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曾庆仁诗歌艺术特色探究 ——兼评《曾庆仁诗选》

更新时间:2016-07-05

曾庆仁是朦胧诗时期的诗人。1980年代主要活跃于湖南诗坛,其诗作屡屡发表于国内知名诗歌刊物。在旁人看来的事业上升期,曾庆仁却选择了自我边缘化。[1]1990年代的他不再参加任何文学活动,不再发表任何作品,而是把源源不断的新作锁在抽屉里。这些“睡在抽屉里的孩子”,几十年来,被诗人“珍藏地遗弃着”。[2]如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曾庆仁诗选》就是这些“孩子”的精神家园。

厚厚三卷《曾庆仁诗选》没有名人作序,没有后记自述,也没有严格按创作时间编排,甚至没有取一个引人注目的选集名,呈现给读者的只是一篇篇或长或短的诗歌,一页页灵动鲜活的文字,一切好恶,流于后人评说。然而,精致的宝蓝色布面装帧,又何尝不是诗人曾庆仁从心底捧出的一份充满仪式感的献礼。曾庆仁的诗风格迥异,形式多变,很难用一两个词定性,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庆仁诗歌可读性强,值得玩味,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诗性沉默的言说

读曾庆仁的诗,读者首先会被他静默无为的精神气质所感染。“沉默”“寂静”“宁静”这类关键词成为他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是他独特的言说方式。曾庆仁远离众声喧嚣,身处时代之外,以边缘人的姿态,独占精神高地。他在诗中感谢“沉默”:“没有它,我/就无法学会/在诗中叫喊”(《感谢》)。[3]他甚至发出响亮的宣言:“你的沉默前程无量/它在刺激中发芽了/在命运和风的年华里/你完整地保持了/静默的尊严”(《你的沉默前程无量》)。[4]诗人的静默,是关乎尊严的精神洁癖,正如学者田茂军所言,曾庆仁延续了传统诗学的精神殉道。[5]三卷《曾庆仁诗选》是沉默后的盛放,颇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气势。

苏珊·桑塔格在《沉默的美学》里谈到:“沉默是苦思冥想的地带,是思想成熟的萌芽阶段,是最终为言说争取到权利而经受的磨练。”[6]曾庆仁的诗歌经由沉默的淬炼,产生了神秘、奇特、朦胧的美学效果。他用诗的意象替代说话的嘴巴,用诗的语言在寂然无声处发出有力的声音。《在纸一样薄的夜色中》《露滴睡在草尖上》《一片坐在空中的树叶》这样的诗题还未铺陈,就已经把人带入了诗意盎然的幻想;《病句在诗的皮肤上》《冬天被沉默绊倒》《抛弃在遗忘上抵达》则用不同寻常的搭配、深度抽象的情境轻易俘获人心;《我跟在流浪的后面》更是一语道破“流浪”的真意:谁不曾有一个倚剑江湖、浪迹天涯的美梦,到头来才发现不过是尾随“流浪”,被动漂泊而已;《用时间之水洗净身子》又以圣洁的方式吟咏诗人在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流转里接受的精神洗礼。他所追求的诗歌境界一如他笔下的《哑剧》:“只有那种不声不响的传给人们的美/才能永永远远地流入记忆……”[7]

最终西双借出三万。因为根据那位医生的经验,楼兰从现在到病死,还得消耗三万块钱。他甚至能够推断出楼兰的死期,描叙出楼兰临死的表情。当然,医生补充一句,像她这种状况,随时都有可能死掉。西双从医院出来就分别给同事香格、北黛和呼伦打了电话,向他们每人借了三千块钱,加上罗衫的一万,再加上自己的一万一千,正好凑够三万块。在罗衫的单身公寓里,西双把一沓钱甩得啪啪脆响,三万块呐!我怎么这么伟大?罗衫说这是你借给她们的又不是捐给她们的,你一点儿损失也没有。西双说万一她们没有能力偿还呢?罗衫说那你就把我们的钱先还上再说。放心,我会给你编书立传……

因其领先的安全性能,在近年行业销售量普遍趋平甚至下滑的行情当中,海尔逆势上扬,2018年3季度防干烧燃气灶销售增幅51.4%,防干烧燃气灶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另外,为消费者选购防干烧燃气灶有据可依,也为促进防干烧燃气灶市场的良性发展,2017年12月海尔厨电牵头,中国标准化协会制定并发布了《防干烧家用燃气灶》标准。该标准建立后,防干烧燃气灶真正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先锋产品。

将新鲜黄瓜每处理 20个果用清水洗净表面污染物,沥干后去除两端不可食用部分,切分为5~6 cm的节段,采用分瓣器六等分为黄瓜条。测定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C)、果肉厚度、种腔直径、果肉色差(L*、a*、b*值)、果皮硬度、果肉硬度、感官指标(口感、脆度)和出品率。

诗人虚构了一只离奇、嗜血的眼睛。这第三只眼不是用来观看,而是为厄运服务——替死亡“说话”。所有人从一出生就伴随着未知死亡的追逐,身体里流动的血液是生命的指示灯,也是死亡的警示牌,因而死亡也是身体的一部分。然人固有一死,生死之间还要经由时间、疾病、意外等等关卡,无需害怕,人的“活法”才是死亡无法看见的真实自我。诗人通过这只陌生化的眼睛表现了不可描述的死亡,其效果反而比直接陈述死亡的威胁更令人信服。

另一方面,诗人选择以扭曲的、陌生化的方式,实现对不可说者的言说。如《第三只眼》:

逝去的夜晚/在光芒中站着//梦中的鸟/在想象中/站成了骨骼//残酷的暴虐/时间在/一条直线/背后(《无题诗9》)[12]

随着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目前临床上能进行靶向治疗的肿瘤种类越来越多。而分子病理检测协助临床医生筛选哪些患者适用靶向治疗,其诊断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患者的治疗方式和效果[5-6]。FISH法检测患者基因突变,是分子病理的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具有检测周期短、检测结果准确等优点。在检测过程中,标本处理、实验条件的优化、阈值的构建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判读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实验流程的构建与优化过程中,应格外重视。

在我两只眼睛的后面/还有一只眼睛/一只会说话的眼睛//一只像嘴一样的眼睛/它喜欢喝血/和血中流动的颜色//厄运终将会来的/因为这只眼睛/一直盯着我//从我出生盯到现在/它一直就这样/盯着世界上所有的猎物//我是它的猎物/它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它一心只想置我于死地//我没有真正害怕过/因为那个真实的我/从未被它看见[9]

我哭过/一种生活/用母语//在温暖的季节/那让我感到寒冷的/是我哭过的生活//用母语/我无法说出/它的伤痛(《我哭过一种生活》)[8]

此外,曾庆仁将不事张扬的沉默自觉运用到诗歌里,形成个人化的诗性沉默,一方面以“无言”来表现不可言说者,如:

2 跳跃性留白

读曾庆仁的诗,读者又常常陷入情感的矛盾。一方面被雾里看花的朦胧美吸引,另一方面被诗人捉摸不定的风格所迷惑。这种不确定感主要源自诗人对跳跃性留白的操纵。诗歌本身就是一种跳跃性的语言,非线性的诗行之间呈现断裂或空白,以营造出含蓄隽永、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而庆仁诗歌的跳跃性空白在继承传统古典诗词的含蓄之外,融入西方现代诗的隐晦,使得诗歌在留白处意蕴无穷,尤其是曾庆仁的无题诗,以“无题”为题,本身就是一种隐匿写作意图、指向难解的留白方式。清代袁枚高度赞扬无题诗,称“无题之诗,天籁也”[10]。在《曾庆仁诗选》(第一卷)辑八收录的《无题诗》,由295首短诗组成,每一首都像迷宫里的一道门,吸引读者走进去,跟随诗人天马行空般的思维游走。如第一首无题诗:

情调被你读出来/洋溢着,那些/才华横溢的血/流遍你的全身//孤独飘荡着/在一个词的谜里/它到处寻觅/郁郁寡欢//领悟是一种意象/种植在情调上/就是象征[11]

三个诗节,诗行递增,意象转换突兀,诗节间的跳跃好像渐次翻开三幅抽象画。第一幅中“夜晚”与“光芒”角色互换,“夜晚”站在“光芒”中,打破常规以“夜晚”为背景,“光芒”处在“夜晚”中的思维定式。曾庆仁很善于利用“光芒”进行逆向跳跃。如在《光动了一下》这首诗中,诗人写道:“光动了一下/光在阴影上动了一下/暗处,风吹动/一块石头的影子//阴影在影子里/动绕过光的一侧/不动走来/和我的灵魂一起/坐在身上”[13],明明是影子在动,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指明“光”动,而且“不动”也动起来,“动”与“不动”构成形而上的精神辩证。在诗人眼里,“光”不再是静态的存在,“灯熄灭后/光的情感和情绪/仍在黑暗上流动”[14](《无题诗13》);“光”甚至会飞:“光飞起来/在天上/光飞起来/旋转,然后/隐没,在/我想象的/深处”[15](《无题诗197》)。诗人把“光”这一意象抽象成一种至高无上的力量,因而,在第二幅画面里,站立的鸟只剩下骨骼,就像经过想象中“光”射线的扫描,原形毕露。紧接着的第三幅画面只字不提“光”,“残酷的暴虐”看似在言他物,实则将“站成了骨骼”的鸟的形象深度化,间接表明“光”之力量的强大和暴力,穿透冥想中的时间,一道直线般的光,“就是一个君临万物的帝王”[16](《光在说话》)。可谓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总之,曾庆仁的跳跃性留白匠心独运,以出人意料的思维跳跃和深刻凝练的意象取材构筑出诗人丰盈饱满的精神世界。

“母语”是一个人最熟悉、最有力的表达方式,但在诗里,连母语都是那样苍白无力,无法诉说生活的伤痛,只能用“哭”这样的情绪来表达。诗人没有具体描述这哭过的生活是怎样的寒冷,而是突破语言的界线,“用无语/与世界说话”(《你不应该》)。他甚至拒绝表达,他坦言“只要说出口/便失去了意义”(《无题诗74》),并默认“你的诗可以像星星闪烁/却不再提供回答”(《可以为忏悔而阐释》)。

第一节似乎就在描述初读庆仁诗的感受——因读出情调而周身洋溢热烈的情感,但“洋溢着”的是“情调”还是“血”,对此诗人设置了空白,答案留给读者。诗的第二节笔锋一转,“孤独飘荡着”,情绪降到冰点,读者来不及思索这情调到底是什么,就已经跟随孤独陷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解谜里。是才华横溢、高处不胜寒的独孤求败之感还是“情到深处人孤独”的落寞之情,一时难解。最后一节诗人又委婉地回答了“情调”问题,但留给读者的仅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领悟”。读曾庆仁的无题诗,就是要随时做好“领悟”的准备,以便随时应对诗人随性而为的跳跃:

3 多样化的诗歌形式

读曾庆仁的诗,读者一定不会感到枯燥,因为他的诗总是在变化。诗人央冰称庆仁是中国诗坛的“变色龙”,这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了。熟悉曾庆仁的诗友们都知道,1990年代归隐之后的庆仁一直致力于各种形式的诗歌实验。他沉迷于现代汉语的潜力开发,不断追求艺术上的创新。几十年来,诗人共创作三千多首风格迥异的诗歌。如今面世的三卷本《曾庆仁诗选》是他诗歌实验的一次完美亮相。

需要注意的是,扩频信号求相关运算会产生相关旁瓣,强信号的相关旁瓣有可能将弱信号的主瓣掩盖,继而可能会导致弱信号检测失败。因此要选择具有良好相关性能的扩频序列,尽量减小旁瓣对弱信号的影响。即使相关输出信号没有高旁瓣,仍然会对信号分辨带来干扰。由于相关旁瓣的位置是可知的,采用旁瓣对消的办法,在进行下一次检测估计之前,将上一个信号的旁瓣全部抵消以尽量消除其对下一信号检测估计的影响。

从外在形式上看,除了传统意义上不分诗节的长、短诗,庆仁诗歌在诗节划分上有整齐的双行一节(如《致命的谜语》《黑夜潜入》等)、三行一节(如《童年的回忆》《静和痛》等)、四行一节(如《沉寂里的歌声是自由的》《在城市的人行道上》等)、五行一节(如《在南方》《八月的诗情》等)、六行一节(如《我喜欢》《我看到那天空》等)诗体,还有行数不等、长短不一的自由体诗,以及现代十四行诗体,如早期诗歌《遥远的事物》《我听到了一种声音》《网中的灵魂》(“四四三三”型),或《你应该和我一起》《我的脸在面具里抽搐》(“四四四二”型)。值得一提的还有史诗般气势恢弘的章节体诗歌。诗选第二卷节选的诗歌《我们交换》,光第一章就涵盖了63个诗节,每节行数不等,长度相当,以“我们交换”为主题,展现了各种“交换”的可能和方式,其丰富程度和密集度令人惊叹。另一首《你》分两章展开,第一章包括25个自由体诗节,每节都是感性抒情中夹杂着委婉叙事,叙事里描绘着现实景象,景象里蕴含着理性哲思;而第二章则不分诗节,以469句诗一气呵成,贯穿了“你”周遭的一切意象和象征,内容繁杂,主题深邃,让人不得不佩服诗人行云流水般的才情。如此形式配合内容的多样化演绎,带给读者别样的阅读体验:整齐的诗节编排工于技艺,节奏明快,其间不乏关键句的反复吟咏,一唱三叹,令人回味;灵活多变的自由诗节组诗如跌宕起伏的华丽变奏曲,时而激越,时而低缓,极具艺术感染力。

从内在表现形式来看,诗人曾庆仁善于杂糅各种体裁的写作,并用诗的形式再现新体裁。警句诗就是诗人在这方面实验的成果之一。如果说“散文诗”融合的是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那么庆仁的“警句诗”就利用了诗歌分行的节奏性和警句哲理的精辟性。一段“警句式”的表述,通过诗行断句,思考时间被延长,语意便产生了诗味。与哲理诗相比,警句诗短小精悍,将抽象的哲思高度形象化,不失为一种颇有新意的尝试。曾庆仁不仅以《警句》为题,创作出373个诗节拼贴的警句诗,而且把警句作为诗的必要组成,时不时在诗行里安插几个脍炙人口的“金句”,抒情的字里行间不断擦出思想的火花,正如《短歌》第568节所写:“只有在我的感性歌唱时/才能完成我理性的杰作。”[17]此外,曾庆仁也尝试将意识流小说的“无意识”融入自然而然的诗歌书写,形成梦境般流淌的诗,如《梦幻鸟人》《我寻找我》,在梦境与现实、虚幻与真实间找寻身份;还有将小说的叙事、戏剧的冲突等应用到诗歌里,如《寂地梦游者》的九个部分,起先交代了人物、场景、故事背景,中间插入倒叙,时空交错,还有人物对话、戏剧冲突、情节转折、暗示、预言、象征、反讽等等,与其说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不如说是诗体小说和戏剧的综合体。其实,早在长篇自传体小说《虚度一生——一个诗人的精神自传》里,曾庆仁已表露出创新诗歌形式的决心。此次出版的《曾庆仁诗选》终于以诗歌的名义了却夙愿。

面对娱乐至死的时代喧嚣,诗人曾庆仁守住了诗歌的家园——“我曾被月亮嘲笑,但/没有让羞愧在漆黑的夜晚延伸//因为我守住了//守住哭声和灵魂,守住所谓/忧郁症上的精神疾病,守住了/一无所有的世界,守住/那谦卑而平淡的生活……”[18]愿曾庆仁诗歌能给更多的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帮助他们守住各自的生活。

[1] 潘年英.一部不可多得的当代长篇巨著——曾庆仁长篇小说《虚度一生》研讨会发言摘录[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3,18(5):25

[2][3][4][8][9][11][12][13][14][15][18] 曾庆仁.曾庆仁诗选(第一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7:63,141,3,4,73-74,204,209,65,211,295-296,69

[5] 田茂军.孤独之美——曾庆仁《虚度一生》审美初探[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3,18(5):32-35

[6] 桑塔格.沉默的美学:苏珊·桑塔格论文选[M].黄梅,等,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52

[7][17] 曾庆仁.曾庆仁诗选(第三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7:240,392-393

[10]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28

[16] 曾庆仁.曾庆仁诗选(第二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7:178

李霞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