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领袖”的词汇化及其演变机制

更新时间:2016-07-05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存在许多双音节复合词,例如眉目、手足、骨肉、口舌、领袖等。这类复合词都来源于古代汉语中同形的名词性并列短语,在汉语发展中经历了一个短语属性不断减弱、词汇属性不断增强的词汇化过程,最终由结构松散的短语演变为结构固定、语音连贯、意义凝练的词。从历时的角度研究这类复合名词的发展和演变,对了解汉语词汇的形成与发展、认清汉语词汇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历时层面探讨“领袖”的词汇化过程及其演变机制。

、“的词义演变

词义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现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评价,体现的是人们对词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随着需要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增加,词义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引申或比喻的方式增加义项来指称新概念和新事物,这是语言发展中词义演变的必然结果。在语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领袖”由短语成词,虽然成词后“领袖”的词义不是“领”和“袖”语素义的简单相加,但凝固的意义以及新增的义项与“领”“袖”二字的词义仍有内在的联系。因此,考察“领”和“袖”的词义有助于理解“领袖”的词汇化过程及其演变机制。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对于学生进行随机的抽查,以便教师来掌握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提问之后,应及时给予评价。小学生的心灵还十分脆弱,因此教师应该更加具有耐心的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对于学生的问答情况进行中肯的评价。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都应该给予学生勇气,使学生用于发言,积极发言,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使用鼓励性质的词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加强学生的学习。

()“的词义演变

《说文解字》:“领,项也。从页,令声。”[1]179领,形声字,篆文从页(人头),表示与人头有关,由此可见“领”的本义为“脖子”。例如:

(1)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诗经·卫风·硕人》)

(2)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孟子·梁惠王上》)

随着认识的深化,“领”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出了“衣领”即衣服围绕脖子的部分这一义项。例如:

(3)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荀子·劝学》)

(4)复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何之,扱领于带。(《仪礼·士丧礼》)

衣领是衣服的至高部分,由此引申出象征事物重点的“要领”一义。例如:

(5)上篇以上,纲领明矣。(《文心雕龙·序志》)

数据来源: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包含品类:彩电、冰箱、冷柜、洗衣机、空调、厨电(烟灶消)、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小家电(煲磁压豆料水榨)、洗碗机、微波炉、电烤箱、吸尘器、净化器、净水器、电风扇、电暖器。

处理事务时要善于抓住要领,解决主要矛盾,问题才会引刃而解,在“要领”的基础上“领”又引申出了“治理”之义。例如:

(16)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

(7)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领”还具有“统率、管领”之义。例如:

(8)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汉书·魏相传》)

(9)光武见弇等,说,曰:“当与渔阳、上谷士大夫共此大功。”乃皆以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后汉书·耿弇传》)

由“统率、管领”义还可引申出“带领、引导”义。例如:

慕俄格酒店作为云南建投集团自主经营酒店的“先行者”,其成功的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也将为建投集团在酒店行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借鉴经验。为实现酒店经营工作指标的顺利完成,酒店结合自身实际,与旅游公司洽谈合作方式,依托丰厚的旅游资源推出避暑游产品路线,接待包括香港、广州、深圳在内的旅游团队,实现“无淡季”经营。随着酒店入住率持续攀升,一房难求已经成为慕俄格酒店的常态。截止目前,酒店近半年入住率高达80%以上,比同区域酒店的70%高出许多。会务、旅游团队接待已经占酒店接待的三分之二。通过创新迎客方式,敬酒歌等特色服务,不断推动酒店良性发展。

专职队伍不断精壮,培育活力。省公司设置专职纪委书记,监察部专职纪检人员从2016年年初的5人扩充到14人,每个市州分公司都有3~4名专职纪检人员, 6个较大的县分公司配备了专职人员,其他县分公司均配备了兼职人员。

除此之外,“领”还具有“接受、领取”“领会、领略”“记录”等义,有时可以用作量词,用于指称衣服、铠甲或床上用品。

()“的词义演变

袖,初文为褎,形声字。今简化字作从衣由声的“袖”。《说文解字》:“褎,衣袂。”[1]168上古时的“袖”称为“袂”,为衣袖的总称,汉代之前的“袂”是衣服上长于手的部分,到了汉代,服饰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衣袖一般宽松肥大。当代社会这种服饰近乎消失,偶尔见于舞台演出服饰中。由此可见“袖”的本义为“衣袖”[2]1212。例如:

(11)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左传·襄公十四年》)

(12)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史记·刺客列传》)

古代汉族人的服饰既可蔽体御寒,又能藏物,因此衣袖长而宽大,后在本义“衣袖”的基础上引申出表示动作的义项——“藏于袖中”。例如:

(13)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EGR-1能够在血清、胰岛素、内皮素、维甲酸等多种调控因子的作用下发生转录。在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损伤、修复相关多种基因的表达的过程中同时也受多种因素调控,如电离辐射、缺氧神等[17]。EGR-1基因表达的功能主要在接受外界信号刺激后,基因表达的产物在细胞内的信号传递,通过信号通路的级联反应从而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实现相关的生物学功能[18]。

(14)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领袖的词汇化过程

从隋唐至明清,“领袖”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义项,词性也随着意义的改变发生转变。词义上附加的感情色彩也因语境的不同和使用者的心理认知的变化,附加上褒义或贬义的情感色彩。这一时期,“领袖”在义项数量、词义、词义所承载的感情色彩、使用语境等方面都更加丰富,词汇化程度较高。

()先秦至两汉:“领袖词汇化的酝酿期

“领袖”最早出现在先秦的出土文献中,写作“领褎”,为名词性质的双音节并列短语,义为“衣服的衣领和袖子”。例如:

(15)缇覆(复)衣,帛裏莽缘领褎,及履,告曰:丙盗此马、衣,今日见亭旁,而捕来诣。(《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

东汉以后的文献中大多数已经写作“领袖”,例如:

(6)领父子君臣之节。(《礼记·乐记》)

例(15)、例(16)中的“领袖”皆是“衣领和袖子”之义。“领”和“袖”都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分属不同位置,但制作材料的质地相同,二者相互配合共同组成完整的服饰,对服饰的外在审美意蕴和内在的蔽体保暖功能起重要作用。“领”和“袖”两个类义单音词大量连用,形成名词性质的双音节并列短语。此时的“领袖”内部结合关系较为松散,语音上存在停顿,意义也是两个单音词本义的简单相加,指“衣领和袖子”,还没形成凝固的词项。

消费模式、市场竞争和供应链结构的改变能够增加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而企业需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客户的需求变化趋势做出判断与预测,因此,服装企业对客户的需求分析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滞后性。服装企业响应客户需求变化的时间点越滞后,预测时间就越长,也就越难对客户的需求进行精准而有效的分析,这直接导致服装企业生产的服装与客户的实际需求之间明显不匹配。为消除这种不匹配现象,服装企业需要借助物流快速反应系统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从东汉开始,双音节化成为汉语词汇发展的基本趋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节词,萌芽于西周早期的并列构词法在战国时代也繁荣发展,为许多双音节短语发展成词提供了必需的基础。“领”和“袖”的大量连用使得短语性质的“领袖”得以确立,虽然短语属性较强,但并列构词法和词汇双音节化趋势为其词汇化奠定了基础,此时的“领袖”处于词汇化的酝酿时期。

()魏晋南北朝:“领袖词汇化的形成期

随着短语属性的不断弱化,词汇属性的不断增强,复合名词“领袖”在两晋时期由短语降格为词,成为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领袖”出现在魏晋南北朝大量文献中,由于“领”和“袖”在衣服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作用以及社会中需要指称的新事物出现,“领袖”在其短语义“衣领和袖子”的基础上引申出了“同类人中的杰出者或同类物中的突出者”这一义项,此时“领袖”的意义具有凝结、固定不可分割的特点,已不是二字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结构也固定下来,双音词“领袖”逐渐形成。例如:

(17)元礼楷模,季彦领袖。(晋·李翰《蒙求》)

(18)张角,钜鹿人,创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为后汉末年黄巾贼之领袖。(《抱朴子·内篇·道意》)

(4)开放学习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园面临要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诉求。智慧校园支持拓展资源环境,让学生冲破教科书的限制;支持拓展时间环境,让学习从课上拓展到课下;支持拓展空间环境,让有效学习在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能得以发生。

(19)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有裴秀。”(《晋书·裴秀传》)

(20)早有令誉,年八岁,司徒崔光见而异之曰:“后生领袖,必此人也。”(《魏书·景穆十二王传》)

特定的语言环境影响词性和词义的变化,词语的兼类现象出现,“领袖”还可用作动词,“谓为人仪则,为他人作表率”。例如:

(21)故以晖映先达,领袖后进。(《梁书·王暕传》)

词汇敏锐地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新事物和新概念的不断涌现需要相应的词来指称,创造新词或在现有词义的基础上增加义位很好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语言表达的需要。“领袖”由短语成词,且词性和词义的改变满足了客观世界变化的需要,但无论是名词义还是动词义,“领袖”的词义都不再与“领”和“袖”两个词素义直接相关。董秀芳指出:“短语的整体意义可以通过组成成分的意义和短语的结构进行预测;而词的整体意义则不能由其组成成分的意义与结构关系推知。”[3]135由此来看,“领袖”已经成词,且词义凝结固定,不可分割,并且随着指称对象的不同出现了词语的兼类。

()隋唐至明清:“领袖词汇化的发展期

“领袖”在两晋成词后,经过隋唐至明清上千年的发展,词汇化程度加深,词义进一步引申和发展,在“谓为人仪则,为他人作表率”的基础上引申出动词性质的“带领、率领”之义,词义进一步凝练和抽象,词类也发生转变,由名词变为动词。例如:

(22)北方之谭嗣同,南方之唐才常,领袖戊戌、庚子两大役,此人所共知者也。(黄中黄《沈荩》)

这一时期,“领袖”大量存在于各类文献中,使用范围远远大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同类人中的杰出者”之义,有的语境中感情色彩正面、积极,表明使用者蕴含赞许、喜爱和褒奖的感情色彩。有的语境中用词性褒义的“领袖”表达负面、消极的感情色彩,体现使用者的厌恶嫌弃之感,达到反讽的艺术效果。例如:

(23)韦昭、王肃,先儒之领袖。(唐玄宗《〈孝经〉序》)

(24)(唐玄宗)尤爱羯鼓横笛,云:“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宋·王谠《唐语林·豪爽》)

(25)有一个马孟起,他是个杀人的领袖。(元·关汉卿《单刀会》)

(26)谁想卞福老婆,是个拈酸的领袖,吃醋的班头。(《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词汇化指的是由原来的非词单位逐渐演变为结构固定、意义凝固的词单位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句法、语义、特定的语言环境以及人们认识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汉语复合词“领袖”由名词性质的并列短语降格而来,经历了漫长的词汇化历程。

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的变化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渐变性,复合名词“领袖”是由同形的双音节并列短语演变而来的,其短语属性也一直存在于语言中,短语意义“衣领和袖子”自先秦开始就根植在语言中,长期和名词用法并存。正如吕叔湘先生指出的,“由于汉语缺少发达的形态,许多语法现象是渐变而不是顿变,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种‘中间状态’。词和非词(比词小的,比词大)的界限,词的界限,各种句子成分的界限,划分起来难于处处‘一刀切’,这是客观事实,无法排除,也不必掩盖”[4]11。“领袖”短语属性直到近现代才渐渐消失。例如:

(27)衫襟领袖,悉锦为缘。(清·褚人获《坚瓠八集·跳月记》)

4. 前金州録事参军,因谴庐陵,系扵法理,□恋不及,颒血兴哀,上奉□仁,用摅冈极。(《杜娩墓志》)[4]

(28)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2.句法位置基础

以上3个例句中的“领袖”皆为短语,表示“衣领和袖子”。

2‐脱氧葡萄糖(2‐deoxyglucose,2‐DG)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可通过与葡萄糖竞争性结合己糖激酶(HK)抑 制 细 胞 的 糖 酵 解 过 程[4]。 二 甲 双胍(metformin,Met)是临床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抑制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使细胞内的ATP合成减少,AMPK活化,抑制mTOR细胞增殖信号通路[5‐6]。因此,基于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特点及2‐DG、Met的作用机制,2‐DG联合Met已被用于抗肿瘤研究。然而,2‐DG联合Met对人肝癌HepG2细胞是否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AMPK及mTOR在此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领袖在现当代的用法

成词后的“领袖”词义高度凝固,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当代中国特殊的语言环境,人们用“领袖”来指称“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以示对领导人的人格、品行、功绩的肯定和赞扬,感情色彩正面,积极。例如:

(30)歌颂人民,歌颂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基本任务。(《毛泽东思想照耀着舞剧革命的胜利前程》)

(10)夜领张彻投卢仝,别有俊气横心胸。(韩愈《李花》诗之二)

(31)就连几天前对副总统人选戈尔持保留意见的黑人领袖杰西·杰克逊也不例外。(《中国青年报》)

(32)禹作为部落联盟的领袖,与生肖又有什么关系?(《十二生肖与中华文化》)

此外,“领袖”常用来指称“同类人中的杰出者或同类物中的突出者”。

音像资料是一种重要档案资源和文化资源,它的凭证价值、信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社会的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地对这些珍贵视频资料进行甄别,使其为编辑记者制作节目,为文化市场运营所利用,其意义不言而喻。

(33)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适度增值,可以从三个思路选择投资品种:(垄断)资源类股票、公用事业类股票、各行业领袖(优势)企业类股票。(《都市快讯》)

(34)作为前公牛主教练,如今的湖人掌门人,菲尔·杰克逊也出现在球衣退役仪式现场。“他是一名好学的学生,是球场上真正的领袖,”菲尔·杰克逊这样说道,“他为球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是我们能够六夺总冠军的一个重要功臣。”(《厦门商报》)

、“领袖词汇化的基础和机制

()“领袖词汇化的基础

“领袖”能够从短语凝固成词,究其原因是其具备了双音节词衍生的基础和条件,这些基础和条件为“领袖”的词汇化提供了保障。

易非愣了一下,这是这么多年来,弟弟第一次跟她说这样的话,只听他又继续说到:“这个家,没你,就没这个样儿……这些年,我是亏待家里了,没做什么贡献,还尽让你们操心……”

1.语音基础

东汉开始,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是双音节化。“领”和“袖”是两个单音节词,按照当时词汇发展的基本趋势,两者可以结合构成一个双音节音步。董秀芳指出:“当短语是双音节时,就满足了一个音步的要求,构成一个韵律词,从而也具备了造词的形式基础。”[3]38“领袖”这样的双音节单位为其词汇化奠定了语音基础。

(29)彬彬是大红绸子衣服,乳色的领袖,白丝袜,黑漆皮鞋。(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

先秦以前的许多语料中,“领”和“袖”在线性的句法位置上是分开的,经常单独使用或对举使用。从先秦开始,“领”和“袖”在句法位置上彼此间的线性空间距离缩短,贴合逐渐紧密。相邻的句法位置是其词汇化的重要条件。

3.语义基础

要构成双音节词,首先必须有大量的反义、同义或类义关系的单音节词作为供选语素。“领”和“袖”是两个表示类义关系的单音节语素,位于相同的概念域中,具有相同的语义场,都属于服饰的范畴,因此“领”和“袖”可以直接结合形成并列短语。此外,“领”和“袖”在其本义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引申义对“领袖”成词后的词义变化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语义基础是“领袖”词汇化的关键。

()“领袖词汇化的机制

语言的变化发展,除了语言自身因素的调控外,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及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心理认知、民族文化也起着重要作用。“领袖”的成词过程和演变,不仅是语言内部自我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受到人们认知机制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迈进新时代,面对新矛盾,做好群众工作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务实创新;既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又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各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中,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1.像似性

在认知语言学中,像似性理论认为语言形式和所反映的内容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董秀芳认为:“认知上或概念上相接近的实体,其语言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也相接近,就是说,概念之间的距离跟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相对应。”[3]111通俗来讲,语言和图画一样,其结构、位置反映的是概念或意义的结构和位置,客观世界中位置接近的实体所折射出的概念或意义反映在语言中时,它们在句法结构上彼此的距离也是十分接近的。在客观世界中,“领”和“袖”处于同一件衣服的不同位置,距离相近,依据像似性原则,“领”和“袖”这两个语言成分在句法位置上也应当接近,这便为“领袖”词汇化提供了可能。

2.隐喻抽象化机制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是我们用来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5]132。作为人类思维重要特征的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重要工具,语言中许多抽象化概念都是通过隐喻表达的。人们创造和使用的短语或词汇的初始意义往往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写照,形象而具体。当人们从这些具体概念中逐步获得抽象思维能力时,往往会借助指称具体事物的短语或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这就促使了短语的词汇化和词语义项的发展和丰富。

隐喻在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短语就是在语义上发生了隐喻才凝固成词的。短语“领袖”语义为“衣领和袖子”,二者都是客观现实中的存在体,具体而形象。“衣领”位于衣服的最高位置,显眼且作用突出,用于包裹脖子达到保暖和装饰的效果,“袖子”位于衣服的两侧,同样位置特殊,二者对于一件衣服的完整构成至关重要,基于“重要”和“突出”的相似性,通过隐喻机制,发生由具有事物的认知域到人际关系的认知域的隐喻引申[6],产生比喻义“同类人中的杰出者或同类物中的突出者”,“领袖”表达的概念也由具象变为了抽象,短语也就词汇化形成了词项。

同样由于隐喻机制,“同类人中的杰出者或同类物中的突出者”引申出了“谓为人仪则,为他人作表率”之义,词性也发生了变化。隐喻机制使得“领袖”由短语变为词,同时也丰富了“领袖”的词义和词性。

结语

词汇化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汉语词汇的形成和演变,往往表现为上百年或者上千年的逐渐变化的复杂过程。“领袖”的词汇化机制为像似性和隐喻抽象化,因其具备了充分的词汇化基础,在先秦至明清的几千年中由名词性质的双音节并列短语经过词汇化,最终成为结构完整、语音连贯、词义凝固的复合名词。

式中,为动态初始压溃应力;D为动态应变硬化参数。进而,文献[12]基于D-R-PH冲击波模型,提出了通过对冲击应力和瞬时冲击速度的测量确定动态材料参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4]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李文贤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