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校学生惩戒制度的实践困境与路径探寻

更新时间:2009-03-28

高校学生惩戒制度是以国家教育权为前提,是一项具有特殊性的教学活动。这项教学活动以公法原则为前提,通过法律授权后由高校来执行。但是,当前的高校惩戒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乱用惩戒、违法惩戒甚至滥用惩戒、相关的监管部门缺少相应的制度管理等。因此, 寻求高校学生惩戒制度实践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学生惩戒制度概述

所谓高校学生惩戒制度,是指对学生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实施否定性的制裁,通过惩戒督促学生不再发生不规范行为。学生惩戒制度与生活中的处罚有所区别,学生惩戒制度是通过处分的形式达到戒除和防止的目的。作为一种制度的存在,整个惩戒制度的机制和目的是一个统一体,不是依靠单一的手段或者惩戒措施,而是在对学生进行惩戒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站在尊重学生的教育立场进行考虑。惩戒被纳入教育制度范围,也就代表着制度的存在是以教育为目的,其本质是抑制人性之恶。

任洁看了我很久,忽然点点头说:“哦,我想起来了,我妈和我说过你,她说你是个好人……我有很多东西,都能带上吗?”

高校学生惩戒制度的实践困境分析

(一)高校学生惩戒制度的实践困境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在进行惩戒制度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的困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放弃惩戒与惩戒不当。所谓放弃惩戒,指的是当前许多高校倡导赏识教育,大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学校采取了一定的放任态度,基于社会各界带来的压力,教师们感到对学生无法进行惩戒。所谓惩戒不当,指的是对惩戒制度把握不好,从而把惩戒变相地转变成体罚或者心理惩罚,没有把惩戒所需要起到的戒除与教育作用发挥出来。首先,许多媒体披露了一些惩戒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严重伤害的事例,对学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部分老师降低了管理学生的责任心,采取了放任学生的态度。其次,我国教育部门明令禁止老师进行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等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但是对于惩戒、体罚、变相体罚之间的界限没有明确的规定,从而造成老师们在进行惩戒时,出现了一些体罚与变相体罚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多数发生于中小学校园中,在这里就不多陈述。再次,心理惩罚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当学生犯错时,老师有时候会以语言、表情、肢体动作让学生感受到强制的心理要求,让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惩戒,导致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的伤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长远。

(二)高校学生惩戒制度出现困境的原因

学校的惩戒制度是以对学生的管理为前提,惩戒的目的是保证良好的学习秩序与学习环境。在现代教育发展的背景之下,学校要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就必须维护学习秩序。有的老师为了达到维护学习秩序的目的,简单粗暴地采取了辱骂、罚站或者是请出课堂等形式的惩罚,这样的惩罚形式,根本没有起到惩戒的教育作用,反而引发受惩罚者的抵触情绪。

前面所提及的高校学生惩戒实践中的困境,主要原因是缺少相关的法律依据。教育惩戒没有明确的规范,造成教育惩戒无法可依的局面。同时,现行的一些教育惩戒制度也没有大众认可的标准。这些导致学校在进行教育惩戒时难以把握分寸,对实施教育惩戒造成了重重困难。要想减少这些方面的阻碍,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学校要把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学生惩戒的准绳;有关部门应针对学生惩戒的形式、程度和特征进行立法,让学生惩戒制度有合法地位,相关的立法也要明确惩戒机构的合法性,对于制定出来的学生惩戒制度,所有的教育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之上的,如果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就会让教育工作者无所适从,从而在进行教育惩戒过程中把握不好相应的度,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王蒙在一篇文章中,也说到个人尺度问题。他说:“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消极评价,究竟有多少是靠得住的?有多少是以己度人度量出来的?反过来说,下一代不是也以自身当标尺吗?”意思是说,世事与时俱进,一切都在变化,评判是非的尺度不能停步不前,当然,对前人的有些好东西,还要珍惜和继承。因此,无论上代人,还是下代人,只要自己评判是非的尺度错了,就要自觉改正才好。

在执行高校学生惩戒制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站在尊重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虽然学校被法律赋予了教育学生、惩戒学生的权力,但是这个权力是受到一定的约束与限制的。高校学生惩戒制度的执行过程是受到道德约束的。在执行高校学生惩戒制度时,我们应该进行理智与良知的抉择,当高校学生惩戒权力受到一些外来的诱惑时,执行者更多的应该站在学校利益和教学秩序层面来考虑。因此,执行人员不仅需要受到道德的约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自律。只有这样,执行者才能结合法律法规与道德约束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断与抉择。

(三)高校学生惩戒制度执行与监管困境

[参 考 文 献]

高校学生惩戒制度实践路径

(一)需要借助专业机构

对于高校学生惩戒制度的开展,为了避免前面所提及的困境,需要借助专业教育惩戒机构来合作开展。惩戒实施者在教育惩戒的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建议在制定学生惩戒制度时,联合心理辅导机构,让它们为制定惩戒制度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在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的帮助下,让教育惩戒真正意义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把戒除学生的不规范行为、不良习惯作为前提。此外,学校可以设立教育惩戒相关部门,部门成员由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和热心于教育的校外人员组成,结合他们的建议和相关的教育惩戒制度,保证教育惩戒制度的合理性,让惩戒制度更具有人性化。在对犯错学生进行惩戒时,要确保他们所享有的申诉权益,联合教育惩戒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监督与实施,让高校学生惩戒制度健康合理地运行,最大化地保障教育惩戒双方的权益。

(二)依据相关法律科学制定高校学生惩戒制度

此外,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征,强制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没有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特征来进行教学。反过来看,如果针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了解与掌握,许多老师会感觉任务繁重、压力过大,从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许多老师对教育惩戒制度的相关规定不了解,同时也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没有真正地把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与行为作为惩戒的目的,在进行惩戒时,出现了无法可依、无度可控的局面。

如何正确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李宜英(1.36)

(三)依据法律法规构建专业的惩戒机构

当前,在实施学生惩戒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从而造成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甚至出现老师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由此可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一个专业的惩戒机构就非常必要。这个专业惩戒机构要具备合法、合理的运行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惩戒者与受惩戒者双方的利益。在专业的惩戒机构中,要以教育为主,达到让学生对不规范行为进行戒除的目的。专业机构实施学生惩戒,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要遵守相关的学生惩戒制度,避免惩戒使用不当、使用过度或者惩戒力度不足的情况发生。专业的惩戒机构在教育系统中的构建,无疑可以给老师提供惩戒指导,让惩戒的实施更加规范与合理。这也有助于有效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惩戒水平,为教育事业和惩戒制度提供专业、合法、合理的坚强后盾。

(四)加强高校惩戒制度执行中的道德约束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学生受惩罚之后并不会真正地吸取教训,反而会对惩罚不服,或者心理上发生改变,产生对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报复的心理。

菊花主要的病虫害有叶斑病、白粉病和蚜虫赤峡蝶、二星叶蝉、灰巴蜗牛、橘天牛、星白灯蛾等。叶斑病和蚜虫发病期较长,需要定期喷洒杀菌剂进人生殖期菊花容易发生白粉病,可喷洒波尔多液或代森锌稀释液防治,每喷一次,并时时观察花蕾颜色,待颜色透亮后即可停止使用,此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危害花蕾,影响菊花质量。蚜虫的防治可喷洒鱼藤精,还可利用蚜虫对黄色趋向的特性,在黄色的塑料薄板表面涂上机油或捕鼠胶进行诱捕。在病虫害发生期应减少浇水次数,以避免药物作用减退。

(五)完善申诉制度以确保学生惩戒的公正公平

目前高校在实施学生惩戒制度的过程中,都是依据学校的校规校纪来进行的。我国当前的教育立法还不够健全,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合法、合理的监管机构,同时促进学校内部惩戒制度的系统化与规范化。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纠纷,这也是依法治教的必然选择。

结语

目前我国司法部门对高校学生惩戒行为的监管还不够完善,笔者建议相关部门除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完善校内申诉和向教育部门进行申诉的制度,从而有效确保学生受到公平的对待。这也是有效地保障惩戒主客体之间权益的路径之一。尤其是学生在受到开除等严重的处分决定时,受惩戒者应该具有申诉的权益,确保受到公正公平的裁定。此外,社会和学校应该更多地关注对执行个体的行为监督。

就当前而言,高校学生惩戒制度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与受教育者形成了一个对立面,当前的教育管理秩序更倾向于强制制裁,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特殊性。从惩戒制度的本质来分析,惩戒制度所针对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个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执行好惩戒制度,有效地避免极端惩戒问题的发生。但就当前的现实情况而言,惩戒制度的执行过程可能会违背高校学生惩戒制度的道德要求。在学校的现实管理中,由于诸多的原因,学校有相对的自由处理空间,目的在于给学校管理带来创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可能造成学校滥用权力的机会。因此,高校学生惩戒制度需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而且这个监督机制需要道德来支持,如果没有道德立场来进行监督,完全依靠惩戒制度执行人员的自律,则容易导致其违背公平、公正的执行前提,滥用权力,破坏正常教学秩序。

参考译文:上周四金砖国家在中国旅游胜地三亚举行了峰会,会后发表了宣言,宣告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新成员南非将引领“人类的发展”。

[1]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戚万学.道德教育新视野[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3]向葵花.重新审视惩戒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4(6):24-25,29.

[4]申素平,李瑞玲.法治视野中的学校惩戒制度[J].中国教育学刊,2005(10):25-28.

 
杨曦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