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五代梅州史

更新时间:2009-03-28

五代时期岭南小国建于后梁贞明三年(917),灭于北宋开宝四年(971),享国54年。它初名大越,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南汉刘氏祖先考》认为,高祖刘垄是大食商人后裔,但他厌恶蛮夷称号,改为大汉,史称南汉。

五代时的梅州史,所知除了曾芳以外,基本上是空白。虽梅州人重视南汉史,清南汉史学名家吴兰修为填补南汉胡宾王《南汉国史》佚失的空白,撰《南汉纪》五卷、《南汉地理志》一卷、《南汉金石志》二卷、《考定南汉事略》等,清李光昭著《南汉小乐府》,黄遵宪、丘逢甲有《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等,但他们基本上以广州为中心,涉梅州的不多。五代文献奇缺,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五十九:“五代乱世,文字不完。”梅州更甚,清胡曦《撰著》:“吾宁文学,辟于北宋,五代以前,漫无可考。”[1]邻郡《潮汕史》,五代是基本空缺。但是,五代时的梅州史十分重要,应该探索。

一、敬州

南汉时梅州为敬州和齐昌府。敬州在梅州史上是开创性时代,其要点有三:

1.敬州,梅州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州

敬州的建立得益于偏霸小国的政治需要,南汉疆土有限,需对国土和地方进行深度开发和控制,在管理上有新举措。其次是邻国的觊觎,敬州东南与福建平和县、东北与福建武平县接壤,敬州之松源与汀州之上杭,梅口与福建之永定,更是一脚踏两国。乾亨六年(922),南汉高祖刘垄为避灾到程乡梅口(今松口)巡视,这是岭南王首到梅州。闽国王审知大将王延美拟率兵偷袭,刘垄险遭暗算。松口至今有南汉遗迹和传说:梅东桥南水圳是刘垄时的护城河,下方刘皇唤渡是刘垄渡河处,溪南学校是刘垄驻跸地,马房坪是南汉军马厩,曾出土过铁铠甲,南汉宁丰寺在松口中学旁。南汉边境重镇梅口,是松口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为巩固边防,中宗刘晟乾和三年(945)在程乡设立敬州:“广南伪汉乾和三年升为敬州,仍领程乡县。” [2]自南齐建县以来450多年中,此地首次成州,不巧闽即本年灭亡。敬州存在26年,它为宋代梅州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和行政基础。

2.敬王,梅州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王

为加强敬州,南汉乾和十一年,刘晟封其少子刘崇兴为敬王。《宋史·地理志》:“梅州,下,军事。本潮州程乡县。南汉置恭州,开宝四年改。”恭州,是敬州的避讳。敬王,有说梅王的。清吴任臣《十国春秋》:乾和十一年秋九月,“帝寝疾,立子继兴为卫王,璇兴为桂王,庆兴为荆王,保兴为祯王,崇兴为梅王。”[3]该书卷六十一《梅王崇兴传》:“崇兴,中宗少子也。乾和十一年封梅王,后事阙。”历史上关于梅王的记载很少。其实,当时只有敬州而无梅州。宋周必大《梅州重修学记》:“五季伪刘升其地曰敬州,国避今祧庙讳,以梅易敬。”[4]刘崇兴所封应是敬王,梅王是宋人避讳用语,非真实封号。王象之《舆地纪胜》:“象之谨按:《五代史·刘垄传》,其封诸王也,初无梅王之封。而刘晟乾和十三年,始封其子崇兴为梅王。则敬州之建,当在刘晟之世,特五代作史,以国家之讳,追改为梅王耳。” [5]甚是。敬王被封时间有两说,本文从吴说。从乾和十一年(953)到南汉灭亡,敬王在梅州18年。

敬王是梅州史上第二王,他与其叔齐王使梅州成为王子封地。梅州本是广东最偏僻之地,南汉60州中成为王地的23个,梅州有2王,这对梅州的意义重大。在南汉时期敬州有较大发展,人口从400余户发展到千余户。五代是大动乱时代,岭南相对安宁,加上敬王的治理,吸引了闽赣人群,故人口成倍增长,成为梅州历史上增长较快的时期。

3.梅州第一名宦曾芳

曾井是梅州历史上最著名文物,位于今梅州市梅江区西郊街道办事处城西大道旁,是南汉程乡县令曾芳所凿。井口为沙石,井深三丈,旁有明建文四年(1402)程乡知县郑懋中所建的曾公祠和郑写的《曾井后记碑》。井口石上刻有“磨刀有罪,敬之戒之”八个大字,可见有人在石上磨刀导致损坏。2008年曾井被定为梅州市级文物,已得到保护。

明清以来曾井名声很大,清刘淞简《曾井》:“岿然祠宇并城闉,尚有清泉瀹日新。瘴气分甘消战士,灵源贻药疗州民。仁宗书法长留迹,郑尹碑文足砭人。千载齐声诵曾令,桐乡朱邑更谁伦。”诗序云:“思名宦也。”名宦即曾芳,民间传说,他的英名上达天听,宋仁宗封为忠孝公,封曾井为“曾氏忠孝泉”,并御书“曾氏忠孝泉”匾额,梅州人将他供奉在曾公祠内,岁时祭祀,千载膜拜。

其实,曾芳为人所知纯属偶然。宋祝穆《方舆胜览》:“曾井,曾姓者所凿。泉甘而清,人苦瘴疠,一㰱疾即止。”[6]说曾井是曾姓所凿,望文生义。究其原因,是祝穆根本不知此人名字。王象之《舆地纪胜》,与此同。甚而有人说,曾井是南宋蒲寿晟所建。雍正《山西通志》卷九十七:“蒲寿晟,咸淳间知蒲州,性俭约,于民毫无所取。建曾井,汲水二瓶,置座右。”此文错误有二:一是蒲寿晟咸淳七年知梅州,而非蒲州;二是曾井创建者并非蒲寿晟。当然,蒲与曾井也有关。宋杨圭《题蒲侯曾井石亭》:“千秋名姓共芳亭,瓿水居然座右铭。曾氏井泉千古冽,蒲侯心地一般清。”蒲是利用曾井出名的人,而非创建者。可见,自五代以来的近四百年中,曾芳未受重视,人们甚至不知其名。

曾芳名字重见天日是中世纪的事。元延祐四年(1317)七月,曾福升来来梅州寻访曾井,作《曾井记》:“余尝读曾公《类说》所谓程乡邑曾井者,为之惊异,谓宜与颜井并者。不谓暮年得亲迹其所,掬清饮甘,徘徊不忍去。谂之故老宿彦,举无以对。乃著畴昔之所见,以补其缺。《类说》逸篇云:曾氏于汉,为广州刺史。刺史之后,五代时尹程乡,名芳,以政清简仁爱闻。邑境民有瘴疠者,公给以药,愈。由是,远近踵门者日以千百。公乃以大剂药纳于井,令疠者饮之。是后,邑之民祠公,饮水愈疾如初。”[7]不仅宋代祝穆、王象之不知“曾氏”为谁,元代程乡县的“故老宿彦”们对此也茫然无知。因祝穆《方舆胜览》和王象之《舆地纪胜》的资料,来自宋梅州地方官的《梅州图经》。祝穆、王象之的不知,其实是《梅州图经》和梅州人的茫然。因此,面对询问,故老只有面面相觑。

记载曾芳名字的著作是南宋初曾慥《类说》。但原文已佚,今本《类说》六十卷中并无记载。曾芳名字重见天日是因曾福升,如果不是他在大德时读到《类说》逸文,如果不是他在延祐四年亲历梅州寻访,亲口品尝井水,并著文刻石,曾芳英名将永沉大海。此后,曾芳事迹载入永乐《程乡县志》,他才千古不朽。

但曾芳的事迹仍存之不多。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六十四《曾芳传》:“曾芳,未详何地人。故汉时,有为广州刺史者,芳其后也,仕南汉为程乡令。”除了祖上为汉广州刺史外,人们对曾芳的籍贯、仕宦和其他事迹知之不多。明凌廸知《万姓统谱》卷五十七:“曾芳,唐为程乡令,因民苦瘴,以药济之,求者接踵,乃以大囊药置井中,令民汲水饮之,而疾愈。后人名其井为曾井。宋仁宗赐飞白书曾氏忠孝泉五大字。”《韵府拾遗》卷二十二上引《尚友录》也称“唐曾芳,为程乡令。”所谓唐人,指五代后唐(924-936),相当于南汉乾亨八年至大有九年期间。这使曾芳任职时间比较具体,曾芳任程乡县令约在大有元年(928)。

在五代十国中,南汉声名最为狼藉。清李兆洛《吴石华南汉纪序》:“唐之末造,乱贼窃擅,随地蜂涌。太抵莫正于北汉,莫强于南唐,莫狡于吴越。余皆琐细不足数,而莫秽于南汉。刘氏建国……奢僭逾滋,淫刑无艺,奄人之祸,亘古所无。” [8]但南汉为何还有曾芳这样的循吏呢?这是因为南汉初还能重用正直之士。欧阳修《新五代史》:“(刘)隐复好贤士。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唐世名臣谪死南方者往往有子孙,或当时仕宦遭乱不得还者,皆客岭表。王定保、倪曙、刘浚、李衡、周杰、杨洞潜、赵光裔之徒,隐皆招礼之。”[9]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五十八《烈宗世家》也有刘氏对中原人士“俱辟置莫府待以宾客”的记载。因南汉前期政治较清明,故出现了曾芳这样的好官。曾福升是江西庐陵人,他在赴云南富州文学的路上,辗转来到梅州寻访曾芳。不仅因为是同姓,还因浓烈的桑梓情怀,因此曾芳祖籍当是江西庐陵。

本研究中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DDP(d4~d6)组小鼠体质量增长最慢,抑瘤率(53.91%)最高,这与HE染色后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DDP(d4~d6)组坏死最明显的现象相符。上述实验结果说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d4~d6血管正常化时间窗联合DDP对肿瘤的抑瘤作用最强,d4~d6是抗肿瘤作用的最佳时相。结合前期研究结论,预测在血管正常化时间窗期间,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通过纠正肿瘤内部排列紊乱的血管、改善血管壁渗透性、改善肿瘤内部乏氧环境,增加肿瘤内药物递运量,而增强抗肿瘤药物疗效[7-9,18]。

汉帝宫不仅兴宁,梅州地区多有。《康熙程乡县志》卷八汉帝宫有二,一曰:“汉帝宫,一在莆心扬、古状二所。一在下宫与河岸,一在扶贵四溪角河岸。一在老溪角河岸。”一曰:“汉帝宫,在溪南。”《光绪嘉应州志》汉帝宫有四:一在芹菜洋,后枕大河;一在芹菜洋谢姓屋侧;一在书乡灵坑口;一在周溪汤姓屋侧。《民国大埔县志》卷五:“汉帝宫,在浒梓村山凹外。”清温仲和说:“州属汉帝宫,不下十余处。或以为祀前汉高祖……或以为祀伪汉陈友谅……汉主(南汉高祖刘垄)前之避灾梅口,后之屯汀漳境上,曾两至州地。故州人多立庙祀之。其为南汉高祖无疑矣。” [21]温、胡说同,汉帝宫当是祭祀南汉高祖刘垄。南汉号称大汉,其帝即汉帝。刘垄死后,齐昌府的儿子齐王刘弘弼、敬州的孙子敬王刘崇兴,均建高祖祠,后变为民众信仰。梅州称神庙为宫,于是有了汉帝宫。

二、齐昌府

梅州的另一半,五代时为今兴宁县,南汉时名齐昌府。

1.齐昌府

齐昌府前身齐昌县建于南齐,比兴宁县晚。南汉齐昌府颇有争议,清吴兰修《南汉地理志》:“考宋代地志诸书,并无置齐昌府事,今不从。” [11]他认为没有齐昌府。在设立时间上,明正德《兴宁志》卷一:“南汉刘鋹改为齐昌府。”上两说均误。南汉确有齐昌府,设立时间在乾亨元年(917年),而非刘鋹时。《续通志》卷一百十:“南汉兴王府,本广州,乾亨元年升为府,建都居之。齐昌府,本循州兴宁县,乾亨元年置府。”清梁廷枏《南汉书》卷二,贞明二年八月:“帝即位,国号大越。大赦,改元……以兴宁县为齐昌府。” [12]南汉在唐循州海丰郡齐昌县址设立齐昌府,下辖兴宁。南汉国仅两府,一是首都广州,名兴王府;二是齐昌府。岭南有府,自南汉始。齐昌称府,确有不凡处。但有人认为,齐昌府是南汉陪都。陈欣《南汉国史》:“南汉建立,以广州为兴王府,作为首都,分南海县置咸宁、常康二县,以为京邑。以循州之兴宁县置齐昌府,以为陪都。首都或陪都所在地有‘府’的建制,府重于州。”其证据是,唐代升京师和陪都为府。但此据不坚,清顾炎武《日知录》:“府:汉曰郡。唐曰州,州即郡也。惟建都之地乃曰府,唐初止京兆、河南二府。武后以并州为太原府;玄宗以薄州为河中府,益州为成都府;肃宗以岐州为凤翔府,荆州为江陵府;德宗以梁州为兴元府。惟兴元以德宗行幸于此,其余皆建都之地也。” [13]府为国都说只是唐初,唐代后有京兆、凤翔、河南、河中、太原、兴元、成都、江陵等八府,并非二府。陪都说只据其一,不及其二,难以成立。陪都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经济上除首都外最富庶;二是地理上具有战略意义;三是历史上曾是首都,有现成的宫殿可用。具体就岭南而言,它至少是唐代岭南五管的首府。陪都是国王常幸之地,设有中央政府机构。但是,齐昌地理偏僻,经济贫困,地仅二乡,无法成为陪都。事实上,也没有南汉任何一帝到过齐昌,陪都之说子虚乌有。

2.兴宁县

南汉齐昌府下辖兴宁县,兴宁建县于东晋,是梅州地区最早的县,已有近1700年历史。南汉设齐昌府后,兴宁县治从今五华县的雷公墩移到丫下圩(今属龙川)。《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九:“晋元兴中置兴宁县,治平源,伪汉刘龚移于旧县西六十里,地名长乐,即今理。”

或许从楚墨再一次出现,她就注定要把身体交付给他吧?她得为几年以前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为几年以前母亲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更何况,她知道,她内心的那团火并没有彻底熄灭。三两点火星,楚墨添一把柴,那团火便燃起来了,越烧越旺,越烧越旺……

3.齐王

关于齐王,兴宁史并不明确。崇祯《兴宁县志》卷一:“五代南汉刘鋹大宝间,置祯州于循旧址,升兴宁为齐昌府,以其子守之。”这没有出现齐王称号,但“以其子守之”隐含了齐王的信息。但是,刘鋹子驻守齐昌说,是错误的。刘鋹16岁即位,在位14年。刘鋹四子:守节、守正、守素、守通。南汉国亡时,其长子刘守节也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岂能镇守齐昌?此说影响深远,《广东通志》等也承袭其误。清胡曦《耳目随笔五十一则》:“今查《广东通志》载:鋹遣子守齐昌府,而未详为谁。又考:鋹初名继兴,后周显德五年戊午年十六即帝位,更名鋹,改元大宝。凡十四年,降于宋,实开宝四年(971年)辛未也。今以其年约计之,应遣其子十余岁出守矣。”即使清历史学家胡曦,也大上其当。其实,齐王乃是高祖刘垄第六子,刘鋹的叔父刘弘弼。《资治通鉴》后唐长兴三年(932):“是岁,汉主立其子耀枢为雍王,龟图为康王,弘度为宾王,弘熙为晋王,弘昌为越王,弘弼为齐王,弘雅为韶王。” [14]大有五年,刘垄一口气封十九子为王。其中,后即位的是三子秦王弘度,一年后弑兄自立的是四子晋王弘熙,高祖曾有意立为太子的是五子越王弘昌。第六子弘弼,并无帝位的可能。说齐王所镇的齐昌府是陪都,也缺乏根据。弘弼,道光《广东通志》作宏弼,清梁廷枏《南汉书》作洪弼。晋王弘熙弑兄自立后,改名刘晟。刘晟乾和元年(943),弘弼是出镇邕州(今广西南宁)的建武节度使。《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三:“汉主(刘晟)谋尽诛诸弟,以越王弘昌贤而得众,尤忌之。雄【建】武节度使齐王弘弼自以居大镇,惧祸求入朝;许之。”他进京为避祸,但随即被幽禁。梁廷枏《南汉书》卷三《洪弼传》:“齐王洪弼,高祖第六子,大有五年封,应乾初出为建武军节度使。闻弟循王洪杲为刘思潮等所谮杀,自以身居大镇,惧祸及,表请受代入觐,许之。既至,命幽于私第。乾和五年九月,出,杀之。”乾和五年,他与恩王弘障等八王一起被兄长刘晟杀害,府中男子全部被杀,女子有姿色者没入后宫供兄长淫乐。弘弼为齐王为公元932-947年,共16年,他在齐昌府11年。南汉高祖刘垄病殁前,曾有意让孝谨有识的越王弘昌继位,打算令骄奢淫逸的秦王弘度出镇邕州、晋王弘熙出容州,未遂。南汉时,六只五尺高、金冠五彩的凤凰飞入邕州城中,众鸟共朝。虽有此祥异,但邕州是外放大臣之地。齐王弘弼出镇邕州,绝非重用,这也是小郡齐昌府并非陪都的又一旁证。齐昌府治在今兴宁城北五里的洪塘坪,民间叫枫树坪。弘、宏、洪、枫,音近。洪塘坪得名是因齐王弘弼,兴宁民间仍以此纪念齐王。清胡曦《兴宁竹枝杂咏》:“咸和城郭翦蒿莱,一片洪塘汉霸才。九十九墩寻不见,鹿儿坪上射鹰回。”咸和,指东晋兴宁设县时。洪塘,指齐昌府旧址。汉霸才,指齐王刘弘弼。鹿儿坪,又名鹿子坪,在洪塘北十里,齐王射猎之地。九十九墩,不可考。齐昌府是梅州地区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设府,齐王刘弘弼是梅州地区的第一王,比敬王刘崇兴早20年。

4.梅州历史上唯一的女英雄武婆

南汉时齐昌人的生存状况如何,罕有记载,但武婆可见一斑。武婆,有姓无名。明清时,连姓氏也模糊起来: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零三称“武寡妇”,明《广东通志》作“五寡妇”。清胡曦《枌榆碎事》卷一《武婆城辨误》云:“愚谓五武同音,应是武寡妇传写之讹。不然,何为曰武婆城,不曰五寡妇城。矧武氏同时岂必即有五寡妇,或有五,岂必皆富而才,筑城自卫,未必然矣。”其说甚是。但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一:“武婆城,在兴宁县西二里,可容千人。当五代扰攘,盗寇猖獗,而武婆者乃能纠合村落之众,屯堡自卫,故基犹存。妇人女子能为烈丈夫事,闾巷传流数百载,名不泯灭。”王说是。清梁廷枏《南汉书》卷十四有《武婆传》,《考异》云:“是时其地颇安,不闻盗贼窃发,惟光天元年,张遇贤起正州,陷循州,齐昌在其邻境,武氏筑城捍卫,当在此时。”武婆城的修筑确因张遇贤之乱,《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三:“(张遇贤)称中天八国王,改元永乐,置百官,攻掠海隅……汉主以越王弘昌为都统,循王弘杲为副以讨之,战于钱帛馆。汉兵不利,二王皆为贼所围;指挥使陈道庠等力战救之,得免。东方州县多为遇贤所陷。”中天八国王,其实是正州(今惠州)王朝帝与王领导集体的合称:张遇贤为中天皇帝,其下黄伯雄、僧景全等八大统帅称八国王。张遇贤作乱,在南汉光天元年(942年),这年南汉高祖驾崩,秦王弘度继位,更名玢。他荒淫无度,朝政混乱,不久发生政变。张遇贤七月起事于正州,称帝,改元永乐,其军民间称赤军子。宋龙衮《江南野史》卷二:“虔州妖贼张遇贤作乱,皆绛其衣,时谓之赤军子。”永乐元年冬十月,中天军攻占循州,杀死循州刺史刘传,围南汉兵马大元帅越王弘昌、副元帅循王弘杲于钱帛馆,二王几被生擒。次年,指挥使万景忻攻循州,击败张遇贤。中天帝永乐二年七月,张遇贤率军十万东取南唐之虔州,途经齐昌。齐昌和兴宁均无城墙,官军四散奔逃。《新五代史》:“玢莫能省,岭东皆乱。”《民国潮州志》之《大事志》:“岭东皆乱,诸州县多为遇贤所陷。”本年度是南汉多事之秋,两帝卒,民间暴乱,王朝摇摇欲坠。武婆城距齐昌七里,面对强敌,她镇定从容,联合三大家族筑城拒敌,保障了族人和民众安全。武婆城又称武婆寨、武婆围,明代它仍巍然屹立,与茅冈、龙母、杨塘、留塘、和山并列,称兴宁六寨。

武婆为何成为民间领袖,难道齐昌没有男人吗?这便是出现武寡妇称谓的原因。其实,武婆乃巫婆,即神婆,武婆是齐昌人的精神领袖。抵御大灾大难的奇迹,需要神灵,这是凡间男人无法承担的。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武婆婆,广右人言武后母。本钦州人,今皆祀武后也。冠帔巍然,众神环坐,所在神祠,无不以武为尊。巫者招神,称曰武太后娘娘,俗曰武婆婆也。” [15]唐宋时期,两广闽赣均有武婆神信仰,故在王象之《舆地纪胜》中,除了兴宁武婆城外,还有安吉州武婆城、隆州武婆黎和汀州武婆寨等,可见武婆崇信的广泛。中天帝张遇贤起事,依靠的是神灵。《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三:“有神降于博罗县民家,与人言而不见其形,闾阎人往占吉凶,多验。县吏张遇贤事之甚谨,时循州盗贼群起,莫相统一。贼帅共祷于神,神大言曰:张遇贤当为汝主。于是群帅共奉遇贤。”齐昌民抵御十万赤军子更需神灵,中天帝攻占循州远近震荡,武婆借助神灵指示:必须筑堡才能保命。《礼记》:“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16]武婆既捍大患,救民于水火,死后自当成神,粤西雷州的宁国夫人便是例子。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一十八雷州府《宁国夫人庙》:“庙在镇远门外。五代郡有一女子,失其姓,勇敢强力,众皆信服,相与筑城御寇,而为之帅。伪汉归顺,余党尚行剽掠,皆为女帅所败,一方赖之。女子死,众私谥为宁国夫人,立庙祀之。”武婆与宁国夫人,同一时代,事迹相近,武婆死后也当成神。

[6]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三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2003.

5.汉齐昌胜景:南汉古塔

兴宁县有所谓蚌湖秋月等齐昌八景,其实最古的齐昌胜景是南汉塔。雍正《广东通志》卷五十三兴宁县:“古塔,在县城北,五代南汉时建,今存其半。”此塔为南汉时所建,修筑时间在大有六年(933)齐王刘弘弼镇守齐昌时,它成为齐昌府标志性的大地景观。到明正德时,已渐渐倾圮。明《正德兴宁志》卷二:“古塔,在城北三里,五代为齐昌府所建,今存其半。”到崇祯时,已坍塌。清《广东通志》“今存其半”,是抄袭明《正德兴宁志》所致的错误。《崇祯兴宁县志》卷六:“古塔,在城北三里,五代为齐昌府所建,今仅存其址。”它屹立了700年,明代犹存的南汉齐昌府的历史遗迹。

三、敬州大宝铭文

南汉时梅州佛寺兴盛,可知的有西岩寺等。《康熙程乡县志》卷八:“西岩寺,县西北七里。建于南汉。”有名的佛寺还是敬州修慧寺,还留下了铭文。清黄遵宪《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44韵和丘逢甲《南汉敬州修慧寺千佛铁塔歌》38韵,曾以单行本流传,它是一部诗性的南汉史,但涉及梅州的主要是诗序。黄遵宪《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序》:“塔为南汉刘鋹时建,弟一层有铭文曰”:

敬劝众缘,以乌金铸造千佛塔七层于敬州修慧寺,创塔亭,供养虔,繄归善土。望皇躬玉历千春,瑶图万岁。然愿郡坛□□,□□康平,禾麦丰饶,军民宁□,□雨顺调,□境歌咏。□□□□方隅,次以九宥三涂,□□□乐,亡魂滞魄,咸证人天。□□周围,常隆瞻敬。以大宝八年乙丑岁大吕之月,设斋庆赞。

1.南汉是梅州史的真正开端。虽此前程乡县已存四百年,但除了程旻外,历史几乎是空白。清温仲和在光绪《嘉应州志》卷七《方言后序》说:“然则唐以前之土著,盖无有存者矣。”由于历史大断裂,梅州史的真正开端在南汉。同时,南汉也是梅州史上的开创性时代:梅州首次成为州,首次有了齐王、敬王,首次有了可与广州媲美的铁塔、石屏台,梅州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乙丑兵燹,指清同治四年(1865)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占领梅州后捣毁佛寺,千佛塔被毁。温慕柳,指清光绪《嘉应州志》编纂者温仲和,此文后被温载入《光绪嘉应州志》卷三十二。序文介绍了南汉敬州修慧寺千佛塔的发现、铭文、塔的形制和文物的保存等。敬州铁塔铸于大宝八年,即刘崇兴被封为敬王后第12年。南汉国有三座千佛塔:一是广州光孝寺西铁塔,大宝六年建;二是广州光孝寺东铁塔,大宝十年建;三是南汉敬州修慧寺千佛塔,大宝八年建。敬州塔比广州西塔仅晚二年,比东塔早二年,可见是同一时期、同一风气下的产物。西塔是玉清宫使、德陵使、龙德宫使、开府仪同三司、行内侍监、上柱国龚澄枢(宰相)同女弟子邓氏三十二娘,以及入缘弟子内给事、都监、韶州梁廷鄂等所建,东塔为大臣口口口口口口口且口军容口口口口口阳宫使、秀口口口口华宫使、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使、宫闱口口口番点检口口仁上将军、行内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开国伯、食邑七百户[李托][19]等所建。敬州修慧寺铁塔题名被毁,已不知其建造者。丘逢甲《南汉敬州修慧寺千佛铁塔歌序》说:“塔盖南汉刘鋹时,州民募建以祝福者。”其说不确。当时,南汉流行地方模仿首都的风气。首都有石屏台,齐昌府就建了小石屏台。大宝六年广州光孝寺建西铁塔,大宝八年敬州就建修慧寺千佛塔,为南汉国第二座千佛塔,敬州走在南汉国各州前列。参照广州光孝寺东、西铁塔的建造背景和建造者的显赫地位和经济实力,敬州平民无资格也无能力建塔,它是当敬州第一人物——敬王刘崇兴所建,只有他才有政治资格和经济能力。敬州修慧寺清代名齐州寺,齐州当是融合齐昌和敬州而成,其纪念南汉的寓意明显。

《光绪嘉应州志》卷三十二:“寺塔铭凡十一行,行十一字。比之广州光孝寺东西铁塔,文尤古雅,字亦遒劲。”敬州修慧寺塔铭115字,可识者99。塔铭未见著录,是清末梅州的考古新发现。虽梅州出土过晋正始八年砖,州城西街有梁普通三年的大觉寺,阴那山有唐代的阴那山寺,但敬州修慧寺的塔铭,是梅州历史上现存最早的文章。故丘逢甲说:“州中之金,此为最古。”

四、其他南汉文物

8.刘晟应乾元年(943)三月,南汉政变,杀殇帝刘玢。七月,张遇贤率八大国王东取南唐之虔州,途经齐昌、兴宁、程乡,除武婆城外,粤东州县皆陷。

1.兴宁大宝园林与石刻

在兴宁发现南汉遗物。明兴宁知县刘熙祚《大宝石刻跋》:“余于乙亥(崇祯八年)来兴三月,孟秋之望,天大雷雹以风。县署之后圃倒大榕二章、柳五株,根口口地起,偃压倚琴调鹤亭西偏。越二日,熙祚命工剪焉剔焉,扶而植焉。独榕一株,大不可抱,众力口拇,枯根并露,地脉松广亩许。亭侧露石碣半角,掘剔洗认,是为石刻“小石屏台”四字,其旁书“大宝十二年八月”。熙祚苞愚,只识为南汉时物,而考献征文,未解所自。翼日,邑孝廉胡君瀛楚至,君学博才高,余亟请益,君审视久之,曰:吁,似矣。余记南汉有石屏台,见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谓下有玉液池者是也。然则小石屏台,殆刘鋹子守是邦,筑池亭,所遗刻石乎?熙祚闻而大喜,深以获觏数百年物为幸,因嘱工镌石,志其缘起,并树于斯亭之左,而为之铭。铭曰:繁风雷之忽励兮,警余顽无逸志;扶撑空之佳树兮,托孤根傲生意。何斯碣出土而余值兮,历数百年而勿异;彼萧闲大夫余所恶兮,砺石之坚贞而不废。崇祯八年七月二十三日,武进刘熙祚记。近光公亦有绝句纪之,并刻其上云:斑驳苔花黯石屏,今来古往没荒亭;风雷天为公磨洗,佳荫千秋护此铭。”刘熙祚,字仲缉,江苏武进人,《明史》有《传》。他因兴宁政绩卓著升为湖广巡按,在永州与张献忠作战而壮烈殉难,朝廷赠太常少卿,谥忠毅。《大宝石刻跋》记载了南汉石刻发现的过程,时间在明崇祯八年(1635)八月十七日,大暴雨后兴宁县衙大榕树被连根拔起,泥中石碣刻有“小石屏台”四个大字,日期“大宝十二年八月”。刘发现后,与近光公鉴别真伪。近光公指胡霙,字即蜚,号瀛楚,后更号近光,胡曦五世祖。胡霙留下的石刻拓本在同治四年被发现。这年太平天国攻占嘉应,亲戚到胡家避难,胡曦打扫旧房时偶然发现。

齐昌小石屏台是模仿南汉首都石屏台而建。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八十九《石屏台》:“石屏台,在经略厅西,有池百余步,池中刻石,其状若屏,或云南汉时玉液池也。”石屏台在广州城西华宁里玉液池,以湖水荷花为背景,池中巨石垒成石屏,辅以小桥流水,老榕交荫,鲜花弱柳、亭台楼阁点染其间,景色优美。石屏台在宋代犹存,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端州知州郭祥正《石屏台致酒呈蒋帅待制》:“石屏台下玉池水,绕岸石屏青齿齿。” [20]构成石屏台的石体巍峨,宋杨杰《屏石谣赠郭功父》:“屏石屏石何崭岩,云初得自江之南。”石头大得“一石十牛车不起”,石屏上还摩挲题字,名姓班班。齐昌的小石屏台虽规模小些,但形态结构相似。“小石屏台”四字是齐昌园林标题,其建造者的题名沉埋历史。石刻长三尺,宽一尺四寸,比敬州修慧寺塔铭晚四年,是兴宁县较早的文物。

2.汉帝宫

兴宁汉帝宫,一在南济桥前,一在十二坪。《咸丰兴宁县志》卷三:“汉帝宫,在县西六里十二坪。”此神为谁,则传闻异辞,或说刘邦,或是陈友谅。胡曦《枌榆碎事》卷一:“此神各乡俱祀。其说不一,或曰南汉祖,后人相沿祀之。”胡曦认为是南汉高祖刘垄,甚是。清蔡湘澜《齐昌竹枝词》:“南济桥前汉帝宫,宫前桃树两三丛。昨日桃花风扫脱,打鱼人唱满江红。”南济桥的汉帝宫与疍家宫相邻而居,兴宁《疍讴百首》:“疍家宫连汉帝宫,竞渡迎神赛会中。醉与侬家趁归路,鸦儿鸦女夕阳红。”汉帝宫、疍家宫与南汉塔辉映,烘托出浓郁的历史感。

曾福升之后,明建文四年(1402)程乡县令郑懋中重修曾井和曾公祠,撰写《曾井后记》碑。碑云:“明洪武壬午,懋中来守斯邑,首访遗迹,遂欲构堂建碑,以彰不朽……乃命里之好义之士叶仲华氏董其工,琢珉为碑,抡材为守,奉而祠之。庶几忠孝公之精神,萃于斯堂:程乡之民朝提暮汲,有以想其惠泽。使后之令斯邑者,仿公之心,斯以去夫民之瘴疠,岂复有病其民者乎?为斯民者,饮公泉源,有以愈其腹心之疾,而蒙其清安之乐,岂复有不修其身而自速于祸乎?一事而二警存焉,于是乎识。”郑懋中认为,曾井不仅是生活饮水,它还是治疗瘴疬良药。故曾井又名药井,它对梅州具有救苦救难的神奇意义。清黄钊《梅州咏》之《曾井》:“井栏醔,井水淘。邑无烟,谁所遭,空中过,堕鸟毛。堕鸟毛,难避鼻。触之硫磺气,弗敢食,井水沸。井水沸,曾公来。投以药,化鬼胎。病者起,死者回。” [10]当时瘴疬严重,程乡几成不毛之地,但曾芳使民起死回生,功德无量。更重要的是,曾井警醒梅州官吏决不做害民的精神之瘴,激励梅州人民清除自己心头之疬,自觉修身远祸。因此,曾井是精神之药,它对梅州的良好官德和良风美俗都有化育之功。当曾井成为梅州的精神良药时,曾芳的精神真正地万古不朽了。故《雍正广东通志》卷三十八说:“曾芳,不传籍贯……然历今数百年,名益章。儿童走卒过祠下,咸稽首礼焉。”

3. 刘公桥

兴宁县城西北曾有刘公桥,或说为南汉刘王桥。胡曦《枌榆碎事》卷一:“邑城西北隅女墙嵌石高四寸、广尺许,镌刘公桥三字,邑志不载。或曰:南汉鋹长子因西河水不时暴涨,横冲而南,由府适馆甚苦,特建之以便往来。迨开宝中平齐昌府城,桥暂废坏,明天顺建今县治城,而旧址全失,乃刻石志之。余谓果鋹子建,当曰刘王桥,不当曰刘公桥矣。远事难征,姑录俟考。”所谓刘鋹长子,当是齐王刘弘弼。此桥还有另说,近人张花谷《宁水杂诗》:“绕郭疏渠迹半湮,长桥何处问迷津。千年谁解刘公惠,片石无言告后人。”注云:“明成化间,西门水势冲城,邑诸生刘绘捐资开新河以杀水势,河上架木桥以利行人,后桥渐坏。成化十三年春,提学赵公瑶按临试士,命邑人士改造石桥,绘复力任其责。桥成,邑人名曰刘公桥,乡进士殷车为之记。今故址全废,西北城墙犹嵌石一方,刻刘公桥三字。按:此事邑志不载,兹录《刘氏家谱》,以备将来修志之采补焉。”胡说并不完全肯定,张说仅见于家谱,存疑。

4.南汉宫砚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有《离非女子》:“故友南粤陆汉东卿孝廉有小砚,是南汉刘鋹宫中物,有鋹宫人离非女子篆铭。卿死子幼,此砚不知流落何所?石埭令姚六康子庄为予言之,姚亦粤人。” [22]离非是南汉宫女,她聪慧能诗,精篆刻。梁廷枏《南汉书》卷七《离非女子传》:“离非女子,后主时宫人。性慧,通笔扎,能作大小篆。为后主所眷,始终不少弛。内宫文房宝玩,多归典掌。得一砚石,甚小而佳,尝制铭镌刻,自宝藏之。”宫女离非当是粤东人,当南汉国灭宫女遣散时,她回到故土,连砚台也带上了。离非砚上刻有她自撰并篆刻的砚铭,为野蛮愚昧的南汉国涂上一份难得的斯文。

潮州与南汉有关的有越王走马埒。雍正《广东通志》卷五十三:“越王走马埒,在县(海阳县)北十里,五代南汉刘鋹祖安仁为潮长史时筑,遗址尚存。”埒上可容数百人,民间叫刘王埒,丘逢甲《岁暮与晓沧游西湖山作》四:“刘王埒近草芊芊,满目江山荡夕烟。修路莫寻南汉记,空崖苔蚀兔丝年。”登高临远,南汉古迹掩映在斜阳中,一派苍茫情调。潮州还有南汉古战场,《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刘)垄悉平诸寨,遂杀昌鲁等,更置刺史。卒出兵攻败卢氏,取潮、韶。”它是南垄与卢光稠激战的古战场。

重大水务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南段工程于2013年9月底正式向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供水;北段工程2013年年底前基本完工,具备通水条件。长海县跨海引水工程基本完工,具备通水条件。

五、南汉梅州史系年

[11] [清]吴兰.南汉地理志[M]. 南海伍氏粤雅堂刻本.广州,道光三十年(1850).

1.乾亨元年(917),高祖刘垄建国,在称帝、改元、定都同时,设齐昌府,府治洪塘坪;兴宁县治移到丫下圩(今龙川丫下圩);程乡县依旧,梅口成为汉、闽边境,受到南汉重视。

2.乾亨六年(922),刘垄拟到程乡县梅口巡视,感受到闽国的威胁。

3.乾亨八年(924),为报梅口之仇,刘垄屯兵程乡、潮州击闽,刘垄败绩。

4.刘垄大有元年(928),令曾芳任程乡令。曾芳凿井救民安民,加强边关。

5.大有五年(932),刘垄封19子为王,其中第六子齐王刘弘弼王于齐昌府。

6.大有六年(933),齐王在齐昌建齐王府、齐昌塔、齐王桥等,气象一新。

7.大有十五年(刘玢光天元年,942)四月刘垄驾崩,子刘玢继位。齐昌府、程乡县建高祖祠,后为汉帝宫。七月,张遇贤起事于正州,称中天帝,改元永乐。十月,中天帝攻循州,杀刺史刘传。在民众筑寨自卫中产生了武婆城。齐王弘弼离齐昌赴邕州,任建武军节度使。

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61625.0万吨;油料产量3629.5万吨;茶叶产量240.5万吨;水果产量28351.1万吨;牛奶产量3602.2万吨;禽蛋3094.9万吨;水产品总量6901.3万吨;原盐产量6620.10万吨;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6907.54万吨;成品糖产量1443.30万吨;罐头产量1394.86万吨;啤酒产量4506.44万千升。

除上述外,梅州还有南汉遗物发现。清胡曦《枌榆碎事》卷一载兴宁县遗存的南汉文物有三:

9.刘晟乾和二年(944),三月杀越王宏昌;六月,齐王弘弼被囚于私第。

10.乾和三年(945),粤东州县大乱善后,在程乡设敬州,东邻闽国灭亡。

11.乾和五年(947),齐王弘弼等八王被兄刘晟皇帝同日杀害。

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目前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纸质的试卷也不利于保存和统计。利用信息化平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摒弃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学习评价方式。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互评、多方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评价阶段、总结阶段三部分:

中国药典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1]。可使用多种方式从中国药典中查阅相关信息,例如,在正文之前有品次目录,在药典最后附有4种供检索的索引,它们依次分别是中文索引、汉语拼音索引、拉丁名索引、拉丁学名索引。在日常生活中,拉丁名索引、拉丁学名索引相对使用较少,但在科研中使用较多,初学者对拉丁名、拉丁学名的命名及作用常常混淆。

12.乾和十一年(953),刘晟封子刘崇兴为敬王,敬州修慧寺、西岩寺等。

13.刘鋹大宝八年(965),受此前二年宰相龚澄枢建广州光孝寺西铁塔启示,敬王建敬州建修慧寺千佛塔,成为南汉第二座铁塔。

14.大宝十二年(969),齐昌府仿广州石屏台建小石屏台花园。

15.大宝十四年(971,宋开宝四年),刘鋹降,南汉灭,敬王不知所终。南汉宫女离非逃难粤东,留下南汉宫砚。

六、几点结论

序文还说:“铭皆阴文。以光孝寺东西铁塔证之,其三面当尚有题名,如乾亨寺铜钟款,或并有众缘弟子名。然无从寻视矣。此塔创建至今九百余年,《广东通志》、《嘉应州志》皆失载,即吴石华广文《南汉金石志》搜罗极富,亦不之及。塔高约三四丈,上七层为铁铸,下垒土筑成,无从攀登,故不知塔顶有铭。乙丑兵燹以后,略毁而未坏。嗣为群儿毁伤,日久遂圮。余归里后求之邻家,得塔铭一方。续得弟五层全层,又得弟三弟四层之三方,及弟二层之一方。考弟二层有七十七佛,弟三层六十七佛,弟四层五十七佛,弟五层三十七佛。由是推知弟六层有十二佛,每面二百五十佛,合计则千佛也。最高之七层为合尖顶,应无像。弟四层大佛旁,有小字曰:东方善德佛、北方相德佛、西方无量寿佛。南方残缺,以释典考之,当是南方栴檀德佛。佛皆趺坐敛袖,乘以莲花。自弟二至弟六层,皆方隅。下有檐,宽约四寸。檐角有蟾蜍形,似以之系铃者。唯弟一层无檐,有立像二,在两隅,似是四天王,其数应不在佛中也。考敬州,州于南汉主刘晟乾和三年,即潮州之程乡县升为州,领县一。修慧寺不入志中,寺址亦未悉所在。塔距余家仅数牛鸣地,岿然立冈上,亦无塔亭。故老传言,乾隆初年,由前州牧王者辅,于今之齐州寺移来。寺去塔不远。然修慧寺何以易名?志既失载,又无碑可证矣。余所得残整各块,均置于人境庐。其塔铭则供息亭中。已嘱温慕柳检讨补入新志中,复作此诗以志缘幸。”[18]黄遵宪和丘逢甲七言长诗,此略。

2.曾芳的历史意义:曾芳身上隐藏着一部浓缩的梅州史。自设程乡县至民国的1400多年中,梅州史可分四段。第一,自南齐设程乡县的四百年中,程乡地仅三乡,史上罕有记载。《南齐书》《隋书》和《新唐书》中仅“程乡”二字;《梁书》《陈书》《南史》《旧唐书》中,则无片语。一百多位程乡县令无一存名,曾芳是梅州史上第一个留下姓名的程乡县令。由此可知,前南汉时期,是梅州文化史上的荒漠时代。第二,在曾芳后的四百年中,虽宋代梅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但因历史大断裂,曾芳名字被湮没。同时,两宋程乡县令除了侯晋叔等6人外,100多人全被湮没,使梅州文化复归荒漠。第三,从曾芳之名重见天日到明中叶的二百多年中,历史大断裂再次降临,梅州被撤销,历史在草莽中行进。第四,自明嘉靖二十年(1541)第一本《程乡县志》存世的四百多年中,梅州终于告别历史大断裂,曾芳得到历史确认,清雍正重新设州,梅州进入历史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这也是粤东客家形成的时代,可简称为客家时代。

3.南汉客家问题。南汉未出现客家概念,但中天帝率八大国王东取虔州,闽国觊觎梅口,南康卢光稠取虔、韶、潮三州,表明闽粤赣客家通道已打通,为粤东客家准备了地理交通基础。尤其是卢光稠建镇南军,兼五岭开通使,闽赣度岭南向的历史指向已经确立,为粤东客家准备了族群来源,客家的历史大背景已粗具规模。事实上,南汉梅州人口有较大增长,闽赣畲客已进入粤东。

参考文献:

越南肉桂是中国肉桂的变种,味型、香气与中国肉桂类似。由于越南与防城地区接壤,相较而言,越南桂精油无论香气感官评价还是成分分析,都与防城桂精油更接近。

[1] [清]胡曦.枌榆碎事:卷一[M].香港:兴宁先贤丛书校印处,民国四十七年(1958).

[2]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五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五十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二[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

2017年5月,《交通运输部关于修订〈京杭运河通航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1]发布实施,旨在改善京杭运河各航段的航道及船闸条件,提升管理能力,契合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优化水运供需关系,修订了《京杭运河通航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中的船舶通航尺度。鉴于此,研究结合京杭大运河通航实际情况[2],针对尺度条款的修订内容,分析政策背景及修订必要性、理论层的尺度限值、实践层的尺度修订等方面内容,进一步诠释《办法》修订的内涵。

兴宁人民对历史上的女英雄十分崇敬。兴宁《疍讴百首》:“迟日踏歌岸上行,武婆村中走一程。阿婆当日抑何武,土花漠漠围古城。”古代疍民一边荡桨,一边长歌,把武婆事迹传向四面八方。清胡曦《兴宁竹枝杂咏》:“郊西一片战场留,城老围荒吊古愁。丞相姓文妪姓武,须眉巾帼总千秋。”注:“五代时,干戈扰攘,村妪武氏鸠村民筑城捍卫,人德之,曰武婆城。故址,邑西一里。又宋文信国兵败循州,收合散卒,经邑驻西郊,望阙朝拜,后曰朝天围,距武婆城半里。”把她与民族英雄文天祥相提并论,并在《楹帖记》中《拟筑武婆祠联语》:“夫人氏武何惭?极一时捍患御灾,例诸宁国荐馨,庙食有灵宜百里;舆志遗文孰考?自五季搜奇补传,访厥齐昌故府,城成此志自千秋。”胡曦《兴宁县志勘误补遗辑异初稿抄录》有《武婆传》,胡还有《武婆城怀古》长诗,其《序》说:“《南汉书·武婆传》据五代筑城云云,遂本《十国春秋表》,断为齐昌府人,亦为确据。兴宁县志列女,余向欲补武氏一传,今读梁书(按即《南汉书》)先得我心。三月经西郊,即群书所引,而感妪(指武婆)之奇迹之日湮也,爰序而赋之。”胡曦的诗文,是兴宁人民对武婆无限崇敬的代表。在广东历史上,出现了三个女英雄,一个是南北朝时的冼夫人,另外两个是武婆与宁国夫人。清付兆麟《新岁无事杂忆家乡古迹作诗咏之》之《武婆城》:“壮哉武婆为砥柱,巾帼之流能御侮。躬筑女墙防寇虏,百六十堡叨安堵。噫嘻乎,英雄韬略出老姥,功勋岂必男儿树。君不见高凉冼夫人,绣幰牙旗亲按部。森严号令出军府,山洞蛮酋归镇抚。吾乡先有武婆城,堪与夫人并千古。”武婆是广东历史上三大女英雄之一,是梅州史上唯一的女英雄。丘逢甲《纪兴宁妇女改妆事与刘生松龄》也说:“山川奇伟数齐昌,不独男儿解自强……预祝英雄出巾帼,武婆城在碧云中。” [17]武婆的精神至今不朽,而南汉王子齐王、敬王均已无闻,而武婆是南汉唯一仍活在人民心中的豪杰。

[7] 康熙程乡县志:卷七[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8] [清]吴兰.南汉纪:卷首[M]//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33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43.

行业间平台存在的意义就是交流学习,不能只交流不学习。自我的提升和发展永远是第一位。要善于认识他人的长处、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建筑行业是一个跟人类社会发展几乎持平的行业,隐含其中的工程造价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学习是使其不断发展走到今天的制胜法宝之一。

[9]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0] [清]黄钊.读白华草堂诗·初集:卷九[M]//续修四库全书:151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92.

虽资料有限,但在南汉半个世纪中,梅州仍可拟出简要系年。

[12] [清]梁廷枏.南汉书:卷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13]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八[M].长沙:岳麓书社,1994.

[14]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5]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

[16] 礼记:卷四十六[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17] [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编码:根据实际线路的站台数,将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序列D=[D1,D2,D3,…,Di,…,DN]和发车间隔H=

[18] [清]钱仲联.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破坏井口,首先在调压井口沿开挖边线修筑宽0.5 m、高0.5 m的混凝土锁口,再采用0.3 m3小型挖掘机配合人工从地面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土方开挖,开挖土料通过导井倒入下部隧洞开挖掌子面,再通过扒渣机配合农用车通过开挖完成的隧洞运输至洞外弃渣场。井壁周边至导井口应有适当坡度,便于扒渣。调压井施工示意图见图2。

[19] [清]吴兰修.南汉金石志: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的兴起,贵州省成为了我国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省份。外出务工提高了人们的收入,但是也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对民族传统。这给民族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旅游开发中面临的同质化竞争也将是其发展旅游业的一大挑战。

此外,采用日立高新科技公司SU8020型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碳酸钙高温煅烧产物和硬硅钙石纤维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加速电压为5.0 kV,放大倍数25 000倍。采用日本理学公司的MINFLEX600型X射线衍射仪对硬硅钙石纤维进行物相分析,40 kV,15 mA,铜靶Kα,步长0.02°,扫描速率10°/min,扫描角度2θ=5°~78°。

[20] [宋]郭祥正.青山集:卷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1] [清]光绪嘉应州志:卷十七[M].刻本.吴宗焯,修.温仲和,纂.梅州:光绪二十四年(1898).

[22]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二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2.

 
张应斌
《嘉应学院学报》 2018年第01期
《嘉应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