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知与参与状况的分析研究——基于扬州某高校的调查

更新时间:2016-07-05

0 引言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不断向前推进的社会进程中,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凝练而形成的。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汇集了民众的生活技巧、经验、智慧与情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灵魂、民族情感,积淀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需求,是中国人的自然观、哲学观、伦理观、爱情观和审美观的具体体现[1]。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和谐理念和道德情操是当前构建美好生活、和谐社会应当借助的重要的文化资源。

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人们在参与、对待传统节日的方式和态度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固守老旧的过节习惯,不愿意延续古老的习俗仪式,开始追求更休闲、更简洁、更快捷的方式,传统节日的内涵被逐渐淡忘。这是一种文化的流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弱化。与此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量的西方文化不断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认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传统节日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影响,部分年轻人开始追捧西方节日,对自己本土的节日却知之甚少,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遇到了障碍,不利于文化自信的建立。

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在大学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认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素质、本领和修养直接影响着其今后能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多大的力量。培养大学生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才能使其在今后的人生中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勇于奋斗,才能为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当代的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者和建设者,是正在成长的文化人群,是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主要群体,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情感上的认同度和行动上的参与度都是影响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节日文化认同感、使命感,自发地参与节日文化的创新与实践,做“文化自觉人”,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考察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认同情况及参与现状,分析节日文化传播呈现的新态势,探寻新的时代背景下丰富节日文化现代内涵、创新传承方式的途径,积极参与实践,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实现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发展。

1 调查情况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扬州某高校全体学生,利用微信平台,共回收问卷245份。其中,男生166名,女生79名;来自城镇65名,农村180名。本次问卷共设计了40个题项,涉及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知状况、情感状况、参与状况、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态度等方面。

再如,教师可以组织绘画情景剧,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电影或者音乐选段,让学生据此进行美术创作,每个小组为一个单位,最终选取色彩创作最丰富,最有意境和想象力的一组获胜。绘画情景剧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多数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同学们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同时能够将学生看到的、听到的通过绘画和色彩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具美感。

3)借助新媒体技术,融合资源,创新传统节日文化传播方式。

①全面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中国的传统节日伴随着农耕文化而产生,在长时间的流行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内涵丰富,包括了物质、仪式和精神三个方面,它饱含了中华传统美德,其内涵中深深镌刻着中国人民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孝敬先祖、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弘扬正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贵和尚美、团结和睦、平安吉祥的心理追求。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需要全面了解其内在精神价值,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忽略节日背后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怀。

1 对元宵节传统习俗的来历或故事了解状况的调查结果

2)情感态度方面。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喜欢传统节日,也愿意传播节日文化,认为传统节日能带来热闹、温情、祥和,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节日带给人们的潜移默化的情感影响,但是从情感的接受到行动的转化却并不理想,行动上缺乏主动性,并且对于传承什么内容、怎么传承显得比较迷茫,这是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乏力的表现。

2)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参加传统节日集体活动的兴趣不是特别高,只有20.82%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在对待中西方节日的问题上,57.14%的学生认为两者是可以调和互补的,说明青年学生对待多元文化是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心态;在选择是过西方情人节还是七夕节时,只过西方情人节的比例占15.92%,两个节都过的占31.43%,可以看出,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有一定影响。

测试分类方法的标准通常采用准确率,准确率高,说明分类效果好,但对不平衡数据分类,采用准确率是不合适的,因为错分少数类的样本对整体分类准确率影响不大。因此,本次实验采用基于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的F-value,该值更能测验分类方法的性能。

3)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参与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重要的传统节日,大学生一般都会返回祖籍地过节。对于传统节日,普遍的感觉就是团聚,过节的方式也主要以家庭团聚为主,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与亲情的观念,体现了深厚的“家庭情节”。同时,新媒体开始逐步成为参与节日的主要方式。在传递祝福之情时,49.8%的学生选择当面问候,44.9%的学生选择电话祝福,46.94%的学生通过短信,通过微信等网络沟通方式则达到了60.41%。在对“从哪些渠道获取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信息”的调查中,传统媒体的比例比新媒体要高,电视、书籍、新媒体分别排前三位,这说明传统媒体在宣传节日文化方面做得比较好,比较成熟,而新媒体平台还有提升空间。大学生更希望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和QQ平台来获取传统节日内容,如图2所示。

本文以双排水盲沟为例,对比了上述3种双排水盲沟渗流计算方法,并以有限元为主要手段,讨论了不同盲沟间距、不同渗透系数、不同水位降深等对双排水盲沟渗流量及剩余水头差的影响。

2 采用何种新媒体获取传统节日内容的调查结果

4)大学生对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态度。大学生都认为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能够凝聚民族力量形成向心力,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如何让更多的大学生接受并喜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63.67%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传统节日文化宣传,29.39%的学生认为需要开设传统节日文化方面的选修课,18.78%的学生认为可以加强商业运作,20.61%的学生认为应该多放假,还有17.96%的学生在节庆日选择上网聊天或打游戏来度过传统节日。这说明大学生在主观上认同传统节日文化,但行动上做得不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方式,大学生普遍认为新媒体传播方式更有效,前景更广阔,尤其是选择利用短信、微信和即时聊天工具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比例达到60%以上。

①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融入高校的各项活动之中。传统节日分布一年四季,高校可以在节日前后,举办丰富多彩、彰显节日文化色彩的节日庆典活动或纪念活动,还可以在举办其他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时,有意识地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比如,学校在举办“宿舍文化月”时可以与中秋节结合起来,感恩父母的辛劳、同学的友情,传递孝老爱亲、团结友爱的思想,形成积极向上的宿舍氛围。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升华,通过讲述文化传统、回味民族历史,让学生拥有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爱国情怀。

2 存在问题分析

1)认知方面。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重要的传统节日还是比较熟悉的,但也存在将现代节日、二十四节气与传统节日混淆的情况,存在对传统节日的来源、内涵的理解深浅不一的情况。这些现象说明,传统节日文化在教育和传播过程中,其文化内涵、文化价值没有能够有效到达受体,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并以活泼的形式、多方位的载体让受众理解并接受、认可,以使其更好地传承。就教育机构而言,传统节日文化认知教育还集中在小学以前,进入大学后基本没有系统性的课程,相对于这个阶段学生的发展而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对于目前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情况,据调查显示,21.22%的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阶段,48.98%的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阶段,在大学阶段接触传统文化教育的微乎其微,有的甚至觉得印象中从来没有在学校接受过这方面的文化知识。

3)参与方面。学生对重要的传统节日参与度比较高,但参与重阳节、中元节的则相对比较少;参与形式趋向于借助新媒体平台,较多地以“隔着屏幕”的祝福为主,这是形式的与时俱进,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传统节日“团聚”“情感纽带”的弱化和冲击。调查中还发现,对于传统节日未来的传承发展,有近半数的学生都认为不太乐观甚至非常悲观。因此,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振兴传统节日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3 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路径分析

1)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以“文化自觉”实现传统节日文化认同。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2]。对于大学生而言,做到“文化自觉”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深入地去了解文化的内涵,从而认同国家、民族的文化。

对于传统节日的内涵,调查显示,只有15.51%的学生表示非常清楚,84.49%的学生表示只有部分清楚,甚至毫不清楚,这与后面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如在对“关于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你了解哪些来历或故事”的调查中,很多大学生没听过“逐鼠”“走百病”,如图1所示。

②积极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融合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多方力量,深入挖掘并准确阐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把这些知识传播到百姓之中,让已经被弱化的节日文化内涵重新被掌握,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觉”。

③寻找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并丰富扩展。文化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传统节日文化要能够健康持续的传承,就需要一直吸收新鲜的营养。社会在不断进步,因此需要找到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契合点,融入现代元素,使传统节日文化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2)通过文化熏陶协同推进,营造继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氛围。大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建设者,是节日文化传承的重要群体。对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既要重视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也要重视发挥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共同营造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氛围。

③重视家庭熏染。家庭对于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实践具有言传身教和终身教育的特点,具备更好的亲情优势。大学生亲身参与到置办年货、贴春联、守岁、扫墓、画蛋、包粽子等这些习俗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家族观念、血缘观念和家国情怀。要注意传统节日的庆典方式,避免世俗化、庸俗化,使节日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教育的理念相得益彰,形成良好的家庭节日文化氛围。

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需求是迫切的,他们希望通过各种媒体深入地了解节日内涵,形式上希望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并结合现代的元素,增强吸引力。有78.37%的学生认为应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形成中国特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64.08%的学生认为应编辑传统节日的小故事,感受民俗文化的内涵;55.1%的学生认为可以制作出传统节日文化的工艺品、纪念品和美食馈赠亲朋好友;48.57%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将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与现代流行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呈现出精美的视觉盛宴和精神套餐;还有39.18%的学生认为可以将旅游和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感受传统习俗的不同意境。

②将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大学生的认知、理解、吸收、消化以及转化应用的能力与小学、中学阶段相比会有明显的提升,应在智力、情感充分发展的这个阶段,充分利用高校的平台,开设相应课程,传播节日文化的魅力。可以开设选修课,也可在基础课程授课及实践环节,有选择性地将课程中的内容与节日文化结合起来,品味节日文化,增强民族情感,让学生能够深切体会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3]

阳性一方接受HAART且病毒载量达到持续抑制是HIV单阳家庭备孕的关键,另外,为了提高受孕成功率,准确计算排卵期非常重要,可以寻求妇产科医生的帮助。

两个老头子得王积薪授谱,固然是老神在在、殚精绝虑,李离等人,一入迷局,又知道此局与万花因隧道息息相关,也觉得浑身火热,头脑中电光石火,瞬息万变。

航天发射场特种机械设备是发射场的核心设备,其工作状态直接决定任务的成功与否.长久以来,由于任务需求不同,装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造成专用设备过多,型号规格复杂,互用性不高,利用率低下,同时设备实现装备化管理保障难度大.

④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净化对传统节日文化造成巨大冲击的网络文化、商业文化,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自觉性。政府应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制定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作用,向大众普及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展示节日文化成果,积极营造浓厚氛围。

1)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知状况。根据调查显示,89.6%的学生对重要传统节日是清楚的,但是在涉及具体传统节日问题时却不太清楚,比如,在对“哪些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中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将国庆节、圣诞节认为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对“我国古代的寒食节与现今的哪一项传统节日时间临近”的调查中,只有57.14%的学生认为是清明节。因此,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到底包括哪些节日,以及传统节日传承与发展演变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①拓展传统节日的公共性、娱乐性。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主张形成家庭生活和公众生活相衔接的节日传统,娱乐是节日的灵魂[4]。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通常是在家庭、家族范围内举行,这也是“熟人社会”的特点。现在社会进步、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深,人们交往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原来的“熟人社会”迈入了“陌生人社会”,人们在交往、参与各项活动时对于公共性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传统节日的公共性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在公共场所举行大型的欢庆传统节日的活动,在节庆文化产品、节庆用语、节庆食品方面不断创新,满足不同需求。年轻人对趣味性强、娱乐性强的事物都充满热情,愿意参与这类活动中,因此,还要增强传统节日的娱乐因素,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宣泄内心情感,放松心情,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

②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资料,基本不受版面或者时间的限制,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修改。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新媒体可以传播各种与节日相关的资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传说、演变等做一些介绍,对于一些重大的传统节日,可以以连载的方式循环展示。新媒体在内容的选取以及表现形式上,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以图片视频为主,文字简短精练,面对不同受众,内容及语言风格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利用微信、QQ、贴吧等社交平台,收集亲友欢聚、欢度节日的活动剪影,分享温馨时刻及心理感受,增强大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和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的主动性,体味传统节日的魅力,享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精华。

参考文献

[1] 胡波,胡全. 守望与循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诠释与解读[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16-17.

[2] 方敏. 浅论传统节日与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81-182.

[3] 孙体楠. 大学生继承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的思考[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42-45.

从表2看出,在8个主要性状中,除穗粒数外,全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长、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全部与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其中,有效穗、结实率、实粒数与产量相关性较大,说明容易通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而增加最终产量。

这款煮锅的手柄处设计有一个出水口,整个中空手柄可作为一个出水管,再配合一个过滤网,可将煮锅里的水从食物中过滤出来,很适合油炸食物将油与食物分离。不过,设计师可能忽略了中空手柄的清洁问题,里面日积月累的污垢如果不清洁会变得很不卫生。

[4] 陈红,王放. 当代大学生传统节日观调查及思考[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1):124-127.

李娅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