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非遗”从“娱乐体验”到“深度体验”拓展传播研究——基于台湾创意生活传播现状调研

更新时间:2016-07-05

前言

从全球视野看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应属于“先进”的产业,在产业食物链中,属于产业食物链的最高级别,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把产业重心,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产业文化型。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作家与作曲家联合会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发布的《文化时代:第一张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地图》(CulruralTimes:The first global map of culr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研究报告,文化创意产业为全世界创造了2.25万亿美元的收入以及将近3 000万人的就业岗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均成为经济重要的驱动力,也成长为最为快速的产业。除此之外,文化创意产业还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创造力,确立群聚的独特性,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文化创意产业更重要的是在于非货币价值的产生,全面实现以人为中心,成为永续性发展的产业。

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构富有多元文化及创意的社会环境,台湾于2010年制定并颁布了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并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的法潜力,并促进全民美学素养,使人民生活环境提升的产业”,在此定义下划分15+1项文化产业,分别由台湾文化事务主管部门、经济事务主管部门、内政事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2016年,新增了创意生活产业,“是指从事以创意融合生活产业之核心知识提供具有深度体验及调质美感之行业,如饮食文化体验、生活教育体验、自然生态体验、流行时尚产业、特定文物体验、工艺文化体验等行业”。台湾虽没有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等级设定,但将文化资产纳入生活创意之中,形成保护、传承、传播与生活密不可分的状态。

我国大陆的“非遗”保护在最近十年发展极快,采用多种有效手段进行保护传播,因“非遗”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命基因,是维护一个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保护“非遗”也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文化传统和民族记忆。产业化发展是非遗可续传播的基础,只有“非遗”与产业观念并重发展,才能均衡有效地保存当地的“非遗”财富。我国大陆在“非遗”传播中,体验学习式传播也有涉及,但大多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娱乐性体验阶段,深度体验学习方面,台湾十余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

台湾文创事业现状及经验

台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直沿用日、韩“无形文化财”体系,归称为无形文化资产。台湾在文化资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推进中,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之路,文化资产的活化再利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创意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一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台湾在20世纪初同样受到世界大工业运动的影响,这一阶段人类的文化趋向物化,艺术与生活渐渐分离,代表先进文明的西方技术与文化,吞噬着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本土文化,使附属于传统生活的无形文化资产受到了威协。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侵入,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大众,往往对自身本土文化失去自信,自我贬低传统文化印记,忽视了自身珍贵的无形文化资产的传承与发扬,致其慢慢消亡,因台湾工业化进程发展快速,影响更为深刻。

()特有的政治环境影响

台湾历史至今政权不断更迭,从荷兰入侵到日本殖民,外来政权对当地本土文化强行压制,强迫改宗。统治阶级的文化霸权往往体现在将统治阶级的文化意识形态强加于从属阶级,而处于弱势文化的民族力量也会因力量的薄弱而消极地接受强势并代表先进的文化,而慢慢放弃自己的特色文化,文化环境的改变对原有的传统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全球文化的同质化也无疑对台湾中华文化和本土文化造成很大伤害。

()文化创意经济的崛起

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观光旅游业最先快速发展,观光旅游业中最先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是当地的文化资源,在台湾旅游业发展中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旅游的热点元素,但人们发现观光旅游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侵扰,仅仅依靠为了迎合观光客所做的文化推广或是民俗类的文艺表演,没有为文化传承带来更多的动力,或许还会对当地的文化品质带来伤害。文化资产带动地方经济仅仅依靠观光旅游是不可取的,必须走文化融入生活,文化推动自身需求之路,才能彼此得以长久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观光旅游并非良药

台湾经济面对高度工业化后的新局面,以大规模制造业为主要形态的经济样式,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挑战下逐渐失去了优势,台湾除了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外,势必要建立起更能适应新社会时期的生产组织形态,提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竞争力。知识经济附加值最高的类型应该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尤其是源于艺术美学创作设计以及本地传统文化元素的创作设计。英国最先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台湾学习的样本,深受日本、韩国文化创意经济影响的台湾开始走上了文化创意产业之路。

筛网式消能是根据水力学中过水断面突然缩小或扩大可消除水流的大部分能量,即水流能量以因断面突然缩小或扩大后产生局部损失而消能的理论为基础。在水闸底板的后面、消力池顶部设一混凝土筛网,即将混凝土板做成网格式,使水流通过网孔下落到消力池中。网格起到分散水流改变过水断面(即过水断面突然缩小或扩大)而达到消能的目的。下部消力池采用短深式,即长度与网板相同,深度加深,使过网水流跌落到池中,产生漩滚以便进一步消能,能够起到良好的消能效果。

台湾创意生活深度体验传播的发展

2002年台湾就将“创意台湾”(CreativeTaiwan)规划为未来发展的目标与愿景,将文化、艺术及设计等原属于不同领域的相关产业整合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下,纳入整体发展的重点计划。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创意文化走入生活,也走入各行各业,并在台湾各地建立了一系列传统文化工艺博物馆、文创园区和大量的文创体验工作坊,深度体验成为文创最为典型的营销方式。文创产业将台湾本地的文化遗产完整且“活态”地保留和传承下来,同时也将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上升到产业化发展的高度,这些文创产业给台湾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推动了台湾的经济发展,但十多年的文创产业发展至今出现了很多问题,其发展面临困境。

传统的行销策略中,往往是通过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但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产品销售却包含了对整个购买过程和产品使用上的体验,满足顾客对于享受一种感觉的期待,这样的感觉包含了对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包含的美妙体验的回忆。在消费体验时代,消费者往往是因为想要“体验”而消费,追求的是感官的满足和享受,从简单的物质需求转到对购买物质时身心的满足,并让这种感觉在享受物质时一直具有持续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具体验和珍藏价值,文化艺术创意产品及衍生品在感官体验上的价值是与消费者生命体验价值相呼应的,是生活形态的一部分,文化创意产品能持续带给消费者价值和体验,正成为体验行销的发展动力。台湾文创产品体验传播成为其较为成功的特色。

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其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3例,1组为对照组,2组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数量比例为20/13,年龄49~63 岁,平均年龄(56.3±2.8)岁;观察组男女数量比例为 21/12,年龄 48~64 岁,平均年龄(56.5±2.7)岁,两组患者在基础信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深度体验融入生活

台湾的生活创意产业涵盖范围很广,其主要目标为提供深度体验、提升高质美感、增加产品附加值,它是以生活主张核心知识为创意根本,以深度体验高质美感为生产方式,以体验式行销为传播样式,促进饮食文化体验、生活教育体验、自然生态体验、流行时尚体验、特定文化体验、工艺文化体验等多种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主要核心紧紧围绕生活,一切为生活服务。以生活体验为营运方式,创造出能让顾客产生内心共鸣的特别体验,并萃取出重要的元素,成为生活体验产业的亮点。

()社区体验平台常态化

在社区,开拓了观光工场、工艺手作体验课程等业务,运用互动式消费体验,联合打造成年族群参与的手工艺创作体验课程,人们在重温儿时美好回忆的同时,感受从无到有的成就感,还可体验手工艺创作中的感动和喜悦,这群人会将体验所得和快乐心境通过手机平台及口口相传的方式传达出去,从而深化产品的识别效度。社区体验平台的创设,使创意产业从消费体验向实体产业通道发展。

在台湾文化产业思维渐渐受到人们重视,很快普及到年轻一代,社区成为人们在地发展最直接的也是向社会发展最便捷的平台。日本的社区文化发展为台湾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打造社区文化产业,营造创意氛围,人们开始使用在地天然媒材和在地的文化元素进行产品设计,“在地创业”成为台湾社区发展的流行趋势,诸多优秀青年工艺师也都相继返乡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从工艺创作活动到体验教学服务,都由工艺师完成,在社区中以本土情感融合传统工艺为出发点,积极举办各种体验教学主题活动来凝聚社区力量。在社区中因在地化的居住情感,很容易形成志愿性服务组织,从事各项社区服务工作,成为地方文化创意推广交流的平台。为当地传统手工艺发展与永续经营带来可能性。

从抽中的乡(镇)中选择一个村委,选在该村委附近的自然村相关的清查表,通过村主任或村民了解村屯的情况,核实地下水取水井数量、每个井的规模和位置,调查村内塘坝、窖池等数量,如果存在规模以上的地下水取水井还应核实井径、装机等,以核实清查数据是否准确真实,对象是否有错、漏报,同样按规定计算错报、漏报率。

()媒体体验平台典型化

大众媒体(也包含新媒体)的传播往往决定人们的意识形态的建构,媒体传播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媒介,现代社会存在于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文化,都能被人们所了解和传播,不同的文化特色成为人们探索的热点,媒体成为最理想的望远镜和传声筒。在体验消费时代,人们的消费从“需要—满足”走向“欲望—满足”阶段,而媒体则是欲望满足的有力推手。台湾的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娱乐类节目在亚州市场一直有较好的口碑,成绩不俗,早大陆十余年脱颖而出,但随着中国大陆和韩国影视剧市场的发展,台湾节目输出市场已渐渐萎靡,所以大力发展本地生活创意节目,成为台湾媒体节目的一大特色,大众媒体选取在地的文化活动为节目素材,随时播出人们衣、食、住、行中的典型创意活动或典型人物。教育节目以学生的文化体验学习为主,生活节目则以普通路边受众为体验对象,每一个生活创意类小故事在电视节目中均有可能呈现。节目设计中强化娱乐、教育以及美感等体验价值,增加与用户的黏度与品牌认知度,例如学生在体验台湾印染工艺时,以对称知识为教育点,搭配多种互动游戏,体验印染工艺无形资产的魅力,制作出自己心仪的作品,可有效强化学生对文化品牌的认同度,意识到生活创意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以媒体为中心的创意启动器。

()文创体验平台生活化

走在台湾街头,最显著的特点是文创产品、文创商店随处可见,文创园区成为世界游客必到的地方,在文化场所中嵌入当地特色文化体验也是台湾的另一景观,分布于全台湾各地的文化场所和景观区域,游人所到之处以及当地人生活聚集场所都能提供优质的消费体验,高质美感的产品体验服务,吸引人驻足逗留。实际上台湾的文化创意不仅仅彰显在这些大至城市创意园区、博物馆、校园、风景区和公园等公共文化场所,而且小至便利店、客车、临街墙壁、小的告示栏都是创意场所,创意融入不同空间及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同时经过创意转换的成果回馈并进一步丰富了生活空间,文化生活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无形文化资产不同于博物馆的典藏品,活态、动态的传播过程才是传播的主要策略,体验式传播将无形文化资产与人们的直接体验感觉产生永久的美好记忆,并将之带回到日常生活中。民俗文化是台湾无形文化资产中最有代表性的,台湾地区的“三月疯妈祖”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也成为世界最为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民俗活动之一,当地政府将这一活动节庆化,以“大甲妈祖国际观光节”举办文化活动,于每年的农历三月举行,长达九天八夜的大甲妈祖绕境进香,几十万人共同参与,场面震撼。2017年笔者亲身感受到无论全程还是阶段绕境进香,都会体验到妈祖文化带给人们的心灵感动,沿街商家的无私奉献以及进香信众的互助友爱,都能使参与者体验到妈祖文化的精神主旨,并将妈祖精神带到日常生活中。

()业界精英入驻高校规范化

生活在全媒体时代,网页设计早已不能仅考虑PC端的使用,大多已转入移动社交媒体的界面并优先考量。我国大陆的数字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许多公共艺术馆、博物馆都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且技术先进,令人叹为观止,但故事设计却往往被忽略。台湾以展为主的博物馆、美术馆等设施,为吸引各年龄各阶层的受众,通过行动装置推出先进的导览模式。英国的布里斯托市立博物馆暨艺廊,开发了游戏APP,增加了访客与博物馆的互动性。台湾博物院将纸票据结合增强现实(AR)功能的APP,线上虚拟博物馆,提供不限时间不限空间的观众参观渠道。在这些虚拟空间往往最多融入的是故事,讲故事,爱讲故事,成为文化创意推广的亮点。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现有矮小人口约3900万人。然而,每年真正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人。70%以上的家长对矮小症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认为矮小是一种病,以致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

()艺术素养培育终身化

除在大学中加设创意设计课程外,台湾九年一贯制课程中十分重视“艺术与人文”领域的培养,课程涵盖音乐、美术与表演艺术范畴,其教学目标不全在训练未来的专业画家、演员和音乐家,而是藉由艺术创意引导教育模式的多元化与活泼化,让艺术教育与学校一般教育相衔接。通过相关的艺术领域的学习,不仅发掘学生的艺术天赋,更重要的是建立青少年的学习信心及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同时通过学习,提升个人的艺术欣赏能力,强化学生的艺术与人文涵养,进而结合社会文化脉动,提升艺文环境。经过十余年的基础教育阶段人文艺术素养的强化培育,基本完成了台湾教育管理部门规划的“一人一乐器、一校一艺园”计划,快乐学习、自动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多元发展以及特色学习已深入到整个基础教育中,九年一贯制人文艺术的培养,展现了各校特色并带动了社区艺文风采,从学校到社会始终如一的艺术素养培育,促进了台湾文创事业的蓬勃发展。

台湾文创产业面临的困境

21世纪初,台湾藉由产、官、学、研各方组织力量,共同启动了“全球思考,在地行动”(Glocalization)计划,2008年“创意台湾”行动正式开始实施。

()难逃同质化的魔咒

我国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其项目致力于成为“国内顶级、世界知名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工程”,其目的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教育为核心,大力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教学成果,以云南特色文化历史脉络为主线,发掘和整理独具民族特色的神话和传说,以集歌舞乐、工艺、服饰和景观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互动体验方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学员的教学实习展示,原真性地对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进行保护、传承、传播,这种娱乐体验式传播强有力地推动了云南非遗的保护。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体验馆的运用也为体验传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一是针对因学致贫贫困户,对疆内外高中专、大学院校学生给予资助。二是对医疗费用经保险赔付后仍无力支付的贫困户全部低保兜底,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三是针对因灾致贫贫困户,给予过渡性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四是针对“特殊人员”家庭中的困境儿童给予生活补助。五是对6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按照意愿集中供养。

()稀释的文创概念泛滥

行走在台湾大街小巷言必称“文创”,文创给“创意台湾”一个很不一样的特色,欣赏之余也不免发现,这个概念被无限稀释模糊,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无论什么东西都挂文创,以前可能感觉很特别,但现在一些蛋糕、肥皂、牙刷等产品都自称文创,似乎太过牵强附会。已故台湾知名建筑教育学者汉宝德先生在其遗著《文化与文创》中说,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元素为根基,发挥设计创意及经营创意,达成产业效益及规模,藉此回头深化国民的文化素养,诸多环节缺一不可。如果仅把一个小创意当作完整的文创产品甚至文化产业,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文化元素则是舍本求末,失去灵魂的产品也不会走得太远。

2.3 两组新生儿心功能指标比较 病例组患儿的左心输出量、右心输出量、尿量水平在治疗3 d、治疗7 d、治疗14 d时均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750、23.841、32.584,P<0.05),病例组患儿的左心输出量、右心输出量、尿量在治疗前、治疗3 d、治疗7 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629、15.990、19.971,P<0.05)。见表3。

()当局政策或是釜底抽薪

台湾地区有着深厚的多元化文化内涵,有历史与地理上的独特性,台湾的历史格局及政权的变更决定了文化的多元性,但中华文化始终是台湾文化的根脉,近半个世纪以来不断得到传承与发扬,并且形成了基于自身特色的中华文化,从而促进了台湾十几年来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民进党执政后,“台独”势力日益嚣张,“台独”分子的存在削弱了两岸加强合作的动力,同时大力压制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如若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中缺失,势必会造成文创产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尴尬局面。尤其是台湾政局的不稳定、政策的多变性会给台湾为之骄傲的文创产业带来重创。

警惕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法领域的泛用——以商标法及其实践为例 .............冯术杰 夏 晔 02.42

()格局狭隘已成为桎梏

台湾地区的地域性、文化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市场模式具有局限性,人们局限于自己的小生活、“小确幸(普通人生活中小而确切的幸福)”里,在这样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势必会阻碍台湾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拓展,阻碍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区域范围的局限,导致在经济市场中消费者的饱和数量降低,当局对大陆敌对的态度,阻断了庞大的大陆需求市场,此外,文化园区举办文创活动的规模被局限,也会直接影响产业价值,降低了投资回报率。格局不够大,势必导致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取5.00 mL提取液,放入盛有1.00 mL 10%盐酸的25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后摇匀。以蒸馏水为空白,在265 nm处测定吸光值。

、“深度体验传播需解决的问题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培养

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英、法、德、意、日等国对于本国的传统文化充满自豪感,像法国巴黎、意大利威尼斯等旅游观光城市,主要依靠的是本国文化遗产再开拓全世界的市场,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我国经历上个世纪中叶“文化大革命”,原有的文化传统受到严重的破坏,文化自信还在恢复中。最近十年的传统文化复兴,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人们越来越认清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起强烈自信。由此,文化不仅仅作为产业进行发展,我们还要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和市场,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培育市场信心,让中国做派占领国际市场。

()打通业界精英入校的通道

一般来说,物质遗产是历史上一定社会的产物,是历史的化石,是不能再生的,但无形的文化遗产恰恰相反,无形文化遗产必须不断地再生产才能延续它的存在,如果不再生产,不再传承,它就会消亡。台湾业界精英入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非遗传承人和业界精英其艺术造诣是学校的专任老师无法达到的,聘请业界精英驻校,从小学阶段开始着手非遗技艺传承教育,从小学至大学文化传承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非遗在创新中才能得以永续发展。以台湾勤益科技大学为例,文创事业系有8名专任教师,而聘用的业界兼任教师就有9位,除开设必选课程外,还开设选修课程,以供有兴趣的同学自由选择。

()现代多媒体设计与故事设计相结合

21世纪初台湾开始实行《艺术与设计人才养成教育计划》,目的在于培养视觉艺术、表演艺术、音像艺术、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设计及时尚设计领域的人才,提升相关系所师资质量,并针对上述各领域的人才,配合产业需求,创新课程内容,活化教学,培育文化创意设计人才。在执行策略第一条明确提出提升相关领域师资的质与量。无论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均需增设艺术与设计相关老师名额,借助产业办专业人才的力量,聘任到大学校园担任兼任师资,以增加学生实务知能。延揽海内外优秀学人短期讲学。第二条为建立回流教育在职进修体系,鼓励各校开设大学部二年制及研究所职专班,协助各校规划办理推广教育学分班。第四条提出课程创新与整合性学程之设计,重视检视各校相关系所课程规划与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及产业界人才需求,规划辅系课程或研拟跨系所院、跨校际,整合艺术设计、科技、管理、行销及智慧财产权等学科领域之学程,延请产业界专业人才提供课程规划咨询,以使人才培育方向与产业界发展密切结合

在品牌传播行销中,文化创意产业卖的往往是打动人心的文化思想和美学气氛,而一件产品被创造出来,所承载的品牌史、品牌理念、创意价值使这件产品和其他产品在消费者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差异,每个品牌、每个产品背后都拥有一个属于大众同时也属于自己的动人故事,这种品牌差异化的价值使体验传播意义更为深远。

()变活动式娱乐体验为常态式深度体验

我国非遗体验传播近年来备受重视,体验消费也成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但现在体验方式往往是做一场活动,让体验者了解文化产品,并在体验中完成文化消费,这种急功近利式的活动体验,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内心由兴趣到热爱的力量,难以形成固定消费者,也难以发展潜在消费群。只有将非遗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常态学习体验,从学校到社区,从生活到工作,完成精神价值的提升,精致化小而美的思维方式,与年轻人的“小确幸”生活观念相吻合,才能将深度体验深入到年轻人当中。可以说,深度体验和常态性体验是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可循之路。

结语

在台湾访学期间,台湾人常会说大陆承接着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财产,几辈子也吃不完。的确,我国的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文化遗产产业化道路也已经迈出。当前,我国已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各省在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规划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近年来,政策的支持给我国各省市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极佳的“再生”契机。遍地的“非遗”宝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地方在“非遗”保护与传播中做出了突出的成就,但非物质文化的持续传承和创新发展问题一直难以解决,现在有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架构,以“文创”为基石,“非遗”的困局将会迎刃而解,我国政府不遗余力采用有效的手段争取民间文化资源,大力推广创新与灵活的潮流趋势,借鉴国际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技术,强化市场导向,使“非遗”的传承、传播在国家公益事业的基础上走向创意产业化的道路。

多年过去了,我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一座精神之屋。这屋子是给我自己建的,如果你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可以把它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老厂、旧建筑改造的文创园区成为台湾文创最主要的特色之一,除了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和高雄驳2艺术特区,台北的松菸文创园区、台中酒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是比较著名的文创园区,目前台湾很多县市也都发展了自己的文创园区和文创基地。但从这些文创园区近年来的发展来看,无论是经营模式还是营运结构都有着很多雷同。同样,创意街区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台中的东海艺术街区曾是年轻人最喜爱的、最有艺术情调的地方,但随着这样的街区越来越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慢慢走向萧条。2017年3月,笔者来到这条曾很著名的艺术街,除了看到零星的小店铺和街角那些绽放在窗口的小花还透露着曾经的热闹之外,已然寻找不到当时人头攒动的场景。同质化的园区和街区对于消费群体来说,只要选择其中之一即可,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及街区的经营和扩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与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的必经之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非遗”可以为其提供十分丰富和灿烂的文化资源,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内容和原材料的基础保证,内容更为充实动人,对于“非遗”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提供强大的工具和方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独有的创意和展现形式使“非遗”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并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拓展更大的空间,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很多具有文化内涵的形式可以为“非遗”注入更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非遗”与当今社会文化的结合,有助于“非遗”探寻到更加适合保护与传承的模式,由此可见,非遗的传承、保护、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相互借势、互为支撑的,从而在双赢互动中,推动双方的发展与繁荣。

很多人会把非物质文化的存亡与传统文化的存亡相关联,这虽然有夸大非遗作用之嫌,但也能看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的期望,世界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各类别各级别的划分,目的是有重点地加以保护,其实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的划分并不重要,产生于民间,

发展于民间的非遗一定要活在民间,接“地气”,束之高阁和供于庙堂并非我们的初衷,台湾的无形文化资产并未划分严格的级别制度,但在台湾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注释

①《文化创意产业为全球提供近3000万个工作岗位》,http://news.xinhuanet.com/culture/2015-12/07/c_128504404.htm,2017年6月28日访问。

②③2016《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

④丁锡镛:《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凤德出版社,2014年,第13-35页。

⑤李红梅:《北京与台湾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海峡科技与产业》,2007年第2期,第39页。

当然,这仅是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内容之一,大量精心录制的与会员单位相关的公益性、商业性宣传短片,也是日常传播的重要内容。在一个制作间里,我们观看了其近期录制、已在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短片:上海印刷2017,该片通过形象的画面、简练的语言、丰富的信息,生动总结了2017年上海印刷业新成就、新变化、新挑战,帮助从业者有效掌握信息,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也帮助更多的业外人士建立起对印刷的整体印象。很多时候,误解都是不了解或不充分所致。

⑥曾秋桂:《台湾地区阅读村上春树的“小确幸”》,《东亚外语研究》,2014第3期,第37-42页。

[参考文献]

[1]潘博成.“创意导向生活”:无形文化资产保护的台湾经验[J].文化遗产,2015(6):10-23.

[2]周光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J].艺术百家,2015(3):76-84.

[3]王列生.文化产业条件下创意人才的行为能指空间与潜能激活渠道[J].艺术百家,2016(3):21-43.

[4]田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5(4):34-36.

邢丽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