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简帛医籍文献句式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20世纪以来,出土了大量的简帛文献,包含不少失传两千年的医学文献,这些医书都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依据的出土医书主要包括:(1)马王堆15种古医书(2)江陵张家山医简(3)武威汉代医简(4)阜阳本草简。这些医药文献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语言学和文字学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时贤对于古汉语中的句式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研究,所得结论大都是可靠的,但是也有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的地方。特别是在语料的选则上,没有重视医学文献,因为医学文献是口语性较强的文献,可以比较充分地反映语言的面貌,若研究中缺失了这一宝贵材料,势必会对研究不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简帛医籍文献为主要研究材料,重点探讨其中句式的使用情况,以期进一步推进这个问题的研究。简帛医籍文献中的句法主要有判断式、被动式、处置式和疑问式四种,以下分别进行探析。

一、判断式

判断式是指一般是指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上古汉语的判断式按照系词的有无,可分为有系词判断式和无系词判断式两类。简帛医籍文献的判断式主要是有标志的无系词判断式,包括“者”字判断式、“也”字判断式、“者也”判断式、“为”字判断式和“曰”字判断式、“为是”判断式和“是为”判断式。具体如下:

(一)“者”字判断式

主要为“……者,……”式,“者”字位于小句后。简帛医籍文献有45例。如:

(1)温病不汗者,以淳酒渍布,饮之。(《病方及其它》311)

(2)青蒿者,荆名曰【萩】。䓛者,荆名曰卢茹,其叶可烹,而酸,其茎有刺。(《五十二病方》265)

(3)昏者,男之精。将旦者,女之精。(《合阴阳》26)

(二)“也”字判断式

根据“也”字的位置,可以分为“……,……也(殹)”、“……也(殹),……也(殹)”两种。具体如下:

1.“……,……也(殹)”式,“也”字位于全句末。简帛医籍文献有24例。如:

目前部分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而抄核收的各项环节都紧密相关,前项工作的错误就将造成整个工作出现误差。因为管理模式落后,各项环节抄表、核算以及收费等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不能对存在的数据进行核对,导致电力营销工作效率下降。管理人员应该有所针对,着重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例如,优化用户耗电数据的总结环节,依据实际情况,辅之合理的梯度抄核收标准,规范各项工作的管理流程,改变落后管理模式的现状。

(1)痛,喉踝〈〉殹(也)。(《脉书》1)

(2)春产、夏长、秋收、冬藏,此彭祖之道也。(《引书》1)

(3)文挚答曰:“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十问》85)

2.“……也,……也(殹)”

“也”分别位于小句末和全句末。简帛医籍文献仅1例。如:

□□实也,益气窬出以屋浴实也。(《万物》61)

(三)“者也”判断式

根据“者也”的不同位置,可以分为“……者,……也(殹)”、“……者,……者也(殹)”、“……,……者也(殹)”三种形式。具体用法如下:

1.“……者,……也”式

这种形式的判断式中的“者’字,一般认为是语气词,表示提顿语气,也有的认为是辅助性代词,表示复指,“也”字也是语气词,其作用主要帮助表示判断。“……者,……也”式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被称为“古代汉语判断式的典型结构”。简帛医籍文献有44例。如:

(1)交筋者,玄门中交脉也,为得操揗之,使体皆乐痒,悦怿以好。(《合阴阳》4)

(2)夫脉者,圣人之所贵也。(《脉书》56)

(3)贵人之所以得病者,以其喜怒之不和也。(《引书》107)

2.“……者,……者也”式

小句末用“者”,全句末用“者也”。简帛医籍文献有4例。如:

实验数据使用《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教程》配套光盘中的一段30 s课文朗读语音和来自NoiseX92数据库的白噪声。测试路径为1 024点,其时域波形如图2 所示,卷积所得的两个近端信号如图2所示。

(1)【汤风者】,□风也,热而中人者也。(《却谷食气》4)

(2)夫鸡者,阳兽也,发明声聪,伸头羽张者也。(《十问》83-84)

3.“……,……者也”式

“者也”位于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简帛医籍文献有3例。如:

(1)举凫雁、鹄、鹔鹴、蚖蟺、鱼鳖、蝡动之徒,胥食而生者也。(《十问》85-86)

(2)夫卧,使食靡消,散铄以流刑者也。(《十问》87)

王力曾指出,这种用‘也’字煞句和用‘者’、‘也’照应的句子,是古代汉语判断式的典型结构。古代汉语判断式无论是“基本形式”,还是“典型结构”,都有较为显著的标志特征,比较容易识别。“者”字判断式、“也”字判断式、“者也”判断式中的“者”、“也”表示判断已成为辩识古代汉语判断式的基本标志。这种形式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

(四)“为”字判断式

主语后面用系词“为”字表示判断,一般形式为“主语+为+谓语”。简帛医籍文献有129例。具体用法如下:

1.代词+为+动词谓语

简帛医籍文献中的代词一般为“此”。如:

(1)心与胁痛,不可以反侧,甚则无膏,足外【反,此】为阳厥,是少阳脉主治。(《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3)

以纳洛酮、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等数据库;以naloxone,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respiratory failure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并手动检索部分杂志,在参考文献表里追踪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2018年1月。

(2)是动则病:心滂滂【如】痛,缺盆痛,甚则交两手而战,此为臂厥,是臂巨阴之脉主治。(《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16-17)

英译:http://en.dpm.org.cn/collections/collections/2009-10-16/837.html

2.名词∕名词短语+为+名词谓语

(1)有病如此,名为少伤。(《武威汉代医简》84乙)

“为”、“是”连用表判断,其语序与“为”、“是”相反,一起表判断之作用则同。简帛医籍文献仅1例。如:

3.小句+为+名词谓语

(1)其所产病:颔痛,喉痹,臂痛,肘痛,为四病。(《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7)

第二,研究细化阶段。本世纪十年左右的时间,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内涵、接受系统、接受机制、接受过程、接受心理、接受类型、接受特点、接受影响因素等做了细化研究。

(2)身病痒,脓出,为瘙。四节疕如牛目,眉脱,为疠。(《脉书》15)

关于“为”字的性质,王力曾指出:“在上古某些句子里,它具有一种引申的意义,使我们能够译成现代的‘是’字……但是,这种‘为’字并不是真正的系词,因为:(一)它不是普遍应用的,而是偶然出现的;(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用它的必要。”接着又说“系词应该属于基本词汇的。如果‘为’字是系词,它不应该轻易给新兴的词所代替。可是,‘为’字后来在类似的判断式中消失了。”[1]所谓“特殊情况”是指“主语+为+谓语”式,并且主语和谓语指称的是同一事物。刘淇在《助字辨略》说:“《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又云:‘子为谁?’为仲由。’为,犹是也。”刘淇认为“为”是系词。我们发现简帛医籍文献中“为”作系词的频率较高,有129例。

(五)“曰”字判断式

(3)一月名曰流刑,食㱃必精,酸羹必熟,毋食辛腥,是谓哉贞。(《胎产书》2-3)

(1)举胻交股,更上更下卅,曰交股。伸胻屈指卅,曰尺蠖。(《引书》8)

为了研究地震波输入方向对钢管塔地震响应的影响,本文对前述钢管塔模型在地震烈度为8度,I类场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角度输入地震波的地震反应谱分析,地震波输入角度分别为0°(垂直线路方向),30°,45°,60°,90°(顺线路方向).分析中使用Block Lanczos法提取钢管塔有限元模型的前12阶频率和模态振型,各阶模态组合方式选择完全二次组合法.

(2)其药曰阴干黄牛胆。(《五十二病方》239)

这种句式是为了给事物命名或者分类,系词“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叫做”。简帛医籍文献有249例。如:

(六)“为是”判断式

“为”、“是”连用表判断,简帛医籍文献仅1例。如:

令疣者抱禾,令人呼曰:“若胡为是?”(《五十二病方》103)

太田辰夫在讨论同动词“是”时,提到提到‘为’和‘是’是同义复合。如:《太子须大拏经》:“此非婆罗门,为是鬼耳。”为”、“是”连用,用于判断式,一起表示判断。[2]卢烈红指出,关于“为”、“是”连用表判断,需要指出的有如下三点:

(1)“为”、“是”连用表判断是始见于汉译佛经的现象。

(2)“为”、“是”连用表判断的成因应该主要关涉下列两个方面:一在“为”字本身。二在表达方面。汉语词汇的双音化趋势和译经语言的四言化倾向是“为”、“是”连用表判断的现实推动力,“为”、“是”连用是表达的需要。

“不幸为蜮虫蛇蜂射”是指不幸被蜮、蝮蛇、蜜蜂所射伤。

实际上,马王堆医书中已经出现了“为”、“是”连用表示判断的情况了。

(七)“是为”判断式

(2)病在头,脓为,疕为秃,痒为。(《脉书》1)

王子巧父问彭祖曰:“人气何是为精虖(乎)?”(《十问》48)

采集和梳理配网线路的空间数据(如,经纬度坐标)、属性数据(如,设备名称、型号、敷设方式、工作电流、工作电压、电场强度、使用时间、跟踪照片等)、配网线路原始资料(配网线路工程设计图纸、竣工验收图纸、现场勘探等)等,经数据分析、清洗、脱密等处理后,构建配网线路地理空间模型。

首先在3个水厂中,分别选择1个口径为150mm的水表,在200mm口径管道缩150mm管道上进行试验,并按照150mm的水表检定流量。然后在2个水厂中,分别选择1个口径为100mm的水表,在200mm口径管道缩150mm管道上进行试验,并按照100mm的水表检定流量。结果显示:①缩颈处理后,安装不同厂家的水表,对常用流量、最小流量、分界流量的影响均提高,偏差约为4%。②缩颈比例增大后,水表计量偏差相应增大,两者具有正相关性。③对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水表,缩颈安装对计量准确度的影响类似。

关于“是为”同义复合表判断,需要指出的有两点:

(1)“是为”连用表判断与“为是”一样,亦始见于汉代。

(2)“是为”连用表判断总体上来说比“为是”连用表判断要少见得多。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是为”既可以是同义连用,也可以是复指主语的“是”加上表判的“为”,两者易混淆,不太有利于表达的明确。而“为是”则没有这样的问题。

学界一致认为系词“是”的出现是判断式发展成熟的标志。至于“是”出现的时间,学界尚未达成一致,有“先秦说”,“西汉说”,“两汉说”,“六朝说”。王力指出,先秦时代没有真正的系词,《史记》里也有一些系词,如《豫让传》:“此必是豫让也”。但是他又指出《史记》有经后人改动的地方,这类例子又少,为谨慎处理材料起见,未敢拿来作为证据。[4]唐钰眀也指出:“有些学者忽略了语言现象由微而著的发展规律,往往为追求更早的用例而把某些似是而非的句子(包括《诗经》和金文)也归入‘是’字判断式,这样反而降低了‘先秦已有是字判断式’这个立论的可信度。”我们发现,早在马王堆医书中就已经出现了“为”、“是”连用一起表判断的例子,虽然用例不多,但这也符合语言现象由微而着的发展规律。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为”、“是”的连用,说明早在马王堆医书之前,“为”、“是”已经是系词了。所以,马王堆医书中“为是”和“是为”的出现,这在判断式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被动式

被动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被动式是指既包含一个表被动意义的动词又具有形式标志的类似于词组或短语性质的结构形式,并且这一结构形式要充当句子的谓语。广义的被动式还包括意念上的被动和句法成分的被动。简帛医籍文献中的被动式主要是狭义的被动式,有“为”字式一种。简帛医籍文献仅1例。如:

即不幸为蜮虫蛇蜂射者,祝唾之三,以其射者名之,曰:“某!汝弟兄五人,某索知其名,而处水者为,而处土者为蚑”。(《疗射工毒方》12-13)

(3)“为”、“是”连用表判断在佛经汉译中产生后,对中土文献语言的影响极其有限。[3]

三、处置式

(3)治人卒痈方:冶赤石脂,以寒水和,涂痈上,以愈为故,良。(《武威汉代医简》87甲-87乙)

由此可看出,小学生口算广度大致上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以加法口算广度为因变量,以年级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学生加法口算年级差异显著,但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为:不进位加法口算广度的年级差异显著(F=52.77,P<0.001),性别差异不显著(F=6.16,P=0.05);进位加法广度的年级差异显著(F=40.18,P<0.001),性别差异不显著(F=1.28,P=0.26).与文[2]的研究结果相比,除了在进位加法中6年级的口算广度较高,其它的广度都较低.这说明了,这十多年来学生的工作记忆能力有所降低,这或许与目前的课程标准中对识记性的要求有所降低有关.

(一)“以”字式

1.以1

这种处置式指“(施动者)+以+直接受动者+他动词”,“以”相当于“把”、“将”。简帛医籍文献有15例。如:

如N导联夹夹在左上肢或右上肢,势必原左上肢或右上肢的导联夹改夹到下肢,于是无法形成新的Einthoven三角。这在心电图上就表现为Ⅰ、Ⅱ、Ⅲ导联其中之一的心电示波近似于一直线。

(1)以枲絮为韣,□□痈伤,渍以【□□□□】彘膏煎汁,置【□□】沃,数□注,下膏勿绝,以翕寒气。(《五十二病方》37-38)

(2)治痹手足臃肿方:秦艽五分,附子一分,凡二物,冶,合和,半方寸匕一,先餔饭酒饮,日三,以愈为度。(《武威汉代医简》81)

处置式是指凡是助动词将目的位提到叙述词的前面,表示一种处置者的句式。[5]吴福祥指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广义的处置式,即“以”字式。[6]简帛医籍文献中的处置式主要有“以”字式和“用”字式和“使”字式三种。

2.以2

这种处置式指“(施动者)+以+工具∕方式+直接受动者+他动词”,“以”引进宾语,修饰动词谓语,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依据,介词短语位于谓语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用”、“拿”、“依照”、“按”、“根据”等。简帛医籍文献有343例。如:

本文引用H表示空洞的凸包。令N表示Θ边外的任意一个节点。节点N的视图控制顶点VLV(View Limit Vertex)是Θ内的顶点,且此顶点与节点N的连线不与Θ相交,如图2(a)所示。Qi、Qj是Θ的VLV。从N至Θ的视图控制角θ定义为NQi与NQj的夹角。

(1)以春三月上旬治药,曾青四两,戎盐三两,皆冶,合,以乳汁和,盛以铜器,以傅目。良。(《武威汉代医简》16)

(2)若脓出,去死肉,药用代庐茹、巴豆各一分,并合和,以絮裹药塞鼻,诸息肉皆出。(《武威汉代医简》69)

释放—唤醒学生自我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单单了解并接受学生的现状已然不够,还要真正地让学生了解他们自己,明白自己是未来命运的决定者,学习的成败掌握在自己手中,由此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徐老师与自己的学生心理上同步成长,可以一次次地将自己代入到童年,伴随孩子们体验成长的经历,发现甚至学到许多积极的东西。这为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内因基础,学生更愿意为自己的学习作主,更愿意主动地与他人、文本对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才能付诸实践,逐步发展并且逐渐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3)以脉法明教下,脉亦圣人之所贵殹。(《脉法》1)

另外,以上问题的存在反映出博物馆的外宣资料译介翻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规范化。红色旅游文化的展示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历史形象,而不标准和不规范的翻译不仅有损国家形象,还影响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播,难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性。所以,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对措施,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外宣资料的翻译,提升翻译质量,为传递中国优秀文化树立起好形象。

(二)“用”字式

这种处置式指“(施动者)+用+工具∕方式+直接受动者+他动词”,简帛医籍文献有6例。如:

(1)穿地长与人等,深七尺,横五尺,用白羊矢干之十余石,置其坑中,纵火其上,羊矢烬,索横木坑上,取其卧,人卧其坑上,热气尽乃止。(《武威汉代医简》48-49)

(2)蜀椒四升,芎藭一升,白茝一升,附子卅颗,凡四物,皆冶,咀,置铜器中,用淳酰三升渍之,晬时,取贲猪肪三斤,先煎之。(《武威汉代医简》57-58)

(3)疕无名而痒,用菱叔芰熬,冶之,以犬胆和,以傅之。傅之久者,辄复【之,□】疕已。(《五十二病方》429)

(三)”使”字式

这种处置式常见的形式为:“(施动者)+使+直接受动者+他动词”。简帛医籍文献有12例。如:

(1)某贼!尔不使某之病已,且复□□□□□□□□□□□□□□。”(《疗射工毒方》14-15)

(2)东与酰使人不龟手也。(《万物》10)

(3)斑蝥十枚,地胆一枚,桂一寸,凡三物,皆并冶,合和,使病者宿毋食,旦饮药一刀圭,以肊满闭塞十日壹饮药,如有征,当出。(《武威汉代医简》44-45)

四、疑问式

疑问式可以分为一般疑问和特殊疑问两种形式,一般疑问又可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四种。简帛医籍文献仅有特指疑问句,有38例。如:

(1)何谓七疾?一曰阴寒,二曰阴痿,三曰苦衰,四曰精失,五曰精少,六曰橐下养痒湿,不卒,名曰七疾。(《武威汉代医简》84甲)

(2)黄神问于左神曰:“阴阳九窍十二节俱产而独先死,何也?”左神曰:“力事弗使,哀乐弗以,饮食弗右,其居甚阴而不见阳,猝而暴用,不待其壮,不忍两热,是故亟伤。”(《天下至道谈》1-2)

(3)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十问》42)

五、结语

简帛医籍文献中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式,被动式,处置式和疑问式四种,各句式的用例情况如表1。

 

表1 简帛医籍文献句式使用情况表

  

句式判断式被动式1 1 1处置式“者”字判断式“也”字判断式“者也”字判断式“为”字判断式“曰”字判断式“是为”判断式“为是”判断式“为”字式“以”字式“用”字式“使”字式特指问次数45 25 51 129 249疑问式总计358 6 12 38 916频率4.91%2.73%%5.57%14.08%27.18%0.11%0.11%0.11%39.08%0.66%1.31%4.15%100%

简帛医籍文献句式呈现的特点如下:

其一,简帛医籍文献的句式主要有七种形式,分别为“者”字判断式、“也”字判断式、“者、也”字判断式、“为”字判断式、“曰”字判断式、“为是”字判断式、“是为”字判断式。

其二,原有判断式形式的使用频率上发生了变化。如“者也”句式,被语法学家视为上古汉语判断式的“典型结构”,但是在简帛医籍文献中仅有51例,占全部用例(916例)的5.57%。“曰”字判断式出现频率最高,有249例,占全部用例(916例)的27.18%。

其三,简帛医籍文献中的判断式产生了新的形式,即“为是”判断式和“是为”判断式。“是”字作为古今汉语主要的判断词,与判断式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字作为判断标记的用法最早在先秦时期产生,西汉时逐渐发展,东汉时已经比较常见,到了魏晋南北朝,判断词“是”字在口语中开始全面成熟,“是”字式判断式得到普遍运用,并且逐渐取代了前期典型的主谓相续式判断式。随着“是”字的全面成熟与广泛运用,判断词连用的判断式也相继产生了。马王堆医书中出现了“为”、“是”连用一起表判断的例子,虽然用例不多,但这也符合语言现象由微著的发展规律。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为”、“是”的连用,说明早在马王堆医书之前,“为”、“是”已经是系词了。所以,马王堆医书中“为是”和“是为”的出现,这对于考察判断式的发展演变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为使行文简洁,对各位先生径呼其名,诚望谅解。

②本书所引简帛释文,统一使用了以下符号:

□,表示无法补出的残缺字,一“□”表示一字。

,表示残缺字字数无法确定者。

字(外加框),表示补出的原简残损不全的字。如,甲,表示“甲”原字残损不全,据上下文或其他文献补出。

【】,表示补出的原简脱文,包括补出原简残断部分的字。

(),表示前一字为通假字、异体字、古字等。

〈〉,表示改正讹误字。

【】,表示补出的原简脱文,又以之表示补出的原简残损不全字:同一符号同时表示两种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3:349.

[2]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27.

[3]卢烈红.古汉语判断句中“为”、“是”的连用[J].中国语文,2008(6).

[4]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53-354.

[5]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87.

[6]吴福祥.再论处置式的来源[J].语言研究,2003(3).

 
程文文,明茂修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