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产出导向法”理论概述

随着文秋芳教授系列论文在国内外期刊的发表和推介,产出导向法备受业界关注。“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简称POA)是以文秋芳为代表的中国外语教育家提出的中国本土化的外语教学理论。“该假设的理论基础借鉴了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如输入假设(Krashen,1985)、输出假设(Swain,1985)、互动假设(Long 1983,1996)和社会文化视角(Lantolf,2000)。” [1]POA提倡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两者之间有机联动,无明显时间间隔。 [2]该理论提倡“学习中心说”,认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效应是教学关注的重点。POA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学用一体说”。文秋芳(2015)提出“学”指的是输入性学习,包括听和读;“用”指的是“产出”,包括说、写与口笔译。“为了解决学用分离的教学弊端,提出边学边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 [2]图1展示了 POA理论体系的三部分及其关系。[2]

  

图1 POA的理论体系

二、英语精读教学现状

英语精读,现称基础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必修课。在本科教学阶段,语言的学习关键是打好基本功,精读课是基础阶段进行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平台。教学目标涵盖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以及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而且还包括知识面的扩大和分析批判能力的提高。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一直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现象。

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设计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导入环节,教师主要采用提问式、图片式、视听式的方法导入课文内容,并介绍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第二步是讲解语言重点环节。教师对本单元出现的新句型、新语法、新短语、新词组、新搭配,以及构词法的新规则进行详细讲解。第三步是对课文的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希望解决语言难点,让学生真正透彻理解课文。第四步是布置课堂任务环节。以完成课后练习的形式结束一个单元的学习。

在导入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踊跃发表观点。然而一旦涉及到课文讲解时,特别是词汇和语法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单方面的输入语言知识。最后的课后练习环节也大多流于形式,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没有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虽然会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但是总体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被动的。这种英语精读教学模式以语言分析为重心,学生只停留在对文章表层语言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成效不显著,学了不会用,而教师的工作耗时多却收效低。

古人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规则的制定有利于班级管理,新接一个班级,班级已有的规则在继续延续的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此时的班主任需要重新整顿班规,但又不可一意孤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任何一条规定,都应当让受教育者看不出是对他们的禁止,而应当把它们理解为是行动的号召,是鼓励和帮助他们在善良的土地上站稳脚跟。因此,班规的制定要体现民主性与广泛参与性。

三、产出导向法的教学设计

为解决课堂教学中遭遇的难题,笔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虽然在课上有输入、课下有任务,但课堂教学内容没有与课后的任务密切结合,“学”和“用”处于分离状态。因此,要解决学用分离的教学难题,必须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用结合。

水利工程启闭机是水利工程上用来开启和关闭闸门、拦污栅等水工金属结构的关键性永久设备,是水利工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启闭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轨道摩擦阻力、泥沙淤积阻力,使其荷载变数增大,甚至可能超过启闭机设计额定载荷,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启闭机的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安全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对工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着产品本身的使用效果和寿命,也关系着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甚至关乎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危。

1703班在第一次课教师组织了课堂小组讨论和口头汇报。针对课文每个段落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思考文章主题,并做出及时的评价和修正。在完成了课文的系统学习后,布置学生课后做练习题,形式主要以翻译、改写、复述课文、解析难句、重写段落为主。王初明(2014)指出“这类练习通常伴有语言输入,对语言输出有很大帮助。其促学优势体现在能为学用语言提供样板和多样化的语言使用语境,促进听力和阅读理解,培养和增强语感,扩大词汇量。”[6] 一直以来,教师们都强调精读课输入的重要性因此,课时安排上输入的量远远大于输出的量,其中有2个课时是用于课后练习的讲解。语言操练相对而言比较枯燥乏味,长期采用这种输出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大减。学生没有高质量的产出,又得不到教师充分的评价,这必然挫伤学习积极性。

(一)输出驱动环节的设计

传统的二语习得理论强调输入的重要性,普遍认为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而产出导向法建议用说和写来促进听和读,以输出带动输入。“输出活动能促进输入吸收的效率,两者之间相互促进。”[3]

原料:水发海参150 g,油发鱼肚(湿)100 g,熟猪肚 50 g,鱼丸 50 g,糟鱼150 g,水发粉丝150 g,冬笋 50 g,火腿35 g,熟蛋卷100 g,熟鸡肉100 g,鸡胗50 g,猪腰 50 g,冬菇 50 g,水发蹄筋 50 g,干贝 15 g,虾仁 50 g,青豆25 g,菠菜 200 g,高汤 1 000 g,精盐8 g,味精 5 g,料酒 15 g。

关于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文秋芳(2008)在对Swain的输出假设进行批判性分的基础上,提出“输出驱动假设”,其基本理念是:“1)输出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是促进输入吸收的手段;2)输出驱动既能够促进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 [4]基于此,她重新审视专业英语教学,并提出重新定位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她设想设置语言技能与知识模块,阅读技能应和其他技能结合,并提出读—说能力,读—写—说能力,读—说—写,以及读—译能力的综合培养模式。[5]

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一单元Half A day“校中半日”为例,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初次去上幼儿园,在学校度过了一天时光。等到放学时小男孩发现周围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也变成了一位老爷爷。第一节课,教师简单介绍完课程要求后给1704班的学生设定了一个产出任务:写一篇作文,主题是My First Day in College“我上大学的第一天”。大一新生刚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的过程和小男孩所经历的心情变化非常相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了充满期待又有些紧张的心情,也描述了第一天所遇见的人和经历的事。课前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善学者已经能用上课文的表达方式。

1703班的第一节课教师主要介绍了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课堂的导入环节设计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课后布置学生以“入学第一天”为话题完成写作任务。

(二)选择性输入促成环节的设计

英语精读教学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产出导向法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学会用英语做事。输出的需求驱动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输入促成有效的输出,加上师生合作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用结合,提高了产出质量,增强了学习成就感。在进行教学实验的同时,笔者通过撰写反思日记和学生访谈,初步验证了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学习产出导向法和二语习得的一些基本规律,提高了每节课的教学效率。实践证明产出导向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语言输出质量。实践证明产出导向法操作性强,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试验周期短,不能全面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二是师生合作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师在这个环节应当充当脚手架的作用,帮助学生从教材提供的大量语言项目中选择重要信息进行处理、记忆。因为人在同一个时段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是有限的。课堂上教师进行有选择性的教学,提高输入质量,让学生专注于新知识,直接促进输出的质量。在面对大量学习项目而课堂教学时间又非常有限时,学生必须进行选择性学习。 传统的精读教学模式对课本不加区分地进行全面深度加工,即将课文中出现的所有语言现象不加选择地进行加工,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一切新知识。学生学习焦点难以集中,大量资源分散在多个焦点上,学习成效自然不高。

[1] 李丽君,郁涵,郭琪.“产出导向法”研究回顾[J].文教资料,2017(8):167-212.

在1703班,讲解语言知识点占用了课堂2个学时,语篇分析占用了2个学时,课本上的各种练习讲解需2个学时。期间教师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互动,但是学生的表达还是停留在固有的知识,未能产出新的知识。这是因为学和用的过程是分离的,学生认为学语言是个任务,学习课文是个任务,完成课后练习又是另一个任务。整个教学步骤是分离的,导致学生学习僵化,不会用英语做事,与精读课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三)师生合作评价产出结果

文秋芳(2016)提出“师生合作评价包括课前、课内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选择并评阅典型样本。课内,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对子/小组交流,然后在教师引领下进行大班讨论,教师适时给出课前准备的评阅意见。课后,在教师课内专业指导的基础上,学生采用自评或同伴互评对师生合作评价加以补充。” [7]产出导向法的起点是输出,终点也是输出。既注重输入的过程,也重视产出的效果。因此,对学生的每个产出任务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是整个教学流程的重要一环。

1704班在第一节课上完成了写作任务,课后要求学生自评。自评的方式可以借助批改网,将自己撰写的作文输入电脑网址,批改网自动修改出现的用词不当和语法错误。学生利用科技手段自评不仅可以自我订正语言错误,而且无需等待,得到立即反馈,这也大大减轻教师的批改任务。完成输入促成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再次布置产出任务,要求学生基于本单元的学习,再次撰写My First Day in College “我上大学的第一天”。第二次的作文产出由教师批阅,教师对比第一次的作文,用红笔划出学生在第二次作文中正确使用课文语言的精彩句子和表达,并且附上积极的评价。产出结果显示,学生使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频率高,表达准确流畅,逻辑连贯。学生收到作业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大受鼓舞,他们表示很有学习成就感。

笔者尝试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引入课堂,围绕第一单元Half A day“校中半日”对所教授的英语专业一年级的1704班进行为期两周(12学时)的教学实验。为了验证实验效果,选定另一个班(英语1703班)为对比班级,采用传统的精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1703班和1704班是平行班,人数均为37人,从高考英语成绩来看,两个班的英语水平差异不大。实验将1703班作为对比组,采用传统精读教学法,将1704班作为实验组,采用产出导向法进行教学。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两组学生口头汇报质量对比

 

表1 口头输出单元目标语言项使用频率

  

实验对象目标语言的句式使用率对比组1703班口头产出任务目标语言的单词使用率目标语言的词组使用率子任务1 20.8% 24.1% 15.3%子任务2 29.6% 31.2% 27.3%实验组1704班子任务1 28.4% 29.8% 26.9%子任务2 39.9% 41.1% 42.4%

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精读课必须注重口头输出能力的培养。对比组的口头任务始于导入环节,教师设定子任务1:以“入学第一天”为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并由学生代表发言;子任务2:就文章主题进行个人口头汇报。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掌握62个目标语言项目,其中包括36个单词,18个词组,6个句式和2个语法点。表1显示1703班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发言使用新单词词组和句式的频率低,平均只占20%,仅使用了12-13个新语言项。个人口头汇报中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出现大量语法错误,目标语言使用率的平均值为28%。该组口头输出质量低,语言形式停留在高中阶段的固有表达,学生无意识去利用课文中的表述去描述事物或表达观点。实验组的口头产出子任务1:课前自学课文后复述故事情节及中心思想;完成选择性输入学习后设定子任务2:描述环境变化;描述人物心理过程。表1显示1704班在课前自学课文的前提下完成的子任务1使用目标语言项的频率平均值为27%。透过子任务1,教师了解到学生语言弱项,对单元知识点进行筛选,课堂上专注重点及难点。子任务2与课文讲解同步进行,学中用,用中学;数据显示该任务产出的质量最高,使用目标语言项的平均值为40%。以输出为驱动,输入为促成的手段提高了口头输出质量,新语言项的使用频率更高。

取1L湖水用0.45μm孔径的滤膜真空抽滤,取5份150mL过滤湖水于5个250mL锥形瓶内,同时用波长230、260nm测量过滤湖水的吸光度。

(二)两组学生作文产出质量对比

样本2实验组:I was reluctant to leave my home to go to college. But I know that school is a place to make useful men out of boys and girls. I want to become a civilized people with a skill to live. The campus is vast and full of enthusiastic young students. Clutching my luggage, I walked along the roads lined with trees. I felt like a stranger who lost his way. Five smiling faces came into view, when I arrived at the dormitory. My misgivings had had no basis. Soon we made friends with each other. However, life is not totally sweet and unclouded. Nothing lay ahead of us but exertion, struggle, and perseverance.

 

表2 产出作文得分及使用目标语言项对比

  

作文产出任务目标语言项使用1703班对比组(n=37)1704班实验组(n=37)均差 t(74/69.6)p子任务2:课后作文平均分标准差 平均分标准差子任务1:课前作文 11.36 1.93 11.52 1.91-0.22-0.07 0.923 12.24 3.62 13.26 2.76 1.73 1.970.037作文得分评价标准语言得分3.82 0.51 4.10 0.58 0.29 1.33 0.048内容得分3.56 0.59 3.62 0.60 0.06 1.07 0.752结构得分3.83 0.61 3.95 0.64 0.13 1.26 0.431

数据显示,两个班的课前作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作文总分15分,实验组课前作文平均分为11.52,对比组课前作文平均分为11.36。在产出导向法的指导下,针对实验组课前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通过整合分析英语精读教材,有目的地输入语言项,并当堂写作,及时纠正书面表达错误。在学用结合理念的指导下,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学生的输入更有选择性和针对性,课堂所学和所用有机融合。师生合作评价缩短了作文批改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自评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课文讲解后,两组学生均提交课后作文。数据显示,课后作文平均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课后作文平均分为13.26,对比组为12.24。基于语言、内容及结构三项评分标准,实验组的语言得分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作文内容得分无明显区别;结构得分亦无显著差异。

为进一步了解使用目标语言项是否存在差异,从两组中抽取两个课后作文样本加以分析。

样本1对比组:My first day in college was frustrating at first, because I have to leave my parents and go to school on my own. The campus was different from what I had expected. But I saw some new buildings are under construction. There are so many cars on campus. They did not let up. I was irritated for I cannot pass the road. On entering the dormitory, I met 5 smiling faces that greeted me warmly, which made me amazed and delighted. We felt like old friends. During that day, I have experienced excited, disappointed, angry moments. Above all, it was a very unforgettable day.

为检验两组学生的作文产出质量是否有差异,教师收集两个班(共74份)作文,将手稿输入电脑,形成电子文稿并标注学生序号。实验以每个班37份作文为样本,利用SPSS 17.0 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个班级的学生作文得分及使用目标语言项目情况进行对比。

下划线表示学生用到的单元目标语言项目,样本1(对比组)使用了10个新语言项;样本2(实验组)使用了21个新语言项。显然实验组作文中使用新学的语言项目更多;表达更简练流畅;句式更丰富;语言更地道。由于对比组采用传统精读教学法,虽然教学内容详尽,文章分析透彻,但课堂设计将学和用割裂开来,无法实现学用结合,导致学生学了不会使用,课后作文质量不高。

“流氓班长!”有人叫嚷,“平时觉得他还挺老实,没想到,却是一肚子坏水。想不通,这种色鬼是怎么混到我们一连的?”

五、结语

文秋芳(2015)指出“选择性学习”指的是根据产出需要,从输入材料中挑选出有用的部分进行深度加工、练习和记忆。 [2]许多学者的研究(张文娟,王洪林)表明“在输出驱动的条件下,适时提供能够促成产出的恰当输入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高质量的有选择性的语言输入是实现语言输出的促成手段。” [3][5]王初明(2015)指出有效外语教学的学习的基本思路是“为学好外语,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创造与模仿要紧密结合。”[6]

他“啪”地放下电话,从墙上摘下铁路信号灯,把与铁路服配套的蓝帽子按在头上,开门出去,大狼狗溜溜地跟着。

参考文献:

以第一单元Half A day“校中半日”为例,课文出现了36个生词,18个词组,6个句式,2个语法点。在1704班,教师只利用1个课时针对学生未知的语言点进行讲解,1个课时重点分析文本。教师用4个课时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语言到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期间课堂上教师设计了4个产出任务:1)挑选出课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并口头分析说明理由;2)结合自己上大学的经历和小男孩的经历,以小组讨论形式阐述文章的主题;3)翻译课文中描写环境变化和人物心理的句子;4)充分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的结尾。小男孩幻化成白发老爷爷后发生了什么?所有任务均要求学生的产出模仿课文中出现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现学现用,虽然偶尔会使用不当,但是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印象加深。课堂上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对本次试验研究,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案较原方案有所改进但对该飑线系统的预报依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原因可能是误差的机制分析只选取了降水量单个因子,下一步考虑分析其他因子如对流有效位能与误差传播的关系,进而综合各因子进一步改进BGM方法。另外,模式物理过程扰动仍很重要,对飑线集合预报的影响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 :387-398.

中西医联合治疗组则采取西药加上清迈解毒饮治疗。药物组成:黄芩10g,地丁15g,苦参10g,丹皮10g,赤芍10g,桑白皮10g,金银花15g,茵陈15g,马齿苋30g,连翘10g,大便干结的患者加决明子和熟军;月经不调加益母草和郁金,每天1剂分两次,治疗4周。

[3] 张文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5(4):10-17.

[4]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了以往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当下很多行业进行信息化、网络化的持续不断改造与创新,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实现各种行业能够和互联网之间进行有效融合。通常情况下,“互联网+”后面那个加号所代表的含义一般指的是各种行业的有效融合,并不是指代替这种最基本功能。因此,相关公共图书馆管理者应该把互联网充分的应用到所有可以被互联网使用的地方中去[2]。然后,再以互联网对不同节点中的改变与创新,进而有效实现整个公共图书馆行业的整体变革,这就充分地把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融合的功能发挥出来。

[5] 王洪林.以口头汇报为输出驱动的批判性阅读行动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5(2):12-21.

[6] 王初明.内容要创造 语言要模范——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J].外语界,2014 (2):42-48.

[7] 文秋芳,“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5):37-43.

 
黄河渊
《嘉应学院学报》 2018年第01期
《嘉应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