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困惑与机遇:基于校园户外公共环境中墙面创设的价值探讨——以云南省Y县X小学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2006年《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注重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可见,国家政府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校精神文明创设,将校园户外公共环境看做校园入口、围墙、操场、走廊等公共部分的建设。隐性课程是指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无形的,但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课程。它包括学校建筑等物质环境、校园文化等文化环境和校风校纪等人际情境中的不明显的学校特征所形成的独特的学校气氛。为此,本文对Y县X小学中隐性价值的探讨,主要从该校的墙面设计和创设方面展开。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强调人类的发展受大系统、中系统及小系统的影响,是行为与发展的交互作用。多元互动的环境及系统,更深层次的再现了环境创设对学校教育的隐性价值和作用。在学校的户外公共环境创设中,其内容、色彩、材料元素展现了学校文化建设中智育、德育及美育等的重要作用,其墙面的美感及整体设计,离不开人与环境的互动与和谐,其教育价值的凸显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支持。本文通过对边疆地区X小学的墙面创设的整体现状,紧扣“一带一路”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抓住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机遇,直面多元发展中的困境及挑战,以更好的发挥校园隐性教育的价值。

一、X小学墙面创设的整体状况

贺派乡是X小学所在地,它既与缅甸相连,又有佤、傣、拉祜、景颇等14种少数民族,主要发展甘蔗、养蚕等特色产业。在墙面创设中,X小学取材贴近本土民族,其内容方面再现了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利于民族团结建设和民族文化传承活动的开展。但从墙面的整体布局、更新时间、师幼参与程度等方面看,其墙面创设缺乏对本土元素的整合,缺少学生的气息与活力。

(一)凸显校园文化但缺乏更新

从X小学整体的墙面创设上看,学校对走廊旁、楼道中、操场旁、校园围墙等墙面都进行了适当的装饰,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环境创设中“美”的作用,为师生营造了一个颇具美感的、温馨的校园环境,而且专门对学风、教学等的宣传,体现出对其文化建设的重视和对本校文化精神的传递。

两个男人一块来买东西,也许有点触目,不但可能引起司机的注意,甚至于他在阁楼上看见了也犯疑心,拖延着不下来。略一僵持就不对了。想必他们不会进来,还是在门口拦截。那就更难扣准时间了,又不能跑过来,跑步声马上会唤起司机的注意。——只带一个司机,可能兼任保镖。

图1 Y县X小学洗手池旁的墙面文化

图2 Y县X小学操场旁墙面文化

图3 Y县X小学操场旁的墙面文化

图4 Y县X小学围墙上的墙面文化

随着杜威等学者对儿童权利的提出,以及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等对学生主体的重视,学校教育中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逐渐取代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局面,学生自主学习逐渐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在X小学的墙面中偶尔也能看到学生们活力四射的墙面“作品”。

(二)彰显多元内容但缺乏参与

图1到图4分别是洗手池旁、操场墙面、校园外围墙上的墙面文化,从操场旁墙面上教风、学风(图3) 的阐述和色彩的使用(图2);以及围墙外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口号式语言的呈现(图4),说明学校尝试将学生的学习环境创设与爱国情怀、思想政治、艺术欣赏融合。从图2版面的完整性看,整个版面已缺失了不少色块,同时,从图4中若隐若现的政治标语中可见,校园里对文化建设内容的选取上,缺乏时效性和本土性。综上可知,X小学的校园户外公共环境创设持续时间长,但在内容、题材等的更换以及相关建设的维修上,缺乏规划性和前瞻性。

云南省Y县X小学除了选取少数民族元素来外,还用写意山水的形式来展示博大的中华文化,如图2,简单的山水画中运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涂色,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学习能力和促进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为了创设独具特色的墙面文化,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本土文化元素,在把握彩绘中空间层次、线条、用色等技术活时,还要大胆从生活中取材、从过往经验中创作。其次抓住环境的隐性特点,将教育、推理、道德、审美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户外公共环境的墙面创设中。最后,紧扣集中教学或特色活动中对本土文化的汲取,尝试以文化宣传为核心,实现特色文化从展板展示到主题创作的过渡。

图5 Y县X小学操场旁墙面文化

图6 Y县X小学走廊旁墙面文化

图7 Y县X小学走廊旁墙面文化

图8 Y县X小学操场旁墙面文化

①借助转化关系图,定性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1·必修》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两章章末处的“归纳与整理”板块,都有常见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这些图都比较充分地表现出了常见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落实好了,应用起来便能得心应手。

(三)特色活动云集,缺乏运用

基于地域优势,X小学汇集了一大批热爱民族文化的老师和众多的愿意传承文化的学子。除了“大课间”对民族音乐的感受,不少佤族姑娘也会“紧抓”下课时间,感受节奏律动。为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和实现民族团结融合,该校既实现了民族化、本土化的课程改革,也以第二课堂的形式促进学生延伸教学的发展,丰富了学校教育形式。同时开设的舞蹈、科普、吉他、葫芦丝、象脚鼓等艺术社团,也为校园墙面创设提供了充沛的元素。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对外合资合作要做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既是对中国外交工作的指示,也是对我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合作中,进一步加快发展、追求进步的总要求。中国企业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者、“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力军,在海外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分析国际新形势,掌握国际新变化,把握历史新机遇,继承和弘扬企业精神,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图9 Y县X小学少年宫活动室墙面

图10 Y县X小学少年宫活动剪影

图11 Y县X小学操场旁墙面文化

图12 Y县X小学教学楼的墙面文化

【剧情回顾】慕容父子和萧峰父子在少林寺相遇,打算“血拼”时,一位身穿青袍、拿着扫帚正在弓身扫地的“世外高人”扫地僧翩然登场。他虽然戏份不多,但高深莫测的武功、宠辱不惊的气度却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

二、 X小学墙面创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下面从看、听、想的视角探索新的设计元素,对其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 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影响墙面创设的更新

云南省Y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山水相连,属于亚热带半湿润气候,除拥有孔雀、大象……芒果、橡胶等动植物资源外,佤族、傣族、景颇族等各少数民族为该地积淀了丰富的文化精髓。但因资源的“大众化”,人们习惯于追求慢节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建设的步伐。首先,重视教学延伸,只关注到墙面的美观功能。基于对国民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X小学尝试将民族文化融入到第二课堂中,创设各类型的社团,将新知识和特色活动融合,但对校园户外公共墙面环境的关注较少,如图8和图11将动画片元素融入创设,但缺乏墙面与主题之间的联系,仅发挥了欣赏美的作用。其次,创设“满满当当”的墙面,缺乏修复。X小学的校园中操场附近墙面中的作品,大部分已模糊不清(图2),最后,忽视对创设主题的规划。在“文化廊”的设计上以及图4的标语中,用色上都较单一,其中标语内容选取上不太贴近儿童实际。可见,学校教育更集中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而对校园户外公共环境的墙面文化关注不够。

从上述的图中可知,X小学的墙面装设形式多样,除了用常规的书写、绘画,还会结合网络技术,在线制作彩印作品。从内容上看,既有中华文化,如图6和图7的“文化廊”中,可以看到用工整楷体书写的《弟子规》、《百家姓》等文学经典以及《咏梅》等诗词歌赋,又有大众媒体文化,如图8中选取儿童热衷的动画形象,如恐龙等作为装饰元素,还有少数民族文化,如图5中运用佤族中服饰特点,大胆用色,呈现佤族日常。可见,不论是墙面创设的形式上,还是创设的内容上,尝试引用多元元素,但创设中教师成了唯一主体,而学生成为唯一观赏者。为了满足“创作”的欲望,学生们大胆“涂鸦”,如图1在“节约用水”字样旁,依稀可见学生们对节约、水、水龙头等的理解。

(二) 教师包办代办限制墙面创设的参与

图案是墙画装饰中的重中之重,图案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基于边疆民族地区学校墙面文化的多样性,教师应该着手借助简单的本土化元素,更多从当地特色材料出发,创设出更多带有民族色彩、传统文化色彩,甚至是二者结合的墙面作品。如图12中借助少数民族的服饰图案等展现了云南重彩画的独特风姿,鲜艳的颜色使画面更加立体,粗细搭配的线条将人物、画面显得更加修长,在那活灵活现的图画中,似乎是在诉说那一段段过往,似乎又在展望那满腹希望的明天。看似一幅简单的画面将操场上那面墙映衬的更加耀眼,重彩的风格可以激发孩子大胆用色,培养其艺术修养,同时还能促使其对本民族或其他民族的热爱,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开展。

(三) 单一化的元素阻碍墙面创设的发展

作为民族自治县,Y县聚集了傣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彝族、回族、汉族等众多民族,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在墙面创设中缺乏对本土少数民族元素的融入。首先,墙面创设仅借助部分民族色彩和线条。X小学的整个校园户外墙面创设仅汲取了佤族的服饰文化,如图5中对佤族服饰及日常生活的再现,鲜艳的颜色、粗细不等的线条、不规则的形状等都为墙面文化的创设增添了活力。其次,民族文化进校园,但未与墙面环境创设结合。虽然,学校也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持续展开民族文化传承活动,但其文化传承更多以延伸性教育的形式融入,而对校园环境创设仅完成装饰任务,展板式呈现特色活动即可,而对民俗文化的融合考虑较少。最后,未充分调动墙面创设的隐性教育价值。在学校教育中,除了显性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影响,隐性的教育同样限制学生的成长,显性和隐性教育的结合,更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教学活动或其他活动中各民族的歌曲、绘画、故事、服饰等都可以创作作为素材。可见,教师忽略了学生教育随机性的特点,对孩子和自己较熟悉的元素等敏感度不高,缺乏对周围资源的引用。

从图9和图10可知,X小学课外时间活动类型多样,学生参与的民族特色活动众多,但其活动更多只通过“剪影”的形式呈现在展板上,基本没有呈现在墙面创设中。图9和图12,该校尝试融入网络技术,以彩印技术等形式展现,但其装订在墙面上,放置位置过高,很难发挥作用。此外,图11基于动画人物,用色大胆,比例突出;凸显了色彩的魅力,可见,X小学尝试借助本土文化的传承,但众多的艺术活动和文化课堂,与墙面创设仍是分离的,忽略了对本土资源的灵活运用以及整合设计。

三、X小学墙面创设的对策建议

虽然校园墙面文化的建设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支撑,教师是进行创设的主体,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元素之一,也需要参与到学习氛围的营造中。参与墙面环境的创设既能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刺激其感知能力的发展,又能培养儿童的艺术品质,亲近自然,提升想象思维能力和感知美的能力。

(一) 以本土资源文化为根基,丰富墙饰文化

一个人的成长,既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又与父母、教师、同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学校生活中,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孩子生活、学习的导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和标杆。但在对校园户外墙面创设中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带动学生参与。首先,教师是创作主体,学生零参与。从图1-图12,其创设几乎都是教师的“作品”,为满足涂鸦欲望,学生开始在洁白的墙面上画出了自己对节约、对水、对龙头的理解(如图1)。其次,创设内容几乎由教师确定。基于校园环境创设的需要,教师总会选取自认为对学生有“帮助”的内容,尽力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图8和图11,教师选取动画元素创设,吸引学生关注。最后,教师作为环境创设的唯一主体,“增加”了教学负担。其墙面创设更多通过教材、网络资源或板报经历展开,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引导,在创设中缺乏整体的规划和思考。可见,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墙面创设仍保留着原始的观念,对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德育功能等缺乏深入了解。

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信念是儿童信念发展的锚定起点(Ozorak, 1989; Boyatzis et al., 2006)。不同信仰的父母有着不同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这些不同借助亲子谈话等方式,影响着儿童各种观念的形成(Boyatzis et al., 2006)。 例如, Rosengren(2004)等人发现, 父母(天主教徒)被问及如何回答3~6岁的儿童的死亡问题时,大部分父母是用宗教相关的字眼来回应的,例如,天堂、灵魂、上帝等。有宗教信仰的父母的信念更加与众不同,对儿童信念的影响也显得尤为突出。

(二) 以自主创作为核心,鼓励学生操作

教师在进行户外公共环境的墙面创设时,总以学生笨手笨脚为由,采取“不放手”策略,使学生变成欣赏主体,但教师繁重的教学压力压缩了进行墙面创设的时间和精力。如图1在洗手池旁的“节约用水”图,虽然孩子的布置没有教师那样完美无缺,但从那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纯真和美好。可见,不“完美”的学生作品才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才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交替的再现,才是激发孩子学习热情的关键。

因此,在校园户外公共环境的墙面创设应该关注学生切身感受,丰富参与主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外界创设环境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如尝试以板报等形式,选取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装饰,还可以挖掘家长、社区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民族资源和废物资源。其次,以某个教师为主导成立专门的专业创设小组,在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的基础上,拓宽思维,合作学习。最后,还可以成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评阅小组,对内容选取、图案绘制、色彩搭配以及废物利用等相关内容进行评判。

(三)以家庭和社区为支点,提升文化互动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传承者,角色多样,教学压力繁重,但优越地域环境中的居民都将是教师的好帮手。周边居民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他们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如有专门绘制墙饰的高手、有服饰制作的精英、有积累丰富民族故事的智者,这些家长或社会人士加入,不仅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更好的挖掘本土资源,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此外,家长作为农耕的智者,对动植物的特性、对自然景色等都有独到的见解,他们的参与能够丰富墙面设计的内容,使其突破校园建设中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限制,将内容拓展到养殖、种植、制作等各行各业。

家长的参与不仅有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的联络,还能为学校的墙面创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因此,在进行学校的墙面设计时,应该抓住家庭和社区,吸收“专业”人才,促成墙饰内容和形式多元化。其次,Y县X小学周边为傣族、佤族等的汇聚地,应该关注各个家长的参与的程度,以加强各民族间的互动和联系,促成民族团结、繁荣。同时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使大部分家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此外,在校园墙面文化创设中,可以以“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引进社区的艺术团,让孩子们近距离的感知本民族或其他民族的文化,以便能够为墙面装饰积累更丰富的素材。

综上所述,校园墙面文化创设具有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功能,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重视墙面文化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关注本土元素和中国传统元素的结合,重视学生的参与,关注学校、家庭、社区的融合,加深参与校园墙面文化创设的程度,以实现各民族、师生间、生生间等的互动与联系,从而促成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积极指导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做好5G系统试验的基站部署,开展好5G系统基站与同频段、邻频段卫星地球站等其他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协调工作,确保各类无线电业务兼容共存,促进我国5G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z].教基[2006]5号.

[2]阳丽.小学校园墙面文化建设研究——以长沙市部分小学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祁海芹编著.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方法(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4]高旗,周厚生.校园公共区域墙画装饰研究[J].广东教育·综合,2014

[5]姜万明.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墙面环境创设的行动研究——以通辽库伦A乡幼儿园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6]文芳.谈本土文化墙饰在区角活动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24)

[7]杨阳.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研究——以新乡市3所幼儿园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8]陈虹.幼儿教师创设教育环境能力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9]管倚.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高飞燕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