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贵州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言

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开发热潮的兴起以及旅游行业的繁荣和发展,作为民族文化与旅游业有效融合的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成为了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热点。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贵州通过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将民族文化有效融入到旅游业中,形成一种富有地方民族色彩的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业,这成为了贵州当前旅游开发的一大重点和热点。贵州如何将民族文化有效开发、提炼出来,并有效融入到地方旅游业中以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成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1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开发、保护与传承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1]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如何将民族文化应用于旅游业以塑造民族文化乡村旅游这一颇有特色的旅游业新形态,成为了民族文化开发利用的一大热点研究领域。当前,民族文化已成为旅游业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结合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开发出各类休闲、观光和体验式旅游活动,已成为旅游项目开发的重点与热点。[2]开发民族文化乡村旅游项目是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乡村旅游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3]因为民族文化与当前主流文化存在重大差异性,[4]这种富有特色的差异性有助于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业吸引游客的好奇心,从而有助于提升其吸引力。

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是指以当地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吸引物而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5]其核心竞争力是特色的民族文化。[6]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包括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俗习惯、民族文学等等,内容极其丰富。[7]

围绕四项机制创新,着力深化农村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适应新型工农关系以及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农村水利投入、组织发动、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四项机制,推动农村水利持续健康发展。

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是民族文化与当代旅游业相融合的产物,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群体性和复合性等鲜明特征。[8]Wood曾指出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主要注重“那些决定一个特定民族的文化活动”,或者关注“古雅的土著民族及其习俗”。 [9]

看来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阅读的价值观、阅读的感受和体验构成了阅读品质的主要要素。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品质就是要从这些要素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主要有观光型、运动型、参与型和休闲型等类型,在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中,目前比较流行打造“民俗风情游乐园”、“民族文化旅游村”等项目,即主要依托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或模拟村寨,开发出集民族建筑、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民俗活动、民俗风情等于一体的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综合体。[10]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综合体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1) 车站结构顶板与底板的层间位移差及层间位移角最大值分别 为5.34 mm和1/2 415,层间位移角远小于容许值1/250。

  

图1 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综合体的主要构成

作为我国民族地区的一种特色旅游形态,[11]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具有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快速发展等一系列重要作用,[12]它不仅能有效利用民族工艺、民族饮食、民族歌舞等民族文化资源,还能把许多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出来,通过转化成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观光、消费,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13]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护、传承和开发世界文化遗产的背景下,作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中重要成员之一的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非常丰富,极具开发价值。为此,本文重点研究贵州如何将民族文化植入到乡村旅游业中,以打造颇具特色的贵州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综合体(这样既有利于开发、传承和保护贵州民族文化,又有利于将民族文化转化成经济价值,更好地为贵州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结合以上梳理,本文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研究框架:

[7]郭旭,赵宝福,邢贵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基本导向[J].贵州民族研究,2016(06):172-175.

理论研究表明,从信息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基础层、传输层、融合层、新生层及福利层的信息经济遵循时间上的不断递进、空间上的不断扩散及程度上的不断深化的关系,下层是上层的基础,而上层又反过来促进下层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测算了基于西部各省区信息经济发展层次指数的相关系数矩阵,结果表明,信息经济各层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图2 本文研究框架

2 研究设计与案例研究过程

2.1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1)贵州民族文化开发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即研究贵州民族文化中哪些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如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装饰、民族饮食、民族工艺品、民族风情等等,以及这些民族文化所包含的具体内容。(2)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开发模式是什么?即在开发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如何将民族文化有效植入旅游业中,以打造出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业。针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将文献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是比较有效的研究方法,即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梳理出民族文化旅游相关概念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构建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然后再选择一些在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业中做得比较成功的旅游区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来探究适合于贵州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的具体模式。

2.2 研究案例的选择及案例简介

为了能深入调查、研究贵州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的具体模式,我们通过一番筛选,最后选择了一个具有较鲜明的特色和较好代表性的旅游项目——贵州夜郎西民族乐园,作为本文的研究案例。

贵州夜郎西民族乐园坐落于毕节市双山新区双山镇沙子村,由毕节双山新区索玛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园区占地213亩,总投资6亿元,是毕节市双山新区2014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是贵州省广州高铁经济产业合作推介会签约的重点项目。贵州夜郎西民族乐园是毕节作为藏羌彝文化走廊中心区域市唯一的以文化产业为龙头,带动产学研一体化、娱体购一条龙的旅游综合体,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备,园区高端园林景观10万平方米、传统民族体育运动项目20个、现代大型游乐项目42个、大型多功能民族特色现代影剧院1个、民族文化广场1个,民族特色酒店1个,民族特色美食街1条、民族服饰工艺品街1条、黔西北民族文化展厅1个(含黔西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毕节分院)、休闲娱乐珠宝首饰街1条。贵州夜郎西民族乐园运营后,通过游乐园项目、酒店、商品销售、演艺门票等,每年实现近1亿元的产值,并带动周边地区服务业、文化产业、零售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群,直接和间接产生4000多个就业岗位,成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助推器。

2.3 案例资料的收集、梳理及编码

[11]金毅.论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7):67-70 .

随着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 作为推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的设计技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而其中的关键问题为燃烧室中燃气喷流与超声速主流混合燃烧流场[1]. 国内外针对超燃发动机内流问题做了大量研究.

 

表1 贵州夜郎西民族乐园资料编码表

  

项目编码 项目内容及编码 具体资料及编码民族建筑(E) 民族酒店(J)EJ1:酒店是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的重点,作为倾力打造对象之一,酒店外观高端大气,内部装饰低调奢华,并突出彝族文化。EJ2:在酒店显著位置(如屋顶和大门上方)设立彝族文化标识。EJ3:门前喷泉设计成带有夜郎文化标识的铜釜立虎,泉水从虎口喷出。EJ4:门前立两棵圆柱,分别刻上彝汉文,柱子前有两只石老虎。EJ5:酒店大门两边用彝文对联装饰。EJ6:大厅中间设立彝族核心文化组合根雕。EJ7:用彝文书法作为大厅收银台背景。EJ8:大厅左右侧设立组合浮雕(带彝族历史故事情节)。EJ9:走廊两边墙面或挂件选用彝族文化符号的书法字画、工艺品等。EJ10:过道地毯的颜色及花纹(花边)植入彝文化。EJ11:房间里的每样物品植入彝族标识(和酒店标识一样)EJ12:每个房间里有每个房间的彝族文化故事,并把所有“夜郎西民族文化风情园”所呈现的文化元素制作成宣传册,放置在每个房间。如《直格阿鲁》《播勒嫌妻一百》《红白杜娟》《闪光的荷包》《戈阿娄》《洪水泛滥》。民俗活动(F) 民族游乐园(K)FK1:夜郎西民族乐园娱乐项目分为六个分区:水上游乐区、翱翔游乐区、童真欢乐区、惊声尖叫区、老年休闲区和民族特色区。FK2:在各个区域之间设立大小适中的墙体,制成彝族文化元素浮雕或壁画;把一个完整的神话史诗故事分段刻在上面,正面为浮雕,背面为彝汉两种文字。FK3:草地上树立彝族神话人物、历史人物、英雄人物雕像,例如:彝族神话人物“支格阿鲁”、彝族始祖“笃慕”、历史人物“奢香夫人”等。座基前面用彝汉两种文字说明。FK4:统一用订制的“夜郎西民族文化风情园”徽记图案的水泥砖铺成园区道路。FK5:园区设立彝族传统民族体育游戏设施,如观音秋、磨儿秋等。

  

项目编码 项目内容及编码 具体资料及编码民族饮食(G)民族特色美食街(L)GL1:园区内设有民族特色美食街1条。GL2:美食街内店铺的外部装饰采用软性面材,例如遮阳蓬布、悬挂的招牌及旗帜等等,这些装饰物都打上了彝族标识。GL3:室外餐饮座、凉亭、花台、雕塑、灯具、指示牌、灯笼、铺地、面砖、栏杆等外观都注入了贵州彝族文化元素。GL4:店铺按照彝族的风俗习惯,以玉米、小麦、荞麦、大麦为主食,以蔬菜、牛、羊、猪、鸡、野味等作为主要烹饪原料。GL5:彝族饮食的主要制作方式包括烧、烤、蒸、煮、炖、拌等等,尤其擅长牛、羊等皮毛类动物原料的烹制,饮食口味具有鲜、香、辣、麻等特征。GL6:街道内的彝族特色饮食主要有:炸土海参、坨坨肉、辣子汤鸡、烤羊、烤小猪、荞麦煮粑、连渣菜等等。GL7:彝族传统美酒——砸酒是彝区人民的最爱,砸酒发酵周期长,用玉米、小麦、高粱等谷物制成,是彝族节庆期间必备的酒水。GL8:使用具有彝族特色的餐具,加盖园区标识,所有餐厅均用彝族文化(人物或事件等)命名,并在不同餐厅推荐相应彝族特色美食。HM1:园区内设有彝族服饰、工艺品街1条。HM2:街道内主要销售彝族特色服饰工艺品,如彝族服饰、彝族漆器工艺品、银饰工艺品、彝族民间绘画工艺品等等。民族工艺(H)民族服饰工艺品街(M)IN1:彝族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拥有种类繁多且极具观赏性的民族歌舞。IN2:园区内建立了一个演艺展示广场,以开展民族节日庆祝活动,平时开展民族文化周、月等活动聚合人气,同时可以接纳大型民族节庆活动、民族运动会、公益活动、演唱会等各种活动。IN3:主要歌舞表演有:《竹马》《高跷》《跳麒甲》《木鼓舞》等等。民族风情(I)演艺展示广场(N)

3 案例研究发现与理论模型

在国家大力提倡开发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文化旅游成了我国旅游业中的一个新热点,增长迅速,在弘扬民族文化、展现地方特色等方面意义重大。[14]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是指将当地民族文化移植到乡村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中,让游客观赏和体验当地的特色文化,以致暂时性融入当地民族文化氛围中,[15]从而丰富其旅游体验的一种旅游形式。[16]开发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是将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旅游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17]因此,将民族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18]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包括民族建筑、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宗教、民族文学、历史及神话故事等等,内容极其丰富。[7]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主要是把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等符号化的民族文化通过包装、复制变成文化项目或文化商品。[19]换句话说,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就是将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如建筑风格、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民族文化故事等提炼出来,作为一系列民族文化符号注入到乡村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中,从而形成一种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形态。但鉴于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符号的抽象性,如何精准地提炼出民族文化符号,并有效融入到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及产品中去,就成为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关键所在。[20]所以,在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中,应加强对当地民族文化符号的挖掘和提炼,通过民族文化符号的有效运用来丰富当地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吸引力。[21]

  

图3 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通过对贵州夜郎西民族乐园实地调研资料的梳理,我们发现该民族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模式为:项目运营商(毕节双山索玛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先委托贵州一些彝族文化专家在游乐园已有项目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贵州彝族文化元素的提炼,将彝族建筑风格、装饰风格、彝族传统运动项目、彝族特色饮食及工艺品等注入到游乐园设施、旅游商品之中,以打造出一个富有彝族特色的民族游乐园(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据此,本文构建了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理论模型(如上图3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发现贵州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是一种将民族文化符号提炼出来后,再注入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中,以打造出富有当地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形态的过程。

The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IRB and the ORCI Academic, Research,Publications and Ethics Committee.

4 研究结论

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是一项新兴且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22]21世纪是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旅游业不断繁荣发展的时代。通过将民族文化深度开发,并与乡村旅游业有效融合以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业,既有效开发、利用、传承和保护了民族文化,也赋予了旅游业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了乡村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能够有效推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12]崔玉范.关于民族文化旅游中文化阐释与展示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01):113-116.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旅游业大省,贵州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近年来,在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护、传承和开发世界文化遗产的背景下,作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中重要成员之一的贵州省,在大力开发贵州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应将民族文化内核以文化符号的形式提炼出来,再有效植入到贵州乡村旅游业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中去,打造出一种富有当地民族文化色彩的特色旅游业态,从而丰富贵州乡村旅游业的民族文化内涵,并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以推动贵州乡村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常规检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能、术前八项,心电图和胸部正位片。术前6小时禁食禁水,排空小便。

[1]王建民.扶贫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以少数民族主体性讨论为核心[J].民族研究,2012(03):46-54.

[5]崔玉范.关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05):51-55.

[3]范波.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7(04):110-113.

[4]简王华.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J].广西民族研究,2004(04):187-191.

[2]张淑贤,刘海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延边朝鲜族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1(06):147-150.

[6]杨江民,潘勇.基于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05):103-108.

(3)设a=(a1,a2,…,an)T∈Rn和b=(b1,b2,…,bn)T∈Rn,定义盒子约束集合C={x∈Rn:ai≤xi≤bi,i=1,…,n}。对∀u∈Rn,

[8]明秀丽.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与培育[J].贵州社会科学,2013(03):84-88.

[9]Wood,R. EThnic. Tourism,the State and Cultural Change in Southeast Asia[J].Annu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4(11):353-374.

②1931年2月,胡汉民反对蒋介石制定约法,曾在一次谈话中提到,“实在说一句,当开始反对满清,提倡民权主义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你们何在?而且也无从认识你们”(胡汉民:《革命过程中之几件史实》,《三民主义月刊》第2卷第6期,1933年12月15日,第115页)。可见,胡的革命资历是其就党义问题发言的重要资本。

[10]吴必虎,余青.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民族研究,2000(04):85-94.

为了对研究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我们组建了一个5人研究团队,在梳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团队成员共同研讨,制定了一份半结构化的访谈提纲。在实地调研和访谈过程中,我们采用现场观察、查阅项目设计档案、查看媒体报道及深度访谈等多种方式来收集案例资料,通过案例资料间相互应证的三角验证法来防止“同源偏差”,确保案例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通过对研究案例的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我们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案例资料,经过梳理后共得到30个条目。我们结合文献研究选用了一些变量(即民族建筑、民俗活动、民族饮食、民族工艺、民族风情),再结合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具体内容,选用了一些二级变量(民族酒店、民族游乐园、民族特色美食街、民族服饰工艺品街、演艺展示广场),并对变量进行编码,标示民族建筑(E)、民俗活动(F)、民族饮食(G)、民族工艺(H)、民族风情(I)、民族酒店(J)、民族游乐园(K)、民族特色美食街(L)、民族服饰工艺品街(M)、演艺展示广场(N)。最后,我们又将收集整合后的各条目归类到相应变量下面,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码,如下表1所示。

来到府上,庄大善人招呼仆人将油买下,又亲自付了油钱,便将坤二少爷和百里香引入后厢。庄府一进三重,二人随庄大善人过前堂,穿天井,走侧房。过天井时,坤二少爷瞟见一鸡舍,一只大公鸡在舍边觅食。

[13]杨昌勇,王元鲲,袁峥,王丹竹.黔西南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04):128-131.

[14]郑岩,李昕,杨琨. 关于大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02):42-44.

[15]汪俊芳.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开发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8.

[16]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17]向延振. 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旅游产业优势——以张家界市土家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1(04):86-88.

[18]张海燕,王忠云.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7-23.

[19]杨洋.基于前、后台理论的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模式探索——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82-86.

[20]李忠斌,郑甘甜.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与反贫困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研究,2015(01):153-159.

[21]刘文萍.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符号消费及价值研究[J].商业时代,2011(20):27-28.

“相比单纯提高起征点,这次专项扣除改革充分照顾了不同纳税人实际负担状况,能够让减税红包精准落袋,让个税更加公平,并推动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民生目标。”济南税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22]范晓峰.试论黑龙江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 双月刊),2015(04):130-134.

 
尹剑峰,柳远超,龙梅兰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