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河南省农业新业态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等”。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必须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由此可见,发展农业新业态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河南省农业新业态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在起步阶段,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各种效益未能充分体现,农民增收空间未能深入拓展。因此,有必要针对农业新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达到农民就业增收、乡村振兴的目的。

农业新业态理论阐释

(一)农业新业态内涵界定

20世纪60年代,“业态”一词首先在日本得到实际应用,主要是概括餐饮业与零售业等产业的经营形式。“零售业态”的概念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业态”一词也从零售业应用到了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及农业领域,被称为“产业业态”。农业业态是指农业产业组织或产业活动单位为满足市场对于不同农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把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涉及的多元化要素进行组合,进而形成不同农产品(服务)、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所呈现的形态。农业新业态则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或者通过拓展农业产业链条,从而将单一的经营模式和产品转变为具有创新性的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新产品、新服务。

(二)农业新业态发展功能

农业新业态的产生发展,其实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产业实践,供给侧要素的重新配置,有助于大力发展新产业新经济,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到河南省来说,首先,发展农业新业态可以延长产业链条,在增加农村就业量的同时,促进河南省农民有效增收。其次,农业新业态通过利用生态循环技术,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发展绿色农业,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从而使河南省农产品在同等价格中更具有竞争力。再次,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农业生产方式多年来一直相对保守,一部分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造成浪费,而农业新业态利用“互联网+”“休闲农业”等模式将技术、管理、资金等要素融入农业生产,有助于实现农业资源总体布局及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多元参与主体的培育和竞争优势的发挥,加速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所以发展农业新业态能够产生倒逼作用,有利于解决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不足问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种功能。

河南省农业新业态主要类型

借鉴国外发展模式,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笔者总结出目前河南省发展较为普遍的四种农业新业态。

(一)休闲观光农业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和综合开发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等资源,将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融入其中,提供给人们休闲场所,以城镇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休闲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此种业态通过吸引消费拉动投资,为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能吸引城镇居民下乡就业,引来高层次人才,缓解城镇就业压力。人才和资金的引进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必然带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卫生条件、交通状况的改善,从而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例如,开封市以古城文化为依托,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再如,西峡太平镇依托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和老界岭景区,实现了农游一体化发展。

(二)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是指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农村消费市场与旅游市场快速发展为契机,充分展现创新性思维方式,以提升农业附加值为目标,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具有独特亮点的新的产品和服务。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两大“引擎”,创意农业有助于实现城乡之间的协同发展。例如,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的樱桃沟景区就充分将科技、农业、旅游三者有机结合,成为河南省对外展示创意农业的一张名片。

(三)信息农业

信息技术包括遥感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与控制技术等。信息技术以其时效性、易操作性,对农业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模拟,从而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信息技术贯穿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在农作物种植阶段,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生长态势和病虫害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培植和治疗;在销售经营阶段,利用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可减少因信息不畅导致的产品积压问题。典型的信息农业主要包括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及互联网农业。例如,在河南省新郑市、周口商水县、黄泛区农场等形成了“互联网+精准农业”的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

(四)都市农业

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业附加值偏低。目前河南省农村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仍然处于下游,主要为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等,而在农业产业链条中占绝大部分利润空间的农产品深加工、生产与销售等环节并不具有优势。二是农业融合类型挖掘深度不够,多种类型的农业新业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休闲农业为例,多数的休闲农业都是以观光为主,配套餐饮服务等,而没有将乡土风情、文化精髓等融入其中,打造文化名片,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增加农业附加值。另外,资金和人才两种要素对产业融合的制约效应不断凸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导致项目流产,人才的缺失则使农业新业态的创新能力受到阻碍。

老虎山河流域坡地占总体面积的84.3%,河谷平原只占15.7%。其特点是土壤松散、植被覆盖差,雨季河水涨落急剧,水土流失严重。

河南省农业新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消费观念改变所带来的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河南省农业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各种形态的农村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新业态的产值在河南省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加,产业的辐射效应进一步显现,凭借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河南省已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新业态农业,但是总体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业态类型不够丰富,经营模式有待优化

河南省农业新业态的主要类型包括四种,即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信息农业及都市农业。第一种类型由于其发展模式较为简单,对于农业技术和管理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在河南省较为普遍,而其他三种农业新业态对于技术、人才要求较高,对资金的需求也相对较大,所以在河南省较为匮乏。另外,已有业态的经营模式较为混乱,管理不够规范。

(二)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目前河南省虽然编制出台了相关的发展规划,如《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3—2020)》《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意见》等文件和指导意见,但是就各个类型的农业新业态而言,其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仍然不健全,农业部门与需要相互融合的产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仍然不到位,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和产业集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农业新业态的发展。

3.造成的危害。“低头族”“低头”会浏览到各种文化垃圾,头脑很容易被娱乐信息和垃圾信息充斥,造成思维僵化、情感木然,探究能力消失,消解了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影响力,高雅文化很少顾及,最后成为了低俗平庸的精神生活主体,而不是追求理想与超越的创造主体;在道德建设方面,“低头族”接受的信息大多是满足青年人表面的低俗的感官欢愉,久而久之,降低了他们欣赏水平和分辨能力,造成价值混乱,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泛滥,造成个人道德无责任化倾向,社会道德冷漠化倾向;在理想信方面,信仰缺失,信念弱化,追求的不过是物质的满足和低层次的虚无缥缈的快乐。这些严重损害了他们构建和谐精神生活的能力,导致精神生活失衡、失序。

发展农业新业态要通盘考虑,要放到河南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中去做好点线面规划布局。一要做好“点”。河南省南北、东西的差异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上,这就要求每一区域搞清楚自身的资源禀赋,重点发展优势项目,扶持特色农业,在各个地区形成符合地方特色的农业新业态。二要连好“线”。通过依托地方重点项目,提升农产品价值链,完善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服务体系,政府主要提供规划、导向、协调、信息技术等服务,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三要形成“面”。在依托已经按照多个“点”形成的一条或多条“线”的基础上,促使它们之间产生利益交叉,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不断增强联系纽带,形成覆盖全省的农业新业态发展网络。

每个地区都有适合本地区的特色农业,这是由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决定的。一旦找到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农业新业态,就要发展和巩固该业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优势地位。加大农业新业态项目的宣传和营销力度,线上线下、传统媒体和各种新媒体相结合,如通过微信、微博、APP等多种形式推介,叫响农业新业态产品品牌。同时树立品牌保护意识,维护本地区农业新业态产品品牌名誉,以推动农业新业态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瓶颈要素亟待解决

都市农业就是在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充分利用城市区域内的科学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和市场优势,在都市区进行集约化生产的一种新型的农业形态。都市农业的发展能够缓解城市区域内人们生活中对于农产品需求的紧迫性,不仅能丰富城市功能,还能有效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成本,都市农业在现代城市体系中的功能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部分。

(四) 地区发展尚不平衡,缺乏主导精品项目

目前河南省的农业新业态发展的总体势头较好,但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例,从数量上来说河南省的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主体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安阳等地市的城市郊区和旅游景区周边。这些地区具有稳定的消费群体、便利的交通及地区资源优势,休闲农业得以迅速发展,但其他不具有这些优势的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较为滞后。从结构上来看,全省的休闲农业主要集中于观光、采摘和垂钓等项目上,较少涉及其他主导精品项目,这就使得其发展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对游客的吸引力逐渐下降。

(五)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近些年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基础设施的缺口仍然较大,农业新业态配套设施的体系建设仍需完善。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在河南省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仍较为薄弱,缺乏统一有效的信息管理机构和设施。农民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信息素养较低,或不敢轻易相信互联网上的信息,或没能力识别出有效的信息点从而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或在信息农业发展面前茫然无措。

(六) 缺乏品牌宣传意识,推介力度急需增强

[参 考 文 献]

河南省农业新业态发展对策建议

河南省发展农业新业态,要根据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丰富业态类型,创新管理模式

积极鼓励农民的创新意识,引进创新型人才,由政府背书为农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创造发展条件。现有业态要进一步发展深度和广度,同时要积极探索其他类型的农业新业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发展依托青山绿水的康养农业,发展将农业与超市直接对接的超市农业,发展依托交通枢纽优势的会展农业等。在农业新业态经营中可引入连锁经营的模式,以降低农业新业态经营成本,提高新业态经营效率,为河南省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本章的最后一段,我们不妨聊一个高深的话题:到底什么才是永恒?毋庸置疑的是,这几辆跑车的主人绝不会把它们作为其唯一的座驾,但不论日常与这几辆跑车为伴的是宾利慕尚还是劳斯莱斯幻影,亦或是宾利添越和劳斯莱斯库里南,哪怕只是一张公共交通的年票,这些跑车都能将成功化身为一个完美的点缀。

(二)政府合理规划,做好引领服务

(一)医疗服务定价原则与办法缺乏顶层设计。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财政补助政策差异更大,各地区医疗服务价格定价办法有多种,国家卫生、发改、财政等部门虽然出台了《医疗服务价格规范》,但没有统一的定价原则,定价办法。没有调价的程序、调价的依据、调价的范围、调价的幅度、调价的方法规制。从专家发表的研究资料中披露了多种定价方法,已经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价格定价原则和办法提供了思路。

(三)促进产业融合,强化政策支持

以现代产业的组织方式和理念推动农业多业态发展,进一步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重构”,推动农村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向后延伸,第二产业接一连三,双向延伸,第三产业接二连一,向前延伸,促进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拓展农业新业态内涵和外延,以提高农业新业态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通过财政补贴涉农企业、专业化组织,为农业新业态经营主体提供育种、信息咨询、科技推广、市场营销等优惠服务。对农业新业态实行税收优惠,严格落实企业所得税减半、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给予暂时免除等政策。对于涉农小微企业可以进一步减免税收,允许加快固定资产折旧。通过校企合作、政府政策鼓励等方式吸引农业技术人才支持农业新业态发展。

其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制度是一种既定的力量,规制和限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是人的发展的基础框架和前提条件,能否体现、保障和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成了衡量制度好坏或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应立足于激发每个人的价值创造能力,努力解决体制改革中遇到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消除束缚人的发展的制度弊端,使制度本身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与舆论上的强有力支持。

(四)平衡地区发展,做强优势新业态

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设施的要求较之以往更为严格,不仅仅要求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还对信息高速公路等信息技术有更高的要求。而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一个村落、乡镇的财力所能完成的,应从国家、省市层面分配调拨资金,花大力气建设完善农业新业态发展所需的配套设施。要健全信息流通机制,建设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官方平台汇集农业数据,发布真实的农业新业态发展所需的各种信息,可以模仿股票交易系统通过计算机实时对新业态产品进行交易撮合。另外,还应开通网络宣讲课堂,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如何选择并运作发展农业新业态等,从而构成农业新业态发展的保障体系。

(五)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保障体系

农业新业态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是农业受到地理环境、文化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且与农业区域化布局相互关联。要做到地区间的平衡发展,一是扩大已形成的农业新业态产业圈的辐射范围,在延长产业链的基础上,把产业链条中的不同环节分散到不同地区,带动各地区共同发展。二是各地区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积极引进或者培育适合的农业新业态,提高地区整体收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各地政府之间更要加强沟通协调,避免同质化新业态项目的重复建设,做大做强当地农业新业态精品项目、特色项目,集中力量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新业态类型。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没良心的男人”无法直译成英语,即使实现机械的“对等”,原句所包含的语言文化内涵也无法实现完全“移植”。退而求其次,curse一词表达“妈”愤怒、无奈、悲伤的复杂感情,基本实现了两种语言间的移情。

(六)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宣传

这部几乎占领跨年档的文艺片在12月31日登陆全国院线。电影有着浓厚的“毕赣印记”,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但是,它仍然是一部观影门槛较高的作者电影,它的文艺气质里是否潜藏着票房曲线与大众口碑直线下滑的隐忧?

农业新业态的宣传推介工作主要依靠两个主体:新业态经营主体和地方政府。大部分新业态经营主体作为新业态农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技能,往往不重视品牌宣传,或者宣传活动仅限于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缺乏新媒体宣传渠道,缺乏宣传创新,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虽拥有多样的宣传手段和较大的宣传力度,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地方政府未能为本地区农业新业态的发展进行有力推介,对本地区农业新业态的发展缺少作为。

[1]韩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一次新的“异军突起”[J].农村工作通讯,2017(20):44.

[2]戴天放.农业业态概念和新业态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初探[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2):200-203.

[3]梁达.新产业、新业态孕育经济增长新动力[J].宏观经济管理,2016(10):22-24.

[4]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杨群义.拓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 推进农民创业新发展[J].农场经济管理,2017(5):19-21.

参照贵州省第2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进行分级,每个养分指标均为6级水平,分别为1级(极丰富)、2级(丰富)、3级(最适宜)、4级(适宜)、5级(缺乏)、6级(极缺乏),并简单分为上等、中等、下等3级[14],各种养分含量分级指标见表1。

[6]赖文浩.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7(03).

[7]田伟利,宁碧波,吴冠岑.我国新型业态农业概念及发展路径的探讨[J].农业经济,2015(1):56-58.

[8]曾福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破解农民增收困境[J].湖湘论坛,2017(5):80-83,2.

 
梁瑞华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