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理论基础及重点难点——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更新时间:2009-03-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1]30。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和思想的首次提出,并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思想正是习近平整体发展思想和高质量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指导我国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战略目标

直观地看,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指与现代化目标或结果相对应的经济结构和制度体系。要准确和深刻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新概念,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长期奋斗目标。近代以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是经济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①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的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1964年12月21日,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2]。可见,实现现代化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于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新目标。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五个词体现的是“五位一体”总体要求,即富强强调经济建设,民主强调政治建设,文明强调文化建设,和谐强调社会建设,美丽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提出分两步走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步是从2020年到2035年,第二步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这为我国新时代发展描绘了新图景。总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对即将实现的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它源于我们对现代化的追求。

上周(8月6日-8月10日),二铵出口市场持续发力,价格整体企稳,局部灵活调整。8月13日中国磷酸二铵批发价格指数(CPPI)为 2850.39点,环比下跌1.88点,跌幅为0.07%;同比上涨224.40点,涨幅为8.55%;比基期下跌371.38点,跌幅为11.53%。8月13日中国磷酸二铵零售价格指数(CPRI)为 2950.95点,环比下跌14.72点,跌幅为0.50%;同比上涨111.76点,涨幅为3.94%;比基期下跌270.82点,跌幅为8.41%。

(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及目标

现代化经济体系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现代动力体系,就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要有新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形成新动力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推动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创新驱动是构成现代化动力体系的最核心部分。二是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其成为我国由大变强的重要支撑。三是现代经济体系,就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体制,支持“五位一体”的发展。

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速度,而是质量和效益。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5]这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密切相关。自我国经济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即需求的重点和生产力的发展都在出现“质”的变化。所谓高质量高效益的新发展方式就是依靠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三大变革中动力变革最为关键,动力变革的方向是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意味着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推进力,经济增长主要是质量与效益的提高,而不是靠资源要素的大量投入,动力变革是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标志。新动力体系和新产业体系正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两大重点,而形成新动力体系和新产业体系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因此,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保证我国新发展方式的建立,也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重大战略意义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提出有两大理论基础

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提出,体现了习近平两大重要经济思想。

一是体现了习近平整体发展思想。过去我国的发展走的是一条非均衡发展道路,即让一部分地区先富、一部分人先富的道路,这也是一种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的成功发展道路,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改革发展的初期至中期,我国重视农业积累和推进工业化,以工业化为核心来推动经济发展。经过短短的十几年发展,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形成了显著的国际比较优势,成为世界加工厂、制造中心,最终使我国经济发展迈上了两大台阶:一是200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由低收入国家转入中低收入国家;二是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由中低收入国家转为中等收入国家。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正如此,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中,把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摆在统领位置,两者都是构成新发展动力的核心部分。过去我们党一直都非常重视协调发展问题,从毛泽东时代的“三线”建设,提出解决“十大关系”,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之后的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都强调协调发展,但在协调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提高发展的整体性[3]。全面提高发展的整体性,这是对一般性协调发展思想的重大突破。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最强调的是整体发展。从“旧四化”到“新四化”,从工业化优先,到更加重视城镇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体现的都是现代化的部分发展,但整体上推进现代化或整体上推进经济现代化,则是党的十九大的新贡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思想就是整体上推进经济现代化的思想。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单用及与纳米微粉硅胶联用对甘草次酸脂化乳稳定性的影响 ……………………… 金 粟等(11):1480

“钯”在C—C键形成的偶联反应中显示出更为优异的催化性能,多种形式和价态的钯络合物已应用于催化杂环C—H键的直接官能化,然而,绝大多数钯催化反应需要各种复杂的有机膦或胺为配体以使反应在均相体系中进行,而这类配体对空气和水极不稳定,并具有高毒性和高污染性.本文成功开发了无任何配体存在下钯铜双金属共催化唑类杂环与芳基碘的直接芳基化反应,避免了高毒性和高污染性配体的使用,使催化反应更简洁,更具有开发应用价值.

二是体现习近平高质量发展思想。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从比较学术的角度看,高质量发展就是我们常讲的“内涵式发展”。靠创新和技术进步驱动,低质量发展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发展,就是“外延式发展”。由低质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就是驱动方式的转变,由低级的驱动力转为高级的驱动力,其中衡量的标准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快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就表明经济发展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相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慢、贡献率低,就是粗放式、低效率增长。从直观的角度看,就是较容易被大家理解的角度,我们把高质量发展描述为投入少产出高、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利用充分(就业较为充分)等,在衡量指标上体现为单位GDP能耗(或单位其他资源消耗等),以及投资回报率(如投资效果或净资产收益率等)。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是对党的十八大关于“以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按照五大新发展理念来定义的发展,即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4]。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紧密关联。在我看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三大支撑:一是动力要强,二是产业要优,三是体制要好。这三大支撑正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质量发展思想,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出了内在要求。

(二)现阶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新时代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体现了重大问题导向,也体现了重大目标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三大体系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建立现代动力体系的目标,是以“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原则和要求,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三大变革”,进而完成动力转换,形成现代动力体系。而形成现代动力体系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标准。创新、科技进步是衡量世界各国先进程度、现代化程度的标准。而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之外的一个要素就是科技进步,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简单地说,一个国家在达到现代化水平后,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到60%-80%,这时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建立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体系。因此,现代动力体系的形成,最主要的标志是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是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我们将产业分为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如果产业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都比较高,技术进步率也比较高,这样的产业体系就叫做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我们的现代产业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强,实体经济不被重视,金融投资热衷于泡沫经济。建设现代经济体制的目标,是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里“宏观调控有度”是一种新提法,值得我们研究。宏观调控不是万能的,更不是什么都要管,宏观调控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有度”,不能任性,同时要善于引导社会市场预期,不能变化无常,政策制定规划要透明,政策要保持总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让社会与市场能很好地适应,才能达到最佳的调控效果。

这十个人进了车间,马上就出活,不但效率高,而且质量好。他们像一部部高速运转的机器,忙了整整一个月,把订单全部做完了。阿花激动得差点没把我吞进肚里去,一到晚上就向我翘尾巴,弄得我筋疲力尽。阿花说,继续跑订单吧,八十名员工等着你给他们喂奶呢。

由上海嘉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广西地不容新鲜嫩叶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原始测序数据过滤后,采用软件Trinity(http://trinityrnaseq.sourceforge.net/)对滤过的高质量数据进行组装,共获得20 637条unigenes。

2.着力攻克体制瓶颈,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强有力的体制基础

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发展与改革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中心议题。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这一新的主要矛盾时,要放在发展与改革的大格局中才能认识清楚,才能化矛盾为新的驱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正在面临一个大十字路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很突出,即我国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仍面临诸多重大挑战,主要体现为两大瓶颈约束,一是面临新的发展瓶颈,二是面临一些深层次体制瓶颈。形成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制瓶颈,体制不完善、不合理限制了发展的升级,因此,这两个瓶颈是相互联系的。

什么是发展?发展可以有很多定义,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都从自身角度对发展予以定义,甚至一些搞文化研究的学者对发展也有其独到的定义。从经济学上看发展,主要有两种定义:一是从发展经济学来定义发展。按照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发展就是一个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变得越来越高级,发展的核心内涵就是工业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其他方面深刻变化,因此发展的中心议题就是推进工业化。二是从政策、问题导向来讲发展。因为我们把发展定义为某个经济体(国家、地区)经济社会总产出持续增长的过程,发展的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发展的瓶颈约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它的瓶颈约束是不一样的。因此,发展就是要着力解决瓶颈约束问题。很多发展的瓶颈约束的解决,不能靠自身,而要靠政府的强力帮助才能得以解决。由此可以把发展定义为政府通过政策、战略来解决重要发展瓶颈的过程,最终实现我们希望的发展目标。

(一)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难点

1.着力解决新的发展瓶颈,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扫清内在障碍

车轮在轮轨接触点的垂向动柔度如图7所示,其中实线为车轮不旋转的结果,而虚线为车轮以400 km/h(111.1 m/s)或旋转频率为38.5 Hz时的结果。频率分辨率为10 Hz。图7中标出了4个峰值的频率和对应的环向指数。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发展起来了,中国人由穷变富了,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均GDP显著增加,先是2001年突破1000美元,再到2008年突破3000美元,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目前已超过8000美元。这一定是我们做对了一些重要的事,不然这样的奇迹不会发生。即中国政府在这四十年中,不仅找到了发展的瓶颈和约束,而且找到了解决这些瓶颈和约束的方法。那么我们的发展瓶颈是什么?就是缺资本、缺技术。从发展经济学角度看,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不够,生产力落后,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政府要做的事就是加快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靠市场和政府两大力量将资源、资本、人力动员起来,激发其发展活力,让政府的发展机器(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国内私人资本与国外的私人资本)一起充分竞争,一方面大力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则加快原始积累(政府与非政府都是原始积累的重要工具,有时政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一动员过程最鲜明的特点或机制就是投资驱动,没有投资驱动就不可能增加经济社会总产出,也不可能加快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就是提高居民和总社会的储备率,储蓄再转化为投资,如此循环发展。从产业上讲,投资主要是投资工业,形成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这一过程比许多经济体快很多,而且持续时间长,因此,就形成了强大的投资和发展的累积效应。中国的优势或中国的发展奥妙就是中国政府善于加快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的最主要瓶颈和约束,解决了这一瓶颈和约束,发展就是一种不断持续和深化的过程,甚至是一种自动的过程,就像著名美国经济学家W.W.罗斯托所讲的“发展的自动飞行”(起飞经济学由此得名)。有了强大的资本积累,就自然有强大的投资驱动,就不断地生产出产品和服务,即扩大GDP,不管这些GDP是好是坏,但是总量规模做起来了,中国实现了经济规模的显著扩张,这就是中国奇迹。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所以叫作弱冠,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归纳起来,在新时代新阶段我国主要面临三大新发展瓶颈约束:

第一个发展瓶颈是发展将受到要素供给的巨大限制。要素供给的限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环境问题、人口结构问题和融资成本高。一是生态治理将制约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恶化是过去粗放式发展的一种必然代价,越积越多,就是负GDP过多,积累在经济体内无法消化,成为巨大的包袱或“病灶”,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使经济增长“失速”。新阶段我们不能还像过去那样不惜一切代价搞发展,甚至牺牲环境来搞发展。环境问题特别是雾霾问题正在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美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仅是国家重视,而是变成了一种社会的内在需要,是老百姓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部分。治理生态需要加强环保监督,需要付出降低增速等代价。环境问题成为阻碍老的生产方式继续下去的障碍,如果不及时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动力,那么经济将会严重“失速”。这就是环境不答应的问题。二是人口结构变化将限制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不仅将抬高人力资本特别是普遍劳动力的成本,而且会因劳动力供给的严重不足而造成“有活没人干”,经济增长的空间将受到明显的限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相关结构变化,现在的劳动力绝对不便宜,而且以后越发展越贵,这会限制经济增长。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到底能增多高?”对这个问题的最后结论是这样的:我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绝对不超过7.5%。我做了一个大数据监测就业、失业的研究项目,数据显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育是相当健康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灵敏有效,对我国过去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欧洲、日本的劳动力市场因受高福利或老龄化后移民政策的僵化等影响,而不具有市场弹性,从而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灵活性。相对而言,美国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非常有效的,这也是这两个国家更有活力的重要原因。但我国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倒不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完善,而是由于劳动力供给问题开始突变,将影响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空间。2017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略有提高,比上年同期及全年均提高了0.2个百分点,而就业形势极好,即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过去只有在GDP增长达到10%以上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现在不到7%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我们监测的高概率失业率在2017年二季度连续三个月降至4%以下,这意味着继续提高经济增长率将会超过充分就业状态,会出现劳动力供给的严重紧张,有活没人干,更多的新增GDP也就无法实现。如增速提高到7.5%,那么失业率可能降至3%,这是不可能的,结果必然是劳动力紧张而导致通胀的显著上升,从而又把经济增长拉下来。三是金融上层组织发育滞后导致融资成本长期偏高,制约经济增长。即经济增长将受到“钱”的限制,不是钱的数量限制,而是资金或资本成本的限制。我国的资本发展长期滞后,一直存在一些很不健康的因素,使我国经济更多地依赖间接融资方式,而间接融资由于体制和结构问题,将会明显抬高资金、资本的价格,从而制约经济增长(我国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说到底是金融结构和体制问题)。

第二个发展瓶颈就是结构问题。不少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将限制我国新动能的培育,从而可能导致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失败或严重受挫。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存量结构问题。过去生产只为了增加生产量,不考虑它的质量,不考虑它的效率。这些高增长产生了一大堆的产能过剩,一大堆的低效、无效GDP,按照系统论的说法,就是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熵”(即垃圾),排不出去、消化不掉,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必须下决心调整存量结构,加快改革和资本重组,盘活过大的存量资源,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存量结构问题在工业生产上表现得极为明显,即传统产能大量过剩,新增市场有限,出口也受到严重限制,成为经济体内部的一个重大“肿块”,影响经济体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房地产的过剩闲置也是一个严重的结构问题。我们盖了未来几十年可能都用不完的房子,一方面大量闲置,许多房子是为了投资而专门生产的,另一方面则是新来者特别是年轻人望房兴叹,房价过高而买不起房,这是双重浪费。不仅如此,与房地产产能过剩相伴的是价格泡沫化严重,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影响金融和经济社会稳定。

这一粗放扩张的发展过程,并不能无限地推演下去。而是到了一定阶段或一定规模后,动力开始减退,快速但低效的发展将带来并累积大量的新问题,如资源破坏与环境问题、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为旧动能减弱,新动能不足,加之发展的新矛盾累积,将制约经济发展,从而导致发展过程放慢甚至停滞。新动能不足和新的矛盾积累,就是新阶段发展的主要瓶颈。

第三个发展瓶颈就是发展不公平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在区域间、城乡间、所有制间、投资与需求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质就是发展的不公平问题,你多占我少占,而且这个不是靠你的能力,是靠你有特权,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等。未来我国的经济将会越来越受到不公平问题的限制。 我们要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走向共同富裕,这实际就是公平发展必须提上议事日程。过去我们在战略上就是走非均衡的发展模式,让一部分地区先富,一部分人先富。“两个先富”的结果是什么?一部分人在政策上得到了特别的优惠,而其他人、其他地区却享受不了,即一些鼓励的、刺激的政策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市场扭曲,当然这是落后国家发展的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智慧或战略。但到了今天,我想应该要改正这样的一些政策。政策性的扭曲加上市场性的扭曲,两个扭曲结合到一块形成了明显的发展不公平问题,这种不公平不是市场不平衡造成的,而是政策和市场双重扭曲叠加形成的后果。所以解决这种不平衡会更加令人头痛。市场不公平是由市场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可以通过公共政策来协调,来解决,但政策与市场不公平的结合,却不好调整,因为利益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开、难以协调。

二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全面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们能隐隐约约看到强国梦的身影,报告提出了三个“强国”的目标,即海洋强国、文化强国和人才强国[2]。而经过五年的转型升级发展,我国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一些产业的竞争力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近在咫尺,中国人在一天天、一年年地富起来,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们在许多领域中是“大而不强”,且面临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由大转强,必须在促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上下功夫加以解决。党的十九大做得最多最足的文章就是如何使国家由大变强,谋划全面强国的新战略。在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里,第一次突出强国梦,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通过30年,分两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的表述站位很高,清晰地表达我们在新的历史方位中的战略任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强国目标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强国目标高达十二个,充分表明“做强中国”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强国梦不是某几个方面,而是全面地“做强”。[6]在经济和技术领域,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八个强国任务,即建设制造强国、建设科技强国、建设质量强国、建设航天强国、建设网络强国、建设交通强国、建设海洋强国、建设贸易强国。同时,我们要在文化、教育、体育、人才等领域,不断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十九大报告是强国宣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中国由大变强的思想。

虽然我很可怕,但我还是会忐忑。因为和阿瓦达索命咒相比,我还有克星咒语,它会瞬间破解我。但我不怕告诉你们,因为要使出这个咒语需要很多能量!你们有自信得到它们吗?

发展的瓶颈有些是发展自身的问题,如要素限制问题,而其他两大发展瓶颈(结构问题和公平问题)则与体制改革不到位、制度不完善不合理等有关。这就使发展的瓶颈演化为体制的瓶颈。结构性障碍与体制机制性障碍往往是交织在一起作用的,结构性矛盾的背后一定是因为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对于第一种发展瓶颈(要素的限制),我们可以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定新的合理政策来解决。而对第二种、第三种发展的瓶颈,必须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制度瓶颈的打破要求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规则、制度。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发展的权力和享受发展成果的权力,要一视同仁,要消灭特权。我看新的八项规定正在朝逐步削弱领导的特权的方向发展。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策不公平、不合理造成的。我们的制度性瓶颈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过度干预,特别是过度干预微观活动;二是没有建立起一套公平交易与分配的制度。

攻克体制性瓶颈,主要应从两大方面入手:

一方面,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彻底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我注意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深化改革有一个新亮点,即第一次提出要打破行政性垄断。就我所掌握的知识,垄断可分为三种:自然垄断、行政性垄断、市场垄断。市场垄断中对市场机制起破坏作用的部分是要打破的,但一般的市场垄断则是要保护的,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要给创新、给市场开拓者以合理的激励,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市场垄断。只有当市场垄断破坏公平竞争规则时,才需要通过行政干预(或法规)来打破垄断。自然垄断一般是无法打破的,只是通过市场化运营来减少其垄断的负面影响。就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讲,最主要是要打破行政性垄断。要继续简政放权,建立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来管理经济,但最重要的是加快国有资本从完全竞争市场中退出,继续推进国民资本的战略性重组,一时难以退出的,要放松行业的准入限制,促进民营资本的发展。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则要加大服务业对外对内开放力度,放松管制,对垄断行业的非垄断环节也要全面向市场开放。

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建立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我国的金融、财政体制存在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问题,需要不断深化改革。目前金融改革较难深入,金融的体制问题和结构问题一时难以破题,只好留待以后解决。当前最紧迫的是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建立公平合理高效的税收体制。我以为,要把改革地方税收体制作为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地方税制改革和完善,主要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公平问题,二是为企业减负,三是有利于房地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地方税改革的大方向是降低间接税比重,提高直接税的比重,税收结构从侧重于企业端向个体端即需求端转变。要解决当前我国的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方面要清理各种不合理不规范的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等来调节收入差距,尽可能减少存量资本占有对新增分配的不公平问题。征收财产税、遗产税是所有发达国家在发展的高级阶段都实施的一项制度,实践证明这是有效的制度创新。资本主义之所以得到了新生,马克思的预言没有实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各国都重视再分配问题,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调节收入差距,让社会发展相对公平。征收财产税和遗产税,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有利于房地产的长远健康发展,抑制房地产泡沫。我国当前社会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住房占有差距过大,有的人占有几十套、几百套房子,坐地生财,不劳而获,这明显有失公允,也不利于创新发展。加快实施房地产税改革方案,建立房地产发展的长效机制已成当务之急。税制的第三个功能是降低企业的税负负担。征收财产税、遗产税,相应地就可以调减企业税负,即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税率,同时全面清理和降低企业非税负担。这样的一减一增的改革安排,总体并不增加宏观总税负。要加快研究和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同时,在操作上可设置过渡期。如征收房地产税,对一套住房可以长期免税,对第二套住房可征低税,只有对三套以上的住房才征收较高比例的房地产税,目的是抑制炒房,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

(二)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大重点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明确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目标,而且强调必须从六大方面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1]30-34这六个方面的工作实际对应的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三大方面而必须抓的重点工作。

首先,要建立推进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体系和产业体系,必须一手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手抓创新型国家建设。改革和创新是培育新动能和促进产业全面升级的根本途径。就创新型国家而言,十九大报告更加强调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

其次,要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必须着力解决两个最关键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即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同于过去的新农村建设,而是强调要促进农村农业全面整体发展,彻底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则强调要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再次,要建立现代化发展的新体制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两者相辅相成。完善经济体制需要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重要作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既有利于扩大我国对外发展的空间,也有利于倒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8)[2018-1-10]. http://news.china.com.cn/politics/2012-11/20/content_27165856.htm.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1-3)[2018-1-10]. http://www.gov.cn/xinwen/2015-11/03/content_5004093.htm.

[4]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N].人民日报,2017-12-20.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贵州日报,2017-12-21.

[6] 王小广.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全面强国之梦[EB/OL].(2017-10-23)[2018-1-10]. http://www.qstheory.cn/wp/2017-10/23/c_1121845279.htm.

 
王小广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8年第02期
《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