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社群化制造模式的边界效应分析与界定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当前制造业互联协作过程呈现出服务化、社群化和个性化等发展新趋势[1-2],相应地,制造模式也由大规模批量生产和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两个传统模式逐渐转变为分散式的、社会化的大规模个性化制造模式,《The Economist》杂志将这一转变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以3D打印为中心“Social Manufacturing”概念[3]伊始,学术界分别以社会制造或社群化制造为名(主要包括芬兰Aalto大学[4-5]、中科院自动化所[6]、西安交通大学[7-11]等)展开了相关研究。其中,社群化制造模式的研究立足于服务与制造融合的大背景,是伴随着相关学科与实践的发展轨迹逐步形成的,学术界已经展开了相关的研究[7-11]。社群化制造理念为社会化制造资源的高效组织与利用、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与新业态创成、制造业整体利益水平的改善等提供了新思路。

该制造概念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本文拟从定义和多个视角的概念边界方面进行分析,澄清目前关于社群化制造研究的一些认识误区,解释社群化制造研究中的基本观点和研究发展趋势现象,以期与其他视角的文献互相补充,从而更好地展现社群化制造概念的特征,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 社群化制造概念的定义

制造模式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依据环境因素并通过有效地组织各种生产要素来达到良好制造效果的生产方法。美国学者于80年代末首次提出了先进制造模式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从信息技术、生产范式、制造配置方法和具体的技术方法等多维度视角提出一系列颇有成效和价值的先进制造模式(如图1),如敏捷制造、应用服务提供商、制造网格、虚拟企业等,为制造业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近20年来,制造模式的发展更加依赖新技术应用和新理念的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对制造模式的演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将高度图取反,获得一张存储了表面深度值的深度图,并将深度值规范化到[0,1]的范围内。如图4所示,多边形表面的深度值为0,最大的位移深度值为1。输入的纹理坐标为t0,偏移后的纹理坐标为toff,视差偏移向量为P(视差偏移向量的值决定了最大纹理坐标偏移量和偏移方向)。

本文聚焦的社群化制造概念于2012年开始为学者所关注和研究,并逐渐成为热点。然而,社群化制造的概念易与其他当前比较流行的概念(如人人制造、生产外包、虚拟企业等)混淆。制造模式的概念希望能描述一种制造价值的产生、变迁、转移等逻辑,界定这些相近制造概念的一种较好的方式是通过现存的概念系统,去寻找对它所使用的概念边界的支撑,具体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概念本身定义的把握;②对概念彼此之间边界模糊性的把握。因此,本章首先从定义的角度对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深入探讨。如表1所示,本文总结了这5种相近概念的定义。

 

社群化制造是一种支持分布式产消者(prosumers)[12]以社群众包的方式共创个性化产品及服务的大规模个性化(mass individualization)制造模式。大规模个性化制造模式是指在海量客户对某一类产品各式各样的个性化需求驱动下,制造商通过各类感知与分析工具获取消费者全方位的需求、喜好与行为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生成个性化订单,以订单信息流为主线,整合价值链上的制造资源,驱动整个流程的个性化生产,每道工序通过扫描在制品的个性化电子标签,在选材、加工、装配等环节进行不同的操作。整体来看,以单件小批量为特点的个性化需求累积成为大规模的制造,但每个个性化需求都被独立进行设计与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制造模式与传统大规模生产的不同在于,前者能高效、大规模地搜集客户数据,并形成海量客户需求数据库,在制造环节,通过实时在线控制的方式,根据数据流进行消费者需求驱动的个性化生产,实现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大规模个性化制造模式与大规模定制化(mass customization)制造模式的不同在于,后者仅是提供给客户有限的多样化选择,客户并未实际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等流程,而前者则是在产品开放式架构(open-architecture products)[13]下客户按个性化需求主动参与整个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全生命周期的活动。因此,社群化制造是以实现大规模个性化为目标,同时适用于大规模定制的制造模式。

社群化制造模式具有一些典型的新特征:①海量个性化和需求小众化环境下资源渠道与传播方式的社群聚合效应;②去中心化、扁平化网状结构的生产互联模式(如图2),生产信息传播主体从单一到多重,从集中到分散;③自组织和再生产性,产消者自发依照共识规则自适应地形成社群。社群化制造的实质就是社群经济,即社群自身的创造力、生产力和价值增值能力。社群化制造概念中“Social”一词的含义体现在资源社群化、组织去中心化、媒介社交化、个性需求大规模社会化[14]。其中,去中心化是社群化制造区别于其他制造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扁平化自组织[21]动态制造社群联系的不断增强,核心企业不再拥有制造网络中的主导权,传统的卖方市场也逐渐向买方市场转移。

 

表1 社群化制造概念及其他相近概念的定义

  

概念学者定义社群化制造江平宇(2012)在信息物理社交融合空间支持下实现社群化产消者分布式共创个性化产品及服务[7-11,14-16]人人制造Anderson(2013)通过大众创客获得需求的服务和内容(即众包理念)的方式实现产品大规模个性化[17]虚拟企业Davidow(1992)通过构建面向企业特定需求的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突破空间地域对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和方式的约束,实现企业间的协同与集成[18-19]生产外包Prahalad(1990)以外加工方式将生产委托给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目的[20]

 

生产中的供需交互就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每一种制造模式的出现都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如图4所示,从客户参与度的视角来看,以客户参与度基本为零(如虚拟企业)开始,客户的角色仅是一个买家,他们和制造商之间几乎没有互动,此时客户必须接受和购买现成的产品,这是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在生产外包概念中,价值创造的过程已经从产品和企业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提供定制化的客户体验,企业专注于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客户比以往有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选择。在过去5年里,出现了社群经济的新趋势,互联的消费者更加活跃地与企业(如小米和特斯拉等)进行交互和共享[26],共同创造价值。企业通过创新其与大众消费者社群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产品互动与生产关系,使之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从而实现人人制造的理想蓝图。社群化制造模式下的社群是由制造资源自主参与个性化产品生产而形成的自组织系统;而生产外包模式则由特定任务发起者依据其需求寻找合适的制造资源组建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社群化制造模式下的社群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生产外包模式的资源组织方式,因此社群化制造模式与生产外包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

古董市场里不光商品琳琅满目,而且各家店铺的老板更是些狠角色,王祥还没来得及开口问自己的东西怎么卖,就差点被人忽悠着买下一个“光绪帝用过的犀角杯”,幸好他没这个闲钱。打这之后,王祥就不敢再找这些老板们做生意了,不过这趟也没白来,王祥最终在古玩市场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摆地摊。

虚拟企业[18-19]是由若干成员企业为共同获得某一市场机遇的优势,进行资源重组而形成的临时性动态网络,市场机遇一旦消失即解散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分别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其通常有一个由领导型核心产品生产企业和其他不同层级的供应商组织形成的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某种产品的生产能力。

从成员关系强弱的视角来看,如图4所示,基于社群自组织的产消者关系与传统的外包和众包概念相比,既有重合的部分,也有相异的部分。外包指将任务包给指定的合作伙伴,事前明确具体由谁承包;众包指将任务包给一个群体,事前不明确具体由谁承包;社群化制造更加强调产消者的自组织,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大规模个性化需求驱动的多形态资源社群自组织构形,将分散的制造资源通过聚类的方式形成各类群体,并在利益协调、议价以及商务社交机制下将群体化的制造资源作为运营主体用于分散的大规模个性化制造服务[9-11]。社群化制造模式与生产外包模式的概念边界效应表现为:社群化制造模式下,各生产主体之间建立的是围绕个性化产品生产的动态对等与协作关系[27],依靠社群化自组织形成;而生产外包模式下,各生产主体之间建立的是围绕制造服务供需的动稳态主从关系,由制造服务需求方发起建立。从某种意义上讲,社群化制造模式下的对等与协作关系可由主从关系演化而来,因此社群化制造模式与生产外包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总体来说,相对于外包方式,基于社群自组织的产消者关系具有更加开放的组织机制和更大的资源配置柔性;相对于众包方式,基于社群自组织的产消者关系具有更明确的供需匹配机制和更加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基于众包机制的人人制造模式是社群化制造模式的一种特例,也是其最终的演化方向。

2 基于画布模型的社群化制造及其相似概念辨析

核心资源要素描绘了企业让其制造模式有效运作所必需的最重要的资产因素。虚拟企业模式注重对实体资产(包括生产设施、不动产、系统、销售网点和分销网络等)的整合;生产外包模式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社群化制造模式和人人制造模式的核心资源均为知识资产(包括品牌、专有知识、专利和版权、合作关系和客户关系数据库等)。

身份意味着,它可以指特定的人或与特定的人关联的信息。身份就像隐私一样,很难界定。身份认同是通过基本权利来定义的,保护隐私尤其是信息隐私,通过赋予个人决定自己意愿的权利,有助于保护身份。然而在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并不充分,大数据分析可以让管控变得温和,甚至在个人决定自我想法之前身份已被掌握乃至被揭露。针对大数据损害身份认同的现实,立法应考虑对与身份有关的信息进行甄别和界分,划定大数据利用的权利界限。

2.1 核心资源、关键业务与重要伙伴

每个生产或商业模式都描述了一个组织如何捕捉、创造、传递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Osterwalder和Pigneur提出了如图3所示的九宫格画布模型,该画布是一种用来描述、可视化、评估以及改变生产或商业模式的通用语言,下面将基于该画布对社群化制造、人人制造、生产外包以及虚拟企业概念进行辨析。

关键业务要素描绘了企业让其制造模式有效运作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活动。与核心资源一样,它们也是创造和获取制造模式价值的基础,而且可以发生在企业内部,也可以发生在企业外部。虚拟企业模式的关键业务是制造产品;生产外包模式的关键业务是为客户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社群化制造模式的关键业务是与设计、制造及发送产品有关的知识管理;人人制造模式的关键业务是网络服务,由于成本和利益不对称、对待风险的态度及伙伴的能力不同,使得制造网络服务得更加复杂。

帕金森病在临床上常见,病因在临床上尚未进行准确阐述,属于运动障碍疾病,患病人群中,常见的群体是中老年人,属于锥外体系疾病,在疾病进展中,可出现痴呆症状,患者可出现注意力异常、视空间能力异常、执行能力异常及记忆力方面异常,患者可出现精神行为症状[1],可导致患者社会功能受到严重不良影响,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本组研究中选取了56例患者且深入分析了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实施美金刚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2 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要素描绘了企业应用制造模式如何为其自身及其业务伙伴创造价值。虚拟企业和生产外包模式均秉承低价的价值主张,分别采用最大程度优化配置成本和广泛外包的方式,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同质化的价值来满足价格敏感的客户细分群体,从而创造和维持最经济的成本结构;而社群化制造和人人制造模式专注于增值型的价值主张,提供高度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个别客户或客户细分群体的特定需求来创造价值。

 

2.3 客户细分、渠道沟通与客户关系

客户细分要素描绘了企业应用的制造模式想要接触和服务的不同群体或组织,回答了企业应用制造模式为谁创造价值,以及由谁获取制造模式的价值等问题。虚拟企业模式的客户细分是由针对企业优势细分出来的市场特定需求定制而产生;生产外包模式的客户细分服务于两个或更多相互依存的客户细分群体;社群化制造模式的客户在细分群体间的市场不同,同一社群的客户具有相同的需求;人人制造模式将价值和渠道聚集于大众客户,以不同的价值主张迎合不同需求的客户细分群体。

1.1 依从性的概念 依从性又可称为遵医性、顺应性、顺从性和一致性,是指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建议的程度。

渠道沟通要素描绘了企业如何沟通、接触其客户细分及其业务伙伴而传递其价值主张。它包括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两种类型。直接渠道指企业直接通过各种应用系统向用户企业及其业务伙伴传递价值,例如库存管理、进度跟踪、质量控制等组织应用系可以直接向用户企业及其业务伙伴传递流程自动化、闭环跟踪和供应链可视等价值主张;间接渠道指企业通过组织调整、供应链集成等过程间接向用户企业及其业务伙伴传递价值。生产外包模式采用直接(外包或转包关系)交互的合作伙伴渠道;虚拟企业模式采用非直接(动态联盟关系)交互的合作伙伴渠道;人人制造模式采用基于去中心化点对点交互的自有渠道;社群化制造模式是向人人制造模式演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其可选择通过自有渠道、合作伙伴渠道或两者混合来接触客户。

从服务化程度的视角来看,虚拟企业/联盟制造模式仅为制造资源的服务化;而生产外包模式则是供需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通过制造服务形式减少参与者之间交互成本来提高效率。当前,制造模式延伸到了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制造服务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拓展将导致产品和服务增加、新的竞价模型出现和制造互联向客户端扩展,这些变革使企业面临着组织重构的挑战。社群组织通过开放共享机制以及社群成员的主动参与,使其社会化资源的个性化制造服务能力在社群化制造网络得到迅速传播,社群化制造网络中的每一个产消者成员都可以成为组织中的主导者和服务者,并按制造供应/服务链或产品驱动的产业链进行自组织形成的动态社群网络。社群化制造网络的演化机理从能生产所有类型产品的稳态产业链网络到具体需求驱动下的动态社群网络,其实质是社群形成的产品市场细分,其核心是社群的自组织形态。

2.4 成本结构与价值来源

成本结构要素描绘了企业保证其制造模式有效运作所必需的重要成本支出。虚拟企业模式和生产外包模式为成本驱动,以最小化成本为目标促进业务流程改善和运营效率提升(如信息沟通效率和资产利用率的提升、业务流程自动化等);社群化制造模式和人人制造模式则是价值驱动组织的自适应和自学习调整。

价值来源要素描绘了企业从制造模式应用中所取得的价值或收入。虚拟企业模式通过销售实体产品的所有权来获取价值;生产外包模式通过提供特定的生产性服务来收费;社群化制造模式主要通过对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获取价值;人人制造模式的价值来源则是终端消费者的体验。

概念有内涵,也有外延。社群化制造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因为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对其概念的理解不同。为明确社群化制造概念,有必要严谨地厘清该概念的边界。基于上述对社群化制造和其他模式的概念定义以及画布模型辨析,为了进一步明确社群化制造模式的特点,下面从6个维度对几种制造模式进行概念边界分析。

3 客户参与度、服务化和成员关系三维视角的概念边界

由创客(Makers)主导的人人制造(peer production)模式[17,22]的核心理念是众包(crowdsourcing),即将任务通过互联网以公开的方式分发给大众的解决方案提供者或分布式群体。众包被认为是未来的生产模式,例如美国越野赛车制造厂Local-Motors将车的个性化设计与制造活动众包,仅用18个月的时间就在干洗店大小的微型工厂里实现了汽车从图纸设计到上市。其他国内外学者还提出了类似的制造模式概念,典型代表是Johar等[23]提出的Maker Manufacturing, Wulfsberg等[24]提出的Open Production,Bonvoisin等[25]提出的Crowd Manufacturing[25],这几个新概念的共同点在于强调资源社会化与互联去中心化的制造组织模式的新特征,而后两者概念上更接近,均更加突出了集群(crowd或cluster)的概念。虽然这些新概念仍在不断发展,但是其所倡导的开源产品的人人制造模式非常明确。

 

客户关系要素描绘了企业为促进制造模式应用和发展而建立的主要关系类型。虚拟企业模式基于对一类客户及其特点的识别精细整合了资源及生产过程;生产外包模式则通过优化供应关系向高净值客户提供生产服务;社群化制造模式利用用户社群与客户或潜在客户建立深度联系;人人制造模式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鼓励客户参与到全新和创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重要伙伴要素描绘了企业让其制造模式有效运作所必需的其他相关主体。为了获取制造模式商业价值、确保可靠供应的战略联盟关系、开发新业务等目的,虚拟企业模式和生产外包模式下的企业均需沿着供应链协同所有主要的供应商、分销渠道和顾客。社群化制造模式的重要伙伴源自大众产消者之间的制造社群协作关系;人人制造模式的重要伙伴源自大众产消者之间的去中心化自组织协作关系。

生产外包[20]是制造企业作为服务需求方,将非核心的制造任务外包给第三方的制造服务承接方,从而获得专业化的、按需定制的制造服务。另一方面,制造企业本身也是整个制造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也具有自身的核心制造服务能力,可以通过承接其他制造企业的外包任务,将自身的制造能力以制造服务的形式按需提供给其他服务需求企业,从而实现增值。

4 知识结构和产品生命周期二维视角的概念边界

伴随着产品结构的复杂度增加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28],产品的知识结构经历了闭源、协议保护、接口开源和完全开源的演化[29]。如图5所示,知识闭源和协议保护两种模式是虚拟企业为保护联盟中企业的商业利益而常见的知识产权保护形态。接口开源是指产品结构呈开放式架构[13],当前许多产品制造商都将核心部件的知识闭源,而将其标准接口(包括机械、电气、信息、软件等)开放出来支持满足不用需求的模块组合,接口开源的代表是智能手机(如包含所有基本功能、电话、网络等)和各类APP应用程序(满足特定功能需求)的关系。开放式产品结构具有可持续性、可伸缩性、适应性等特点,可以通过增加、删除和修改一个或多个可重用和可回收的模块来适应新的个性化需求。这一转变要求传统的制造商开始将其产品设计为开放式架构,允许大众设计者或潜在客户添加和设计新的模块。社群化制造模式下某些产品的开放式体系结构(接口开源)范式延伸到了更深层次的开放水平,即完全开源。为满足大规模个性化的产品设计[30]与制造要求,社群化制造模式下的知识结构包含了接口开源和完全开源两种形态。传统工业大型装备产品高端(如机床等)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而适合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方式,而开源方式通常发生在一些新兴出现的消费者DIY产品中(如RepRap 3D打印机和DoBot小型机械臂等),其更可能采用人人制造的模式进行开发。在当前制造业环境下,社群化制造模式可适用于装备产品、工业产品、消费类产品和DIY产品等的个性化/定制化生产,而以3D打印和众包机制为核心的人人制造模式在当前条件下仅能在DIY产品的个性化生产方面有所适用。但是,人人制造模式与社群化制造模式的组织与运行机理一致,可以视为从参与者范围的角度对社群化制造模式的一种诠释。随着先进制造、信息与管理技术的发展,人人制造模式或许可作为社群化制造模式的具象化体现。

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做好西药调剂室的工作,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建立和谐关系,整体提高医院服务、技术水平。

 

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看,虚拟企业中企业间协同的活动主要发生在生产阶段;生产外包则由生产阶段拓展到了运维(服务外包)阶段;社群化制造和人人制造都是实现客户大规模个性化需求的模式,因此其参与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扩展到了产品设计与规划阶段[31]

5 价值工程视角的概念比对分析

每个制造理念有其特殊的价值目标,且均提出了一套处理制造功能与制造成本之间的关系来节约资源、降低组织成本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还将从价值工程[32]视角进行4种制造概念的对比分析。价值工程理论起源于工程与产品设计优化研究领域,侧重于对作业或产品的价值目标的分析,本文选取了文献中常采用的客户需求、时间、成本、资源效率、产品质量5个价值目标[33-34]进行4种制造概念的对比分析,如图6所示。

6)个别受冻严重的树,主干皮层开裂严重,且皮层变褐坏死,叶片制造的养分不能向根系传输,应及时桥接,保证树体水分和养分供给。

 

虚拟企业最早来源于价值链,给联盟上的相关企业带来收益是维系这个联盟赖以存在的基础,这个联盟要求组成制造系统的成员企业协同运作,其价值目标强调资源重组和产品开发以实现最低化成本。生产外包是制造企业为了将外部资源高效整合起来,将非核心的制造任务以协议的方式转给第三方的制造服务承接方完成,从而获得专业化的、低成本的、按需定制的制造服务,其首要目标是资源整合效率的最大化。社群化制造配置的源点是客户对产品的大规模个性化需求,企业以此源点驱动组织运作,并整合价值链的资源来满足源点需求,其价值目标强调满足客户需求;而以众包为基础的人人制造模式则是强调满足个性化客户需求的另一个极端。

(1)企业职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认可度不高,供电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洞老套,官腔套话连篇,缺乏实质性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思想方针的宣传工作往往浮于表面,不能将理论与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造成了企业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抵触心理。

6 结束语

用户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大规模增长和产品开放式创新的出现使得制造模式变得更加社会化和去中心化。社群化制造是众多实现产品大规模个性化制造的模式中的新理念之一;支持社群化的产消者共同创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化制造资源的高效组织与利用、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与新业态创成、制造业整体利益水平的改善等提供了新思路。本文辨析了社群化制造相关概念定义和边界,讨论了社群化制造的价值目标,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后续将在社群化制造模式配置理论和运行关键使能技术包括制造服务交互上下文信息的挖掘与分析、制造服务关系协调决策小微制造企业自组织的制造服务社群构建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化,相关社群化制造理论与实现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必将推动制造企业互联协作过程社会化、社交化和个性化的极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TAO F, CHENG Y, ZHANG L, et al.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soci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2015,7(3):1-16.

[2] ZHOU Jiajun, YAO Xifa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15,21(8):1963-1978.(In Chinese)周佳军,姚锡凡.先进制造技术与新工业革命[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21(8):1963-1978.

[3] Economist. A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EB/OL].(2012-04-23)[2016-11-23]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52901.

[4] MOHAJERI B. Paradigm shift from current manufacturing to social manufacturing[D]. Espoo, Finland:Aalto University,2015.

[5] MOHAJERI B, NYBERG T, KARJALAINEN J, et al. The impact of social manufacturing on the value chain model in the apparel industry[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Operations and Logistics, and Informatics. Washington, D.C., USA:IEEE,2014:378-381.

[6] WANG Feiyue. From social computing to social manufacturing:the coming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new frontier in cyber-physical-social space[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2(6):658-669(in Chinese).[王飞跃.从社会计算到社会制造:一场即将来临的产业革命[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658-669.]

[7] JIANG P, DING K. Social manufacturing:a new way to support outsourcing produc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aipei: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2012.

[8] JIANG P, DING K, LENG J. Towards a cyber-physical-social-connected and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paradigm:Social Manufacturing[J]. Manufacturing Letters,2016,7:15-21.DOI:10.1016/j.mfglet.2015.12.002.

[9] JIANG P, LENG J, DING K, et al. Social Manufacturing as a sustainable paradigm for mass individualiz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B: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2016,230(10):1961-1968.

[10] JIANG Pingyu, DING Kai, LENG Jiewu. Social manufacturing:drivers,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s[J]. Industri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6,19(1):1-10.(in Chinese)[江平宇,丁 凯,冷杰武.社群化制造:驱动力、研究现状与趋势[J].工业工程,2016,19(1):1-10.]

[11] JIANG Pingyu, DING Kai, LENG Jiewu, et al. Service-driven social manufacturing paradigm[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15,21(6):1637-1649.(in Chinese)[江平宇,丁 凯,冷杰武等.服务驱动的社群化制造模式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21(6):1637-1649.]

[12] RITZER G, DEAN P, JURGENSON N. The coming of age of the prosumer[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12,56(4):379-398.

[13] KOREN Y, HU S J, GU P, et al. Open-architecture products[J]. 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3,62(2):719-729.

[14] JIANG Pingyu, DING Kai. Socialization trend analysis of manufacturing mode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evolution mode[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16,22(9):2245-2255.(in Chinese)[江平宇,丁 凯.基于多维度演化模型的制造模式社群化趋势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6,22(9):2245-2255.]

[15] LENG J, JIANG P, ZHANG F, et al. Framework and key enabling technologies for social manufacturing[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3,2382(312):498-501.

[16] CAO W, JIANG P. Cloud machining community for social manufacturing[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220-223:61-64.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M.220-223.61.

[17] ANDERSON C. Makers: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J]. 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2014,27(3):311-312.

[18] CHEN Juhong, WANG Yingluo, SUN Linyan. Virtual enterprise-a new organization form for cross-century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0,14(2):62(in Chinese).[陈菊红,汪应洛,孙林岩.虚拟企业—跨世纪企业的崭新组织形式[J].管理工程学报,2000,14(2):62.]

[19] DAVIDOW W H, MALONE M S. The virtual corporation:Structur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corpor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M]. New York, N.Y.,USA:Harperbusiness,1992.

[20] PRAHALAD C K,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3):79-91.

[21] DAHLGREN E, GOECMEN C, LACKNER K, et al. Small modular infrastructure[J]. The Engineering Economist,2013,58(4):231-264.

[22] KOSTAKIS V, PAPACHRISTOU M. Commons-based peer production and digital fabrication:the case of a RepRap-based, Lego-built 3D printing-milling machine[J].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14,31(3):434-443.

[23] JOHAR I, LIPPARINI F, ADDARII F. Making good our future exploring the new boundaries of open & social innovation in manufacturing[EB/OL].[2016-04-18]. http://uk.ukwon.eu/File%20Storage/4970285_7_SIE-Making-Good-our-Future-May-2015.pdf.

[24] WULFSBERG J P, REDLICH T, BRUHNS F L. Open production: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co-creative product realization[J]. Production Engineering-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1,5(2):127-139.

[25] BONVOISIN J, BOUJUT J. Open design platforms for open source product development:current state and requirements[C]//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Design. Milan, Italy:The Design Society Press,2015:11-22.

[26] HEINRICHS H. Sharing economy:A potential new pathway to sustainability[J]. Gaia,2013,22(4):228.

[27] YUE Fang, GU Xinjian, QI Guoning, et al. Subgroup decision-making stochastic process model of collaborative building[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15,21(1):21-30(in Chinese).[岳 芳,顾新建,祁国宁,等.协同创作过程中的子群决策随机过程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21(1):21-30.]

[28] ELMARAGHY W, ELMARAGHY H, TOMIYAMA T, et al. Complexity i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J]. 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2,61(2):793-814.

[29] ÅSA E, JOHANSSON C, NERGÅRD H. Manufacturing knowledge:Going from production of things to designing value in use[J]. Intelligent Decision Technologies,2015,9(1):79-89.

[30] KOREN Y, SHPITALNI M, GU P, et al. Product Design for Mass-Individualization[J]. Procedia CIRP,2015,36:64-71.

[31] TSENG M M, JIAO R J, Wang C. Design for mass personalization[J]. 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0,59(1):175-178.

[32] MUDGE A E. Value engineering:a systematic approach[M]. New York, N.Y.,USA: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71.

[33] REIJERS H A, MANSAR. S L. Best practices in 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an overview and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successful redesign heuristics[J]. Omega,2004,33(4):283-306.

[34] AHADI H R. An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enablers in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and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2004,17(4):1-19.

 
江平宇,冷杰武,丁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