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辽金沈州之战及其影响

更新时间:2009-03-28

自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相继攻下宁江州、出河店、黄龙府、达鲁古城等城,1116年5月拿下东京辽阳府之后,辽东京道主要州县及南路系辽籍女真基本为金朝所有。金军进攻东京辽阳府战役中,除了与渤海高永昌一战外,在此之前,还另有一场战役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沈州之战。根据《辽史》的记载:“沈州,本挹娄国地。太宗置兴辽军,后更名。初隶永兴,后属敦睦宫,兵事隶东京都部署司。”[1] [P466] 沈州位于东京辽阳府的西北面,急行军当天之内即可到达[2] 。作为辽东京的屏障,沈州一旦被金朝攻破,整个辽东京道都会被女真军迅速占领。但这一战,史书记载却只有寥寥数语。本文主要对沈州之战发生的背景、过程、影响进行梳理和探讨。

研究结果显示:护士护理的VTE例数与其VTE预防知信行总分呈正相关,与吴倩等[15]研究结果一致。一定的护理经验有利于护士对知识理解度加深,帮助护士将理论合理转化为实践,提高病人VTE预防护理效果。本研究中,外科护士年龄、职称、最高学历、工作年限、知识获取途径等均对VTE预防知信行影响较小,可能与培训不到位,护士整体知识掌握不全面有关。今后可尝试现场教学,相关科室可分批选派护士参加床边教学或个案查房,提高学习效果。

一、沈州之战的发生背景

沈州之战于金军攻下黄龙府之后,金军势力不断增强,而辽朝统治区域内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剧,社会动荡不安。

(一)辽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1.辽朝军队总体作战水平下降

辽本是以武立国的政权,在与周郭对抗过程中多有优势,但辽末情形却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应对战争的后勤准备供应不足。粮草对于作战是十分重要的。但沈州之战发生之前,辽朝的粮草已经面临歉收。天气对于庄稼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冻寒和干旱。事实上,天祚六年(1116)以前,辽朝的粮食收成并不是很好。乾统九年(1109),秋七月,突降寒霜,“陨霜伤稼”[1] [P324] ,八月,大雪。十月,辽天祚帝下诏免除当年租税,可以看出当年的严寒对庄稼造成损伤甚至冻伤、冻死,影响了粮食产量。之后天庆三年(1113)、天庆五年(1115),北方都陆续出现大寒,畜牧、农业都相应受损,甚至在士兵百姓当中出现“裂肤堕指,多有死者”的情况[3] [P3] 。关于达鲁古城一战,史载:“是役也,辽人本欲屯田,且战且守,故并其耕具获之。”[1] [27] 也可从中了解到当时辽朝在后勤补给上已经吃紧。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目标是组织高效率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大、工期长、工序复杂、任务重、参与单位多等,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尤为重要。

最后,辽朝军队的整体作战素质下滑。在宁江州一战中,可以看出辽朝军队在突袭状况下的表现。在金太祖先发制人,射杀主将之后,辽军众人仓皇失措,“大奔,相蹂践死者十七八”[5] [P25] ,伤亡人员绝大部分是由于踩踏造成而非两军对阵交手,其军队组织性和纪律性可见一斑。面对辽朝在战事上接连失败,天庆五年(1115)辽天祚帝亲征失利的困境,辽天祚帝把战事失败归之于将领指挥的失败,于是改用汉人张琳等“付以东征事”[1] [P144] 。但张琳乃一介儒生,非武将出身。而且由于前几次的战争,辽朝军事补给及兵力不足已显现。对此,张琳决定招募辽东失业者,组成一支非正规军队出身的“转户军”[4] [P143] ,且“器甲听从自便,人人就易枪刀毡甲充数,弓弩铁甲百无一二”[4] [P90] 。如此一来,这支仓促组成的东征军,在将帅指挥、兵力来源、作战能力、士兵素质、武器装备上都远远逊色于士气正盛的金军。

2.金朝军队战斗力持续加强

收国二年(1116)五月,斡鲁在沈州与辽朝撤退下来的军队相遇,双方展开战斗。当时,辽军刚和渤海军结束战争,战斗准备不足,人马疲惫,“将士望见女真兵,气已夺”[4] [P88] ,被金军突袭后溃散逃入城内。女真军紧跟随后,先占据城内西南角,后纵兵杀入城内,“城中出奔者阇母邀击殆尽”[5] [P1640] 。张琳及其近属仓皇间只能缒城而下,武器、兵甲等物资尽失,逃入辽州。金军拿下沈州之后,斡鲁率领诸军继续南下,攻打高永昌,留斡鲁古等人待命沈州,做好战后安抚工作。而辽朝也并没有放弃收复沈州,张琳败战之后,辽天祚帝派秦晋国王耶律淳东征女真。

早在高永昌与辽军开战之时,高永昌就已经向金朝求援,表明愿意与金“并力以取辽”[5] [P1632] 。但由于金太祖不满高永昌僭号称帝,提出质疑:“东京近地,汝辄居之,以僭大号可乎?”[5] [P1632] 所以,在高永昌和辽军奋力拼杀之际,金太祖并没有立即出兵援助,而是在旁观望,希望借此损耗两方军力。事实也正如金太祖所预期的那样,辽军与高永昌军力战三十余场,双方军疲马惫,五月初七,渤海退保东京,辽军进驻沈州,而沈州之战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对于外加剂生产厂家来讲,任何一种性能的外加剂都要满足相关标准的质量要求,按照GB 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正确地选用混凝土外加剂,掺量要合理、准确。

精神发育迟滞又称智力低下,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主要表现在精神运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统计显示我国儿童MR患病率为1.20%,其中城市0.70%,农村1.41%,边远山区和MR高发地区则更高[1]。

(二)渤海高永昌起义

自辽太祖灭渤海国之后,为了加强对渤海人的控制,将许多渤海人迁入东京辽阳府地区。由于辽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东京汉人与渤海人有怨,而多杀渤海人”[5] [P1632] ,致使东京地区民族矛盾加剧。早在天庆六年(1116)正月,因东京留守萧保先执法严酷“渤海苦之”[1] [P34] ,东京十几位少年“乘酒执刃,逾垣入留守府”[1] [P333] ,趁机杀死留守发动军变。这场军变虽很快就被时任东京户部使的大公鼎等人平定,但却使深藏在民众心中的不满表面化起来[6] [P88] ,成为之后高永昌起义的前兆。

这一阶段,辽朝的主将是张琳,金朝则是以斡鲁为首。收国二年(1116)四月金太祖下诏:“永昌诱胁戍卒,窃据一方,直投其隙而取之耳。此非有远大计,其亡可立而待也。”[5] [P1632] 从这一诏书可以看出金太祖此时已有灭渤海高永昌之心,并在当月下令由斡鲁统领诸军,与阇母、蒲察、迪古乃、斡鲁古等并力讨伐高永昌。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给移动网络用户与网络经营者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要维护无线通信网络用户和经营者的权益就必须做好无线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工作。无线网络安全服务要求主要包括保密性、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和服务不可否认性四点。

女真人长期生活在山林之地,史载:“人勇悍,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每见野兽之踪,蹑而求之,能得其潜伏之所。”[3] [P286] 可见其民族本身就勇猛善战。《大金国志》里也有记载:“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善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3] [P286] 而《辽史》曾言:“女真国虽小,其人勇而善射。”[1] [P1434] 都证明女真人善战。完颜阿骨打带领了一批作战勇猛的虎狼之师,同时他还注重提高士兵的战斗积极性,经常犒赏军队。每次战争结束后,就把战利品拿来奖赏将士们,比如在宁江州战役中“括宁江州一路金银粟帛”[3] [P3] 、“以所获颁宗室耆老,以实里馆资产给将士”[5] [P25] ;斡论泊一战“杀获首虏及车马甲兵珍玩不可胜计,遍赐官属将士,燕犒弥日”[5] [P25] ……诸如此类,充分提高了女真将士的士气。更遑论,在多次战争胜利后,完颜阿骨打或招降或俘虏各路人马,一路壮大军队数量和实力。

其次,连续战败已经影响到辽朝官兵的士气。面对女真的层层进攻,辽朝军队屡战屡败,宁江州、出河店、黄龙府……一次次战败早已打击到辽朝将士的信心。这种情况早在宁江州战役之前,汉人行宫副部署萧陶苏斡就已经预料到,《辽史》有记载当时萧陶苏斡向朝廷上谏:“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1] [P1434] 宁江州战役的结果也证明了萧陶苏斡的结论,辽军“战数合,渤海大败,或阵没,或就擒,获免者无几。”[4] [P81] 之后更是屡战屡败,士兵已然丧失斗志。达鲁古城一战,面对人数众多的辽军,金太祖曾断定:“辽兵心贰而情怯,虽多不足畏。”[5] [P27] 果然,这一战,辽军惨败。

二、沈州之战的过程

辽金双方就沈州的争夺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历时近一年之久,期间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收国二年五月——六月初

高永昌,渤海人,“在辽为裨将”[5] [P1632] 。天庆六年(1116)正月,高永昌率领渤海武勇马军两千人左右,奉命驻守在白草谷以防御女真[6] [P89] 。听闻东京军变的消息,高永昌乘势集结部下渤海戍卒发动起义,成功入据东京反辽,几个月的时间就迅速占领辽东五十余州,称帝改元。当时“独沈州未下”[4] [P143] ,这样一来,围绕沈州,就有三方势力展开争夺。针对这种情况,金太祖决定与高永昌形成攻守联盟对抗辽朝。天庆六年(1116)五月,辽朝派宰相张琳讨伐高永昌,张琳招募辽东两万“转户军”。

从宁江州首战告捷到黄龙府大获全胜,女真兵力逐渐增强。

除了做好战前准备,完颜阿骨打还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因势利导。比如出河店战役中,天气骤变,大风突起,尘土飞扬,给双方视力造成很大不便。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完颜阿骨打率领军队抢占上风口,以风沙作为掩护“乘风势击之”[5] [P25] ,大败辽朝。

这套铜餐具由耳杯、小碟、盘、盒、碗组成,外加罍形的餐具外壳,按照大小依次叠放整齐后可全部装入铜壶之中,共达60件。

(二)收国二年八月——天辅元年四月

此阶段,辽朝主将更换为耶律淳,金朝则是以斡鲁古为主,迪古乃、娄室、婆卢火为辅。耶律淳,辽兴宗之孙,北辽的建立者。辽天祚帝朝时“其父和鲁斡薨,即以淳袭父守南京。冬夏入朝,宠冠诸王。”[1] [P352] 由于之前几次战争辽朝正规军队所剩无几,面临着兵力不足的窘境。对此耶律淳纠集辽东饥民成立“怨军”,并“别选燕、云、平路禁军五千人,并劝谕三路富民,依等第进献武勇军二千人,如董庞儿、张关羽者是也。又科敷运脚车三千乘,准备随军支遣”[4] [P88] 。这样一来,辽军共集结三万人,自天庆六年(1116)八月出发东征,天庆七年(1117)四月到达沈州。期间,辽朝军内发生军变。1116年11月24日夜晚,忽管押武勇军、太常少卿武朝彦率府属马僧辨意图谋逆,虽然最后被耶律淳部下所杀,但对辽军士气方面还是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耶律淳“耻其行,未出境而兵乱”[4] [P88] ,为一雪前耻,在军队休整不好的前提下,勉强从黎树口渡过辽水[6] [P92] ,向沈州进发。到达城下后,耶律淳先礼后兵,在招降不成的结果下,选精锐部队试图爬梯上城,但遭到金军强力反攻,“复矢石如雨,不能上”[4] [P89] 。紧跟着金将迪古乃、娄室、婆卢火带领二万士兵到来,使辽军再次遭到重击,退回辽河。经此一役,金朝成功守卫沈州。

围绕沈州,辽金双方展开近一年的争夺,最后以金朝的胜利而告终。金朝不仅迅速占领沈州及其周边郡县,之后更是成功抵抗住辽军的进攻,巩固了战争成果。在这场战争中,金朝参战将领除上述几员大将外,还有我们所不熟知的,如活女“败耶律佛顶等兵于沈州”[5] [P1653] 、麻吉“自斡鲁古攻下咸、信、沈州及东京诸城”[5] [P1664] 等等,人员投入较大,基本上金朝开国的主要将领都参加了沈州之战。

三、沈州入金的影响

天辅元年(1117)四月,沈州之役结束,金朝拿下沈州的控制权。沈州入金以后,在维护金朝政权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一,成为金朝重要的军备物资基地。女真自1115年起兵反辽,战争迅速普及,作战速度及其迅猛,史载:“金兴,用兵如神,战胜攻取,无敌当世,曾未十年遂定大业。”[5] [P991] 这样一来军队对军备物资的需求量加大。但作为与中原民族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北方民族,金朝初期“全民皆兵”、“凡步骑之仗糗皆取备焉”的勃菫制度[5] [P992] ,再加上女真“地狭产薄,无事苦耕可给衣食”[5] [P992] ,金朝立国前在军备物资运转方面较为困难,只能靠与辽朝作战俘获人口、珠宝、粮食等来保证军队物资。沈州作为辽朝的一个节度州,军事上隶属于东京都部署司,其州城的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当时辽朝在辽东诸州城设置“和籴仓”,“依祖宗法,每岁出陈易新,许民自愿假贷,收息二分,所有无虑三五十万硕,虽累岁举兵,未尝支用”[4] [P91] ,积累了大量的粮食,以满足国家需求和军队供给。沈州被金朝拿下,不仅意味着辽东进一步为金朝掌控,金朝版图的扩大,同时,沈州的“和籴仓”也被金朝悉数取走,并进一步发展作为战略物资储备基地,为以后金朝制定和籴制度奠定了基础。

其二,将迁、润、来、隰四州百姓迁入沈州,并进一步实行安民、惠民政策。天辅七年(1123)二月辽来州节度使田颢、隰州刺史杜师回、迁州刺史高永福、润州刺史张成率领所管民户降金。但五月南京(平州)留守张觉叛金入宋,“觉将以兵胁迁、来、润、隰四州之民”[5] [P1641] ,阇母到达润州大败张觉后,金太宗于天会元年(1123)十一月下令将迁、润、来、隰四州百姓迁入沈州。为了更好地安抚这些移民,解决“新迁之户艰苦不能自存”[5] [P1033] ,金太宗不仅下令允许其“各复其业”[5] [P1703] ,有利于恢复沈州的社会经济面貌,同时下诏对那些因饥贫而卖儿鬻女者或典质自身者,允许自赎或官府出赎,更好地解决民众生活压力,缓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这四州百姓的民族成分大多是女真、渤海人,符合完颜阿骨打起兵之初“女真、渤海本同一家”的口号[5] [P25] 。如来州,“圣宗以女真五部岁饥来归,置州居之”[1] [P489] 。润州其下海滨县“本东京城内渤海民户,因叛移于此”[1] [P489] 。迁州,“圣宗平大延琳,迁归州民置,来属”[1] [P489] 。而归州原本是辽太祖平渤海国,迁降户建置的,后废除。至辽圣宗伐高丽时,又“以所俘渤海户复置。兵事属南女真汤河司”[1] [P475] ,同时“诏渤海旧族有勋劳材力者叙用,余分居来、隰、迁、润等州。”[1] [P206] 根据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迁、润、来、隰四州以女真、渤海户居多,这点吴凤霞老师在其《辽金时期的民族迁徙与辽西走廊滨海州县的发展》一文中也曾指出[7] 。沈州位于金东京和金上京之间交通要冲,且距离东京较近,将渤海人聚集在一起便于加强对渤海的控制。同时,这些移民的迁入推动了沈州人口构成结构的多样化,丰富了沈州民族成分的多样性。

综上可知,沈州之战是在辽末契丹国力衰败,女真实力雄厚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而且,在金朝拿下东京的过程中起到了助推作用。沈州一役,与张琳战败降职处理不同,同样战败的耶律淳却被辽天祚帝下令“释其罪,诏南京刻石纪功”[1] [P352] ,从辽朝对待张琳和耶律淳的不同处理办法,可以窥见辽朝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和对皇室成员的维护,这也是辽朝国内民族矛盾激烈的诱因。基于此,沈州入金后,不仅成为金朝早期重要的军备物资基地,同时也在帮助金朝妥善安置移民、缓解民族矛盾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脱脱.辽史[M] .北京:中华书局,2013

[2] 王寂著,张博泉注释.辽东行部志注释[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4

[3] 宇文懋昭.大金国志[M] .济南:齐鲁书社,2000

[4] 叶隆礼.契丹国志[M] .济南:齐鲁书社,2000

[5] 脱脱.金史[M] 北京:中华书局,2016

[6] (日)三上次男.金代女真研究[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7] 吴凤霞.辽金时期的民族迁徙与辽西走廊滨海州县的发展[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34(4):110

 
王甜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