出感叹,指出一切惊险高超的表演皆出自辛勤诚恳的反复练习,道出“至巧出于至平”的道理。在古代角牴戏演员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为世人所轻视,士望却抛弃了这种偏见,正视其存在。他一驳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的观点,提出“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益足以致天下之奇士”的看法。文章开头说“树庐叟负幽忧之疾”,末段又言“身老矣,不能事洴澼絖”,并对角牴戏演员、张元、吴昊等身怀技艺不为世用之人表达了深深的惋惜之情。全篇以小见大,正反论证,并且连用数典故和排偶句式加强语势,如引“僚之弄丸,庖丁之解牛,伛佝之承蜩,纪省子之养鸡”一段,最终从观戏这一件很小的事情阐发出大道理,是一篇“凡中有奇”的绝妙文字。《传是楼藏书记》乃为私人藏书家徐乾学的“传是”藏书楼而作,彭士望打破传统藏书楼记的写法,开篇便以雄豪之笔发出议论,正名三不朽中“立言”的重要地位,凸显著书立说的深远意义,并驳斥道、释两家书籍无用的说法,接着从著书转向藏书,写传是楼的藏书情况及徐氏的学识、德操,最后总结徐氏子孙世代相守藏书楼的文化意义。文章夹叙夹议,章法有开有合,将平淡的藏书话题说得生动有趣。顾祖禹曰:“藏书题目极大,文以至理高识,雄灏出之,发挥殆无遗蕴,而引申触以行德,好士敬老,为藏书之金城石匮,从无人说到,是笔补造化,不特思入风云也。”顾伊人曰:“篇中拈志气识度四字,足见眼花透射,文之掀翻贯穿,出没雄入,捣坚绕入敌背,惟西汉人有此笔力,区区斧引徽,无着手处矣。”

此外,彭文的章法、句法、字法、精神、内蕴、风格、意境等皆得到了广泛的评赏。比如《与方素北书》,李世熊论曰:“纚纚数于言,自叙、旁叙、已然、未然,俱有着落,有受用,无一枝言漫语,此百练精神、万丈光芒,敛作此一篇文字,在董、贾二策之上,观者勿为古人震撼,定谓今人不及也。”又如《书织帘居唱和诗后》,顾祖禹曰:“将文体关系国运说得郑重,方见织帘先生及经之功不比寻常,说诗处隐约低徊,得之言外,不同游衍唱和,自觉神远。”《李慧庵明经六十一寿序》一文,清初诗人陈元孝评价曰:“从大势感慨,起而崎,欹侧出之,归于根本,至正写生处,大有《史记》丰神,令人想见。”统而言之,彭士望的文章颇具造诣,深为时人所认可。

诗歌接受

彭士望是易堂九子中比较擅于诗歌创作的人,他将个人的切身感慨和人生经历含蓄地融入诗中,倾吐对国政时局的失落与伤感,他的诗体现了桀骜兀立的人格魅力,富有顿挫沉郁、壮怀激烈的形式美感,故而也得到诸多清人的赞誉。士望尝创作有《冬心诗》一卷,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有《喜晤彭躬庵先生即送归冠石》一诗,诗中便提到了士望的《冬心诗》,云:“曾向冬心见树庐,人间万事一编书。相看此际天难问,却喜耆年鬓未疏。浩荡秋空涵日月,清泠江水辨龙鱼。布帆风满君归去,万里行云自卷舒。”[9]诗人陈田《明诗纪事》辛籤卷十六评论《冬心诗》“恺切沉痛”,语中时弊,并悲叹彭士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在攘攘乱世之中,尽管胸怀大志的彭士望势单力薄,不能挽回破败的时局,然而透过其诗作,依旧能观照其炽热诚挚的救世之心。梅曾亮(1786——1856)字伯言,江苏上元人,清代散文家,道光二年(1822)进士。梅曾亮少好骈文,继而转向专攻古文,师从桐城派大师姚鼐,后居京师二十余年,挺立文坛,极享文名,著有《柏枧山房集》,从曾亮学古文义法者甚多。梅曾亮的《耻躬堂诗钞序》对彭诗的风格、特征有细致的阐述,曰:

夫先生于明季,固一诸生也,当搜访胜国遗老之日,而超然以布衣终,其节固已高矣。而今读其诗,抑塞拂鬰,若有所负咎于世,盖志义之士,其崎岖犯难百折而不悔者,非以为人也,求自全其心而已。……先生之诗,兀傲有似山谷者,激烈之气则近放翁,然尝自言吾文不欲学古人,则诗又岂规规于古人哉?特其迈俗慷慨之气有与古人同者,固宜诗之有时而合也,然是犹不足以尽先生,惟知其有高世名而耿耿不自释于心,可以知先生之诗矣。

结合彭士望的作品,《与周伯衡观察书》《复高学使书》《与顾景范手简》等文章大都以质朴诚挚的口吻叙述了“伏枥酸嘶,抚心自悼”的悲痛和决然不受清廷恩赐,伏处岩穴却心系天下的志士情怀,这和清人的评价是基本吻合的。

国家当鼎革之际,必有瘾君子孤栖一岩,务为敛骨折步,一不苟闻乎时,而又往往载酒高歌,以吐其侘傺不平之气,然而非躬庵彭先生用世之苦心也。先生《与王维乾书》曰:苟志于学,必如宋明诸大儒,为之师友,相与切劘于陇亩中,及起见施行,则尤有大不忍于宗社沦胥之心而已,而著书立言,亦必辟经史之讹误,为人心王教计于戏,先生岂乐以空文垂后哉!少倜傥不羁,宾从佳侠,骈坒一时,故其为诗多华说猗柅,既悉焚去,盖孟晋幹济所交,多大儒骨鲠,白首耆艾魁垒之士。

中国共产党是公共决策机制的核心主体,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群众的最大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决定了公共政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由于长期执政的惰性以及市场经济“物化”的影响,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和工作脱离群众,没有深入群众,倾听民众诉求,制定政策没有从实际出发,使政策偏离实际和人民利益,政策的初衷和民众的诉求没有契合,产生大量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造成决策的失误和资源的浪费,损害人民利益,腐蚀党的执政基础。

彭士望一改诗风,尽毁其轻浮艳俗之作而发为侘傺之言,掩埋壮志,隐居深山,将笔触寄怀于宗庙时局,这在狂士奇才周沐润看来,士望大有汉末名士庞德公、司马徽之遗风,同时著书立说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士望安身立命于乱世的寄托与希望。

综上所述,彭士望在易堂九子中虽不如魏禧等声名之盛,然其人格魅力、其诗文创作仍得到诸多时人的认可。笔者不揣谫陋,对此进行了简略地论述,有关彭士望其人、其学在清代的接受情况,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尚待进一步地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诗钞》共十六卷,清咸丰二年刻本,按时间编排收录,依次为卷一录“庚辰至丁亥”,卷二“戊子至己丑”,卷三“庚寅至壬辰”,卷四“癸巳至乙未”,卷五“丙申至己亥”,卷六“庚子”,卷七“辛丑”,卷八“壬寅至癸卯”,卷九“甲辰至乙巳”,卷十“丙午至丁未”,卷十一“戊申”,卷十二“己酉、庚戌至辛亥”,卷十三“壬子至癸丑”,卷十四“甲寅至乙卯”,卷十五“丙辰至己未”,卷十六“庚申至癸亥”。集前有梅曾亮、周沐润所作序以及彭士望《自序》各一篇,彭氏《自序》后附魏禧评语和咸丰元年冬月彭玉雯所作按语,诗集后附咸丰纪元皋月中州周诒芬作跋语。按周诒芬跋语,彭士望撰文丰富,却不喜轻易示人,其云:“先生负宏才,学有根柢,撰述甚富,顾不一示人而亟亟以表扬先德为务,呜呼,贤矣!”彭玉雯按语详细阐述了《耻躬堂诗文合钞》如何流传、修订和整理的过程,曰:“先躬庵《耻躬堂全集》,中年自订者十卷,晚年续订六卷,与《文集》四十卷并行于世,历年久远,版多残废,并印本亦无存者。道光甲申,玉雯谋诸从祖父、昆季辈辑刊《文钞》十二卷。丁酉复汇入《易堂九子文钞》中,公诸海内。十余年来,操觚家争先快睹,固已不胫而走矣,独《诗集》终不可得见。戊申,从叔凤书令山西夏县寄回诗集一部,系就原刻抄录者。敬读一过,如见先人謦欬。但其中脱略舛错不可枚数,因穷二年之力,遍考国初名人集中酬赠唱和、并名山大川题咏之什,及朱竹垞《明诗综》所选诸篇,翻校三次,初成完本,刊附《文钞》之后,合为《耻躬堂全集》。其有篇章不全,索解不得,语近疑似者存之,以俟参考,示不敢妄尔。”按陆麟书《彭躬庵先生传》、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之载,《耻躬堂诗文集》有四十卷,《清史列传》载其二十八卷,今惟见二十六卷,余下诸卷皆散佚,无法得见全貌。陆嵩(1791—1860),字希孙,号方山,陆文之子,吴县人,清代诗人,著有《意苕山馆诗稿》十六卷。出身贫寒,道光年曾以贡生赴顺天应乡试,未中第,出游浙、皖幕府。遇京口之乱,招募乡勇随官军护卫镇江。一生操守廉洁,去官后不名一文。陆嵩有《书彭躬庵遗集后》一诗赞扬了彭士望的人品和气节,“遗集幸未湮,慷慨夜深诵”等诗句对彭氏遗集能够存世流传表达了由衷的欣慰。

(三)凡中见奇,小中见大

[2]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210.

[3](清)方苞.方苞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364.

从根本上讲,民生水利是水利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作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作为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升华,民生水利从其提出,到为人们广泛认识和实践,再到理念的不断深化,生动地诠释了水利工作“为谁干”“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4](清)裘君弘.西江诗话(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99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602.

[5](清)朱一新.无邪堂答问[M].北京:中华书局, 2000.88.

[6](清)彭玉雯.彭躬庵文钞(卷首.易堂九子文钞)[M].道光十七年刊本.

[7](清)袁翼.邃怀堂全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15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185.

[8](清)沈涛.交翠轩笔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62—63.

[9](清)梅文鼎.绩学堂诗文钞(诗钞卷二)[M].合肥:黄山出版社, 2014.236.

2.对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认识,以及对基因重组作为生物变异主要来源的认识,为知识的灵活应用奠定了基础。

 
李懿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