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儒家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更新时间:2009-03-28

习近平[1]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充分肯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是涵养人们价值观的思想内核,对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儒家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12项规范,从国家、社会及个人三大层面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社会公民必须恪守的各领域社会道德生活准则,也是评价社会公民行为的价值评判标准。从总体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在充分总结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近代以来近180年、中华民族5 000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融合的基础上凝练出来的,是现时代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有机统一的理论结晶。

习近平[2]总书记2014年2月24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此处所涉及的民本、正义、诚信、仁爱与和谐等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精神。

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百家争鸣、学派林立、博大精深、交流互鉴。孔子集古代中国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代等历代思想理论成果之大成,创立“礼仁”之学,从价值根基层面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人本主义精神方向,为那个时代的人们确立了具有普适意义的伦理道德准则,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基本性格和文化血脉,所以儒家文化在战国后期的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而成为显学。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方针的确立,儒家文化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后,儒家文化便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按牟钟鉴[3]的说法,用一个字表述,即“道”;核心在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唐朝著名人物画家、被后世称之为画圣的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像》该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孔子标准像。的上方题了四句话:“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说孔子其德与天地相配,其道贯通古今,其删述的六部经书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立法的依据,这是对孔子的最高评价和总体称赞。由此可观,以孔子为首的儒学文化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也由此发展为中华民族最具标识性的精神话语,从价值层面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石,也由此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如果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大层面分析,其中在国家层面,儒家的价值倾向是国泰民安、天下为公、和合中庸、富之教之、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呈现为为仁由己、等差有序、民贵君轻、均平中庸、尊王贱霸以及民为邦本等;而个人层面的价值呈现则是仁者爱人、克己制欲、重义轻利、厚德载物、恭宽信敏惠、修己安人、温良恭谨让、和善忠恕、孝悌尊亲、安贫乐道、均平隆礼、见贤思齐等。具体到24字、12项规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几乎都与儒家文化有直接或间接关联。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孔子提出过“富之教之”的思想;民本与民主呈现出内在的关切性;文明则是儒家价值的一贯诉求,其表达见于《易传》;而以和为贵则是儒家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中,孔子的“恕”道具有平等意识,倡导“有教无类”,力求教育平等;而儒家“五常”之“义”则具有公正、适宜的内涵。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从广义上说,这四项规范都建立在“仁”的基础之上,是儒家大力倡导的。因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基本涵义就是“爱人”、与人为善。当然,只有个体具有仁爱之心,才能进一步处理好与他人、社会以及国家之间的伦理关系。由此可见,儒家文化的核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价值取向是殊途同归的。

二、儒家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维方式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大步前进并且有别于传统的专业,属于新兴学科。在院校教学从事电子商务的教师,很多是非本专业毕业的。很多教师是由类似专业过来的。他们中有的电脑知识储备不足,有的业务水平和实习培训经验不足,给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也不能很好地展开。

世界民族的多样化也由此决定其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不仅既是该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该民族文化的最高凝炼。儒家文化的思维方式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为我们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资源。

儒家文化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历代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除了其自身的价值内涵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之外,其独特的教育与传播方式也是重要原因。今天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借鉴儒家文化的传播理念,实现传播方式的传统与现代的无缝对接,力求达到最大传播实效。

2009年至2014年共有112个品种参加试验,每年试验点次6~9个,分布在本溪县、昌图县、清原县、桓仁县、法库县、铁岭市银州区、阜新市海州区、北票市、新宾县、西丰县等常年从事品种测试任务的科研、推广单位。

三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思维。居安思危的忧患思维是儒家的重要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有可能发生的危险,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孔子在“夹谷之会”时的“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6],突出体现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也成就了孔子短暂政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政绩之一。从孔子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朱元璋一再告诫的“自古帝王,居安思危,处治思乱”,中国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都表达过对忧患意识的重视,无一不是对未雨绸缪的警示。我们要借鉴“居安思危”的价值内核,增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感与必要性认识。英国号称“铁夫人”的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如此评价:中国没有思想与文化,只会生产洗衣机与冰箱,不足为虑。美国一位知名教授在谈到“汉语热”的时候不无嘲讽地说:以前在美国也曾经挂起过“日语热”,但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如果汉语热的背后没有价值与文化的支撑,也必将很快就过去。一位知名海外学者也尖锐地指出:历史上的西方富人留下的要么是名校,要么是雕塑,还有就是建筑,而中国富人留下的则是“二奶村”或者是极度豪华的私人墓地,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国外人士批评意见虽然刺耳,但是引人深思。

二是日常践行法。对实践的重视始终是儒家思想的价值原色,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把儒家价值内核融入到人们日常的人伦日用中,让人们在生活中真切体悟儒家思想,并付之以行动。如孔子讲“仁”,始终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和明确的内涵,只告诉人们要“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告诉人们在做人做事时要怎么做才符合“仁”的要求。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传播,主要还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媒体宣介层面,研究陷入抽象化而难以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恰当的方式,贴近群众生活,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感觉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并践之以行,形成内在的心理理念,最终达到自然而然的目的。真正实现习近平[1]总书记提出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一是教育普及法。孔子是“至圣先师”,终其一生都在从事教育事业。儒家教育思想十分完善,涵盖了启蒙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科举教育等多维层面。在启蒙教育中,把儒家文化编成《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蒙学教材,以故事、儿歌等方式灌输给孩子;而在家庭教育中,则强调家训、家规对家庭成员的规范功能,践行儒家价值观;在科举教育中,将“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指定为考试内容和考试科目,强化人们对儒家典籍的学习。我们要借鉴儒家普及教育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一要编撰《新三字经》《新弟子规》等蒙学教材,列入幼儿教育必读书目,通过唱儿歌、讲故事等形式,使孩子们从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和薰陶;二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教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启蒙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充分结合起来;三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中考、高考、考研的内容,使学生们在学习和考试中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内容和要求;四要重视家风家训教育,培育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二是革故鼎新的创新思维。变新、求异一直是儒家的内在精神所在。儒家思想始终是在“变”与“不变”的思维辩证中看待宇宙万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是中华原典《易传》。《易传》记载的“变化者……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用反复与创新阐明变化的要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5],强调变化是生成的前提,而生成则是变化的结果。《中庸》记载的“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指出了事物是一个从微至著、自小而大、由内及外的逐步过程。而儒学的发展本身也是在“后浪推前浪”的基础上不断革故典新的,由此也体现出儒学思维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特色。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元典儒学,构建了仁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战国时期的孟子将仁学拓展为仁政学说;荀子源于儒家又超越儒家,发展了儒家学说;西汉时期,董仲舒把儒学发展成了历代封建统治集团的主流意识形态;宋明时期,儒家兼收道家与佛家,衍化为理学与心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在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凝练而成的,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以及合理“化”之的思维特点。以己愚见,“三个倡导”只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还不够简练,尚未定型。我们可以借鉴儒家革故鼎新的创新思维,不断推进其演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进基于时代、源于实践、成于变革,真正凝练出基于中国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特征,同时又通俗明了、易懂易记,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表述。

五是和而不同的辩证思维。贵和哲学,是贯穿儒家思想发展史的一条红线;辩证思维是儒家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儒家思想指出,多元、多样、多变是一种普遍的、正常的现象,处理方式则推崇包容共生、共处共荣、合作两利。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赞成多样性的“和”而反对单一性的“同”。它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二是承认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特殊的属性和价值;三是人们之间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四是避免冲突与对抗,实行和平共处之道。”[8]“和而不同”作为一种稳定的价值内核具有多种呈现方式,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并行不悖,也可以是相反相成或者相异相成。儒家的辩证思维告诉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实践中,在坚持主流核心价值一元主导的同时,要尊重个体合理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在实然与应然的辩证统一中确立价值导向,在继承与创新的反复碰撞中调适价值冲突,在主导和多样的相互激荡中增进价值认同。

三、儒家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途径方法

一是自强不息的入世思维。儒家文化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文化,世代儒者以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自强不息思维和对至善人格、“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来思考和对待人生与社会。他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志,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责任,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使命,具有深厚的实践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与道德责任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强调在现世的不懈努力中,实现政治抱负和人生价值,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所谓“彼岸”。正如汤一介[4]先生指出,“儒家‘德治爱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借鉴儒家的入世思维,大力弘扬自强不息的意识和顽强进取的精神,引导人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贡献社会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自2016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河套平原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后,2017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遵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先做好示范”的指示精神,五原县率先启动实施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

四是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儒家善于从整体上来看待事物,善于把握事物间以及事物内部各组成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视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即天、地、人)为一个整体,认为其整体包含着部分、统辖着部分,且部分和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每一个部分都绝对服从整体的要求。”[7]儒家经典《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组成64卦系统,构成最初的整体思维方式,并随着儒家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和张载的“民胞物与”的思想里,可以看到,儒家的“天人合一”说,强调“人道”本于“天道”,在大自然而言,都是平等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大层面建构了一个整体合一的价值观理论体系,各大价值层面之间以及各层面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包含、层层递进。由此可以推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蕴了儒家的整体思维方式。儒家的整体思维提示我们,在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中,要着眼于整体,强化顶层设计,增强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集体、个人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同努力。

三是榜样示范法。儒家伦理是一种践行伦理,尤其看中榜样的示范功能。主张通过积极、正面的榜样典型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在潜移默化中把儒家文化传播到社会中。孔子能够成为“圣人”,不仅因为其丰富的学识,更因为其自身高尚的道德人格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子贡评价孔子为“德高可配天,深可配海”;孟子评价孔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司马迁评价孔子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还注重树立先进典型,为弟子们确立学习的榜样,据《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在这里为人们树立了品德、口才、行政、文学四个方面的典型人物,共十名,被称为“孔门十哲”。孔子认为,社会上层人士要做道德的榜样,“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继续开展“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的评选,对入选人物给予重奖,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中树立典范;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要加强对共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和人格魅力的培养,确立领导干部的道德高线和道德底线,要求他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践行者和维护者,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的思想与行动。

动态造价管理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动态造价管理的调控有着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定额的特点,这个特点就使动态管理调控具有了指导性的特点,与传统的调控方式对比,动态管理调控方式有定额性、指导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更好地去平衡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在建造的工作当中应该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去管理造价。

(34)要突出绿色、宜居、人文、智慧发展,注重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2015·《人民日报》)

四是宣介传播法。我们要借鉴儒家文化大众化的经验,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形式,要善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手段与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充分利用公共空间如地铁、公交、电梯乃至于屋顶、墙面等媒介,设立传统文化宣传的各种展览,择取经典名句进行展示,使大众接受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二是要建立道德法庭,对社会热点和群众身边的人和事进行道德评价,进一步树立正气,弘扬正能量;三是要组织诵读传统经典名句名篇,开设讲坛、讲座宣讲国学经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要充分利用好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资源,集聚力量免费向公众宣讲中国优秀传统经典,促进民众的文化自信心生成,使崇德向善、爱国敬业的中华美德在实践中形成。五是要重视传统佳节的文化教育功能,尤其要以各地特有的文化节日为载体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大众的爱国情怀、和谐意识、正义观念、敬业精神等;六是要发挥诸如民间故事、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和曲艺杂技等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老百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汪荣有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