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院校经贸类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评价体系探究——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我院经贸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借助虚拟仿真软件平台,建立虚拟商业环境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该课程于2017年下半年开始在经贸类各专业中开设,目前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

1 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介绍

该课程借助虚拟仿真平台,引进制造型企业经营理念、上下游业务关系、配套的现代服务业环境,将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与供应链竞合,与生产业务链、流通业务链、资金业务链等进行高度整合。跨专业综合实训所构建的虚拟环境,模拟了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具备真实环境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征——具有秩序化、规律性、可调节的仿真商业环境,具有虚拟商业组织和机构,具有可设定的企业职能部门和岗位职能。

风险是对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服务影响巨大的因素,财务公司应当优化风险预警与处理机制来减少风险的不利影响。财务公司首先需要加强对风险来源的分析,特别是研究公司自身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并判断潜在风险的类型和具体影响,设置对应的风险指标来监控风险的产生并在检测到异常财务与运营数据时进行风险预警,财务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需要参与到风险预警当中,提高风险预警的速度与准确性。其次财务公司还需要加强对风险的处置效率,当发现风险时及时确定风险产生的环节同时确定风险对企业集团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具体影响,根据各个企业的运营管理特点来制定具体的风险处理方案,协调各企业的管理资源来共同完成风险的有效处理。

在该虚拟环境中,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扮演不同角色,并根据真实企业经营过程,自主完成企业人员组建、企业注册、企业经营等相关企业经营流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需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团队为单位进行需求分析、经营策略制定、商业谈判、财务分析等相关活动。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仿真实习的行为显性化,再现于评估者面前,并得到准确的评价。这种专业评估方法直接、准确、有互动,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有效性超过了测试、问卷、雇主反馈等其他评估工具。

考虑到该课程尚处于开设的前期,学生对实训平台的使用尚不熟练,课程的实训内容根据学生的实训情况适时进行了调整。在目前的实训过程中,学生参与并操作的企业及组织主要有核心企业以及外围机构两个部分,核心企业包括制造企业和贸易企业,外围机构包括物流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工商局、税务局、商业银行、媒体公司等,具体企业和机构如图1所示。

  

图1

2 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加快企业现金流出。根据权责发生制,企业赊销所获得的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企业通过赊销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收益,企业当期纳税义务随之产生,企业当期并没有获得现金的流入,却要帮客户垫付各项税费,这就导致了现金流出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增加了企业的费用,企业管理这些应收账款所需要支付的成本都加快了企业现金的流出。

2.1 课前准备

由表1中可见,全县2015年密植型玉米面积0.92万hm2,2016年密植型玉米面积1.22万hm2,可见耐密型玉米播种面积逐步增加,农民认识逐步提高,占玉米面积30%左右。建昌县耐密品种种植情况见表1。

2.2 建立指标体系

跨专业综合实训通过营造真实职场环境、岗位实习和在虚拟企业间协作等方式和途径,促使学生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岗位工作能力融会贯通,实现教学过程与学生实践的有效对接。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着重培养学生五大方面的能力:①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实践能力;②跨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市场需求分析以及竞争对手动态观察分析能力;③市场竞争意识;④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⑤创新与创业能力,要求学生组建新公司以完善“虚拟市场环境”。

(三)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如前段时期流行的新概念作文。所谓新概念,就是让学生挣脱传统作文模式的束缚,大胆开辟新路。我们最近的中考、高考题中也对创新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可起到一定作用。课堂教学可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善学生的思想品质。

随着教学评估体系的发展,以“结果为导向”的专业评估已成为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评估方式逐渐由以往重输入性的要素评估转向输出性的结果评估。本课程趋向于采用定量的结果评估,以保证评价结果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实训的情况。

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评价体系建设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课程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已形成了多维评价体系。

2.1.1 主要评价指标及其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

仿真系统涉及到多种类型企业,各企业经营范围有所差异,核心企业与外围企业在经营上各有不同,核心企业重经营,而外围企业重日常事务处理及服务,因此在设置评价体系时必须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否则会由于评价指标不完善而导致评估差异,从而难以对各个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给予相应评价。

 

表1 主要指标考核内容及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结合系统输出排名LOGO设计比赛 企业LOGO创意比拼企业经营 企业经营策略制定、企业盈利情况学生组成评估小组评分小组总结 实训经验总结情况 教师评价并评分学生组成评估小组评分路演 企业经营思路及企业规划合理性评价指标 考核内容 评价方式任务 岗位任务完成情况 系统评估输出成就 岗位任务完成数量 系统评估输出作业 工作总结完成情况 教师评价并评分服务满意度 外围企业业务熟练程度及服务意识 学生投票排名

2.1.2 指标评价的方式与赋分

在总体评价中,核心企业和外围企业均采用个体评价和团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此外,课程根据核心企业和外围企业经营和服务内容的差异,设置差异化的评价方式。在核心企业的评价中,个人评价包括考勤、成就、任务、企业经营情况四项线上评估指标及作业等线下评估指标,团体评价包括成就、任务两项评估指标及小组路演、LOGO设计比赛、小组总结等线下评估指标。在外围企业评价中,除了涵盖核心企业的评价指标外,还包括服务满意度指标,具体的评价指标及各指标占比如表2所示。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共设置两轮仿真训练,采用轮岗制度。一轮实训结束后,外围企业及贸易企业学生调转至制造企业,制造企业学生则调转至贸易企业及外围企业,确保每位学生在实训中体验不同企业和岗位的工作。实训过程会涉及到会计、市场营销、营销策划、投资理财等多个专业,为保证各专业的同学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要求学生在选择实训岗位时,尽可能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进行实训。

评价总分为100分,个人评价与团体评价各占50分。由于媒体企业的日常经营均为线下,因此主要考虑其团队评价部分。

 

表2 各企业指标评价方式与评分

  

个人评价 团队评价任务 成就 考勤 作业 任务 成就 企业经营 路演 LOGO比赛 小组总结 服务满意度核心企业(制造企业、贸易企业) 0.2 0.15 0.05 0.1 0.15 0.1 0.05 0.05 0.05 0.1 -外围企业(物流公司、会计师事务所) 0.2 0.15 0.05 0.1 0.15 0.1 - 0.05 0.05 0.1 0.05外围企业(工商局、税务局、商业银行)0.2 0.15 0.05 0.1 0.2 0.15 - - - 0.1 0.05外围企业(媒体) - - 0.05 0.1 - - 0.35 - 0.1 0.35 0.05

2.1.3 评估方法

媒体企业的企业经营则主要根据其每天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推文进行评估,以推文的及时性和推问质量采取积分制评估,同样设置三个积分等级,与其他企业的积分不同,媒体企业每天的总积分为5分,积分次数为7次。

生态产业除具有按生态经济原理和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生态功能的基本特征外,其物质、能量、资源的多级利用,主要体现在生态产业链的延长和沿伸,特别是食物链在生态产业中的应用。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地进行产业研发,让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增值效益,也是当前生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阿里往日的发呆改成了坐在电脑前看妈妈的照片。他经常看很多遍,每次看都会笑。有时去到罗四强的发廊,也会一个人坐在那里呵呵地笑上两声。罗四强问:”阿里,笑什么呀?”

在该评价体系中,任务、成就、考勤可通过虚拟仿真平台系统内部的评价体系进行设定。其中任务考评一项,该项评价指标在系统内细化为6个子指标。成就指标细化为5个子指标,在实训结束时任务指标、成就指标由系统计算并下载输出。

作业、企业经营、路演、LOGO设计比赛、小组总结、服务满意度则采取等级积分制,共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等级记5分,B等级记4分,C等级记3分。作业、路演、LOGO设计比赛、小组总结通过对各小组的评分确定记分等级,评分在8分以上记为A等,评分在7-8分记为B等,评分在7分以下记为C等。企业经营,服务满意度则通过各企业在经营收益、核心企业满意度投票的排名情况确定等级,排名前三分之一为A等、中间三分之一为B等、最后三分之一为C等,最终根据确定的等级为各小组成员记分。

病例1肿物位于左乳外上象限,大小2.5 cm×2.0 cm×1.6 cm。病例2肿物位于右乳外上象限,大小1.0 cm×1.0 cm×0.7 cm。2个肿物均无包膜,与周围乳腺组织界限不清,切面灰白,质硬、脆,未累及皮肤。

3 建立跨专业综合实训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3.1 评价过程的灵活性

4.3课程评价标准化

3.2 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跨专业综合实训重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且由多专业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在教学环节设置也有别于其它实训课程。因此在评价上应采取多维度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考评主体上,提倡考评主体“多员化”,考核过程由系统、教师、学生共同完成,采取系统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

3.3 评价体系的针对性

该课程主要评价指标及其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4 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建议

4.1 专业配置合理化

实训课程共涉及8种类型的组织,涉及到生产、采购、销售、市场、财务、工商人员、银行人员、税务人员、物流人员、媒体人员等众多岗位,各岗位对参与学生的专业具有一定要求,尤其是财务、税务等岗位需要学生具有专业的财会知识才能胜任。因此,在配置上课班级时应考虑到企业各岗位的需要,同时配置营销、会计、理财等相关专业同期参与实训,以便保证实训的有序高效进行。

4.2 实训过程的规范化

该实训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虚拟仿真商业环境中对市场情况、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在实训过程中,各小组的决策均体现在其各岗位的操作中,系统只能通过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打分,并不能真实反应各小组在实训中做出决策的具体过程。在实训过程中,为了弥补该项缺陷,特别设置多项线下活动,以保证教师能够在实训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在实训中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但目前设置的线下活动多偏向对营销专业知识的考量,缺乏对其他专业的过程考量环节。同时,在过程管控中,也存在因经验缺乏而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如在工商注册环节的人员配置问题,企业经营期工商、税务等企业的人员安排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实训过程中应对部分实训环节进行统一和规范的安排。

在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中,每期参与学生专业为2-3个,参与学生人数为120-150,参与教师为3人,较其它实训课程,其组织和评估更加复杂。这要求实训过程应以学生为本,遵循组织行为学的权变理论,实训教师应树立权变思想,在跨专业综合实训的不同环节,教师教学理念和身份应根据不同实训情境而协同调整。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各期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灵活安排实训进程和实训环节。评价内容也应结合实训进程和实训环节的变更进行灵活改变,而不完全依照原有评价指标。但在灵活设置评价指标时,应保留任务、成就、企业经营等核心指标。

由于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为新开设课程,目前正处于摸索期,在评价标准上尚不统一。在线上评价标准上系统具有较为统一的评价指标,但线下活动缺乏较为规范化的评判标准,导致评分出现评价偏差。因此,在实训中应设置标准的线上和线下实训内容,尤其是线下活动,并为线下活动设置标准的细化评估指标。保证各环节在时间、运行、评价指标上的标准化,尤其是每一期实训中的两个环节设置应尽可能维持一致,以确保实训评估体系的合理性。

跨专业实训课程作为理论教学与实习之间的过渡环节,应起到应有的衔接作用。评价指标的合理设置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缺漏,并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的评价变动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并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和进程。

参考文献:

[1]刘飞燕,黄培伦,管青,朱继绪. 经管类大规模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实践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7):279-291.

[2]Durham Y,McKinnon T,Schulman C.Classroom experiments: Not just fun and games[J]. Economic Inquiry,2007(7):162-78.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预算,从业务到财务预算,涵盖项目开发进度、收入、回款、成本、税金、费用、投融资等业务,支持战略测算。以全面的年度预算体系,资金、资源、信息和人力等方面,实现人、财、物的高度整合。通过预算与战略衔接,实现战略规划、年度预算、滚动预算联动,及时反馈战略目标,支撑战略落地。

[3] 刘美玲,王金圣. 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多维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创新[J].当代经济,2016(36):127-129.

[4]杨亚柳,吴雪. 地方本科院校VBSE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论析[J]. 苏州学院学报,2015(4):121-124.

[5]吴京秋,郁汉琪. 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思路[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135-137.

 
程欢,李芳云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