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庐山归宗寺志》的编纂及内容

更新时间:2009-03-28

庐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自东晋以来的一千六百余年间法脉不绝,高僧辈出,最盛之时,寺院达数百所,故北宋晁补之《望庐山》诗有“南康南麓江州北,五百僧房缀蜜脾”之句。庐山的东林寺、西林寺、大林寺、天池寺、栖贤寺、开先寺、归宗寺、圆通寺等寺院都是名闻天下的丛林,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在历史上都曾编纂过寺志,可惜的是,仅有明代释德清编纂《庐山归宗寺志》(以下简称《归宗寺志》)四卷和清代范昌治编纂《庐山秀峰寺志》八卷存世,其余皆化为云烟。本文拟对《归宗寺志》的编纂情况及其价值作初步的梳理。

研究结果显示,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并不相关,或者仅弱相关。事实上,目前我国企业高管薪酬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方面是高管薪酬奇高,超过合理的价位;另一方面,企业绩效提升了,高管的激励却严重不足。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当并存,十分容易混淆是非,最终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二天,菲利普和理查德的猜测被证实了:毒物专家检查了瓶中的胶囊,发现内含大约65毫克的氰化物,足以致1万个成年人于死地,而受害者的血样检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判断。

、《归宗寺志的编纂背景

归宗寺位于庐山南麓,相传为王羲之于东晋咸康六年(340)舍宅而建,其开山高僧,一说为达摩多罗,一说为佛陀耶舍。达摩多罗之说首见于宋陈舜俞《庐山记》卷二:“自栗里三里至承天归宗禅院,晋咸康六年,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王羲之置,以处梵僧那连耶舍尊者,一名达摩多罗。”那连耶舍见载于《续高僧传》,北齐天保七年(556)始至中土,译经甚多,显然不是开创归宗寺之高僧。达摩多罗为说一切有部之祖,其名甚著,但此僧时代甚早,亦绝无入中土的可能。至于佛陀耶舍,陈舜俞《庐山记》卷三《罽宾佛陀耶舍尊者》载:“(佛陀耶舍)晋义熙八年壬子(412)入庐山,为远公预社之客。后辞还本国。”但未涉及归宗寺创建之事。至明桑乔《庐山纪事》则说:“初,羲之守九江时,西域僧佛陀耶舍来庐山,羲之雅重其说,因舍宅为寺以居之。”然而此说甚晚,或即杂糅陈舜俞《庐山记》两处记载而成。据考证,王羲之出任江州刺史的时间为咸康八年(342)八月至十二月,任职时间极短,与上述诸说的时间皆不相符。[1]因此,王羲之舍宅之说存在重大漏洞,并且其说晚出,又无当时文献佐证,或即出于附会,难称信史。

[1] Lynne M. Trac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ew Silk Road, Washington D.C., October 25, 2013, https://2009-2017.state.gov/p/sca/rls/rmks/2013/215906.htm.

卷二“杂志机缘考”,搜集与归宗寺有关的遗闻轶事,多钞自禅宗典籍。“重兴因缘考”“续重兴因缘考”,录敕旨、公移、公文、公禀、奏折及记、引、疏等文章,皆涉及归宗寺复兴的史料,可以考证寺院兴复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极具史料价值。“山场田地考”“续山场田地考”,记录归宗寺基址、田产、山林、池塘等寺产,是研究明清两朝庐山寺院经济的稀有材料。“清规执事考”,记载归宗寺应设立的僧职及其职责、选拔标准。

《归宗寺志》由憨山德清大师编纂。德清(1546—1623),字澄印,号憨山,俗姓蔡,安徽全椒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早年出家,历游京师、嵩山、五台山等地,参访高僧大德。万历九年,在五台山建无遮法会,因曾为万历皇帝祈赐皇嗣,得到慈圣皇太后的宠信。万历十一年,德清远赴东海崂山结茅隐居,嗣后慈圣皇太后率阖宫为之布施建寺,赐额“海印寺”。万历二十三年,德清罹难系狱,发配雷州。至万历三十四年,始遇赦开伍,恢复自由。万历四十四年,德清来到九江,遂有归老匡庐之意。德清与真可是同道挚友,德清发配岭南后,真可四处奔走营救,得罪当国者,遂于万历三十一年被构陷下狱,死于狱中。如今德清来到庐山,寓居归宗寺,登金轮峰,礼舍利塔,看到千年古刹重获新颜,而挚友遭人陷害,已经去世多年,不胜沧桑之感。德清在归宗寺勉励僧众为佛法勇猛精进,不惮劳苦,勿负紫柏真可兴复寺院之初衷。嗣后,德清迁居庐山法云寺,专心著述。天启二年,德清应请南下弘法,住曹溪南华寺。次年逝世,世寿七十八岁,归葬庐山法云寺。传见《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及钱谦益撰《塔铭》等。[3]

、《归宗寺志的编纂与续修

靖康之后,归宗寺渐渐衰落,元末又毁于兵燹。《庐山纪事》卷三:“洪武初,王忠文公过归宗时,归宗已尽焚圮,其故址皆灌木蒙翳,不可入。诸石刻崩裂荡尽,无复存者。”至明万历间,才由紫柏真可大师兴复。真可(1543—1603),字达观,号紫柏,俗姓沈,吴江太湖(今江苏省吴县)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真可“每见古刹荒废,必志恢复。始从楞严,终至归宗、云居等,重兴梵刹一十五所”。万历二十一年(1593),真可来到庐山,寻访归宗寺故址,见佛宇凋弊,道场蒙尘,遂发愿修复。在其徒果清上人和檀越邢懋学居士的协助下,真可奔走募修,终使古刹重光,并得赐藏经,号为中兴。邹尔瞻等士大夫敦请真可住持归宗寺,真可大师以为宗门寥落、法道陵迟,正宜四处弘法,不愿住山,遂举果清上人住持。嗣后,田湛果清、会宗修观、蠡云行正祖孙三代继事修建,终使归宗寺宏丽雄壮,擅绝匡南。咸丰三年,归宗寺毁于洪杨兵火,后为荆壁、觉善诸僧人次第修复,最终毁于日军侵华战争中。[2]

《归宗寺志》共有四卷,分“山川形势考”“开创古迹考”“传灯人物考”“杂志机缘考”“重兴因缘考”“山场田地考”“清规执事考”“法缘文字考”等八目,先勤本坤添入“续开创古迹考”“续传灯人物考”“续重兴因缘考”“续山场田地考”“续法缘文字考”。卷首为先勤本坤撰《刻归宗寺志序》。

《归宗寺志》仅有民国三年活字本。《中国佛寺志丛刊》曾据以影印,然序文漏十字,卷二少两个半页。《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献丛书》影印本所缺亦同。查上海图书馆藏本,完整无缺。《归宗寺志》刊印较潦草,并有相当数量的异体字,手民之误,亦时时见之,如“峰”误作“蜂”,“蜜中边”误作“密中边”等等,颇不利于阅读。笔者曾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对《归宗寺志》进行点校整理,内容完整,以期方便读者阅读使用。[9]

《归宗寺志》编纂之后并未付梓,一直以手稿形式保存。民国三年(1914),在归宗寺住持先勤本坤的倡导和主持下,周子明居士和德梵大师参与增订重修,并于是年八月由萧四聪以活字版刊印。先勤本坤,归宗寺第四十四世住持,生平待考。周子明,江西泰和人,生平待考,《归宗寺志》卷四录其《白云峰游归宗》诗一首。德梵,生平待考,《归宗寺志》卷四录其《题归宗寺》诗一首。编订寺志的周宗建与续修寺志的周子明皆姓周,后人往往误以为一人,如《中国佛寺志丛刊》收录《归宗寺志》即题作“明释德清纂,清周宗建增补”。[5]笔者点校《归宗寺志》时亦误以为一人,特于此更正。

、《归宗寺志的内容及价值

试件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单轴抗压强度见图4。3种水灰比的试件,经过冻融0次、25次和50次后,其抗压强度均随着应变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参考文献

根据现有文献可以确定的是,归宗寺最早为赤眼智常禅师的道场。智常,得法于马祖道一,元和中驻锡归宗,弘扬佛法,名振遐迩,其徒响应,其法风行。因目有重瞳,遂以药熏手,恒加摩挲,使目眦红赤,故号赤眼。传见《宋高僧传》卷一七,《祖堂集》《五灯会元》等书载其禅悟公案多则。至南唐时,曹洞宗澹权禅师、怀恽禅师、弘章禅师,法眼宗策真禅师、义柔禅师、慧诚禅师相继住持归宗寺,更加巩固了其作为禅宗大丛林的地位。到了北宋,归宗寺更加鼎盛,高僧大德如妙圆自宝、祖印居讷、佛印了元、黄龙慧南、真净克文等,相继说法,参学者众多。据陈舜俞《庐山记》卷二所载,归宗寺“土木之盛,山南为冠。”

卷三、卷四“法缘文字考”“续法缘文字考”,辑录与归宗寺有关的历代序、赞、记、疏、偈、颂、诗、歌等艺文。这两卷内容,一部分文字钞自古代典籍,有汇编之功;另一部分诗歌记疏等文字采录自时人手稿,其文献价值最大。

信是假的,我伪造的,老牛叔,我对不起你。刘青山那句信是假的,我伪造的,没说一百次,至少也说了九十九次。

部分诗文与作者文集中所录诗文多有文字异同之处,当为初稿,具有校勘价值。如卷四收录邓旭《题归宗寺》云:“放舟湖上暮岚晴,五老苍颜问旧盟。云锦嵯峨丹障合,银河倾泻瀑泉鸣。鹅池墨涨人何在?莲社经幡香自生。欲假袈裟片席地,岩栖谷饮任经行。”而邓旭《林屋诗集》卷六《游归宗寺》则云:“放舟湖上问王程,宦冷逢山问旧盟。影傍闲云穿岭出,啸随飞瀑振林鸣。鹅池墨涨人何在?花雨香微风自生。好把袈裟一片石,千峰万壑日经行。”全诗改动颇大,颌联几近重写。又如卷四收录施闰章《初至归宗寺》诗亦与《施愚山集》卷三四《初至归宗同药公作》诗微有不同,可考见诗篇磨砺意境、推敲字句的路径,是十分有趣的诗歌文献。其他如德清、真可等人作品,也与文集所录颇有异同。

部分诗文具有辑佚价值。如紫柏真可《自赞》《金轮峰歌》等诗文,其《紫柏老人集》中未收,具有辑佚的价值。又如桐城大儒吴应宾,其学说会通儒释而力倡三教合一,对方以智影响甚大,但其著述均已亡佚,《归宗寺志》(卷三、四)收录吴应宾撰《庐山归宗寺禅僧请藏经疏》《归宗寺毗卢丈六金像碑记》《庐山金轮峰塔释迦如来舍利赞》《果清禅师克复归宗寺寄题三首》《金轮峰歌》等诗文,片羽吉光,弥足珍贵。此外,何如宠,吴用先、方大镇、萧时中、曹秉浚等人诗文也都具有辑佚价值。

、《归宗寺志的版本

本坤法师《刻归宗寺志序》云:“《归宗志》四卷,明憨山大师纂,三百年于兹而未刻者也。”可知《归宗寺志》自编纂之后,一直未能刊印,直至民国初年,归宗寺住持先勤本坤倡议续修,才有印本传世。

今上海图书馆等单位藏有是书印本。上海图书馆藏本有“王培孙纪念物”篆文印记,知是王培孙旧藏。是书封面正中刊“庐山归宗寺志”,其中“庐山”二字横排,正书;“归宗寺志”四字稍大,竖排,篆书;右上题“民国甲寅三年八月先勤本坤和尚重修”,左下题“本邑萧四聪刊”。正文四周双栏,半页十行,行十九字,黑鱼尾,版心上镌“庐山归宗寺志”,下镌“甲寅年修”。[6]

通过翻阅鉴别,可以肯定此书为活字版。第一,“活字印刷的书籍由于是一个字一个字检排起来的,一行文字中常常出现字与字之间对得不整齐,乃至歪斜的现象,甚至出现单字横置、倒置的现象。”[7]因此,古代印本书中只要出现文字歪斜、横置、倒置等现象的,就一定是活字印本。《归宗寺志》排版歪斜的现象十分常见,搜手翻阅,触目皆是,而卷四《印施大藏经赞》中“亿兆宁一”的“一”字更是倒置,是确定活字版的铁证。第二,活字印本经常出现文字墨色浓淡不均的情况,这在雕版印本中是极少出现的。《归宗寺志》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也十分普遍,经常是一个版面有数个字的墨色很淡,一望便知。

张家川县位于天水市东北部,陇山西鹿,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2069.5米,1468-2659米左右,县中西部干旱少雨,东部高寒阴湿,年降雨量599mm,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平均达333mm,降雨量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分布都及其不均,无灌溉条件,属于纯雨养农业区,年平均气温仅有+7.3摄氏度,无霜期短仅有150天左右,全年日照2080小时,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冬小麦,地膜玉米,马铃薯,东部高寒阴湿区种植蚕豆,自然条件较差成为制约张家川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

胡适《庐山游记》中记载“我向寺中借得《归宗寺志》四卷,是民国甲寅先勤本坤重修的,用活字排印,错误不少,然可供我的参考”云云,正是这个版本。徐效钢《庐山典籍史》载:“是志四周双栏,半页10行,行19字,黑鱼尾。版心下镌‘甲寅年修’,字大,刻工粗糙,竹纸,扉页有刻工萧四聪名。据胡适游庐山时所见,又有活字印本。”[8]可知徐氏所见的本子与上海图书馆藏本是同一个本子,而徐氏误将活字本认作刻本,以为既有民国三年刻本,又有活字本。

考察憨山德清的行履,其编纂《归宗寺志》当在驻锡庐山期间,时间为明万历四十四年至天启二年(1616—1622)之间。《归宗寺志》由德清大师主持编纂,周宗建、释修慈参与编订,寺志每卷题“明住五乳峰法云寺憨山释德清纂,松陵独畏居士周宗建订,归宗寺雪山释修慈阅”。周宗建,字季侯,吴江松陵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知武康、仁和,擢御史,因弹劾魏忠贤,惨死狱中,后追谥忠毅。《明史》卷二四五有传。《归宗寺志》卷四录其《送半偈兄还山》诗一首。释修慈,字坚音,果清上人之法嗣,与吴应宾、萧时中等士大夫交游,曾在归宗寺建立莲社,专修净业。[4]《归宗寺志》卷四有德清《示归宗坚音长老》诗一首。

卷一“山川形势考”,概述庐山之地理方位,来龙去脉,峰岭沟壑。此篇乃憨山德清所作,又收录于《庐山秀峰寺志》卷一,《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十五《庐山五乳峰法云寺记》前半部分与此篇基本相同,字句略异。“开创古迹考”“续开创古迹考”,胪列归宗寺及周遭的寺庵、塔院、峰岩、古洞、溪池、石刻等古迹名胜。“传灯人物考”“续传灯人物考”,列举归宗寺历代住持的事迹,多钞自《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禅史灯录。而最有价值者当属果清田湛、会宗修观、蠡云行正、修梅觉善等禅师的传记,果清田湛、会宗修观、蠡云行正祖孙三人是明代晚期重兴归宗寺的关键人物,修梅觉善在洪杨之役后住持重兴归宗寺,他们的生平事迹仅见载于此志,是了解明清两朝归宗寺重修史实的重要资料。

[1]李勤合.早期庐山佛教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1.36-43.

[2][3][4]李勤合、滑红彬.庐山佛教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4.

[5]白化文、张智.中国佛寺志丛刊(16)[M].扬州:广陵书社, 2011.5.

[6](明)释德清.庐山归宗寺志[M].上海:上海图书馆藏, 1914年活字本。

[7]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0.87-88.

[8]徐效钢.庐山典籍史[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1.154-155.

欧阳锋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接到彭伟民的威胁电话,一切看似风平浪静。欧阳锋在风平浪静中体验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

[9]滑红彬.庐山归宗寺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1.

 
滑红彬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