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校公共空间与公共雕塑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1 浅谈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造型艺术形式。雕塑与绘画被统称为架上艺术,并且在人类漫长的艺术史长河中一直是两种主流艺术形式。绘画是在二维平面之中对于造型语言、内容观念进行研究的艺术。而雕塑有别于绘画,它是人类最早的空间艺术,是直接运用空间体积材料去研究、创造新的空间体积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人类艺术发展的源头。史前人类用于原始宗教活动的小型雕像、面具、图腾都属于雕塑艺术的雏形。在西方最早的、较为成熟的且从形式上具有我们现代人所说的雕塑意义的作品是出现在旧石器晚期的奥瑞那文化时期。那时的雕刻已具备一定的空间与解剖学概念。在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文明中雕塑艺术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到了公元前5至4世纪的古希腊,此时出现了西方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雕塑崇尚一种极其完美的人体造型。而后的古罗马则沿袭了古希腊的雕塑手法并融入了帝国时代特点。这两个时期的雕塑被后人称为古典时期雕塑。在经过漫长中世纪的宗教时期,文艺复兴的到来又出现了第二个高峰,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多纳泰罗等雕塑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代表艺术家。进入19世纪,罗丹、布德尔、马约尔成为了里程碑式的雕塑家是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雕塑的桥梁。20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雕塑也出现了更多的风格流派。亨利·斯宾赛·摩尔、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等艺术家代表着西方现代主义的雕塑成就。

与西方不同,中国最早的雕塑应该是以陶俑、青铜器、玉器雕和木雕为主。河姆渡、马家窑等文化都出土过大量的陶塑人像、陶制动物形象。先秦的陶俑以兵马俑最为著名。距今5000年至3000年的三星堆青铜雕塑所代表的古蜀文化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之后中国的历代雕塑都以泥彩塑和石雕为主,多服务于宗教和陵墓祭祀。中国的木雕多与建筑相结合,常出现在木质建筑的装饰雕刻上,多以浮雕、镂空雕刻出现。随着近现代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写实主义的学院派也成为中国雕塑的主流。许多中国艺术家也在对现代、后现代主义、当代雕塑进行着不断地研究与创新。

2 对公共雕塑的公共性分析

雕塑艺术发展到今天,在艺术家的创作中。作品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因素。它凝聚了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视觉经验、造型方式、文化修养、社会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大众共通性,这也致使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学术价值的产生。 对于公共雕塑的创作而言,艺术家本人的个人视觉经验、造型方式会有所保留,但审美、文化与社会价值观念则趋于大众化。也就是说公共雕塑在保留艺术家本人的创作造型手法基础上,文化性和社会性要趋于大众化。因而并不是把任意一件雕塑摆放到一个公共空间当中,这件雕塑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公共雕塑。公共雕塑的“公共性”就在于作品一部分价值的公共化和大众化,代表了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共同特点。对于艺术家的公共雕塑创作是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的。在一些国家或城市当中也存在着一些极具个人创作意识的雕塑被摆放在公共空间当中。比如在法国巴黎杜乐丽公园内罗丹的雕塑、马约尔的雕塑。还有亨利摩尔、安东尼卡罗等许多艺术家的个人研究创作作品被直接用于公共空间。这样的做法原因很简单。首先,这些国际知名的艺术家的个人化作品艺术及学术价值已经被社会大众所公认。其次,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纪念这个艺术家。总之、公共雕塑的“公共性”是来自于社会的、大众的共通价值。

世行:移民是消除贫困和促进增长的重要力量。6月15日,世行发布报告指出,移民对劳动力市场有巨大的长期经济效益。巨大工资差距是推动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经济移民的主要推动力,工资增加帮助移民者及其亲属摆脱贫困,移民也填补了目的国重要工作岗位。世行建议,移民目的国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措施化解移民流入对收入分配的短期影响。

立体探测多功能摄像头(图9)位于风挡玻璃顶部中央的镶板下方,由两个高分辨率的平面探测摄像头和一个集成式控制单元组成。

3 高校园区雕塑分析

在欧美,校园的整体规划建设理念要早于我国。在历史悠久的高校中巴洛克时期的装饰图案浮雕经常与建筑相结合,古典主义雕像体现了西方艺术文明的源头。现代主义艺术式与设计理念把校园价值观念、精神特质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还有一些高校直接把现代或后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直接放入公共区域,让这些艺术精品来提升校园的人文气息。由于西方艺术不间断的传承过程,这些大师的作品虽然带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但还是很容易被所接受。

由于上个世纪西方抽象雕塑逐渐被国人接受,大量以点、线、面、体为基本造型的立体构成式雕塑出现在许多城市中心、广场中心以及一些校园的公共园区。也是因为这样的雕塑设计造价与材料价格相对低廉,施工组织装备相对简单,所以出现许多以制作这样形式的雕塑公司。也出现了很多单纯的、简单粗糙的、缺乏内在意义构成式雕塑。这样的雕塑与艺术家们所创作的抽象雕塑相比缺乏艺术性、缺乏研究性、缺乏原创性。

在我国,目前社会发展与教育制度改革的进程在逐步加快,高校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发展迅速。校园环境的建设越来越成为社会与高校关注的问题。雕塑艺术依靠他所拥有的纪念性、宣传性、装饰性等功能,早已成为校园环境建设的重点。中国传统高校校园雕塑多以历史人物、教育界或科学界名人肖像形式出现,以纪念碑式的形象伫立在园区比较显要的位置,材料基本上都是石膏、铸铜与石雕。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抽象雕塑开始进入校园。雕塑材料多是不锈钢、树脂。抽象雕塑以“点、线、面、体”的构成形式,更多的是注重装饰性,有较少的联想意义。

4 校园建设公共空间雕塑的创作思考

首先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是否有抄袭,应该从“形式”、“表达内容”、“创作思路与观念”这三个角度进行创新验证。比如一件运用了现成品的装置艺术作品。貌似它盗用了生活中现有产品的形式,但艺术家会对它的展现方式进行创新,并且艺术家赋予了现成品的新的艺术观念。这样的作品就不属于“抄袭”。所以“作品创新”是判断的主要依据,而且这样的创新是具有“深化”、“发展”意义的创新,是纵向的,而不是横向扩展。在艺术创作中出现抄袭现象也并非是中国独有的,在其他国家也会出现,尤其是在设计行业中。

所以对于公共空间雕塑的创作应该避免抄袭现象,甚至是直接的盗用。

4.1 单纯的、简单粗糙的、缺乏内在意义构成形式

只有在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之上,方可有的放矢,制定相关对策.专家学者们在各自居住、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深入调研,对其数学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建言献策,推动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4.2 抄袭或粗暴的盗用艺术家作品

由此可知,上面给出的利用加权和来确定校验码的方法,可以通过校验码检验出商品项目代码中单个的数码出错;也可以在商品项目代码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数码的数字之差的绝对值不等于5时,通过校验码检验出是否存在一对相邻的数码出现了交换次序的错误.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含有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历史人文气息。它还包括高校的优良传统、校风、学风等方面。在这样一个拥有健康、完备校园文化的学校中生活学习,学生的身心可以得到多层次全面发展。校园文化的体现,是校园环境设计整体规划的重要任务。公共空间雕塑又是环境设计规划的亮点。它不但能够带来美的享受,而且它还能够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学生永远是高校的教学活动的主体。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主要是在校园里。当学生毕业走出校园的那一刻,美丽的校园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将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学校是学习、交流、文化研究、知识传承的场所。每个学校都有它的发展过程、办学特色。所以校园的规划、公共空间雕塑的设计需要根据学校的特征来制定。一些物质文化都需要承担能够体现精神文化的责任。

在2015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过一个名为"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的艺术展览。这个展览对于来自西方现代主义时期的“挪用艺术”进行了更为本土化的讨论。把艺术创作中的“挪用”进行了三种分类:来自于中国传统绘画学习中的“临摹”。西方观念艺术、装置艺术中的ready-made——现成品运用。纯粹的山寨。在这里,对于公共艺术、公共雕塑中的“抄袭、粗暴盗用”所指的就是第三种“山寨”。

所以公共空间雕塑的设计内容上要体现相关学校的特点。设计者可以从学校的发展史、历史名人、办学特色入手。在体现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强调造型的视觉美感、艺术性与设计创意的新颖独特性。其中,设计者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是单纯的为某位历史名人做纪念性的纯肖像雕塑,就要避免以单一的人物作为公共空间雕塑。要尽可能地从形式上进行大胆地创新。雕塑是空间艺术。它的设计还应该根据环境来设定尺寸大小、材料应用。它的造型是否能与周围建筑或植物相呼应,避免发生造型在视觉上的碰撞与矛盾。再有,校园公共雕塑创作要避免一些校园雕塑与城市公共雕塑常见问题:

4.3 缺乏联想的图解式雕塑

怎样去理解图解式雕塑呢?比如对“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做一件雕塑,就只是简单的从字面去理解做出一个人正在一条小船的船舷上做记号,身边有一个空空剑匣。再比如对“书山有路勤为径,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我们真的就是简单的用一堆石头雕刻出用书堆成的小山么?这样的公共雕塑不乏味么?那么它们到底缺少了什么呢?它们所缺少的是留给观者的思考空间。艺术并不是图解。并不是对某个观念文字的平铺直叙。艺术作品需要内涵,需要清楚的表达内容。但是这些思想的传递是需要通过观者一定的思考过程而实现的。所以一件作品最不容易被语言描述的,最值得思考的部分才正是作品的艺术性所在之处。也是创作者艺术智慧的体现。

5  

高校校园空间雕塑的创作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是具有整体规划设计理念的。但“创新”永远是空间雕塑艺术发展的重点。

英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短期运行备用服务机制及启示//朱继忠,叶秋子,邹金,谢平平,禤培正//(17):1

[1] 李展,朱新筱.基于育人功能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4):53-55.

[2] 刘剑,黄桂娥.走向诗的“思”——论杜尚艺术观念的转向[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3(2):97-100.

4.2.1 乡土材料展现地域文化 通过对当地的乡土材料以及废弃的石板石刻的收集组合,并以新的设计语言进行表达,以达到能够组合造景的目的。乡土材料在表现地域文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当地收集来的建筑废料(砖、瓦、老石板等)组合重构,建成一段城墙形式的景墙,墙内嵌入刻有临安钱王文化、吴越文化简介的石板、锈板等,借助乡土材料表达地域文化[7](图5)。

[3] 吴为山.视觉艺术心理论纲[J].民族艺术,2001(3):150-168.

[4] 何应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与机遇[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6-68.

刘苏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