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彝语南部方言的文化内涵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语言民族学或语言人类学是以语言为基础,而着重研究语言与民族文化相互关系的学科。“实践证明:通过语言的研究对民族特征的了解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民族形成过程同语言发展得过程紧密相连,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1]259“由于语言是属于社会现象的,因而一个民族的生产特点、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婚姻制度、宗教信仰等,往往在语言上有所反映,即使是远古社会的现象也会或多或少地在语言里保留一些痕迹。” [1]259-260因而,对民族语言文化内涵的研究,是我们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支系众多,语言复杂。彝族有诺苏、纳苏、尼苏、罗罗、撒尼、阿细、濮拉、腊罗等支系,彝语可分为北部、东部、东南部、南部、西部、中部六大方言。操彝语南部方言的彝族主要是尼苏人。“尼苏”在文献中又写作“聂苏”“聂素”等,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包括红河州、玉溪市、普洱市、楚雄州南部一带,人口将近两百万。笔者将尼苏人聚居的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阿扎河乡垤施村作为田野点进行了田野调查,发现垤施彝语有34个声母,27个韵母,与石屏、元阳、新平等地的彝语南部方言基本相同。若无特别标注,本文所使用的语音材料皆为笔者调查所得。通过对垤施尼苏人彝语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对尼苏人彝族文化的深层次认识。正如先辈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2]因而研究民族语言对于了解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论述彝语南部方言所蕴含的彝族文化内涵。

不同小波基以及分解层去噪后Rs,n对比如图4所示.在db小波族中,db7去噪后的Rs,n相比其它dbN小波基高;当小波基达到最佳分解层后,若继续对信号进行分解,分解后的信噪比会下降,说明分解层不是多越好.在sym小波族中,sym9去噪后信号的Rs,n明显高于symN的其它小波基.根据表3统计db7和sym9部分分解层去噪后Rs,n指标,使用小波基db7对波峰属于高斯峰的带噪信号7层分解处理后的质量最好.

1988年4月,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三放一联”的新的改革措施:放弃承包,搞活国有书店;放开批发渠道,搞活图书市场;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搞活购销机制;推行横向经济联合,发展各种出版发行企业群体和企业团体。由此进一步打破了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局面,催生了以民营力量为主的“二渠道”。 “三放一联”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非国有发行力量的迅猛发展。

一、语言与尼苏人的世界观

每个民族的语言中都蕴涵着本民族的世界观,通过考察彝语南部方言,我们认识到了尼苏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一)从语言看尼苏人的颜色观

彝语中的颜色词,大多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颜色词汇并不丰富,但这些颜色词都是取自于自然界的。如:

重度POP手术治疗目的为缓解临床症状、重建正常阴道解剖、恢复阴道功能及防止复发。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通过切除脱垂的子宫及部分阴道黏膜组织,通过韧带悬吊修补脱垂的盆腔,从而缓解临床症状。该术式住院费用较低,术后短期效果较好,多年来被视为经典的POP手术方式。但由于该术式切除了子宫这一女性标志性器官,容易对女性产生心理创伤。由于破坏了正常的盆底结构,手术损伤较大,而且未起到加固盆底的作用,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长远来看并未明显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9]。

 
 

由此我们认为,尼苏人是受到了大自然的启发,而以自然界中某种物质的名称来称呼颜色的。物质与颜色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金子是黄的,银子是白的,草木灰是灰的、茄子花是紫的,桃花是粉红的。在汉语中,黄色与金色、白色与银色是四种不同的颜色,但在彝语中,则是相同的,白与银一样,黄与金一样。从颜色词与自然界的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出尼苏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

(二)从语言看尼苏人的物质观

尼苏人对物质的认识有着自己的一套分类体系,他们通过颜色、形态、形状等特征来认识物质并分类。

1.通过颜色来认识和区别物质

彝语中有一些词汇,本身就加了颜色词,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该物质的颜色特征,也因此来区分于其他的物质,这也是尼苏人对事物最初始最直观的认识。如:

 

2.通过相同称谓认识物质

称谓相同的几个名词之间,有的存在一定的关系,透露着一定的信息。这一点以颜色词为多,上文已述。这里讨论同名称的此物体和彼物体的关系。如:

 

3.从形态认识物质

垤施彝语中有的词汇一词多义,且词汇内部的具有相关性;有些词的音节表明了其自身的特征。尼苏人在了解物质世界的时候,有的是通过物质的形态来认识和区分的,如:

 
 

4.从形状认识物质

从形状来认识物质,在各民族中都比较常见,如汉语中的“长城”“汤圆”“方糖”等,这种情况在尼苏人中也存在。如:

 

(三)从语言看尼苏人的地理、天文、历法观念

1.对地理方位的认识

 

采用多层场景进行造价对比:XX小区共计8栋多层(7F)住层,户型均为一梯两户,合计424户,本工程按用户100%满配建设,主干布放24芯光缆(0.5KM)、新增30个2槽分纤箱,15个1:4盒 式分光器、60块1:8插片式分光器、占用15个EPON口;一级分光采用1:4,二级分光采用1:8;总投资5.06万,小区方案如下:

2.对气象与天象的认识

尼苏人根据自然规律,给不同的月份冠以不同的称谓,这也是符合他们农事活动规律的历法观念。

 

可见,在认识和了解气象的过程中,在“天”的基础上,还加上了该气象的形态或颜色特征等因素。

(2)天象。尼苏人对天文现象的称谓很有趣,如:

 

3.对月份的认识

尼苏人现在使用的是农历,从五月到冬月,以“数字加月”的方式称之,如:六月

 

(1)气象、气候。彝语中的某些有关气象的词语与“天”有关,这是尼苏人认识到这些气象情况与天或天空有关的结果。如:

彝语中的东方和西方是以太阳的升落为参考对象的,这也正表明了尼苏人对方位的认识方法。

总而言之,我们从语言的角度,能够清楚地认识尼苏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以及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原则。

二、语言与尼苏人的社会文化

除了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与分类,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彝族社会文化在彝语中的体现。

或许拿别人当作自己回忆过去的工具是个很自我中心的卑劣行为,但是那个时候的我是个没心没肺的傻小子。我竟然还被自己感动到了——居然花时间去和几乎快相忘的小学班主任道别,这是多么高尚的冲动。

(一)从语言看社会制度

1.“母大儿小”的构词原则与古代彝族社会

 
 

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方式是把信息强行推送给用户,而连接思维不同,是信息精准地影响目标用户群体,而且每个个人作为信息传播的节点参与分享创造并被赋予公共价值,实现媒体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深度融合对接。以新闻传播为主要功能的传统主流媒体,要逐渐转变成一个集信息聚合、分发、资源整合、沟通服务用户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应该兼顾普通平台的信息汇聚和自由流通功能,同时应该保留主流媒体的专业编辑权威性,又拥有面向用户平台所特有的开放性的数字内容实体。而且作为传统媒体固有的意识形态使命,这个平台服务的性质又不同于一般的互联网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平台上有各种规则服务和平衡的力量,以确保用户自由沟通和平等对话。

在彝语中,也有些带词缀的词汇是固定称谓,如指鱼、鸟,是固定的称法,在词中无实义,不能以称大鱼、大鸟。

考察垤施彝语中的亲属称谓,我们发现一些相同的称谓指代不同的亲属的现象。这些语言现象实际上反应了过去的婚姻制度。垤施彝语中,相同称谓不同指代的亲属称谓如下:

有的民族因生活环境、生计方式等因素创造了许多与之有关的词汇,如游牧民族与马相关的词就很多,爱斯基摩人关于雪的词汇也很多。尼苏人是山居民族,关于山[bɤ²¹]的词汇也较多,如:

在彝语中,夫妻称为“门如”,直译为“妻夫”,即妻在前,夫在后,与汉族的夫在前、妻在后的顺序不同。我们从这个称谓顺序可以判断,这是古时彝族的母系社会在语言上的反映,也反映出古时“女性地位高于男性”的特征。

(二)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

这种“母大儿小”(也有的学者称为“母大男小”)的构词规则实际上反映出彝族社会尊重母亲的社会传统和风俗,以及彝族古代社会的母系家庭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垤施彝语现在称舅舅为是汉语借词,原称,如禄劝、石林一带的彝语就称舅父为[3]。如此看来,姑父成了公公、姑母成了婆婆、舅父成了岳父,舅母成了岳母,这正是尼苏人姑舅表婚在亲属称谓上的表现。

这种情况也存在于同属于彝语支的哈尼语和纳西语中。但是,在彝语中,如果是泛称,词缀[mo]可以简化为[m],但如果是专称则不能。比如将专指大山也可泛指山,而只能泛指山。专有名词中则无论简化与否,皆指大者,如都指母房,不能泛指房屋,泛指用

姑舅表婚,又称交表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交错姑舅表婚、单向舅表婚、单向姑表婚。尼苏人的舅表婚与凉山彝族的姑舅表婚是不同的,凉山彝族实行的是姑舅表交错婚。林耀华先生在《凉山夷家》中写到:“按照㑩㑩氏风俗,如姑家有男,舅家有女,姑家可有优先权遣人说定舅家之女,舅家因此不敢嫁女于他家。反之,舅家之男对于姑家之女,亦有若是优先权,因此姑舅两家的儿女系相互的婚配的关系。”[4]凉山彝语中姑父、舅父、岳父的称谓是相同的,姑母、舅母、岳母的称谓也是相同的。此即姑舅子女互为婚配的姑舅表交错婚,与尼苏人“姑子娶舅女”的舅表婚稍异。

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菌GF-20的应用效果研究…………………………………………… 胡万吉,孙继颖,青格尔,胡树平(64)

李京《云南志略》载:“(罗罗)嫁娶尚舅家,无可匹者,方许别娶。”[5]说的就是彝族舅表婚的风俗。垤施盛行的是单向舅表婚,即姑母家的儿子可以娶舅舅家的女儿,舅舅家的儿子却不能娶姑母家的女儿,这呈现在亲属的称谓上是十分清晰的。

(三)从语言看性别观念

在汉语中,表性别的词,除了人类专用的男性和女性,其他的性别词如公母、雄雌、牡牝等能互换来用,如雄牛也叫公牛、牡牛,雌鸡也叫母鸡、牝鸡。但在垤施彝语中,这些表性别词对于不同的物种是不能混用的,如:

 
 

每种物种都有约定俗成的表性别的词汇,这些性别词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搭配,比如公鸡不能说成

据传,吹糖人源于明朝时期的刘伯温。当时,刘伯温为了躲避皇帝的追杀,和一个挑糖担子的老人调换服装,才躲过一劫,从此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在卖糖时,刘伯温发现,糖在加热融化到再次凝固的过程中,能够变幻出不同的形状。于是他突发奇想,利用这转瞬即逝的契机,将糖制作成各种形状的乖巧可爱的造型,顿时吸引了很多孩子购买。

这样实际上表现了尼苏人强烈的性别观念,这样的性别制度要求性别对立。比如结婚,站在新郎和新娘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同的,谓男人结婚为娶妻,谓女人结婚为嫁人,而没有统一的“结婚”的说法。

(四)从生物喻义看社会习俗

一些自然界动植物的名词用于社会生活上,则有不同于原意的喻义。如汉语中称勤恳的人为牛,称好吃懒做的人为猪。这样的喻义在彝语中也存在,如:

 

语言也是我们了解民族社会文化的一个途径,因为许多过去的社会生活的信息,会或多或少地保留在语言中。

三、语言与尼苏人的经济生活

“物质生活对每一个民族都是最基本的、最经常的活动内容,当人们长期过着同一的经济生活,接触的是相同的客观事物,就必然要在语言里留下某些特点”[6]。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看到尼苏人现在和过去的经济生活。

基于微课的CBL、PBL、TBL三轨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对教学的创新性探索,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师需顺应时代需求,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教学,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综合技能型人才目的。

(一)从语言看生活环境

2.“妻夫”与母系社会

 

由此可见,在尼苏人有关山的词汇中,既有直接关于山的词汇,也有并非直接关于山的词汇。但这些在尼苏人看来,都与山有关,因为山居,地形、地貌、山岭都与“山”发生了关系。从语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尼苏人的生活环境。

(二)从语言看生活物质的传播

一些词汇的由来,与民间经济生活或经济往来密切相关,如胡桃、胡萝卜、番茄、番薯等植物或作物,就是从国外传进来的。彝语中的一些词汇,可以清晰的看出该作物或物质的来源,如:

1.2.2 MRI检测 通过飞利浦Intera 1.5T进行检测,具体步骤如下:先通过常规横断面对患者及西宁检测,采用腹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进行T1WIS扫描。通过横断面呼吸激发快速翻转快速自旋回波或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抑制T2W1。通过Gd-DTPA对患者实施横断面动态增强扫描。再进行肺动脉显影,显影后7s对动脉期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15s进行门脉期检测,注射碘比醇后3min进行平衡器检测。

 

佛手瓜,葫芦科植物,云南各地又称洋丝瓜,而垤施彝语称其为“瑶族茄子”,这与垤施的佛手瓜是从瑶族中传入有关;汉式背篓是一种区别于垤施本地篾编背篓的一种工业编制的背篓,彝语意为“迤萨背篓”,小巧轻便,从语言上可以看出这种背篓来自于迤萨镇,即红河县县城。大芫荽,又称刺芫荽、香莱,伞形科植物,彝语意为“北耐芫荽”,因大芫荽原先生长在北耐这个地方,后来引入垤施,因而被称为“北耐芫荽”(来自北耐的芫荽)。

(三)从语言看经济历史

有“银子、钱”之意,银、钱同音,表明了尼苏人历史上以银子为货币的经济生活。这与凉山彝族中“牲畜、钱”同音表现出来的以牲畜为货币形式历史经济制度不同。

在彝语中,既有“禽畜”“牲畜”之意,也有“棕榈”之意,还有“财富”“债务”之意。垤施人普遍养殖牲畜,棕树是垤施种植最广的经济林木,这表明尼苏人把牲畜和棕榈是财富的象征,债务的象征。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在彝语中牲畜被视为财富的象征,而棕榈树也是经济的来源,于是被称为财富树。

——The church square of Qingdao Zhongshan Road as an example

有“交换、交易、购买”之意,只表示“购买”的意思,这或表明尼苏人历史上最早以物物交换的手段来进行经济交流,互通有无。后来才以贝币、金属货币或纸币等货币为等价物来进行购买。我们也可以推测,彝语中表“购买”的词是先有,而后有的。

是“绵羊”之意,尼苏人的十二生肖中的羊是绵羊而不是山羊,这或反映了古代历史上彝族牧养绵羊的经济生活情况。

语言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信息,我们若对其进行仔细分析,便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尼苏人的经济历史及经济生活。

四、结语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对民族语言的考察是我们研究民族的重要手段。尼苏人生活的地区多为地理偏远、交通不便的村落,故而尼苏人较完整保留了本民族语言。丰富的语言材料对我们研究其文化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途径或视角。通过对彝语南部方言的调查,我们认识到尼苏人的世界观,了解到其社会历史与社会制度,探知了其经济生活,这将使我们对彝族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掌门人方新通不断求新、潜心经营,带领劲豹不断推出领先的技术和设备,使之成为国内丝网印刷机械设备制造领域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1]马学良,戴庆厦.论“语言民族学”[C]//杨圣敏,良警宇.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百年文选,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

20 世纪初的民国时期可谓气象万千,政局不定,社会动荡,战争密集,都对图书造成了极大的损毁。而东西方思想交错,文化革新使得图书的捐赠成为图书的保存和整理、大众借阅和共享的一种重要途径。另外,民国时期所捐赠的图书多为精品,孤本、善本不乏其中,更为金钱所无法估量。正是有赖于此,中国近代的文化事业、大众的思想文化才会庚续不断,方兴未艾。民国时期图书馆的图书捐赠活动,是对文化的普及,思想的传播,经典的传承的一种良性循环。

[3]朱文旭.彝语方言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156.

[4]林耀华.凉山夷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45.

[5]王叔武校注.大理行记校注.云南志略辑校.[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91.

[6]马学良,戴庆厦.“语言与民族”[C]//周庆生.中国语言人类学百年文选,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228.

 
李伟良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