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校企产学合作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在当今社会,有人质疑,校企产学合作进行科技协同创新,会改变大学的办学宗旨,异化大学的办学功能,甚至对大学文化和精神生态产生严重的破坏,理由是不能把大学办成产业,大学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组织,它负有引导社会价值和社会行为的职责;大学的知识探索、科技创新和真理追求等学术活动都是围绕能更好地培养人才而实施的,而不是为了迎合社会经济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日本教育学家永井道雄曾告诫人们要警惕“现代大学的危机”,他认为:“当大学与企业结合得过于紧密,学术上又过于反映出实用性的时候,大学的创造性就会枯竭”[1]

而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却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究竟孰是孰非,基于问题导向,本文从校企产学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入手,历史地、辩证地论述校企产学协同创新的价值意义。

一、校企产学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一)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需要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的发展阶段,工业底子薄,教育基础差,科技不发达,科技人员严重欠缺,使新中国的经济、教育和科技发展举步维艰。1976年以前,多年的政治运动使中国经济、科教事业的发展受到巨大影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重新得到重视。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国大学教育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壳牌煤气化装置中,煤粉中间储仓有1套称重系统,用于检测所使用的煤量。在生产过程中,煤流量直接影响氧/煤比的计算及气化炉反应窗口的控制[1],甚至影响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还没有能直接测量煤流量的仪表,只能通过速度计和密度计间接计算得到。在开车初期,需要用校准后的煤质量作为参考来标定4条煤线上的速度计及密度计。因此,称重仪表的准确与否至关重要,必须从选型、安装、标定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

1978年,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当时全国只有二十万左右的教育科技工作者[2],满足不了各行各业建设需要的人才,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四个现代化建设也不可能顺利实现,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高和改善,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了改变教育和科技水平落后的现状,国家决定集中力量进行大中专院校的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科研实力较强的重点院校,使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并重发展。除了教育部管设部分高校,各省市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也创办和建设了一些高校,从而确立了我国改革开放初的大学布局。后来经过高校发展转型和体制改革,我国高校的建设逐渐趋于成熟稳定。

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因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而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并因培养的大批科研和技术人才直接服务于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

总之,改革教学方法非常必要,要不断补充完善教学的内容方法,必须保持对教育规律的执着探索,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检验人才。

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简要经验总结,社会各界都坚定了高等教育要立足服务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等需要的信念。国内高等教育若不能根植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丧失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和土壤,经不起社会生产实践的真理检验,更得不到人民大众的认可。

(二)高校合理配置办学资源的需要

2015年,我国政府前所未有地将“双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决定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为小微企业、孵化机构等给予税收支持,创新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打造信息、技术等共享平台等举措,为创业创新创造良好条件[8]。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图8和表5数据可知,受绝热加速量热仪炉体材质影响,在样品反应剧烈阶段,炉体的追踪能力有限,无法做到百分百绝热。但是,补偿后的动力学参数更接近表1文献值,补偿前偏差过大,这反映了通过对反应过程的动态特性补偿能很大程度上使系统满足式(2),使得在动力学参数求解过程中误差减小。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由单一的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政府计划行为转变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满足技术生产实践需要驱动下的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根据以往的办学经验,各级政府目前甚至将来只能将有限的资源主要用于重点建设一批研究型大学,如部分国家、地方性重点综合型大学。而相当部分高校从长远看获得的政府资助将不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不足的部分需要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多条渠道加以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密切联系地方经济发展,积极、主动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教育事业是必然趋势。

为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要求,各省市地方政府及教育、科技部门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为开拓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经费支持、政策扶持、平台建设、信息服务、资源配置、人才流动等强有力保障措施,积极协调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合作。例如江苏省自2009年开始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目前已有3780多家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这是一种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方式,对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提高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人才分类培养的需要

[1]龚放.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不容忽视[J].高等教育研究,1995(1):22-26.

教育部从2009年起要求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一次重大的调整从此展开。具体做法是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稳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根据国务院学位办的意见,到2015年,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将达到1∶1,目前大多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规模已超过学术型硕士。扩大与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其核心是要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并重的方式转变。

校企产学合作协同创新为研究生分类培养创造了契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学位办的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意见,各高校需合理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培养模式的架构。由于不同高校、高校内不同学科的发展理念、科研基础、社会联系和师资队伍结构的差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也不尽相同,存在学制学费、学位要求、课程体系、实践过程等差异。

分类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形式上,更不能因招生类型不同而进行分类培养。高校研究生分类培养,主要是依据自己既有的发展理念和办学模式来实践的。虽然理念上重视研究生的分类培养,重视不同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特殊要求,但很难从培养环节解决好理想和现实的差异和分歧。研究生分类培养是基于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除了要做好受教育者的通识教育外,还要考虑不同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和社会对各类人才的不同需求。解决好分类培养的问题,首先要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方向,理清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系,科学制定和选择分类培养模式,建设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在尊重教育发展自身内在规律前提下,发挥导师和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与社会各项事业互动,融入、创建和发展各种类型的产学合作平台。

一般而言,成为AS后可通过邮件去联系负责MS考试的大师,申请参加大师考试。但“僧多粥少”,每年能参加考试的人有限,因此协会制定“waiting list”,只有拿到考试名额的AS,才有资格去参加考试。今年10月,Arneis获得了考试资格,但他选择了放弃。

(四)科研人员价值实现的需要

自古以来,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离开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教师这一职业就没有了存在的现实和价值基础,高等教育也不能例外。1810年,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采用了新的办学思路,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深远影响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也从这时候起,大学除了要实现其追求真理的学术探索外,还担负起科学研究的价值功能。但此时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真理,并不是为了驱动社会事业的发展,尽管其最终极大地促进了科学革命和社会文明的进程。1880年到1920年间,很多美国留学德国的“德归派”把德国大学的科学研究带到了美国,与洪堡科学研究基于科学体系本身的研究不同,由“德归派”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面向社会现实,在大企业、大农场中寻找研究的课题。这就产生出科学研究的新方向,也产生出科学研究的社会服务功能[3]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其存在的主客观条件。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发达国家行得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能否行得通,要进行主客观的准确分析。

二、校企产学协同创新的可行性

国外产学研合作已有很多成功事例,从美国的硅谷,以色列的沙漠农业,到德国和日本工业的迅速崛起,无不显现产学研合作的巨大价值。国内产学研合作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至今,具有代表性的有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科技园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的建设。尽管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重要价值已经得到政府部门和相关合作主体的重要关切,但合作过程和结果却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在难以建立常态化、持续化的合作机制。

校企产学协同创新,为高校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满足价值追求创造了条件。目前高校的科研活动主要集中于学校内,课题经费来源于自下而上的申请和自上而下的分拨。高校科研人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虽然国家科技部门不同程度地加大了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但是能争取到项目的科研人员毕竟是少数,高校科研人员存在到社会上找项目经费的现实需求。校企产学合作的积极开展,既解决了高校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的迫切需求,也增强了科研工作者服务社会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一)客观条件

1.市场经济环境是产学协同创新的土壤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长久以来,中国市场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座为全球市场生产和加工产品的“大工厂”,却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具有自主创意和领先优势。当前,我国工业行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医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工业蓬勃发展,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4]。除了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之外,企业的自主创新、经营管理和海外拓展能力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批国产品牌成为世界品牌,在国际市场拥有良好的声誉。纵观其他发达国家产学研起步时的市场经济环境,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完全有能力孕育出产学研合作的硕果。

2.科技创新能力是产学协同创新的根本条件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清楚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在教学中要从以学生为主体入手,运用互动教学法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上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在稳步上升,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升至第19位。中国研发年度经费达到10298.4亿元,稳居世界第三位,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居世界首位,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居世界第三位。从国家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可以看出,中国发明专利的申请已经连续3年超过美国,处在世界第一位[5]。由此可见,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是有条件支撑产学协同创新合作的开展。

田间除草采用机械中耕除草、人工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苗前化学除草:选用爱玉优、乙草胺、异丙草胺、噻吩磺隆等药剂。苗后化学除草:一般在玉米苗后3~5叶期,禾本科杂草3叶前,阔叶杂草2~4叶期施药。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等药剂,以上药剂在施药时可加喷液量0.5%~1%的植物油或多功能喷雾助剂。

(二)主观条件

1.企业对工业产品附加值的价值追求

(1)矿级响应处置内容,即作业条件变化大、施工难度大、技术性强、或涉及面广、对全矿的安全生产影响大的一级变化内容。

制造型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便利的方式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源于企业所需的人力、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低廉。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也频频向中国制造“发难”,实施反倾销调查等,中国传统制造业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再获得价格竞争原有的优势。据统计,美国企业的研发投资回报率平均为26%,其中有协同合作的大企业回报率高达30%,有协同合作的小企业更是高达4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没有协同合作的企业回报率只有14%[6]。要想改变我国主要以来料加工、低端生产等工业产品附加值较低的状况,就应当提升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实现,只依靠企业短时间内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是不现实的,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产学研协同创新势必是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2.高校科研成果亟需转化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有高校的科研队伍规模较大,科研人员素质较高,科研设备比较先进,科研经费相对充足,在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校获奖项目占一多半。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却不容乐观,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甚至更少,而相对而言西方有些发达国家则高达45%,我国高校每年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也有将近1万项,但最终能成功转化者并不多[7],高校科研成果亟需通过有效途径实现其应用转化价值。科研成果转化价值的实现,既避免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又能更好地推进高校科研治理体系的改革进程,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良性循环。

3.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大学的核心功能是人才培养,而知识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都是围绕人才培养产生的辅助功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校人才培养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国家教育政策的长期支持和办学经费的大力扶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校能否得到发展,发展的速度如何,从根本上来说是利用和开发有效办学资源上的竞争。要争取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除了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还必须积极吸收和高效利用社会各种办学资源。

在地质勘察报告中总共标明了9个断层的位置,在我们的地质超前预报中选取了两个离该点相近的里程进行了查看,在K0+284和K4+952处没有发现断层,而在K4+870和K3+45处发现了断层,因为断层在地下延伸情况时是不可预料的,在地下洞室开挖的时候是无法精准地勘查断层的位置,这个误差为60~200 m,误差对施工影响大,而地质超前预报能够将这种误差缩小到10 m以内,误差的缩小对于实际施工的帮助是很大的。

尽管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合校企产学协同创新的主客观条件,譬如服务中介数量不多,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高校科研成果不够成熟、企业和高校的价值追求不能统一等,但是事物的发展不可能在主客观条件齐备完善后再进行,万事俱备仍可能还欠东风。需要在协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互为因果和存在条件逐步优化完善主客观条件。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不是任何高校、任何学科随时随地都具备深入推进校企产学合作的条件,既要对产学合作抱有积极态度,也要冷静和客观分析高校的发展现状和定位,不能为了产学合作,放弃已有的发展优势,更不能淡化人才培养的教育使命,将高等教育产业化。

三、加强校企协同产学合作创新的建议

(一)高校合作意识不强,科研理念有待转变

自1992年起,由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至今,我国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经过二十几年的积极探索,我国产学研合作已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合作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等。与此同时也暴露了合作中存在的高校与企业价值目标取向不同、合作层次较低、规模较小等问题。

原长弘等将243篇发表的文献中提出的各种阻碍校企合作的因素归纳分类,共计20个方面,依据出现的频率大小排序,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挂钩和市场观念薄弱、缺乏转化意识排在前两位,反映了高校的科研体制与市场脱轨,科研活动缺乏市场导向,科研理念的转变和服务意识的提高有待加强[9]

科技成果能否顺利转化为生产力,首要考量科技成果是否成熟,成熟的科技成果真正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还需要市场的检验。科研工作者主要是从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申报项目,研发成果多以论文和专著形式发表,缺乏与市场的关联。因此科技工作者服务意识的提高,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从事科研活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让科研活动的重心回归社会。

科研理念的转变,需要从源头上改变目前高校科研水平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科研成果应用转化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从学术价值、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组织实行分类评价。改变以往重纵向课题、轻横向项目;重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轻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的价值取向,强化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的成果转化和成果价值审核,以服务需要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科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完善高校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各种资源配置。同时,高校应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应该让一部分有意愿的老师从事一些产学的合作,并让其在合作中得到一定的酬劳。

那里!他示意地看了一眼越来越近的被霓虹映照下的酒店。脸色严肃地说,就在它的某间客房里,有属于我们的一块地,地在召唤主人。你和我就是主人。

(二)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分类培养体系需要完善

目前国内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普遍注重于课程学习和论文创作,课程设置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主要来源于导师的既有研究和在研课题。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少研究生往往是为了获得学位而做学术研究,忽视了科学研究的属性和根本任务,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完全脱节,或根本不了解研究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缺乏对科研问题与生产实践联系的思考。甚至于对研究课题并无兴趣,只求完成论文任务。

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只有着眼于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以服务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阔研究生的社会化视角,学习借鉴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教育”模式[10],改变目前高校单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切实根据研究生培养实际要求,做好分类培养,才能人尽其用,科研活动才能扎实高效。

现行水运行业规范《码头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开口钢管桩土塞效应系数 的取值不适用于密实砂层情况,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关于开口钢管桩桩端土塞系数计算参考的日本钢管桩协会的成果正是针对密实砂层的研究成果,其计算公式如下。

分类培养是育人目标,分类培养体系是制度保障,落实到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深化“引企入校”改革,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产业技术实验室及中试和工程化基地等,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此外,为确保分类培养顺利实施,高校要尽快改革学校治理结构和完善招生选拔方式,加强产教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

(三)高校科研业绩考核体系有待优化

高校科研业绩考核内容一般有:承担科研项目类别(纵向、横向课题)、发表论文、科研论著、科研成果奖励、科研专利、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高校对科研人员业绩考核方法的局限性,往往会产生重数量、轻质量,重显性能力、轻隐性素质,追求科研成果的产出,忽略科技成果市场化推广应用,导致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脱节,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和人力物力。

目前一些高校已认识到这些问题,逐步实施科研人员分类考核机制,归纳为以下几类:对主要从事创新性研究的科技活动人员实行代表性成果为重点的考核;对基础研究人员的考核以有利于潜心研究、长期积累,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为重点;对应用研究人员的考核以聚焦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为重点;对主要从事技术转移、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的科技活动人员实行经济社会效益和实际贡献为重点的考核;对从事技术支撑和服务的科技活动人员实行以服务质量与实际效果为重点的考核;对高校创新团队实行以解决重大科技问题能力与合作机制为重点的整体性考核;对高校创新平台(机构、基地)实行以综合绩效和开放共享为重点的考核[11]

四、结 语

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前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与知识化的特征,“大学将因“知识”与“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纽带更加紧密,被广泛誉为知识“电力”的“发动机”的大学将更加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12]

要想判断校企产学合作协同创新是否有益于大学的发展,主要的评价标准即是否有益于全面人才的培养。纵观大学历史发展和功能沿革可以清楚地发现,大学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组织,他是服务于实际目的的机构,但他实现这些目的靠一种特殊精神的努力,这种精神一开始的时候是超越这些实际目的的,它这样做只是为了以后以更大的清晰度、更大的力度、更冷静的态度返回到这些目的之中。

参考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8-58.

[3]顾海良.大学功能与大学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3-6.

[4]百度百科.中国制造[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5%88%B6%E9%80%A0/6000fr=Aladdin.

[5]百度百科.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BD%E5%AE%B6%E5%88%9B%E6%96%B0%E6%8C%87%E6%95%B0%E6%8A%A5%E5%91%8A2013/13973034 fr=Aladdin.

[6]郭传杰.科技协同创新的深层次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17-19.

[7]刘朝晖,常思亮,胡洁.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20):108-111.

除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作家之外,江西还吸引了大量的流寓作家。江西地处“吴头楚尾”,南抚百越,北望中原,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宋代以后随着江南的开发和政治中心的南移,江西一度成为南宋京畿地区的屏障,并自宋至晚清一直拥有着巨大的交通区位优势,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政要官员、文人学士出入江西、流寓江西,促进了江西文学的发展及与全国文学和文化的交流。这其中最典型的是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的领袖,他虽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不是江西人,但他长期生活于江西,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江西度过,终老于江西,他融入了江西的文学和文化中,对江西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宋清辉.“双创”之下就业何去何从[N].中国日报网,2015-06-18.

[9]原长弘,杨鹏.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新进展1994-2002[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6):95-100.

[10]王迪.国外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7):32-34.

对于栽插面积较大,机械设备供给不足的地区,要科学安排好播种期。要根据每台插秧机每一天的插秧面积,合理安排播种日期。同时还要提早准备好各种育苗物资,包括塑料盘、无纺布。播种之前科学处理种子,播种前一周晒种1-2天,提高种子吸水萌芽能力。播种前实行温水浸种催芽,并做好种子发芽试验,确保精量播种。

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将血脂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控制饮食不仅减少的TC的合成,更增高敏感性酯酶活性,将TC分解成为非酯化脂肪酸与甘油;科学的运动可使TG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氧化与分解,同时也降低血脂水平;服药是控制血脂最有效的方式,然而个别患者随意服药,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个别患者的服药后出现不适感从而停止服药,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意识到服药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

[11]樊丽萍.高校科技人员将分类评价[N].《文汇报》,2014-1-6.

[12]许智宏.21世纪大学的使命和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1(11):6-7.

 
宫新栋,王元纲,杨平
《科技与法律》 2018年第02期
《科技与法律》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